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藏直流投运后藏中电网稳定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藏中电网规模较小,网架结构相对较弱,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投运后给藏中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诸多挑战,交直流系统稳定问题突出。从联网工程投运前藏中电网的电源特性、大机小网等固有特性出发,结合青藏直流联网以来青藏直流以及藏中电网运行中存在的各种稳定问题,深入分析了青藏直流投运后藏中电网的电源特性变化、稳定特性转化、虎曲线功率送出、直流换相失败、以及交直流影响等安全稳定问题。同时针对西藏电网的运行特性,分析并指出了青藏直流几个重要而特殊的安全稳定运行特性。  相似文献   

2.
青藏?400 kV直流联网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其平均海拔为4 400 m,最高海拔达到了5 300 m。目前,对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研究很少,尤其是高海拔地区直流输电线路安全距离方面更是缺少相关数据。根据不同海拔地区?400 kV直流输电线路塔头空气间隙放电特性曲线,计算了海拔3 000~5 300 m的放电电压海拔校正系数,并和常用的海拔校正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低海拔地区已有的?500 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研究成果,计算分析了?400 kV输电线路直线塔带电作业不同作业位置所需的最小安全距离和最小组合间隙。当过电压为1.7 pu时,在海拔3 000、4 000、5 000、5 300 m地区,±400 kV青藏直流输电线路等电位作业人员对横担的最小安全距离分别为3.4、3.9、4.5、4.7 m;等电位作业人员对侧面塔身的最小安全距离分别为2.9、3.4、4.0、4.2 m;最小组合间隙距离分别为3.0、3.4、4.0、4.2 m。研究结果可供?400 kV青藏联网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首次应用于长距离跨区电网建设时期的青藏直流联网工程通信保障系统,包括青藏工程全线的电视电话会议指挥系统、青藏工程总指挥部的信息通信系统、应急卫星电话系统等.该系统的建成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青藏工程参建人员高原高海拔地区的流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人身安全.通信保障系统在青藏直流联网工程中的成功应用,为今后通信技术在...  相似文献   

4.
梅念  陈东  杜晓磊  杨媛  王赞  程炜 《电力建设》2012,33(5):21-24
±400 kV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换流站三维数字化移交推进了三维设计技术在换流站设计中的应用.工程选取通用的三维设计平台,同时兼顾业主管理的方便性,力求通过通用的操作界面实现专业化的移交内容.在换流站工程移交运行单位的同时,提供了格尔木换流站和拉萨换流站1∶1的真实三维模型及分类整理的施工图电子文档,以利于业主管理和运行维护.  相似文献   

5.
6.
《西北电力技术》2010,(8):60-60
8月9日,青海—西藏±400 kV直流联网工程线路首基基础浇制仪式分别在青海格尔木、西藏拉萨两地举行,青海至西藏±400 kV直流联网工程进入线路全面施工阶段。青藏直流联网工程这条"电力天路"全长1 038 km,分为10个标段,  相似文献   

7.
《高电压技术》2007,33(10):31-31
受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和西南电力设计院的委托,2007年9月25日至30日,武高院输电技术所电磁兼容室对即将建设的±400kV直流青藏联网工程前期环评工作进行了测试,本次测试将为工程的环境评价、工程竣工验收提供环境参数数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由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恶劣的工程地质条件,给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建设和运营带来了巨大的技术和经济难题。对工程沿线不同冻土类型、不同杆塔基础型式以及有无热棒处理措施的8个地段、10个基塔进行了地温和变形监测,并基于监测结果,分析了冻土地区杆塔基础地温和变形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预测了其在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的长期稳定性,为冻土区杆塔基础的设计和稳定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正2013-12-27,2012—201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家电网公司青海-西藏±400kV直流联网工程(简称青藏直流联网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称号。国家优质工程奖是按照国家《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精神,弘扬"追求卓越、铸就经典"精神理念,  相似文献   

10.
《东北电力技术》2011,(1):11-11
2010年12月22日,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直流线路基础全面竣工,比计划工期提前3个月,为明年工程组塔架线和提前单极投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工程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胜利。  相似文献   

11.
2020年,阿里与藏中联网工程投运,结束了西藏阿里地区孤网运行的历史.阿里电网与藏中电网通过长链式通道互联,联网通道故障中断后,阿里电网频率与电压稳定问题交互影响,电网面临失稳风险.建立联网工程的仿真模型,分析联网通道故障后阿里电网的稳定特性,研究五种保网方案的可行性,提出合理的解列控制措施和保网方案.从保障电网安全稳...  相似文献   

12.
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杆塔基础的防冻胀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冻土地区的地基土冻胀问题是影响基础稳定的关键因素.改进了常规防冻胀处理措施,提出了包括采用锥柱基础、换填非冻胀性材料、涂抹润滑剂以及采用玻璃钢模板等6种处理方式,工程实践证明该防冻胀措施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3.
玉树电网通过单回800km的330kV线路与青海主网连接,电网薄弱,稳定问题突出。文章针对玉树联网工程的稳定问题,利用电力系统计算分析程序(BPA),选择2015年2种典型运行方式进行计算与分析,并对稳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输电线路铁塔作为工业建筑,其设计以功能性为主,较少考虑美学因素。随着社会发展和电网覆盖范围的扩大,对输电线路与环境融合的要求愈加强烈。本文通过对阿里与藏中联网工程沿线地区自然、文化特点进行调研分析,结合当地特点,提出多种景观塔设计方案,以实现工程与环境融合的需求,也可为后续景观塔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梅勇  徐强超 《广东电力》2007,20(7):1-4,15
通过对2007年粤东电网各种典型故障的稳定计算,找出粤东电网的安全隐患,并给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改造及建设方案,以保证粤东电网在严重故障情况下能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山东省用电的需要,计划2010年、2012年实施西北(宁东)—华北(山东)直流联网工程。该联网工程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水火电互补运行,预计可取得显著的送电效益和诸多联网效益。但还要考虑到直流故障对山东电网带来的冲击。通过详细的潮流计算、暂态稳定计算,分析了2012年山东电网在有无交流特高压2种方式下直流故障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青藏联网工程沿线的气候、地质、城市分布等因素导致输电线路运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鉴于此,提出在唐古拉山口、昆仑河道、布曲河道等线路事故易发区安装在线监测装置。所安装的在线监测装置采用高精度新型传感器获取现场数据,能实时监测线路气象信息(风速、风向、雨量、日照、气压)以及导线、绝缘子、杆塔等输电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该系统采用太阳能加蓄电池与导线互感取能2种供电模式,以及"光纤通信为主、无线接入为辅"的传输网络,以确保数据传输稳定高效。运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导线温度在不同安置点和不同时间段会有较大幅度变化,而底线温度未发现变化;输电杆塔未发现异常倾斜,运行状态良好;该装置能够长时间监测线路的运行情况,实现了高压输电线路运行工况的智能化监测。可见,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可实现灾害预警并保障线路安全运行,并为线路的状态检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浙江舟山电网稳定控制系统由安装在7个厂站的稳定控制装置组成,当线路过载运行时采取切负荷、切机措施,可防止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介绍了舟山电网稳定控制系统的功能、策略表实现方法、测试技术和可靠性设计方法,其中组态式策略表实现方法和分布式稳控测试技术为系统控制策略的快速实施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从攀枝花电网的稳定性问题,引出安控系统,简要介绍了安控系统及“川电东送”安控系统要达到的目的及其构成、作用和控制机理;简述500 kV石板箐变电站投运前攀枝花电网的稳定性及目前攀枝花电网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海南电网与南方电网主网联网后,基本解决了海南电网存在多年的“大机小网”问题,但也可能面临新的频率稳定问题。对联络线送受电情况下发生故障时对海南电网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联网后海南电网的低频减载和高周切机方案、联络线的稳控措施、联络线的功率控制和海南电网机组的带负荷方案等提出了相应措施。建议联网后应控制联络线功率,并在事故情况下采取迅速的调控措施;孤网情况下应按带负荷方案限制大机组出力;建议在联络线上装设两套安稳装置;建议海南联网后适当调整现有低频减载方案,保留目前的高频切机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