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付磊  唐克伦  文华斌  王维慧  付伶 《化工进展》2012,31(11):2384-2389
结合化工行业中使用的某型号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图和工艺参数,对换热器的结构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利用ANSYS参数化建模方法建立了管壳式换热器的参数化模型。在ANSYS FLUENT14.0数值模拟软件中对换热器的流体流动以及耦合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管程和壳程流体的流速分布、压降情况、温度场变化的细节信息。该工作对于设计传热效率高、流体阻力小的换热器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单弓形折流板的切口方向对管壳式换热器传热与流动性能的影响,文中通过建立3个不同折流板切口方向的管壳式换热器简化实体模型,运用CFD软件Fluent对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传热与流动状态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以水为壳程流体介质,在不断改变壳程进口流速,使得壳程进口雷诺数Re在10 000到70 000范围内变化时,得到了不同状态下的壳程流场与温度场。根据数值模拟结果,以总传热系数α,壳程总压降Δp以及单位压降下的传热系数α/Δp作为综合衡量标准,分析不同折流板切口方向时的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场与温度场。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折流板为垂直切口方向时,管壳式换热器总传热系数最大,压降最小,综合性能最好,另外2种折流板切口方向的管壳式换热器综合性能差不多。  相似文献   

3.
帘式折流片换热器强化传热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流体阻力过大和折流杆换热器低Re下传热系数较小等管壳式换热器的不足,提出了壳程流体"斜向流"的新概念,研制了新型高效节能管壳式换热器?帘式折流片换热器,其壳程传热系数高于折流杆换热器20%~30%,而壳程压力损失大幅低于折流板换热器。以场协同原理分析了斜向流的强化传热机理,指出在帘式折流片换热器壳程中流体速度场与温度梯度场间的夹角小于折流杆换热器,是其强化传热的重要原因。对帘式折流片换热器中折流栅间距、折流片倾角、折流片宽度等重要几何参数对传热和压降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据此推导了壳程传热系数和流体阻力降准数关联式,为其工程设计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折流板是管壳式换热器不可缺少的部件,影响着换热器的传热、壳程压降及流动等性能。综述了折流板的缺口高度、间距、结构形式、螺旋角、开孔及材料选择等因素变化对管壳式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FLUENT软件模拟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三维流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基于各向异性多孔介质与分布阻力模型、修正k-ε模型和壁面函数法,对普通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流动与传热,利用FLUENT软件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了不同流体初速下,管壳式换热器壳程的速度场、温度场和压力场,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得到了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邓先和  徐国想  陆恩锡 《化学工程》2003,31(1):30-34,39
对螺旋折流孔板管壳式换热器壳程的传热与流体阻力做了研究 ,给出换热器壳程传热与流阻的计算关联式 ,并采用实验模型对换热器壳程流体旋转流的阻力系数与传热管的局部传热系数做了测试 ,且对光滑和菱形翅片两种管型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通过合理简化,建立管壳式换热器的实体模型,用大型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FLUENT对于管壳式换热器壳程的流体流动与传热性能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利用判断周期性充分发展段的3个主要特征,分别从压力差、无因次温度、速度3个方面,分析具有不同流体速度、不同流体介质、不同折流板间距时几种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模型的进出口段对于壳程流体流动与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管壳式换热器结构一定的情况下,进出口段对壳程流体流动和传热周期性充分发展段的影响长度不随壳程流体性质、流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折流板间距与筒体内径的比值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高春蕾  张雪姣  高建红  杨涛  李群 《山东化工》2023,(5):207-210+213
管壳式换热器作为化工机械行业中的重要设备,其管程和壳程的流动均匀性直接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针对某一型号管壳式换热器管程进口管箱和壳程入口设计了不同的流体分配结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流动均匀性进行分析,以面积加权均匀度指数来定量评估管程和壳程的内部流场均匀程度。研究表明,管程进口管箱和壳程入口的流体分配结构对流体均匀性分布有较大的影响,管程进口管箱增加分配结构之后均匀性明显得到改善,可保证进入换热管的流量分配更均匀。壳程入口增加分配结构能够有效减少流体对换热管的冲刷,增加流体紊乱度,有效提高换热强度。这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折流板的结构参数是决定换热器性能的重要指标.采用传统弓形折流板,对折流板不同板距和不同缺口高度条件下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流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流动行为,全面分析了折流板结构参数对壳程流体流动、停留时间分布及压降的影响;综合考虑设备的能耗和性能,提出了折流板结构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为工业上弓形折流板换热...  相似文献   

10.
张勇  闫媛媛  杨飞 《化工装备技术》2013,34(3):49-52,58
利用Pro/E对弓形折流板换热器进行了参数化建模,采用ANSYS-CFX对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流动与传热做了模拟分析。从数值模拟的角度分析了单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振动和传热"死区"产生的原因,研究了不同折流板间距、不同折流板缺口高度及不同进口流速对换热器壳侧传热和压降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换热器的结构提出了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1.
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强化传热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江楠  易宏 《化肥工业》1998,25(6):27-32
根据国内外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在壳程强化传热方面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王萌萌  李彩霞  许世峰  王斯民  文键 《化工机械》2014,41(6):754-756,787
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步骤,包括传热设计和结构设计。解决了壳程压力为负压时需要注意的相变时传热系数的确定及静电板的设计等问题。通过分析,使换热器的设计更加规范化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为换热器的设计和发展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板壳式换热器的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述了近年来有关板壳式换热器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板壳式换热器的结构、性能特点和制造技术.还介绍了板壳式换热器的工业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阐述管壳式换热器节能的重要性 ,介绍了热经济性公式和提高热效率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5.
管壳式换热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现有的管壳式换热器的发展情况,着重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的发展进程和现状,并且分析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张勇  闫媛媛  杨飞 《广东化工》2012,39(18):107-108,70
指出了传统单弓形管壳式换热器存在的缺点,分别从强化传热和优化壳程压降两个方面论述了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类强化传热和优化压降的机理做了介绍,最后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管壳式换热器的理念,为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郭丽  朱鋆珊  李茂林 《广东化工》2014,(12):101-101
文章主要简述了间壁式换热器强化传热的基本方法和技术,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典型和新型传热元件的特点、开发和应用,总结了国内近期开发研究新型强化传热元件的成果,最后探讨了强化传热元件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为今后开发新的性能更优越的强化传热元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昝河松 《化工设计》2007,17(5):22-26,33
介绍换热器的工艺设计程序,特别是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过程,并结合实际工程经验,介绍几种换热器工艺计算软件的用法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对节能减排重视程度的提高,换热器的强化传热问题得到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研究的一些相关成果,列举了几种应用于管壳式换热器中管程与壳程强化传热的典型元件和结构,为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进展,从管程、壳程两方面介绍了传热强化技术和传热强化结构.管程传热强化方面主要介绍了一些新型强化管,壳程方面主要介绍了一些新型的支承结构,并指出了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