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安全监测 ,主要指大坝外部及内部变形观测 ,混凝土面板位移变形及应力应变观测 ,坝体、坝基及坝肩绕坝渗流观测等。只有重视对整个监测系统的准确实施 ,保证观测仪器埋设的完好率、准确率 ,才能为指导施工、控制施工质量、反馈设计、优化设计及确保大坝蓄水期、运行期的安全 ,提供可靠的观测成果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库大坝外部变形监测分为水平位移监测和垂直位移监测两部分,其中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系统采用独立坐标系统,高程由坝顶高程联测而得。在大坝坝顶及大坝下游坝坡共布设4条视准线,观测大坝水平位移,采用交汇测量法观测。结果表明,大坝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各项观测误差均小于规范规定的允许限差,观测精度达到规范要求,可作为今后大坝表面变形计算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表面位移观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生桥面板堆石坝坝体表面变形网的布置原则是:(1)能全面掌握大坝施工期、蓄水期和运行期的变形规律和变形量的变动范围;(2)与坝体内部变形观测和混凝土面板挠曲变形观测结合;(3)兼顾坝体下游坡所有观测房自身动态坐标的观测.坝面变形监测网由视准线8条、两端工作基点16个、增设工作基点8个、坝面测点76个和不锈钢棒测点24个组成.竖向位移采用水准仪观测,水平位移用视准线法观测.观测资料应认真检查并及时整理.  相似文献   

4.
天生桥面板堆石坝坝体表面变形监测网的布置原则是:α.能全面掌握大坝施工期、蓄水期和运行期的变形规律和变形量的变动范围;b.与坝体内部变形观测和砼面板挠曲变形观测结合;c.兼顾坝体下游坡所有观测房自身动态坐标的观测。坝面变形监测网由视准线8条、两端工作基点16个、增设工作基点8个、坝面测点76个和不同锈钢棒测点24个组成。竖向位移采用水准仪观测,水平位移用视准线法观测。观测资料应认真检查并及时整理。  相似文献   

5.
大坝安全监控的目的是通过各个项目的原型观测,反应出大坝的实际工作性态,及时发现首部建筑物的不安全团素.保证大坝等水工建筑物能够正常运行。鲁布革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布置比较全面,它可以观测出整个坝体的位移、沉降、渗漏等.埋设的仪器比较多.而且成活率较高.达87%.监测系统包括(1)大坝六条位移点的垂直位移观测,(2)大坝六条机准线的水平位移观测;(3)三个现出房的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观测;(4)发耐滑坡位移观测.内部现出主要包括内部垂直水平位移观测、土压力孔隙水压力观调、江流规划、溢洪道结构观测等.本文介绍各监测系统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万家寨混凝土坝变形观测设计遵循安全监测为主,校核坝工设计和科学研究为辅的原则,布置变形观测系统。主要采用自动化仪器观测大坝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挠度及倾斜。  相似文献   

7.
滩坑面板坝采用了一些新的筑坝施工理念,采用抛石挤淤工法,实现基坑深覆盖层坝基开挖快速施工;汛期适当提高坝体填筑高程,在坝面高差处设置超径石保护,经多次过流坝面冲刷少;坝体填筑超高值,下游坝体反抬加高填筑,较好地控制了坝体变形。大坝安全监测结果表明,坝基沉降量小;施工期及蓄水后坝体沉降均匀,水平位移小,大坝施工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8.
1概述江垭大坝是全断面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28m.在100m以上的高坝应用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并采用全断面碾压混凝土的结构型式,尚属少见.为了监测大坝蓄水后安全运行状况,同时也是为了新坝型的应用积累更丰富的资料,大坝设置了完备的安全监测系统,其中的内部观测仪器在施工期的温度测值,对施工温控有直接的指导作用.2观测仪器布置2.1变形监测变形监测主要项目为视准线、引张线、垂线和多点基岩变形计.在坝顶下游侧平行坝轴线布置一条视准线,基点埋设在大坝两岸边坡的基岩上,在坝体200.00m和160.00m高程的观测廊道内布…  相似文献   

9.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安全监理项目齐全,包括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压力,应力和温度监测及地震反则等,其中面板脱空变形等项目的观测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大坝已经埋设的仪器大部分工作正常,运行良好,其观测成果反映了施工期大坝的工作性态变化,发展趋势和分布规律,其安全监测质量得到了比较全面,有效的控制,为监测大坝运行安全,指导施工和评价大 质量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依据,也为我国高面板坝安全监测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坝安全监测,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在施工期、蓄水期及运行期的工作性态,比较水库蓄水前后大坝各项监测内容的变形情况以及大坝运行到目前的工况。着重介绍天生桥一级面板堆石坝大坝监测系统的布置、监测项目及观测仪器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万安溪面板堆石坝原型观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安溪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93.8m,坝顶长210m,1990年12月开工,1994年8月开始蓄水,在施工期及运行初期布置了各种类型的观测设备,其中包括坝体内部和外部的位移观测,面板周边缝位移和板间缝开合度观测,面板应力和应变观测,大坝渗流量观测,以及面板上部裂缝监测,通过对1999年观测资料的分析和评价,表明坝体变形总体正常,面板大部区域是压应变,渗流量小而稳定。  相似文献   

12.
小浪底水利枢纽大坝外部变形监测及资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浪底大坝是枢纽安全监测的重要部位,埋设了大量内部观测仪器,布设了8条视准线。大坝外部变形监测方法采用了多测站边角交会和直接水准法、低测量机器人观测法、GPS卫星定位技术等。通过近几年的观测,取得了大量可靠的数据,为大坝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依据。从多年观测结果看,大坝垂直位移变化、水平位移变化均符合土石坝变形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3.
大坳面板堆石坝内部变形观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大坳面板堆石坝坝体内部变形观测仪器布置,并对施工期及初蕾水期内部沉降及水平位移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坝坝料岩性偏软,压缩性及流变性偏大,其在施工期及初蕾水期的沉降与水平位移均偏大。  相似文献   

14.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在施工期、蓄水期及运行期的工作性态在本中作了叙述,比较了水库蓄水前后大坝各项监测内容的变形情况以及大坝运行到目前的工况。着重介绍了天生桥一级面板石坝大坝监测系统的布置、监测项目及观测仪器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5.
陈村大坝的安全监测系统包括外部变形、坝基渗流、绕坝渗流、内部仪器及水力学等监测项目.目前,监测系统实际上以外部变形观测为主.本次安全监测系统技术改造正是以外部变形观测为重点.  相似文献   

16.
吕美忠 《红水河》2007,26(3):77-82
介绍洞巴面板堆石坝的内部变形观测仪器的布置,并对施工期及初蓄水期取得的实测监测资料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监测分析表明,大坝坝料岩性偏软,压缩性偏大,坝体的流变性较大.在施工期及初蓄水期的沉降与水平位移均偏大,为保证堆石坝今后的安全运行,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沉降监测.  相似文献   

17.
1概述桃林口水库大坝是“金包银”式碾压混凝土(RCC法)重力坝。最大坝高74.sin。为了监测大坝蓄水后的安全运行情况,同时为北方地区推广此种坝型提供翔实的资料,大坝埋设f比较完备的安全监测仪器,并配置f先进的自动化数据采集及管理系统,为水库的运行管理及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观测仪器布置2.IPL部观测外部观测分变形观测、渗流观测和水文观测3部分。2.1.l变形观测变形观测包括水平位移观测、垂直位移观测、倾斜观测、挽度观测和基岩变形观测。在坝体79.00m、110.00m和130.00m高程的观测廊道内布设4条引张线,用于…  相似文献   

18.
黄龙带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总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能武 《人民长江》1996,27(1):19-21
黄龙带水库大坝的自动化监测项目包括坝基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与转动监测、坝身及坝基的的渗漏量监测、气温与坝温监测、库水位监测及基础渗坟监测等。众多的自动化仪器与数据自动采集与管理软件系统构成了一个较为典型的比较全面的自动化监测系统,是国内大坝安全监测中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监测系统之一。坝基水平位移自动化监测系统布置在121m高程廊道中,通过埋没在121m高程基础廊道里的遥测垂线坐仪进行量测,垂直位移自动化  相似文献   

19.
金正浩  苏萍 《水力发电》1998,(10):28-29
莲花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于寒冷的东北地区,由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兼有土石坝和混凝土坝的特点,该坝的原型观测设计将两种坝型的原型观测技术结合起来,除观测常规土石坝的内、外部变形和应力,渗流等项目外,还对混凝土面板及其接缝等有关项目进行监测,重点放在位移、渗流和面板应力应变观测上。对重点部位布置多种监测仪器,内外部观测设计相互对应,以便互相校核。  相似文献   

20.
林国良 《水力发电》2005,31(4):79-81
珊溪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项目包括近坝区高程控制网和平面边角控制网、大坝视准线及沉陷观测。经分析,近坝区高程控制网和平面控制网、大坝沉陷观测系统测点布置合理、监测精度高,能满足大坝安全监测要求;而大坝视准线监测精度偏低,必须采取选择有利监测时间、定期检校仪器、改善监测方法等措施,从而达到有效监测大坝水平位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