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时代在进步,受众对新闻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习总书记提出以“短实新”替代“长空假”,以及新闻战线正蓬勃开展的“下基层、接地气”活动也对时政新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从提倡“短实新”,改进时政新闻和会议报道,时政新闻民生化,用好现场以及灵活编排等方面对新时期地方台时政新闻创新做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郑路 《西部广播电视》2014,(10):100-101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出台了八项规定,提出了“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的新要求,并把“短、实、新”作为新时期优良文风的标准.这股务实新风,迅速在新闻界掀起了“改文风”的热潮,各大媒体纷纷加大了“改文风”的力度,新闻报道中的官话、套话越来越少,贴近群众、接地气的新闻越来越多,新闻节目的质量也随之焕然一新.但是,随着文风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媒体对“改文风”的内涵出现了理解上的偏颇,单纯的为改而改,只重形式,忽略内容,在时政新闻的改革上走进了误区,甚至产生了新的“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3.
新闻就是对最新发生的事件进行深入报道,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大众,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时政新闻一直都是新闻媒体报道的重点之一。随着大众对时政关注度的提升,时政新闻报道的方式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使时政新闻报道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更贴近百姓生活,是每一个时政新闻工作者都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笔者针对时政新闻报道的特点以及时政新闻报道的现状,对时政新闻报道的民生化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时政新闻通常是指跟时事和政治方面有关的新闻,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严格的规范性、程序性,且时效性强。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时政新闻的报道难免显得格式化、概念化、官腔化。近年来,虽然从中央到地方电视台都在逐步推进时政新闻报道的改革,但成效依然不尽如人意。本文主要论述了时政新闻报道缺乏亲和力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增强时政新闻报道亲和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传统的媒介形态已难以满足广大群众了解时政新闻信息的要求,推动时政新闻改革刻不容缓。电视时政新闻具有极强的权威性,但在新媒体背景下,其在表达、报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为报道方式单一、语言生硬、内容枯燥乏味等。对此,电视时政新闻要不断提高民生意识,改革传统发展模式与理念,坚持“接地气”的报道方式,加强与广大群众的沟通,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时政新闻。  相似文献   

6.
新闻工作者要把改进文风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素质、一种追求,带头落实好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大力纠正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努力在端正学风、转变作风、深化“走、转、改”、反对“长、空、假”、倡导“短、实、新”上下功夫,以清新鲜活的文风不断提升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使传统媒体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时政新闻在电视新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但一些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方式千篇一律,报道语言生硬,缺乏生活气息,难以吸引观众。因此,只有以民生视角、百姓语言报道时政新闻,才能让观众看得得懂,记得住,并且有兴趣看时政新闻,提升宣传报道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地市级电视台生存发展的空间受到上级台与新媒体的双重挤压,其时政类新闻的报道存在着形式僵化、信息量小以及深度不足等诸多问题,亟待变革.本文以国内一些新闻报道的实例为基础,直面我国地市级电视台时政类新闻报道的发展困境,试探析如何改进此类新闻的报道,以使其更好的发挥传递信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时政新闻报道的传统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如今融媒体时代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多元化需求。主流媒体纷纷在渠道、内容、技术等方面进行融合创新,以寻求自身的转型方向,“Vlog+时政新闻”即时政视频博客(Video Blog或Video Log,Vlog)的报道模式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以《二十大代表Vlog》为例,探究时政Vlog在融媒体时代的创新突破,并探讨其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践行“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问题,对基层媒体做好“三农”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县级广播电视媒体对农栏目如何把握新时代脉搏、讲好本土故事,可谓是新挑战和新机遇并存。乡村振兴的过程也是优质题材不断涌现的过程,基层电视媒体做好新时代“三农”栏目与报道,关键在于直面新形势,提高对农栏目的投入力度;直面新要求,增强栏目的可看性与吸引力;直面新时代,打造互动性的传播平台与多样化的报道方式,将“三农”的新技术、新方式、新模式、新亮点更广泛、更有深度地传播。  相似文献   

11.
时政新闻是媒体报道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平媒、网媒、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形式中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它及时性、权威性、有用性和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使之成为了国家与国民相衔接的纽带,恰当的时政新闻引导可以激发国民的正能量,适时的报道则可以增强群众的执行力.然而,目前时政新闻报道中广泛存在的亲和力缺失拉开了与受众的距离,无法吸引群众的关注,报道内容自然无法深入受众心中,极大的妨碍了新闻引导与激发作用的发挥,提升时政新闻亲和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尽管由于历史沿革和体制机制的原因,时政新闻掌握了当地党政领导活动等信息的唯一发布平台,垄断了某些重大新闻的报道权,使其在本地拥有相对的优势.但其刻板的报道形式,还是被观众所诟病,并敬而远之.从实践入手,探析如何改进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方式,提升新闻质量,吸引受众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范玲 《西部广播电视》2014,(1):53+55-53,55
时政新闻主要是立足于党委政府的各项活动,向群众有效展示党委政府的各项政策,通过新闻报道实现党委政府与百姓的有效沟通与交流.但目前时政新闻报道存在着百姓关注的民生热点较少、内容与形式单一等问题.本文试图对优化时政新闻报道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中央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响应,踊跃参与,深入采访。一大批生动活泼,言之有物,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新闻报道给新闻媒体带来清新之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与好评。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态势,党媒应当把握风口,借势短视频探索时政新闻新的报道与传播形式。本文首先对时政新闻短视频的优势进行分析,它具有时效性更强、表现形式新颖、涵盖类型丰富、互动性更强的特点;其次,梳理时政新闻短视频创作现存的不足,主要有缺乏新思维、忽视社交功能、时政内容表达缺乏“网感”、过度追求“短平快”四个方面的问题;再次,探究新媒体语境下党媒时政新闻短视频创作的优化路径,从突破固有范式、激发社交功能、重构话语系统、打破时长限制四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使时政新闻短视频在新媒体语境中发挥出更大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存在报道语言枯燥乏味、新闻传播形式单一、与受众期望相脱节、内容审核效率偏低等问题。时政新闻采编人员要做到深耕内容,以可视化解读报道专业性;移动化传播,提升时政新闻传播效果。同时,时政新闻采编人员要增强全媒体技能。如此,才能实现时政新闻的“破圈”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电视时政新闻的语态“软着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宏 《西部广播电视》2014,(9):29-29,37
时政新闻栏目是各地电视台报道当地重大新闻事件、传递党委、政府声音、解析政策法规、弘扬社会正气、展开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平台.但因过分强调其宣传教育功能,且各种条条框框限制较多,城市台时政类新闻的语态始终存在传统守旧、不接地气的缺陷,导致观众的接受度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广播电台的“三农”报道应满足服务农村、城市两大听众群体的需求。农村记者应该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常态化。报道要更多地在形式、方法上进行创新,做出“活”的新闻。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突发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作为新闻报道的媒体人员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使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面.除了新闻报道人员的因素以外,社会受众对新闻报道也有了一个全面、成熟以及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他们能根据报道的内容和媒体从其传播规模和业务上做出客观的评价,能帮助我国媒体报道时效性和报道水平的进步.虽然有一定的进步,可是还是有很多方面的不足.本文主要针对搞好突发事件新闻报道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搞好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是新闻改革不断深入的要求和体现;要力争首发权,以我为主,先入为主,充分发挥主导舆论的作用;要遵守新闻纪律,掌握好尺度,避免出现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好的新闻节目需要优秀的节目采编,作为地方台新闻记者如何在工作中提升自身采编业务能力,是做好本职工作的一项关键环节,对于新闻题材的选取、剪辑、加工、制作都需要精益求精,现在是信息源获取日益增多的时代,互联网、微博、手机、报纸都已经普及,受众对新闻事件的了解速度与深度也在日益扩大,如何在信息爆炸前提下,做好电视新闻栏目的采编工作,打造栏目热点,传播正确的舆论导向,都需要新闻记者在工作中多观察、多总结,为广大的受众制作出优质的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