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安水厂建于20世纪80年代,设计能力为:一期1万m^3/d,二期2万m^3/d,三期4万m^3/d,分别于1983年、1985年、1988年建成投产。原水来自铁岗水库,水厂处理工艺详见图1。  相似文献   

2.
黄永松 《福建建筑》2011,(6):102-104
随着我国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颁布实施,相当数量的净水厂由于设施陈旧老化、处理能力不足、设计建造不够合理,或因水源变化、净水效果要求提高等多种原因,需要进行全面改造或局部改进。本文介绍了富兴堡水厂在原手动常规工艺处理方式下进行的自动化净水工艺的技术改造,着重论述了改造前后净水工艺控制方式的...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供水能力,保证供水水质达到新国标要求,对某老旧水厂进行技术改造.水厂技改后,供水规模为5×10^4 m^3/d.采用折板絮凝、斜管沉淀池及慧星式纤维滤池工艺,主要构筑物均采用叠合设计,可有效利用厂区现状用地,满足厂区升级改造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南通市狠山水厂工艺自动控制实施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6.
自贡市第一水厂经过改造,基本克服了反应池、沉淀池、清水池的设计缺陷,实现了水质在线监测,有效解决了反应池、沉淀池等构筑物内滋生青苔的问题,使滤料使用周期延长,保证了出厂水水质达到《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  相似文献   

7.
针对曲江水厂原有水处理工艺无法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的问题,在无法征地扩建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对曲江水厂进行提标改造。改造后该水厂的运行结果表明,沉后水浊度基本控制在2 NTU以下,出厂水浊度在0.5 NTU以下,完全达到了改造的设计要求和目的。  相似文献   

8.
9.
根据强化絮凝过程的高密度微分场理论,将微分旋流絮凝技术应用于水厂沉淀池的改造实践。在不增加构筑物占地面积的情况下,生产能力由2×104m3/d增加为3.5×104m3/d,沉淀池出水浊度下降了64%,增加水量的单位投资为95.7元。该技术投资省、效果好,适于在小城镇水厂扩建改造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西洲水厂投氯系统的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西洲水厂将滤后投氯机的控制由单因子反馈控制改造成多因子PLC复合环控制的具体思路及实现方法,改造后保证了在全自动化控制运行时出厂水余氯指标的精确控制和高稳定度。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水技术 实现污水回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水技术的来源和它在我国的应用、发展及不同中水系统的区别和组成,讨论了中水技术的工艺流程及其确定,对中水系统进行了简单的技术经济分析,阐述了利用中水系统的作用和意义,最后指出利用中水技术、实现污水回用是今后许多缺水大城市实现污水资源化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詹强 《安徽建筑》2014,(4):211-212
文章重点探讨了净水厂改造的技术要求,分析了净水厂现状存在的不足,并阐述了改造的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兰旭 《市政技术》2014,(2):106-108
南水北调原水水质十分复杂,传统的给水厂混合—絮凝—沉淀—砂滤—氯消毒处理工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要求。为了确保南水北调配套水厂的出厂水水质,宜采用深度处理方式及新消毒工艺措施。以门头沟门城水厂为例,介绍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及紫外-氯胺联合消毒工艺在水处理方面的实际效果。该工艺的采用,不仅可保障水质安全,同时也是实现水质规划目标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污水处理、再生水处理厂的布置形式也逐步向半地下或全地下式发展。槐房再生水厂就是为了缓解北京市城南地区污水处理压力、改善地区水环境质量,在北京市中心城区建造的全地下再生水处理厂。依托槐房再生水厂工程,通过对北京市中心城区再生水厂的规划、特大型全地下再生水厂建设的可行性研究与论证、水处理工艺的选择确定、厂区及地下空间的布置、地下空间的安全与环境保障分析等,研究并确定了将槐房再生水厂建设为北京市中心城区特大型全地下生态智慧再生水厂,以实现特大型全地下再生水厂工程的“安全水厂”、“生态水厂”、“智慧水厂”的建设为工作目标。依托工程设计体系框架,探索将BIM技术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的新途径,利用BIM技术,提升设计、施工、运维管理水平,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营服务,最终把该项目打造成为世界最大的全地下再生水厂,成为全国“智慧水厂”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上海长桥水厂的老系统改造及深度处理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桥水厂的老系统(40×104m3/d)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造,分备用取水泵站、净水厂和污泥脱水三部分作了介绍。为进一步提高供水水质,还充分考虑了水厂深度处理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6.
用PCR技术检测水中隐孢子虫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介绍了一种检测水中隐孢子虫的巢式PCR方法:根据Cryptosporidium parvum 18s rRNA基因序列选用了两对引物,特异性扩增了该基因可变区中1056bp和435bp目标片段。加标试验表明,该方法的检测限为10个卵囊。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水务工程结构设计以单个构件设计为基础,结构模型与其他专业模型相对独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亚洲最大的污水处理厂结构设计中,采用BIM正向设计理念和技术,研究建立结构BIM模型,在结构专业内部探索实现整体参数化三维设计和自动出图,并将结构模型数据通过REVIT平台实现与各专业间的实时协同和传递,大大提升设计效率和精度,也为整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BIM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石民生 《建筑施工》2011,33(8):740-742
根据排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并结合实际的工程特点,较为详细地说明了雨水泵站排水工程施工的组织安排、施工程序、生产和技术准备、机械设备配置和施工技术方案等内容,可为今后同类工程提供宝贵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9.
膜技术在水厂排泥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入式中空纤维膜处理水厂沉淀池排泥水,试验结果表明膜装置除可对排泥进行浓缩外,分离水还可直接回用。  相似文献   

20.
工程量计算是建筑工程设计及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计算方法工作量大、过程复杂、费时且精确度随工程规模的增大而降低,BIM 技术的出现给建筑工程设计及施工领域带来了新的革命。通过分析建筑工程三维算量的发展现状,对比了不同算量方式使用的 BIM 算量工具的优势及劣势,针对某教学实验楼的工程实际,选用广联达 BIM 系列算量软件进行建筑工程三维算量应用研究,并探讨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数据转化率、构件形式局限、清单定额更新、限额设计优化等问题及改进思路,为推动 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算量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