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分析数控编程KBE系统各模块相互联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KBE的复杂零件数控编程系统功能架构和广义知识库结构模型.综合数据库技术和知识库理论,建立了数控编程广义知识库系统.阐述了广义知识库的设计思想,给出了数控编程广义知识库与UG CAD/CAM应用接口实现的技术路线.并以企业需求为背景,在知识驱动型制造平台(UG CAD/CAM)上,利用VC++6.0和UG/Open,将广义知识库系统和UGCAD/CAM无缝集成,实现了KBE和UG CAD/CAM系统的融合,开发了复杂零件数控编程KBE系统,验证了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数控编程领域知识的特点,对KBE系统实现的基础性使能技术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基于实例和规则的数控编程领域知识表示方法和知识获取的概念、途径及过程,阐述了CBR在复杂零件数控编程中的应用,提出了以人工知识获取为主、机器学习为辅的数控编程领域知识获取方式和基于双向混合推理控制策略的CBR/RBR集成数控编程领域知识推理方法,研究成果在开发的原型系统中得到了应用,证明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3.
针对船用柴油机形状复杂的大型零件,利用知识工程和特征相似性的原理,以Visual Studio和UG/OPEN API为开发工具,开发了船用柴油机复杂零件数控编程系统.以CAD、CAPP提供的信息为基础,研究了基于特征的刀具轨迹规划,并通过定制专用的后处理器生成数控代码.该系统能实现对船用柴油机零件的快速编程,实现系统的集成化、通用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改革,后处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从数据的基本原理出发,叙述了数控后处理技术的现状和UG后处理系统的结构模式,以后处理技术的编制方法引出了数控编程下的后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的加工能力越来越强。为了提高效率和工艺,自动编程和仿真技术已成为数控加工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UG NX8.0和斐克仿真软件结合为基础,介绍了自动编程和仿真技术在数控铣削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数控仿真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数控原理、数控机床、数控仿真技术以及数控仿真系统开发的原理及方法;通过基于OpenGL的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系统验证了可行性。此仿真系统的实现,是基于OpenGL,用Visual C++6.0编写的.其中调用了多个OpenGL库函数。  相似文献   

7.
基于特征的零件数据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PP是CAD/CAM集成的最有效途径。尽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和开发工作,但零件信息描述和工艺知识表达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一个基于特征的零件数据模型。详细叙述该模型的特征分类、数据结构、生成、特征有效性自动判断及其在工艺设计和数控编程中的应用。该数据模型采用ACIS实体几何造型系统和C++实现。文章对采用该模型的CAD/CAPP/CAM集成系统的实现也作了描述。最后对该模型的应用范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PDM系统的数字化加工模板功能进行了论述,研究了如何在PDM下建立数控加工模板;创建资源件、替换件和客户化设置。通过在UG中建立的零件模型等,将其制定成为模板,然后将其存储在一个平台上,数控编程人员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利用数控加工模板进行编程,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9.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数控加工是现代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数控编程由手工编程发展到自动编程。本文对自动编程软件及其工作过程进行了介绍,以UG软件为例描述了自动编程软件在数控编程与加工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数控加工中编程方法、编程步骤做了分析,并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详细的分析了,解析整个数控车编程中的难点和问题。  相似文献   

11.
快速编程NC模板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数控加工知识库的基础上,应用Cimatron软件建立了对应的程序模板与零件加工模板.应用模板可以快速完成程序编制,提高数控编程的质量与效率,并实现基于知识的加工,规范工艺路线与工艺参数.并以实例说明了NC模极的创建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叶轮加工是当今多轴联动数控加工最常见的实例,也是数控加工的难点之一.本文从实际出发,使用UG/CAM五坐标编程系统对整体式叶轮进行数控编程,采用插值方式对刀轴矢量进行匀化处理,采用SWARF方法对叶片进行精加工,同时合理控制进退刀,实现了整体叶轮叶片高质量无干涉的五坐标螺旋铣削加工刀位点轨迹生成.为复杂产品的造型和数控加工提供了设计思路和方法,也给其他类型叶轮的设计与加工提供了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3.
张野  宋佳玥  张鑫 《包装工程》2023,44(12):49-59
目的 明确高铁乘客智能化功能需求,提出高效能的车厢乘客设施智能技术应用体系。方法 运用服务设计、行为分析、用户痛点研究、需求-满意度模型等进行智能化功能需求分析,通过专家访谈、文献梳理、总结归纳等方式进行类型研究。结果 在分析高铁乘客体验痛点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具有优先级的智能化功能需求,进而明确车厢设施载体的智能化应用机会点,结合现有智能化技术分析,明确车厢7类区域设施与智能技术结合的原则及技术要素,最终提出高铁车厢乘客设施的智能技术应用体系。结论 在智慧高铁时代下,明确乘客设施智能化技术应用的要素及原则尤为必要,可以为未来的列车设计人员提供有关如何运用智能设施及其技术提升乘客体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使载人潜器舱内工效设计人员加深对多约束条件下舱内人员的生理、心理和环境约束条件的理解,有效地辅助设计方案的智能生成与优化.提出了基于虚拟人体模型参数作为布局设计解空间的参数获取方法、基于遗传算法的舱内人-机界面布局设计方案计算智能求解方法、基于知识推理的舱内色彩工效设计方案获取方法和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载人舱工效设计方案智能优化方法,以此为基础,应用UG二次开发和数据库技术,开发了载人潜器舱内人机工效设计计算机辅助系统.通过设计实例的人机工效布局和色彩设计与方案优化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汤娜  汤庸  邓智  韦巍 《工业工程》2001,4(4):52-56
由于工资政策基本上是基于语言描述的,没有固定的公式可言,因而很难用数学模型加以描述;而另一方面,如何将各省不同且繁杂的工资政策作为知识从程序中脱离出来也是一个要考虑的地方,所以将工资政策看作知识库中的知识,同时将这些工资政策转换为规则加以处理不失为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本文详细讨论了在SIDSS中事件处理器和规则处理器等知识的表达与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缓冲包装智能CAD系统的设计与研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乘  卢杰 《包装工程》2004,25(5):191-193
介绍了缓冲包装智能CAD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着重介绍了利用缓冲包装信息数据库,基于UG的二次开发技术建立的缓冲包装图形处理模块及智能化的缓冲包装设计模块,开发能够集成产品信息数据处理,衬垫纸箱的设计校核计算,包装件的结构优化设计及有限元仿真分析等,功能一体化的缓冲包装CAD软件系统的功能模块与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7.
Computer aided part programming is an information intensive activity, and provides an interesting area for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knowledge-based systems and recently for agent technologies. Intelligent software agents can behave and respond autonomously to set criteria. The flexibility of agents and their ability to make autonomous/cooperative decisions makes them an excellent tool in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 systems. In addition, a new ISO standard for NC machine tool programming is emerging called ISO 14649, informally known as STEP-NC. This standard is aimed to replace the existing ISO 6983 (G&M code) standard, which has been in use since the first NC machine tools were developed in the 1950s. STEP-NC does not describe tool movements but uses a higher-level language to define operations known as Workingsteps. A new breed of intelligent controller is envisaged to determine optimized tool trajectories allowing advanced inter-operability and a bi-directional information flow which allows edits made at the machine to be fed back to the CAD/CAM model.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EP-NC compliant computational environment used to demonstrate agent-based process planning, resulting in the generation of STEP-NC code. The system comprises a multi-agent framework, where agents represent the individual features of the component and work independently and cooperatively to generate process plans for discrete component manufacture. This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a series of case study components which evaluate various feature interaction scenari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