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电力网中普遍存在的"雨伞效应"现象和大量高功率电动机负载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轻载或空载运行的现象,文章向电力及动力设备的使用者介绍了一种实用的智能交流电网节电装置的原理、组成结构及其设计思路,并从高、低压两种电网电压级别方面分别阐述了该装置应用于区域电网的综合负载或独立负载的不同情况下应当注重的问题。该装置的推广应用,有助于克服电力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电能浪费。  相似文献   

2.
3.
一种智能电网保护装置远程诊断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智能电网保护装置在保障我国智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装置的运行异常或故障行为将会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甚至为智能电网带来潜在隐患。如何及时诊断保护装置的运行异常及故障行为,快速恢复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是业内普遍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利用现有成熟的4G移动通信技术,开发了智能电网保护装置远程诊断系统,实现了保护装置的远程在线诊断。该系统为企业工程师架起了快速诊断保护装置的绿色数据通道,有效解决了以前工程师必须到达事发现场进行问题处理用时过长的弊端,为用户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该系统为保护装置软硬件研发工程师联合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并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维护费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智能电网的湖北电网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智能电网的特点,总结了湖北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目标,并就智能电网背景下的湖北电网规划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电力资源体制的改革在近些年也在逐步深化,用户对电力的要求的质量和可靠性以及安全性也逐步提高,要求未来的电网可以达到高效、经济、安全、智能。因此,建立起一套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智能电网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也是国际电力市场的共同追求和选择。当今世界电力市场的发展趋向都是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电力动力系统发展的新动向。本文将详细介绍智能电网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背景和研究现状,并以此为借鉴,结合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现状和建设目标,阐述我国建设智能电网的深刻内涵,分析我国在建设智能电网方面的技术要求和突破点,并对智能电网的调度方面做了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6.
曹光华 《电器评介》2014,(14):18-18
随着当前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电网的运行方面逐渐实现了智能化,它已经成为了未来电网发展的主要趋势。就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智能电网在运行方面仍旧存在着严重问题,采用一种高效措施推动智能电网的正常运行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本文主要分析了智能电网相关理论,在这个基础之上研究了当前智能电网所面临的挑战,促进智能电网在运行方面更加正常。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款输出频率从10Hz到100Hz可变的电解电源,提供了完整的设计实现方案。其输出电流为100安培,采用了函数发生器芯片ICL8038和脉宽调制芯片SG3525进行控制,可输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以及梯形波等多种波形,用于电解电容中铝箔制造工艺的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8.
智能电网是现代电网事业的发展趋势,智能电网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多项智能化的建设,如:智能小区,推进智能用电的发展。智能电网是智能用电的载体,提高了用电客户的电能质量和服务质量。智能用电不仅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提供便捷的供用电方式,提高大众的用电水平,营造更为理想化的用电环境。因此,本文以智能电网为分析基础,重点研究智能电网下的智能用电。  相似文献   

9.
黄逊青 《电器》2011,(8):68-71
尽管韩国在前期未能正确预见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前景,忽视了对智能电网技术的跟踪,但是一旦意识到智能电网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韩国特有的官民一体机制立即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政府到企业全方位开展智能电网技术的研发工作。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的电网功耗检测方法采用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方法,在电感耦合或反相散射耦合中出现非线性失真,功耗检测准确性不好,提出一种引入死区作用逆变控制的电网功耗检测方法。分析电网功耗检测系统的系统结构组成,对电网的功耗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电网系统的功耗的影响因素,设计电网的动态功耗和静态功耗检测模型,加入死区作用逆变控制技术实现电网功耗检测方法的改进,进行了硬件电路设计和系统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电网功耗检测,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性,实时性较好。通过准确实时的电网功耗检测,保证了电网的稳定可靠运行,同时为电网电能调度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监控装置显得尤为重要,其贯穿于整个智能电网,而智能电网监控装置取能技术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有力保障。笔者阐述了智能电网监控装置取能技术的原理及主要研究现状,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给出了交直流两用的电容分压式取能电源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并针对其实用性进行了分析,最终设计出了一种取能电源内置型高压智能开关。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智能电网涉及到的领域、建立智能电网的目的和实现智能电网的手段。从适应建立智能电网的要求出发,提出低压配电电器的发展趋势:性能上应包括高可靠性、关注系统解决方案、全选择性保护、高短路能力、高寿命、智能化、网络化、环保、对特殊环境的适应性、过电压保护;结构上包括模块化、小型化和安装多样化等。  相似文献   

13.
姚亮  陈琦  邹磊 《江苏电机工程》2014,(1):42-44,47
变电站设备投运工作操作复杂、耗时较长,为此研制一种能够适用于传统变电站和智能变电站的新一代便携式保护装置。其与原来设备投运工作中的临时保护比较,具有更可靠、更方便、更经济的特点。该便携式保护在设备投运中的应用表明,减少了投运环节,降低了二次设备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电网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高志远  陈鹏  陈天华  曹阳  卓峻峰  高原 《供用电》2020,(3):22-26,57
调度自动化标准体系的研究,既是对各类相关技术成果的总结巩固,也是后续进一步推广应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首先对调度自动化标准国内外现状进行了梳理;通过调度自动化基础通用、支撑平台、应用功能和业务场景等方面业务和技术需求分析,明确了标准化工作任务;按照新一代智能电网标准体系构建原则,设计了新一代调度自动化标准体系架构;为保证调度自动化标准化工作有序进行,提出了对应的标准计划和重点标准清单。  相似文献   

15.
智能电网中智能一次设备实现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已在国内全面铺开,同时在国家提倡发展智能电网的形势下,我们又将面临着智能化变电站改造的压力。智能化变电站对一次设备从功能上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但若因此采取更换传统一次设备的方式,显然有违智能电网节约电网投资、降低能源损耗的主旨。本文以现有变电站的传统一次设备为例,提出了数字化、智能化的改进方案,同时展望了智能变电站技术对一、二次技术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坚强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研究新进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鑫  钟清瑶  曹冲  廖玄 《广东电力》2010,23(11):18-21
从介绍坚强智能电网的概念出发,重点分析了现阶段国内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在继电保护方面的研究和进展,提出了贯穿智能电网继电保护实现过程中必须考虑的3个问题:保护定值自适应;保护功能根据运行方式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以及引入环境条件对保护定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智能电网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电网(SmartGrid)是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变革的最新动向,被认为是21世纪电力系统的重大科技创新和发展趋势。介绍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背景、定义和特征,涉及的关键技术、应用和发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此外,提出了建设广西智能电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智能电网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庆红 《广西电力》2009,32(6):1-6,13
智能电网(Smart Grid)是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变革的最新动向,被认为是21世纪电力系统的重大科技创新和发展趋势.介绍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背景、定义和特征,涉及的关键技术、应用和发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此外,提出了建设广西智能电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智能电网的本质动因和技术需求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智能电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技术问题,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文中分析了智能电网的概念成因、发展需求及本质动因,揭示智能电网的深层次内涵,特别指出在智能电网发展的初期,不能一味强调"智能"的外向表现而忽视物理载体和支撑技术的建设,必须遵循可靠性原则,夯实电网结构,以全局视野实现电网安全性与经济性的高效优化协调。剖析了智能电网建设的相关技术需求和关键突破点,从本质动因层面对中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互动用电方式下的信息安全风险与安全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互动用电是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之一,针对因互动用电方式而引入的信息安全风险和安全需求展开研究.首先,从风险分析的角度,将互动用电方式下的信息安全与广域环境下的电力信息安全进行定性比较,重点论述了二者在威胁产生的客观条件、主观动机和事故后果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互动用电的业务流程和高级量测体系的特点,从保密性、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