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2-羟基-1,3-丙二胺(L)与高氯酸铜反应得到了一个三核铜金属杂环配合物[Cu3(L^-)3](ClO4^-)3,用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方法表征了其结构.该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491(2)nm,b=1.0808(2)nm,c=1.2467(2)nm,a=74.451(3)°,β=70.635(3)°,γ=63.661(3)°,V=1.1829(3)nm^3,Z=4,R=0.0587,wR=0.1363.在配合物的阳离子中,三个铜离子均与相邻配体上的两个氮原子和两个桥联氧原子配位形成四配位平面四方形构型,且通过与三个配体2-羟基-1,3-丙二胺上的桥联氧原子连接形成一个由Cu^2+和氧原子交错联接的六元杂环结构.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液法合成了一维链状4,4'-联吡啶铜配合物{[Cu_2(OOCCH_3)4(4,4-bpy)]·(CH_3CN)}n(4,4-bpy=4,4'-联吡啶),经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其晶体结构。此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2.311 67(5)nm,b=1.400 23(2)nm,c=1.531 03(4)nm,β=108.205(2)°,V=4.707 69(17)nm~3,F(000)=2 288,Z=8,D_c=1.582 g/cm~3,μ=1.850 mm~(-1),R1=0.033 6,ωR~2=0.093 5。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中心Cu~(2+)形成了变形的几何四方锥CuNO_4构型,Cu~(2+)通过4个乙酸根桥连形成双核单元,双核单元再通过4,4'-联吡啶N原子桥联成一维链状,经分子间范德华力作用构造出了三维超分子网。  相似文献   

3.
利用对苯二甲醛和二丙烯三胺制备了一个三十元六氮杂大环配体L(L=3,7,11,18,22,26-hexaazatricyclo[26.2.2.213,16]tetratriaconta-1(30),13,15,28,31,33-hexaene),合成了一个新颖的双核铜配合物[Cu_2L](CO_3)_2,用X-单晶衍射分析技术表征了其结构:Cu(Ⅱ)与环上的3个氮原子及来自CO32-上的2个氧原子配位,分别形成配位构型不同的变形四方锥构型和三角双锥构型,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配合物催化p-硝基苯酚醋酸酯(NA)的水解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催化水解速率对底物NA及配合物的浓度均呈一级反应且催化水解速率受酸碱平衡控制,当pH值=9.00时,水解速率常数为0.034 mol/s,推测其催化机制可能为Lewis acid机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合成一种水溶性双核铜(Ⅱ)配合物[Cu2(BPH)2 Cl4]·CH3 OH(BPH为1-苯甲酰-1-苯肼),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从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可以看出,两个[Cu(BPH)Cl]单元通过两个氯离子桥接,每个Cu(Ⅱ)离子都为五配位的变形四方锥构型.利用多种光谱分析方法研究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可能是通过沟槽结合方式与DNA结合.用凝胶电泳方法研究该配合物对超螺旋pBR322 DNA的切割作用,在H2 O2存在的情况下,该配合物能有效切割DNA,其作用机理为氧化切割,单线态氧与金属离子可能对切割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合成一种水溶性双核铜(II)配合物[Cu_2(BPH)_2Cl_4]·CH_3OH (BPH为1-苯甲酰-1-苯肼),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从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可以看出,两个[Cu(BPH)Cl]单元通过两个氯离子桥接,每个Cu(II)离子都为五配位的变形四方锥构型.利用多种光谱分析方法研究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可能是通过沟槽结合方式与DNA结合.用凝胶电泳方法研究该配合物对超螺旋pBR322 DNA的切割作用,在H_2O_2存在的情况下,该配合物能有效切割DNA,其作用机理为氧化切割,单线态氧与金属离子可能对切割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2,2′:6′,2″—三联吡啶(tpy),Eu(NO3)2.6 H2O为原料合成了标题配合物,配合物由一个Eu(Ⅲ)离子、一个三联吡啶、两个硝酸根离子、三个水分子组成配位一价阳离子内界,另一个硝酸根为外界.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8.880 3(6)nm,b=11.223 5(7)nm,c=11.746 1(7)nm,α=88.850 0(10)°,β=69.103 0(10)°,γ=74.604 0(10)°,V=1050.83(12),Z=2,R=0.015 3,wR=0.059 8,Eu3+的配位数为10并形成双帽四方反棱柱的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7.
以2,2′:6′,2″—三联吡啶(tpy),Eu(NO3)2.6 H2O为原料合成了标题配合物,配合物由一个Eu(Ⅲ)离子、一个三联吡啶、两个硝酸根离子、三个水分子组成配位一价阳离子内界,另一个硝酸根为外界.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8.880 3(6)nm,b=11.223 5(7)nm,c=11.746 1(7)nm,α=88.850 0(10)°,β=69.103 0(10)°,γ=74.604 0(10)°,V=1050.83(12),Z=2,R=0.015 3,wR=0.059 8,Eu3+的配位数为10并形成双帽四方反棱柱的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手性双核配合物[Cu2(N3)4(R-M e4chxn)2](1)(R-M e4chxn=R-N,N,N′,N′-四甲基-1,2-环己二胺),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P21手性空间群,其晶胞参数为a=9.29(2),b=9.66(7),c=16.40(7),=97.77(4),°Z=2。配合物[Cu2(N3)4(R-M e4chxn)2]的每个分子中,Cu(II)离子采取五配位的变形四方锥几何构型,每个铜原子分别与1个M echxn的氮原子及3个叠氮基团的氮原子形成配位键。磁性研究表明,在化合物1中,Cu(II)与Cu(II)离子之间表现为反铁磁相互作用。用哈密顿函数H=2JS1S2对其χMT-T曲线进行了拟合,得到1的朗日因子g和交换常数J分别为2.09和-1.16 cm-1。  相似文献   

9.
以四种不同的酮类化合物及草酸二乙酯为原料,设计合成了四种3(5)-取代-1H-吡唑甲酸化合物,通过IR及^1H NMR对所合成的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合物3a与金属铜离子配位,得到一个双核铜配合物晶体,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为a=7.082(8)A,b=9.156(10)A,c=25.86(3)A,a=97.088(19)°,β=92.024(18)°,γ=112.649(13)°,V=1529(3)A3,Z=4,Dc=1.597g/cm^3,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进一步确证了所合成化合物结构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液法合成了一维链状4,4′-联吡啶铜配合物{[Cu2(OOCCH34(4,4-bpy)]·(CH3CN)}n(4,4-bpy=4,4′-联吡啶),经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其晶体结构。此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2.31167(5)nm,b=1.40023(2)nm,c=1.53103(4)nm,β=108.205(2)°,V=4.70769(17)nm3,F(000)=2288,Z=8,Dc=1.582g/cm3,μ=1.850mm-1,R1 =0.0336,ωR2 =0.0935。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中心Cu2+形成了变形的几何四方锥CuNO4构型,Cu2+通过4个乙酸根桥连形成双核单元,双核单元再通过4,4′-联吡啶N原子桥联成一维链状,经分子间范德华力作用构造出了三维超分子网。  相似文献   

11.
采用Pb2+作为模板离子,以2,6-二甲酰基对甲苯酚与2-羟基-1,3-丙二胺为原料通过[2+2]缩合反应,得到单核铅配合物[Pb(H2L)](ClO4)2(H2L为中性大环配体),进一步通过金属置换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希夫碱大环双核铜(Ⅱ)配合物[Cu2L](ClO4)2,并对中间体大环单核铅配合物及其双核铜(Ⅱ)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对两个新颖的碘化亚铜配合物CuI[2-(Dpp)bp]_2(配合物1,2-(Dpp)bp=二(二苯基膦)联苯)和Cu_2(μ-I)_2[TPP(o-OCH_3)]_2?CH_3CN (配合物2,TPP(o-OCH_3)=三(3-甲氧基苯基)膦)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配合物1和配合物2分别表现为单核、双核碘化亚铜配合物的结构类型。在配合物1和2的晶体结构中,亚铜原子都表现为不同寻常的近乎平面的三角形配位构型,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膦配体较大的空间位阻效应所致。两配合物都表现了良好的热稳定性,双核配合物2的热稳定性优于单核配合物1。配合物1和2的紫外-可见吸收主要来自于膦配体的π-π~*电子吸收跃迁,配合物1和2的能隙值分别为3.58、3.21 eV,说明配合物1和2均属于半导体。  相似文献   

13.
在稀土硝酸盐Gd(NO3)3·6H2O为模板的条件下用二乙三胺和2,6-甲酰基对甲苯酚通过[2+2]缩合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不对称大环配体三元配合物FGd(H2L)(NO3)2](NO2)·H2O,运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电喷雾质谱等方法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4.
几种超氧化物歧化酶模型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锰、铁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部位的结构,以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N3)为配体合成了两种单核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模型配合物,并以咪唑为桥合成了两种同双核及一种异双核模型配合物,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红外、紫外谱图的表征,最后利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了它们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5.
在Cd(ClO4)2·6H2O存在下,三(2-氨基乙基)胺(tren)与2,6-二甲酰基-4-氯苯酚钠进行[2+3]希夫碱缩合成了一个全新的双核镉(Ⅱ)穴合物。穴合物的晶体结构,光谱表征数据及摩尔电导表明,穴合物中的两个镉离子通过三个酚氧基桥连。每个镉离子位于七配位环境中(N4O3),其配位构型是一个非帽的三角双锥结构。  相似文献   

16.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配合物[Ho2(bpdc)3·(H2O)4].5H2O单晶(bpdc为2,2'-联吡啶-6,6'二羧酸).配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晶体结构中含有2种独立配位模式Ho3+,其配位构型都是八配位的扭曲四方反棱柱体.一种为一个配体H2bipy上的2个氮原子和2个羧基氧原子采用螯合配位占据四方反棱柱体的4个顶点位置,同时余下4个顶点位置被4个配位水分子占据;另一种是2个配体H2bpdc上的4个氮原子与4个羧基上的氧原子配位形成八配位的扭曲四方反棱柱体构型.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作用与π-π堆积作用进一步形成三维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配合物[Mn(N3)2(Phen)2],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为:a=0.963 06(19)nm,b=1.342 5(3)nm,c=1.692 9(3)nm;α=87.00(3)°,β=89.00(3)°,γ=86.00(3)°,Z=1。配合物[Mn(N3)2(Phen)2]的每个分子中,锰(II)离子采取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几何构型,每个锰原子分别与2个邻菲咯啉的氮原子及2个叠氮基团的氮原子形成配位键。热重分析显示标题化合物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用乙酰水杨酸作配体,通过与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锰配位合成出双核水杨酸锰(Ⅳ)配合物:以乙酰水杨酸和碳酸氢钠反应,再在70℃水浴中与硫酸锰反应,加沉淀剂叔丁醇,放置结晶,将得到的产物用扩散法结晶得到双核水杨酸锰(Ⅳ)配合物晶体,分析了使用乙醇和苯组合的混合溶剂做结晶更佳,指出了未得到乙酰水杨酸锰的原因。通过单晶衍射、FT-IR、质谱进行了表征,并对配合物的热重、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以及磁学性能进行了考察,该配合物在生物医药、荧光性能以及磁性性能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用三(3-氨基丙基)胺(trpn)与对苯二甲醛在硝酸银为模板剂存在下通过[2+3]缩合得到了一个三维双核银(Ⅰ)穴合物[Ag(Ⅰ)2L](BF4)2,并以此为前体与氟硼酸铜(Ⅰ)进行置换反应获得了异双核穴合物[Ag(Ⅰ)Cu(Ⅰ)L](BF4)2,用电喷雾质谱证明了双核实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在金属离子存在下,用2,6-二甲酰基-对-正丁基苯酚与乙二胺和二乙烯三胺进行分步环缩合反应,合成了五种新型不对称的同核和异核大环配合物[CuML(H2O)n](ClO4)2(M=Cu,Mn,Zn,CA和Ni;n=1,2),并用电喷雾质谱对它们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CuMnL(H2O)2](ClO4)2,[CuZnL(H2O)2](ClO4)2和[CuCdL(H2O)2](ClO4)2比[CuNiL(H2O)](ClO4)2和[CuCuL(H2O)](ClO4)2更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