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膨润土和阳离子淀粉单独用于处理印染废水时存在脱色率低和固液难分离的问题,采用一步法将阳离子淀粉和膨润土同时投入到活性红X-3B的染色废水中,使阳离子淀粉与膨润土相互吸附,形成结构疏松、比表面积较大的阳离子淀粉-膨润土复合絮凝剂,同时吸附废水中的染料,对其进行脱色。以阳离子淀粉-膨润土复合絮凝剂对活性红X-3B染料废水的脱色率为考核指标,经过实验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应用工艺:阳离子淀粉与膨润土在染料废水中的投加量总量为1.25 g/L,阳离子淀粉与膨润土的质量配比为1:1,印染废水的pH 值为7,不添加氯化钠,处理后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可达90%以上。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等温吸附曲线,确定了阳离子淀粉-膨润土复合絮凝剂的等温吸附线为典型的L-型,属于表面配位吸附。  相似文献   

2.
采用阳离子淀粉作为絮凝剂对染料废水进行处理,研究其絮凝性能.探讨了阳离子淀粉的用量、废水pH及絮凝时间和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阳离子淀粉处理染料废水的最佳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阳离子淀粉对染料废水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其絮凝效果与聚铝絮凝剂相近.  相似文献   

3.
阳离子淀粉絮凝剂制备及脱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醚化剂,干法工艺制备了季铵型阳离子淀粉絮凝剂(DS=0.099),以荧光黄E-8G染料溶液模拟印染废水,研究了染料浓度、絮凝剂用量、脱色时间和废水pH对脱色率和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阳离子淀粉絮凝剂对碱性印染废水有较好的脱色能力;在废水pH为12.5,染料浓度113.5 mg/L,絮凝剂用量120 mg/L,脱色时间2 h条件下,脱色率达63.2%,吸附量为0.612 mg/mg;絮凝剂对酸性染料分子的吸附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  相似文献   

4.
改性红薯淀粉的制备及其对印染废水的脱色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红薯淀粉是一种无毒、可生物降解物质.采用微波辐射技术,用阳离子醚化剂对红薯淀粉进行改性,制备了改性红薯淀粉絮凝剂,并用其处理印染废水.结果表明,制备改性红薯淀粉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反应体系含水量32%,淀粉与醚化剂质量比11.O1,NaOH与醚化剂质量比1.17,辐射时间3 min,微波功率180 W.探讨了用改性红薯淀粉处理印染废水的工艺条件,在常温下,当搅拌速度为250 r/min、搅拌时间为30 min、改性红薯淀粉用量为4 g/L、pH值为8时,处理效果最好,对印染废水的脱色率达89%以上.  相似文献   

5.
李红莲  邱如斌  卢廷万 《印染》2014,(6):30-31,36
选用季铵型阳离子脱色剂与硅藻土复配,对印染废水进行深度脱色处理。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季铵型阳离子脱色剂和硅藻土处理印染废水时,废水CODCr和色度的脱除效果均不理想。采用季铵型阳离子脱色剂/硅藻土复配处理,可大大降低有机絮凝剂用量,明显提高处理效果。当季铵型阳离子脱色剂和硅藻土的投加量分别为40 mg/L和1.5 g/L时,印染废水的CODCr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75.2%和97.8%。  相似文献   

6.
选用季铵型阳离子脱色剂与硅藻土复配对印染废水进行深度脱色处理。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季铵型阳离子脱色剂和硅藻土处理印染废水时,废水CODCr和色度的脱除效果均不理想。采用季铵型阳离子脱色剂/硅藻土复配处理,可大大降低有机絮凝剂用量,明显提高处理效果。当季铵型阳离子脱色剂和硅藻土的投加量分别为40 mg/L和1.5 g/L时,印染废水的CODCr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75.2%和97.8%。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壳聚糖、淀粉、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改性及其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与纯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相比,改性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对印染废水的絮凝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另外,将天然高分子絮凝剂与无机小分子絮凝剂、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或有机人工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复配,制备出相应的复合型高分子絮凝剂,也在处理印染废水时表现出了较为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印染》2017,(7)
选用季铵型阳离子脱色剂与聚合氯化铝(PAC)复配对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效果较好,在pH值为8的条件下,当季铵型阳离子脱色剂投加量为4 mg/L,PAC投加量为10 mg/L时,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可达91.2%,COD去除率达58.6%。季铵型阳离子脱色剂和PAC复配使用能降低投药量、提高处理效果,应用于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的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9.
应用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处理造纸白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实验室研制的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作为絮凝剂时造纸白水进行处理,获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实验探讨了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的加入量、废水的pH值及絮凝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处理造纸白水的最佳条件同时测定了处理前后的造纸白水CODcr值,发现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能大幅度地降低造纸白水的CODcr值。  相似文献   

10.
对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DS0.501)用作絮凝剂处理废纸脱墨废水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和无机絮凝剂(PAC,硫酸铝等)及有机絮凝剂(PAM)复配使用效果最好,CODcr去除率可达84%左右。  相似文献   

11.
选择液体用聚合氯化铝(PAC)作为混凝剂,对二沉池出水进行了混凝及污泥回流实验,考察了pH值、PAC用量、污泥回流量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pH值为6.5~8.2、PAC用量3mL/L、污泥回流率40%~60%时,处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混凝方式,CODCr由400mg/L降至100mg/L左右。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的复合型絮凝剂处理制革工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淀粉、铝盐和钙盐为原料 ,分别制备了天然高分子絮凝剂 (SAAF)以及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酸氯化铝钙 (PCACS) ,然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将这两种絮凝剂混合配制成无机有机复合型絮凝剂 F- 1。采用这种新型的复合型絮凝剂 F- 1进行制革工业废水处理试验 ,对其絮凝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并初步探讨了絮凝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 ,F- 1适用的温度和 p H值范围宽 ,而且絮凝效果好 ,明显优于 PAC、PAM、硫酸铝和 PFS四种常用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13.
阳离子型接枝淀粉絮凝剂是一种高效环保、安全稳定、经济适用的絮凝剂,但其制备工艺较为复杂,同时,用于接枝的阳离子型乙烯基单体种类较少。为此,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淀粉基接枝双氰胺甲醛缩聚物絮凝剂,并通过红外分析确定了其分子结构和特征基团。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这种絮凝剂(用量为7.5%)处理2 g/L的尤丽素红E B染料模拟废水,脱色率达到98.3%;在相同用量下,该絮凝剂可使制浆中段废水的COD从200 mg/L降至34 mg/L,COD去除率达到83.0%。  相似文献   

14.
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丙烯酰胺和聚2-羟基丙基二乙基氯化铵的水溶液聚合制备了一种阳离子型聚季铵盐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絮凝剂(PAQD),并将其用于造纸废水的处理,研究了体系pH值、絮凝剂用量和水温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4~9范围内,PAQD絮凝剂对废水均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在常温、pH值7.0、PAQD用量5 mg/L的条件下,SS、COD_(Cr)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1.8%、80.5%和94.1%;温度对COD_(Cr)去除率的影响不大;与常规絮凝剂APAM(阴离子聚丙烯酰胺)、NPAM(非离子聚丙烯酰胺)、PAC(聚合氯化铝)及PFS(聚合硫酸铁)相比,PAQD絮凝剂具有投量少、絮凝沉降速度快、滤饼含水率低、上清液透光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磷酸酯淀粉/聚胺复合物在脱墨废水处理中的絮凝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了新研制的磷酸酯淀粉/聚胺复合物絮凝剂对脱墨废水的作用效果.主要探讨了磷酸酯淀粉/聚胺复合物的加入量、废水的pH值和絮凝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磷酸酯淀粉/聚胺复合物对脱墨废水所含的悬浮物(SS)、CODcr、浊度的去除性能,并与其它几种絮凝剂作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磷酸酯淀粉/聚胺复合物对脱墨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印染废水的复合絮凝剂脱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梅  刘轶祎  贡烨萍 《印染》2012,38(16):36-40
研究了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及有机-无机复配絮凝剂对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探讨了投加量、pH值、复配比等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与无机絮凝剂复配,可以明显提高脱色效果.用复配絮凝剂处理染料溶液时,对不同染料的脱色效果不同,最佳pH值范围也不同.复配絮凝剂对于直接红BWS和酸性红N-3BL染料的增效作用比对活性红BF-DB的大.用复配絮凝剂处理实际印染废水的优化条件为:有机絮凝剂和硫酸铝的投加量分别为120 mg/L和80 mg/L,pH值为6~7.在此条件下,实际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可达96.8%,COD去除率达80.6%.  相似文献   

17.
Studies were made on the effect of protein extraction from faba bean flour, using water, whey and waste effluents from potato processing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tarch and it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tarch obtained from the by-product was different compared to native starch. The range of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and maximal viscosity at 95 °C were also noticeably changed compared to native st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