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采用河南、山东两省河务局险工,水位站和水文站的水位资料计算大河河段平均比降S2和河段滩地平均比降S3,分析黄河山东段水文站观测比降S1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对黄河山东段滩区生产堤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生产堤的不利和有利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最后建议:①要明确对待生产堤的态度,当前条件下保留现状生产堤;②黄河下游滩区应作为“蓄滞洪区”运用与管理,争取享受补偿政策,加快滩区安全建设,为生产堤的全面废除创造条件;③从防洪保安全的大局出发,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堤对黄河下游防洪及滩槽水沙交换造成的不利影响;④采取多种措施,尽快塑造出中水河槽;⑤对滩区可根据不同高程实行分区管理;⑥加强对黄河滩区行洪障碍的监管,做到提前预防和制止。  相似文献   

3.
对黄河内蒙占段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头道拐3个水文站整个封冻期盖面冰下垂线流速分布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就封冻期常规测流采用的1点法、2点法、3点法计算垂线平均流速的误差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①立封河段封冻时滞留在冰底的冰花,位于主流的部分在3~5天内消失,位于主流边的部分在15天左右消失,小流速或靠岸边的部分到封冻后期消失;②立封河段在封冻初期,最大垂线流速位置往往出现在相对水深0.6~0.8处。随着冰底粗糙度的减小和冰花的消失,最大垂线流速位置约40天后上移至相对水深0.4处,之后不再上移,各层的流速梯度随着冰底愈来愈光滑在逐渐变小;③从封冻初期到开河前,平封河段的最大垂线流速位置一直保持在相对水深0.4附近,但封冻初期、中期、后期的流速梯度各不相同,初期大,中期次之,后期变小;④封冻期有效水深在1.50~2.00m之间;⑤半深流速系数在封冻前期变幅较大,在封冻中、后期趋于稳定;⑥在封冻后的15天内,流量测次的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天左右为宜;在封冻中、后期可根据水位的变化布置测次。  相似文献   

4.
1“96·8”洪水的特点及其成因分析1.1水位异常偏高,漫滩严重“96·8”洪水,从洪峰流量看,仅属中常洪水,但其表现水位之高是历史上所罕见的。在山东黄河西河口以上553km的河道中,达历史最高水位的河道长约293kfll,占总河段的52.0%;达历史第二高水位的河道长度约为227.6km,占总河段的41.1%左右。其中孙口、泺口两站分别超出警戒水位1.16和1.24m,为历史最高水位;高村、艾山、利津三站分别超出警戒水位0.87、1.25、0.70m,为历史上第二位的高水位。“96·8”洪水位与1958年洪水位相比,艾山以上河段平均高0.90m;艾山至…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1986~2002年黄河下游花园口站来水来沙条件与山东段河道的冲淤概况,结果表明在长期中小水作用下,黄河山东段河势演变显示了“小水坐弯、上提”的特点。分河段叙述了河势演变要点与整治工程以及东坝头以下两岸工程分布状况,阐明了河道自然情况下的演变与有工程约束情况下的河势演变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同时指出,为达到稳定河势、控导主流的目的,仍需要增建一定规模的整治工程。  相似文献   

6.
根据影响悬河稳定性的因素,确定了构造、堤基、河道地质地貌3类共14个评价因子,建立了模糊评判模型,选取96个模糊计算评价点,对黄河山东段悬河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悬河稳定性进行了分区.通过对各河段可能出现的失稳或决口险点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性进行分析和预测,初步确定了需要重点防御的10处地质险段.  相似文献   

7.
黄河山东段二级悬河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黄河山东段二级悬河形势的基础上,指出二级悬河主要有以下危害:①导致洪水位偏高,洪水演进异常;②危及堤防安全;③易破坏控导工程;④加重滩区灾害损失。为有效遏制二级悬河不利形势的发展,提出了以下防治措施:①淤填滩区串沟及堤沟河,减小滩地横比降;②加大主槽疏浚力度,同时结合淤背固堤、淤填堤沟河,改善河道断面形态;③充分发挥小浪底水库的调节作用,创造有利的水沙条件进行淤滩刷槽,增大主槽排洪能力;④进一步完善滚河防护工程体系,确保堤防工程安全;⑤破除滩区生产堤并严禁新修和加修;⑥通过立法划定区域,禁止开展不利于行洪的一切活动;⑦积极采取生物措施;⑧加强水政监察执法力度,搞好河道管理与工程管理;⑨加大科研力度,进一步研究二级悬河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黄河山东河段水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黄河山东河段的污染状况及水质变化趋势,对污染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贵池河段为例,从流速物理概念出发,利用流量及水下地形资料,模拟断面流速,分析分汊河段流速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郝金之 《人民黄河》2007,29(2):17-18
通过对黄河山东段滩区社会经济、灾害损失等情况的调查及滩区作用的分析,认为滩区享受蓄滞洪区补偿政策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建议:①要按照防洪需要划分河道行洪区和滞洪区;②滩区内的安全建设要统一规划;③应有计划地分批分期破除生产堤。  相似文献   

11.
通过绘制多年均值和天然年径流量过程线以及模比系数差积曲线,得出三门峡站1919~2002年系列中存在1922~1932年和1990~2002年两个连续枯水段,并对这两个连续枯水段在长系列中的重现期做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连续11年枯水段重现期为70~80年,连续13年枯水段重现期为130~140年。  相似文献   

12.
黄河潼关-三门峡河段,兼有自然河道段和水库区段,受来水来沙和水库运用等因素影响,河岸坍塌沿岸损失比较严重,虽经多年治理,效果不太理想,通过对存在问题的研究,建议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提供相应保障,加快治理速度。  相似文献   

13.
张柏山  符建铭  黎桂喜 《人民黄河》2005,27(6):9-10,12,63
针对小浪底水库运用后新的水沙条件,对整治流量、整治河宽和排洪河槽宽度等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提出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的整治方向为:按照中水流路进行整治,利用现有的河道整治工程并补充必要的河道整治措施,游荡型河道可以逐步转化为像高村一陶城铺河段那样的限制性弯曲河道。通过对不同整治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认为今后的河道整治应采取以现行的微弯型整治方案为主,同时充分吸取其他整治方案优点的综合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前山东黄河沿岸景观建设中存在着系统性不足、地域特色不突出、植物多样性较低的问题。在今后的防护工程景观建设中应坚持生态景观建设与防洪工程建设相结合、生物防护建设与旅游观光建设相结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黄河山东河段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针对游荡型河段主流宽浅散乱、河床极不稳定的特点,在黄河花园口一夹河滩河段两岸布置了对口丁坝整治工程。利用黄河下游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采用小浪底水库15a设计水沙系列,对黄河下游各河段的冲淤、典型断面的平滩流量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对艾山以下窄河段带来的影响,并与现状工程方案进行了比较,结论认为:①花园口-夹河滩河段布设双岸整治工程比现状工程条件下,15a间铁谢-利津河段多冲刷泥沙2.33亿t,冲刷量主要分布在花园口-高村段;②双岸整治工程方案和现状工程方案相比较,高村以下河段各站平滩流量减小,但和2002年汛前相比,山东河道仍具有较强的过洪能力;③在游荡型河段进行双岸整治工程布置,可以减少小浪底排沙期间河道的淤积,提高河南河段的输沙能力,而对山东河段的影响不是太明显。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洪水期断面调整对过洪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位表现是水流与河床边界相互作用的客观反映。对于不同的河流二者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一般河流,河床变形不显著,水位主要依赖于流量的大小而变化;而像黄河这样的多沙河流,周界变化迅速,尤其是洪水期,槽冲滩淤,涨冲落淤,断面调整对水位影响很大。文中从定性到定量对中低含沙量的各级洪水,主槽冲刷对过洪能力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成果对防洪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河调水调沙以来山东引黄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黄河调水调沙以来山东段河道来水及引水条件的分析,认为影响山东省引黄闸引水的主要因素是黄河用水需求量的增大、河道来水量的减少和渠道的淤积,河道刷深也对部分引黄闸引水有影响。提出保障引黄灌溉与供水的对策:在工程措施上,应及时清除闸前和闸后渠道淤积泥沙、稳定河势、建设提水泵站、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和平原水库建设;在管理措施上,应加大山东段黄河引水期的下泄流量,实施水量科学调度、优化配置,加强对灌区尾水和其他水资源的利用等;在政策措施上,应出台有关平原水库建设的政策、加强水资源保护与法制建设、理顺灌区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19.
黄河内蒙古段冰情变化特性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数理统计理论的相关分析方法,对黄河内蒙古段冰情时间序列自身以及对它有一定影响的水文气象序列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冰情时间序列在长期变化中都存在一定的自相关性;冰情与水文气象要素存在一定的互相关性,影响冰情的主要因素有流量、温度和风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