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三种乳液聚合方式:间歇乳液聚合法、半连续乳液聚合法、种子乳液聚合法,根据实验结果和三种聚合工艺的特点,选出最适合的丙烯酸酯聚合方式;探讨了聚合温度、搅拌强度、软硬单体配比、功能单体、引发剂等因素对聚合反应及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子乳液聚合法最佳;当体系聚合温度为80℃,聚合反应6h,搅拌速率为200f/min时可得到综合性能较好的压敏胶;当软硬单体的比例大约为3:1时,压敏胶可达到最大剥离强度;引发剂的适宜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5%。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淀粉和丙烯酰胺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淀粉接枝丙烯酰胺絮凝剂。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引发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接枝效率、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淀粉与丙烯酰胺单体的质量比为1∶2,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3h,引发剂用量为单体的1.25%时,产物接枝效率、单体转化率、接枝率最高,絮凝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3.
采用接枝共聚法合成了一种具有螺噁嗪侧基的羧甲基甲壳素水溶性衍生物。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溶剂用量、单体用量对丙烯酰氧基螺噁嗪接枝羧甲基甲壳素反应的影响。接枝效率最高时反应条件为:羧甲基甲壳素0.4 g,溶剂水50.0 mL,引发剂0.35 mmol,单体3.0 mmol,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0 h,接枝率为65.0%,接枝效率为25.2%。  相似文献   

4.
水乳型压敏胶的研制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降解天然橡胶胶乳与丙烯酸甲酯的聚合 ,以 BPO-DMA为氧化还原引发剂 ,考察了反应温度 ,引发剂配比及乳化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的影响 ;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并测试压敏胶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可使聚合反应低温快速进行 ,过量还原剂起阻聚作用 ,采用复合乳化剂可提高反应速度和乳液稳定性。随丙烯酸丁酯用量增加 ,胶液的黏度增大 ;随降解深度的增加 ,接枝共聚产物粘接力学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CR/BMA二元接枝共聚氯丁胶粘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性坤  马小丽  杨鑫 《弹性体》2007,17(2):19-22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接枝单体,甲苯、乙酸乙酯为溶剂,过氧化苯甲(BPO)为引发剂,在氯丁橡胶(CR)上进行接枝共聚。制备出CR-g-BMA二元接枝共聚胶粘剂,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和引发剂用量等对接枝率和产物性能的影响,并用TG和DSC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h、引发剂用量为CR质量的0.9%~1.2%、CR与BMA的质量比为25:100时,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较高,产物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马来酸酐固相接枝改性聚丙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固相接枝方法制备了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丙烯。探讨了接枝反应时间、接枝反应温度、单体用量和引发剂用量对接枝产物接枝率的影响,通过IR表征了接枝改性产物的结构,并用DSC研究了其熔融和结晶行为。确定固相接枝的最佳反应条件如下:接枝反应时间为3.5 h、接枝反应温度为100℃、单体用量为8%、引发剂用量为8%。接枝改性聚丙烯的熔融峰温度Tm和结晶温度Tc明显下降,熔融热焓ΔHm和结晶度Xc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丙烯酸丁酯改性C_9石油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丙烯酸丁酯改性C9石油树脂,以AIBN为引发剂,以正庚烷为溶剂,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C9石油树脂/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中单体的选择、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接枝率以及单体转化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 h,引发剂用量为0.75 g,丙烯酸丁酯的用量为12%,在此条件下,产物的接枝率为27.03%。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接枝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醋酸乙烯酯等为原料,通过接枝聚合反应制备聚丙烯酸酯压敏胶。探讨了丙烯酸、醋酸乙烯酯及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的加入方式,胶液粘度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用量为3%,醋酸乙烯酯用量为23%,交联剂含量为2%,引发剂配制成溶液在聚合反应前3.5h内匀速滴入反应体系中,胶液黏度为2.3Pa·s时,压敏胶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研究了MBA与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接枝共聚反应。通过正交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反应时间、单体用量、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对接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2 h,单体与纤维素质量比为3∶1,反应温度为50℃,引发剂用量为0.05 g时,接枝效果最好。此条件下,MBA与纤维素的接枝率可达38.06%。  相似文献   

10.
在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的引发作用下合成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PSA),通过加入不同用量的黏度调节剂来改善压敏胶的耐热性能。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红外光谱对丙烯酸酯压敏胶进行了表征;通过制备压敏胶带,讨论了黏度调节剂对压敏胶180°剥离强度的影响;并运用旋转黏度计测试了其黏度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量。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为6.5 h,反应温度为78℃,溶剂乙酸乙酯(EAc)的用量与黏性单体质量一致时,所制备的溶剂型PSA性能较好。加入黏度调节剂后的压敏胶,玻璃化温度为-36.507℃左右,并增大了压敏胶的180°剥离强度,黏度调节剂用量为总质量的4%、6%时,压敏胶性能稳定,且耐热性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