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风电功率预测的关键是预测模型的选择和模型性能的优化。选择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作为风电功率预测模型,使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PSO)对影响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性能的参数进行优化。在建立了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风电功率预测模型后,运用该模型对广西某风电场进行了仿真研究。为了对比研究,同时使用前馈(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进行了预测。最后采用多种误差指标对三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优化最小二乘向量机(IPSO-LSSVM)的风电功率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准确预测风电场的发电功率,有利于电网的经济和安全调度。为提高风电场超短期功率预测的精度,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风电场超短期功率预测模型,并采用量子粒子群算法(QPSO)对LSSVM中影响回归性能的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对福建某实际风电场超短期功率预测的应用表明,与BP神经网络和QPSO-LSSVM的预测结果相比,QPSO-LSSVM预测模型多种误差指标均较小,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鲁棒性,是一种有效的风电场超短期功率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地区电网风电场功率超短期预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针对某地区电网并入多个风电场的情况,论证分析了所有风电场总输出功率变化较单一风电场输出功率变化具有更好的规律性,引入风电总量与风电分配因子这2个概念,提出超短期风电场功率预测模型和求解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风电总量、风电分配因子以及它们之间的随机关联规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卡尔曼滤波技术对风电总量和风电分配因子的自适应动态预测算法;基于关联规律间接实现风电场输出功率的超短期预测.通过实例验证,表明所提出的预测方法无论是在风电场功率预测精度、还是在预测误差分布范围方面都有明显改进.  相似文献   

4.
针对风电功率的高随机和强波动性,提出一种基于EMD-SA-SVR的风电功率超短期预测方法。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提取风电功率序列的不同特征。将原始序列分解为多个更具规律的模态,针对每个模态序列建立各自的预测模型,以消除不同特征之间的相互影响。鉴于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好的泛化能力,研究建立基于SVR的各模态预测模型。进一步采用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SA)算法对SVR参数进行优化以解决模型选择的多极值复杂非线性问题,获得各模态分量的最优模型,进而汇总各模态分量的结果得到风电功率预测值。在某风电场历史数据上的对比分析表明,EMD-SA-SVR模型可以有效提高风电功率超短期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QPSO参数优化的WLS-SVM短期负荷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负荷非线性特性导致的预测模型难以准确建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QPSO)参数选择的加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WLS-SVM)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和方法.首先,利用量子粒子群优化方法来对模型进行训练,从而选出最优超参数.其次,采用具有良好泛化性能的WLS-SVM回归模型弥补损失的鲁棒性.文中以黑龙江电网短期负荷预测为例,将该方法与一般LS-SVM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明显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7.
风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给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以我国首个千万kW级风电基地甘肃酒泉风电基地为例,研究了基于神经网络的酒泉风电基地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并对风速和风电功率实时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在此基础上,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和贝叶斯规则进行了超短期预测建模过程分析。最后,通过预测结果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验证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合理、预测精度高,该预测结果可以为调度运行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邬超  朱桂萍  钱敏慧 《电网技术》2021,45(5):1767-1772
风电功率超短期预测通常依据历史数据滚动预测得到,因此,历史数据的时间分辨率对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显著影响.首先给出"预测信息熵"指标,预测信息熵兼顾不同时间分辨率下数据序列的信息含量和超短期预测时预测步数2个因素,表征不同时间分辨率的功率序列在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时的精确预测能力,最后提出基于"预测信息熵"选择超短期风电功...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风电场输出功率的预测精度,应用小波分析(WD)和布谷鸟优化支持向量机(CS-SVM)算法对风电功率进行超短期预测,对比于通过预测风速间接求得的风电功率更加直接且准确。首先,利用WD与重构,将风电功率模型分解成近似序列和细节序列,然后利用CS-SVM算法对每个序列进行预测,得到每个序列的预测结果,最后把各个序列的预测结果叠加,形成风电功率的最终预测值。算例计算结果表明,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与SVM以及其他方法优化的SVM预测结果相比,文中使用的方法预测结果更加准确,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短期风功率预测精度,采用惯性权系数、粒子初始化规则调整和越界粒子变异操作等策略对粒子群—差分进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Differential Evolution,PSO-DE)融合算法进行改进,形成改进PSO-DE融合算法,从而提高改进PSO-DE融合算法的优化性能。采用改进PSO-DE融合算法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进行优化,建立基于改进PSO-DE融合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的短期风功率预测模型。采用风电场实际运行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PSO-DE融合算法能够减少迭代次数,提高收敛精度,基于改进PSO-DE融合算法优化LSSVM的风功率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全局最大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26%、5.97%和13.53,预测精度高于其他几种风功率预测方法,验证了所提出的改进策略及短期风功率预测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我国风电的快速、大规模发展,从风电合理消纳、提高电网安全性角度,开展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的合理电网结构原则研究。首次提出综合考虑风电并网的各项影响因素,将风电基地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各类风电基地接入的合理输电方案及送、受端电网结构构建原则;并以我国规划开发的多个千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为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风电机组由于其自身特点,风电机组与传统发电机组有不同的稳态和暂态特性,大规模风力发电接入电网后,电网的电压稳定性、暂态稳定性及频率稳定性都会发生变化。主要针对基于普通异步感应电机和基于双馈式感应电机风电机组的风电场对电网稳定性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使得对风电场接入电网后,给电网稳定性带来的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有利于我国风力发电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型风电场并网运行将会影响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分别就两种主流风机(即普通异步发电机和双馈感应电机)风电场接入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简要介绍了文中分析静态电压稳定问题的方法,即连续潮流法。然后分别建立了两种主流风机的稳态数学模型,分析了两种风电场静态电压稳定的特点。最后通过算例仿真,分析了影响风电场静态电压稳定的主要因素,比较了不同风机类型对风电场静态电压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EEMD和ARCH的风电功率超短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风电功率具有非平稳性和波动集群现象,提出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和自回归条件异方差组合模型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EEMD分解法将风电出力分解为一系列平稳的时序分量,再由游程判定法,将时序分量重组为波动分量、短期趋势分量和长期趋势分量,以集中分量特征信息降低预测难度;针对各分量的波动特征,建立相应的ARCH预测模型。算例结果表明,该种组合预测方法简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更好的反应风电功率的波动特性。  相似文献   

15.
风电功率数据具有强烈的时序特性,其序列数据的特征提取,是进行风电功率准确预测的重要前提。为此,引入了更长、更深层次的多隐层独立循环神经网络来最大程度上提取可反映输入风电功率序列数据的本质特征量,进而建立起特征量与风电功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然而,在建立深层独立循环神经网络时,存在模型超参数设置与优化困难的问题。为此,进一步提出结合布谷鸟算法对独立循环神经网络关键超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最终,结合某风电场实际数据,将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风电大规模并网使风电对电网的冲击问题越来越凸显,许多地方出现了拉闸限电的情形,随着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规划及建设,急需开展行之有效的风电场风电功率预报,来满足风电上网调度的实际需求,利用数值模式预报的风速、风向等预报场及风电场逐时风电功率资料,通过神经元网络方法进行了风电场风电功率预报试验,预报精度与2002—2006年欧洲风能计划中的风电场风电功率预报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17.
风力具有很强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导致风电负荷预测困难,主要表现在预测计算速度慢,可预测的未来时间短,预测精度不高。为了解决这些预测困难,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方法运用在超短期风电负荷预测中。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通过改进算法,简化了计算的复杂性,使计算速度明显增快,也进一步提高了预测的精度。用实际数据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LS-SVM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超短期风电负荷预测的精度,加快计算和预测的速度,与其他方法相比预测精度和运算速度都有优势,用于超短期风电负荷预测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多风电场超短期预测模型中输入和输出变量众多、变量间的时空关系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独立稀疏堆叠自编码器的多风电场超短期功率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降维编码、特征预测和重构解码相结合的预测框架,首先设计了一种独立稀疏双层堆叠自编码器提取多维风电功率的空间独立特征,并将其作为预测对象分别预测,最后将特征预测的结果重构解...  相似文献   

19.
在调度中心要求风电集群紧急切功率时,需优化协调分配多个风电场的功率切除量。本文首先分析了风电场紧急功率切除的方式,进而提出了基于切场组合、基于风电场切机、基于切场与场内切机相结合和基于风电场累计有功功率切除量排序的4种不同的紧急切功率分配算法;其次以分配偏差量、风电场切场数等5个指标的加权组合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以评估各算法的性能;最后以某实际风电集群为例,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分配结果和综合评价指标值表明4种分配算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其中基于风电场累计有功功率切除量排序的方法综合指标值最小,适用范围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