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平息暴乱后,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指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研究德育的价值、构成等基本理论问题,对于切实加强德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德育的价值德育的价值问题,也就是德育的意义、功效、作用问题。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它“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它“表示物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属性”。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2.
启蒙是指向人的,它渴求把人从"蒙昧"、"迷信"、"盲从"等"幼稚状态"中解放出来,走向"成熟"。人若要摆脱"幼稚",走向"成熟"则需借助教育。无论是西方教育从"神"到"人",还是中国教育从"圣"到"凡"都在于祛除神学之魅和圣学之魅,重新发现人,尊重人的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人的方式对待人。启蒙的抱负与教育的使命都在于"立人",唤醒人的主体意识,使人成为自己的主人,拒绝一切"非人化"与"非我化"。启蒙了的教育是一种理性而自由的教育,它教给人们一种自主选择、自我决定、自我治理的能力与特质。  相似文献   

3.
当权力、知识与制度三者共同运作于德育时,制度化德育即得以形成.伴随着封建专制统治的两千多年历史,以儒家伦理为权威内容,以国家专制政权为支撑,以选拔制度为辅佐,我国古代制度化德育得以形构并强化,又随着儒学的式微、科举制的退场和封建专制政权的崩溃而解体.这种德育服膺于政治伦理,缺失道德理性,扭曲人的德性,对当代中国德育存在负面影响.剔除古代制度化德育的流弊,保有学校德育自身的超越性与独立性,培养"道德人",不失为当今德育走出困境的有效之策.  相似文献   

4.
后人类时代里人类中心的幻象被打破,人与非人将共存于世,人须重新审视后人类主体。人焦虑于其主体地位的丧失,最直观的图景是其他生命形态对人的取代,在教育中,这表现为教育者对自身存在方式及价值的忧思。人类视域里,教育者以独白主体、旁白主体、对白主体的形象存在。但是,在后人类视域中,这些形象遭遇被瓦解和补充的命运。后人类具有人技耦合的分散性、扩展生成的关系性、先验平等的差异性,这就需要以新的眼光去审视教育者。当教育者被界定为行动者网络中的相互教育者时,其被赋予新的生存视角和行动活力。教育者包括人与非人,作为网络中平等的共同主体,明晰相互间的内在运动、转化、生成关系,其潜能更益于被激发和实现。教育者作为对话性的开放他者,在网络中即时与其他他者建立连接,并发展以关系而非师生角色为基础的教育图景。  相似文献   

5.
德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客观要求它具备科学的内涵和系统的过程。因此,如何设置内容以及怎样有效地把这种内容灌输给教育对象已成为我们思考的首要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实践本身就是对德育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过程。人的认识活动不可能一次完成,它是一个不断深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总结修正的过程。所谓总结修正  相似文献   

6.
好的历史教学包含为史、为人、为己三重境界。为史是历史教学之根基,其意味着正确地对待历史,回到历史本身,体现其科学精神,并以平实的方式进行表达。为人是历史教学之价值规范和教育性要求,为历史教学之价值旨归,其要求历史教学与美好生活结合起来,以理性负责任的方式防止历史价值的误用,并将最好的价值展现给学生,使之为现实的伟大精神所涵养。为己是历史教学的存在志趣,意指以成己来成人,增强对自我生活方式和生命价值的观照,使其成为教师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之途径。为己是一种精神操练,体现了人育人之本真性要旨。为史、为人和为己契合于完整教学的内在构成,表现为一种复合性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儒家责任伦理处理的是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国家、人与自然的关系,包含基于"仁义礼智信"的人伦之理,基于"仁者爱人"的交往伦理,基于"尚公重私"的社会伦理和基于"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四种伦理既相互联系又层层递进,每一伦理又指向相应的责任内涵,包括德才兼备的内在品质、"忠恕守信"的交际涵养、奉献国家的爱国情怀和"顺应天命"的生态关切。儒家责任伦理内容丰富,思想精粹,从文化本源的角度启发大学生以"格物致知"、"内省"、"慎独"践行人伦之道,以"礼"整合人际关系,以气节观培养爱国情怀,以"顺应天命"之道实现自然保护。  相似文献   

8.
由德国哲学家舍勒的情感现象学中的名言"爱乃是认识的基础"引出本篇论文的主题"师情乃师德之源"。奥古斯丁和帕斯卡尔关于爱的讨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师爱在教育中的优先性。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常常被知识的传授所忽略。区分"技"与"艺"旨在提醒人们"手段不是目的"。弗洛姆《爱的艺术》中的一句结论 "爱是一种能力"可以用来反思师情与师德。由外在的教育改革引出一个新的概念"灵魂改革"。教师同样需要在精神上自我诊断、自我治疗,不断成长。职业倦怠同样存在于教师中,这是一种情感问题,教师必须反思并努力克服,以求心灵的丰沛。古希腊神话故事"皮格马利翁"表达了一种"爱之期待",教师从中可以深悟情感的教育意义,以教师爱形成富有创造性的师生关系,使教育真正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虎 《模具制造》2008,8(11):I0020-I0023
第一次拜会陈总时,感受最深的是他的真诚,感觉他就是一位可以交心的兄长。交往的日子长了,才真正明白,原来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一直是他的人生信仰,与之交往让人感觉仿佛在繁华闹市之中突然找到一方静土、在渺无人烟的荒漠中发现一片绿洲。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钢渣是一种物相复杂的工业废渣。各种研究表明,钢渣可生产人造石和钢渣水泥等建筑材料。钢渣中的物相,有的对生产建筑材料有利,有的则有害,其化学成分特别是物相含量直接关系到钢渣能否被利用,钢渣中物相的种类及含量常有较大的波动,给钢渣的有效利用带来一定困难。因此,确定钢渣中物相的含量乃是合理利用钢  相似文献   

11.
德育并非一门讲授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又叫育德,它不是说教,而是品行筑垒;基本途径不是课堂讲授,而是行为示范。行正为范,见贤思齐,这是育德的根本方法。教育反腐,既是生动的品行教育,又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实举措。  相似文献   

12.
《礼记.学记》作为先贤圣哲们阐述为师之道的经典之作,把教育作为“建国君民”之本;把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之本;把了解和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掌握并运用教学方法和艺术作为教师必备的素质,把爱生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师德的基本要求。《礼记.学记》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大学之师应为“经师”、“人师”、仁爱之师、善教之师。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开放、多元的社会要求学校德育从强调知识的灌输转到强调发展学生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上来。为此,需要将道德教育目标从“教会顺从”变革为“学会选择”;道德教育方法从灌输为主变革为以对话为主;道德教育课程从封闭变革为开放,从而建立一个开放的道德教育体系。但在开放的同时,必须坚持必要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技术伦理问题的逻辑解析与工科高校的德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社会中出现的各种技术伦理问题,已经成为不允回避和不允忽视的重大课题。技术在应用中出现违背其造福社会的宗旨,发生损害人类的负效应,其根本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认识的”和“道德的”两大类。解决技术伦理问题,可以采取技术的、制度的、法律的策略,但通过技术伦理教育,尤其是工科技术伦理教育,确是人们一致认同的“治本”良方。加强理工科技术伦理教育,首先需要创新其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湖南师范教育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表现在师范教育层次的提升、开放师范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多样化师范教育功能的拓展。师范教育改革的动力来自于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政策、湖南省师资需求的数量与质量的变化以及湖南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呼声。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实质是主体问互动的游戏系统.偏离生活方式及师生不对称的关系使语言教育需要一种"格式塔"转变.本文提出了语言教育进场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师生互动以及凸显中外思维的异同,以达到学生自由有效进入语言游戏的目的,为语言教育的退场做准备.  相似文献   

17.
冷镦钢产品顶锻开裂的机理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冷镦钢是用于制造螺栓、螺母、铆钉、插销等紧固件的一种重要材料,冷镦性能是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冷镦钢在冷顶锻检验时,顶锻开裂的现象可以归纳为周面脆性开裂、塑性斜向开裂、纵向断续微裂、纵向通长开裂4类主要开裂现象.本文根据断裂力学理论,结合顶锻试样开裂的不同表现,对试样不同开裂情况进行了理论研究,分析了各种开裂现象的产生机理,并据此制定了冷镦钢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提高冷顶锻性能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看个体的道德需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马斯洛人的需要理论来探讨道德需要与个体各个需要层次的密切关系,从而说明关爱、利他、真诚等各种美德不仅是社会的强制性道德要求,而且与人的各个层次的需要密切相联。努力让人们认识这种密切联系,唤醒人们对于道德需要的自觉,乃是道德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跨越知识与道德的鸿沟--关于大学培养目标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探讨“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入手,考察了我国当前大学的道德教育状况,对大学培养目标中的知性取向进行了反思,认为知性取向是造成大学道德教育陷入困境的关键原因。作者认为,在大学中应该找回道德教育的位置,对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进行整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受过教育的人”。  相似文献   

20.
人才至上,教学为先,名师品牌,这是一种办学理念。学校是培养人的,是培养在公共事务、专业技术等各种部门行当中有积极影响的社会角色的。用科学的知识体系和做人范式育人是学校工作的宗旨。学高行正的教师是教学任务的出色承担者。把教育当作产业,把学校“做大做强”,这种主张离开了教育的特殊规律,值得商榷,值得反思,须要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