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冮洁  刘冰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9):256-259
采用响应面法对杏鲍菇菌丝体胞内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多糖得率为响应值,确定了实验参数的水平范围。结果表明:液固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乙醇用量等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具显著性;杏鲍菇菌丝体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固比30∶1mL/g、浸提温度97℃、浸提时间1.8h、乙醇用量是浸提液的2.5倍,浸提1次,在该工艺条件下杏鲍菇菌丝体多糖得率为8.65%。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滁菊活性成分低温浸提工艺,以滁菊总多酚及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考察时间、温度、液固比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浸提工艺 结果表明,滁菊低温浸提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60℃、液固比为30:1、浸提时间为50min,在此条件下,总多酚及总黄酮提取率分别为5.905、53.138mg/g滁菊浸提液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IC50为32μg/mL.  相似文献   

3.
鸡冠菇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热水浸提对鸡冠菇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并进行了优化.选用单因素实验和L9(34)正交实验法,考察固液比、pH、浸提温度、浸提时间等5个因素对鸡冠菇永溶性多糖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鸡冠菇水溶性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4h,浸提温度90℃,浸提次数2次,固液比1:30.  相似文献   

4.
毛木耳水溶性粗多糖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L16(45)正交试验,考察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次数和固液比4个因素初步对毛木耳水溶性多糖提取的影响,优化毛木耳水溶性粗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粉碎子实体,固液比为1∶30(g/mL),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1 h,反复浸提3次,所得毛木耳水溶性粗多糖最多,其得率可达0.755%。经过初步纯化的毛木耳多糖得率为0.393%。  相似文献   

5.
以新鲜紫甘蓝为原料,采用酸性乙醇提取天然的紫甘蓝色素.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紫甘蓝色素各因素影响顺序为:固液比>浸提时间>浸提剂比例>浸提温度,最佳工艺条件为:A1 B2 G2 D2,即固液比为1g:2mL;浸提时间4 h;75%乙醇:0.4%乙酸(体积比)为2:1;温度35℃,提取率为12.4%.  相似文献   

6.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乙醇浸出工艺生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实验研究考察了乙醇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固液比等因素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选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5%、固液比1∶7、浸提温度40℃、浸提时间80min。  相似文献   

7.
采用碱提酸沉的方法提取落葵种子蛋白,研究pH值、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固液比对落葵子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较佳工艺条件为:pH值10、温度50℃、浸提时间1.5 h、固液比1∶15,该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为82.15%。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低温浸提白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茶经粉碎至40目后辅以超声波,可实现低温浸提有效成分。增加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超声波功率或减小固液比,可提高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提取率,且3种成分的提取速率相当。较高的浸提温度,加剧了浸提茶汤的色泽劣化。影响茶多酚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超声波功率浸提时间固液比浸提温度。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的浸提工艺条件是:浸提时间36.5 min,固液比1:67,浸提温度53℃,超声波功率335 W。在此条件下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分别为茶多酚93.86%、氨基酸92.68%,咖啡碱93.16%,白茶茶汤色泽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以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液固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醇沉比和浸提次数对香菇废菌棒多糖产量的影响,优选香菇废菌棒多糖的最佳热水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热水法提取香菇废菌棒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40∶1,浸提温度90℃,时间6h,醇沉比3∶1,提取3次。在该工艺下,提取的多糖含量为16.67mg/g。  相似文献   

10.
新疆紫花苜蓿中黄酮类色素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溶剂、提取时间、温度、固液比和浸提次数等条件下,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正交实验的参数,对新疆紫花苜蓿中黄酮类色素提取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浸提条件为:浸提剂选用70%乙醇,料液比为1:50,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4h,浸提次数为2次.  相似文献   

11.
以灵芝子实体为原料,采取溶剂浸提、超声波法和微波法对灵芝子实体中的多糖和三萜进行提取。以提取率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等因素对各种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多糖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波法提取,其最优组合为料液比1∶20,提取时间30min,提取温度60℃,提取三萜的最佳工艺为微波法提取,其最优组合为料液比1∶15,提取时间20min,提取温度70℃,乙醇浓度75%。  相似文献   

12.
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了盱眙野生枸杞红色素的提取工艺。以浸提率为指标,考察了不同浸提溶剂、温度、料液比和浸提时间4个因素的影响,并对提取过程用多元回归方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得到优化的枸杞红色素提取工艺条件为:用石油醚-丙酮(1∶1,v/v)混合溶剂浸提,浸提温度44℃,料液比1∶40,浸提时间1.6h。结果表明,盱眙野生枸杞红色素的提取率为94.25%,实验结果与回归方程的拟合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超声波技术提取珍珠香菇多糖.以珍珠香菇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提取温度对珍珠香菇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利用超声波提取珍珠香菇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160W,超声时间60 min,料液比为1:25,提取温度60℃.所得香菇多糖提取率为7.71%.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豆豉为原料,采用响应面设计试验对超声波-热水浸提提取豆豉低聚糖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选择超声时间、液料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进行4因素3水平的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再利用响应面分析试验进行工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28 min,液料比24∶1(mL∶g),浸提温度为80 ℃,浸提时间为1.74 h,此提取条件下豆豉低聚糖的得率实测值为3.86%,预测值为3.91%,实测值与预测值相差甚小,说明模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市售米糠为原料优化米糠油提取工艺,考察提取过程中的不同有机溶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和干燥时间等因素对米糠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定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进行响应面分析试验,建立二次回归方程,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提取米糠油的优化组合条件。结果表明:以混合溶剂(正己烷/环己烷=4∶1,V/V)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70 ℃、提取时间2.0 h、液料比为20∶1(mL∶g)时,米糠油提取率为79.8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波法提取裙带菜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选定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超声波频率4个因素,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探索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确定裙带菜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10 min、超声波频率24 kHz。裙带菜多糖得率13.02%。结论超声波提取法较传统酸提法和碱提法得率高、损失小。  相似文献   

17.
微波辅助提取苦杏仁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苦杏仁中的苦杏仁甙,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测定苦杏仁甙的提取得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苦杏仁甙提取得率的影响,确定了微波功率为500W条件下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提取温度75℃,时间15min,提取2次,苦杏仁甙的提取得率为4.09。  相似文献   

18.
茶油是一种具有保健作用的高级植物食用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3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以出油率为指标,研究并优化了水代法提取茶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水代法提取茶油作用大小依次为: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为54℃、液料比为4.5∶1、提取时间为120min。本研究为茶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提取玫瑰花的营养成分,对其浸提工艺进行研究。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对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3因素优化组合,确定玫瑰花最佳浸提工艺参数:料液比1:61、提取温度89℃、提取时间62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浸出量379.49mg/g。40%浸提液,添加5.5%白砂糖、0.01%柠檬酸,可制得有玫瑰花风味、营养丰富的茶饮料。  相似文献   

20.
以蔗髓为原材料,按照影响酸催化水解的主要影响因素:水解温度(A)、水解时间(B)、酸浓度(C)、液料比(D)先设计单因素试验,然后以L-阿拉伯糖得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酸催化水解的工艺,模拟得到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并确定最佳工艺为:温度115.00℃,时间3.87h,酸浓度1.00%,液料比16:1。在此条件下,L-阿拉伯糖得率可达到4.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