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调水调沙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李国英 《中国水利》2002,(11):29-33
黄河以其多泥沙,河道善淤、善决、善徒,而著称于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黄河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按照黄河下游河道冲淤规律,只要把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不平衡的水沙关系调节为相协调的水沙关系,完全可以使黄河下游河道实现不淤积,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通过这次试验,积累了对黄河测验的海量数据(520万组),加深了对黄河河床演变及水沙规律的认识,为今后建立更加符合原型黄河实际的数学模型和实体模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理参数。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探求了黄河下游河道水沙变化与纵横向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黄河下游纵横向演变规律的研究,经过长期的探索,已取得了大量成果。但随着人类活动对流域系统干预程度的不断增大,特别是小浪底水库的运用和黄土高原大规模生态环境建设都将显著地改变进入下游的水沙条件,将对21世纪黄河下游河道治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水沙变化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纵横向演变规律是预测黄河下游河道演变趋势的前提,同时为小浪底水库初期运用下游河道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黄河调水调沙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李国英 《人民黄河》2002,24(11):1-4
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按照黄河下游河道冲淤规律,只要把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不平衡的水沙关系调节为协调的强大功能。小浪底水库位于控制进入黄河下游河道水沙的关键部位,该水库控制了黄河径流量的91%,控制了近100%的黄河泥沙,2002年7月4日进行的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控制花园口断面流量不大于2600m^3/s,平均含沙量不大于20kg/m^3,小浪底水库泄流历时不少于10天,黄河下游河道共冲刷泥沙0.362亿t,试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通过这次试验,共取得测验数据520万组,这为今后建立更加符合原型黄河实际的数学模型和实体模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理参数,试验证明,利用水库调水调沙,将不协调的水沙关系调节为相协调的水沙关系,是有利于输沙入海、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甚至冲刷下游河道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人民黄河》2021,43(6)
黄河水患治理历来是安民兴邦的大事,几千年的治黄史可归结为下游治洪史。通过梳理历史时期治理黄河洪患的理念及实践,分析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异源、水沙关系不协调的特点,指出黄河中游的泥沙是下游洪水灾害的策源地,总结提出"坚持林草植被为要的中游水土保持治河之本;强化下游河道疏浚,清理河床已淤老沙,保障下游河道冲淤平衡;保护金堤,后备流路畅通"的黄河现代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5.
张金良 《人民黄河》2005,27(9):17-20
黄河以“多沙、善淤、善徙、善决”著称于世,究其原因主要是“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黄河又是国内乃至世界上开发程度较高的河流,大型水利枢纽的修建,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天然水沙过程,使不协调的水沙关系增加了人为因素。在当前黄河中游水库群已经大部分投运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水库群的控制和调节,达到既能保持水库的有效库容,使枢纽的防洪、防凌、灌溉、供水、发电等效益得以充分发挥,又能塑造出合理的水沙过程,使下游河道河床淤积稳定在“允许淤积量”内甚或有所冲刷,保持河道的生命活力,是水沙联合调度的研究范畴。针对黄河泥沙的特点,从分析黄河的来水来沙特点开始,系统研究高含沙水流的运动规律、黄河水库的淤积和排沙规律,探求水库的异重流调度和多目标调度的优化方法、途径以及水沙联合调度对下游影响的评价方法等,将可能为黄河调水调沙调度提出一套可靠实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小浪底水库蓄水拦沙期,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发生显著变化,含沙量急剧降低,中水流量持续时间增长,水库调水调沙提高了河道输沙能力,改善了泥沙淤积部位。拦沙期(1999年10月—2018年10月),黄河下游河道共计冲刷21.015亿m~3。分析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下游河道泥沙冲淤时空变化特性及水库对水沙的调控效果,对比计算有、无小浪底水库两种工况下黄河下游河道冲淤量变化及减淤作用。水库拦沙期黄河下游河道减淤比为1.373∶1,其拦沙减淤效果与水沙条件、水库运用方式及河道边界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卷首     
张金良 《中国水利》2006,(18):I0001-I0001
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驾驭的河流,“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的特质导致黄河下游河道“善淤、善决、善徙”,水患灾害深重。从西汉时期贾让倡导的“宽河行洪”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宽河固堤”治河方略,皆利用宽阔的河道滩地调洪削峰、滞沙淤滩,让暴涨陡落的黄河洪水回归“宽缓而不迫”的状态,有效减少了黄河决溢灾害。  相似文献   

8.
黄河水沙关系协调度与骨干水库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水沙关系协调度的概念,认为黄河协调的水沙关系是指长时段内维持下游河道(主槽)不淤或微淤的水沙搭配过程。黄河下游冲淤平衡临界来沙系数是0.01 kg·s/m6,采用来沙系数和冲淤平衡临界来沙系数相对关系建立了黄河水沙关系协调度表达式。当水沙关系协调度大于1,说明某断面来沙系数大于河道冲淤平衡临界来沙系数,河道呈现淤积状态,水沙关系不协调;反之,当水沙关系协调度小于1,说明水沙关系协调,且数值越小说明协调程度越高。小浪底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提高了水沙关系协调程度,减轻了下游河道淤积,但是小浪底水库拦沙库容淤满后,黄河下游的水沙关系会变为不协调,河道仍将处于淤积状态。  相似文献   

9.
黄河中游水利水保工程减水减沙及其对黄河下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实测水沙量变化入手,分析探讨了黄河中游近年来水沙量变化原因及其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水利水保工程和气候因素的双重作用,使得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入黄水沙量锐减,其中减水使得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物增加并逐步细化,且使下游断流现象加剧;减沙使得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物减少。分析后指出,多沙粗沙区必须加速治理、少沙清水区和黄河下游要节约用水,才有可能缓解黄河下游的断流和中常洪水高水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实测水沙、水位和河道断面等资料,分析了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变化、各河段冲淤变化、河道比降变化等情况。研究结果认为:小浪底水库建成以来尤其是实施调水调沙以后,黄河下游已由水少沙多、水沙搭配失调、河道持续淤积转变为来水特别是来沙大幅度减少、水沙搭配基本合理、河道持续发生冲刷;预估今后的来沙量不会比近10 a的来沙量有大的增加,河道将继续以冲刷为主的造床过程,直至达到新的冲淤基本平衡。在新的水沙条件下,建议将下游河道治理方略修改为"稳定主槽、平衡输沙,关注滩区、两岸引水和滞洪区",加快河道治理,并与水库群调控水沙等措施相互配合,以塑造出一条有利于泄洪、主槽稳定、平衡输沙、两岸自流引水及改善滩区、滞洪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新黄河。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水文站实测数据,系统分析了海勃湾水库运行后,黄河内蒙古河段水沙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海勃湾水利枢纽下闸蓄水运行以来,改善了黄河下游河道的水沙搭配条件,单位径流量的输沙量显著降低,对黄河下游河道减淤冲刷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特征的研究,在今后的水沙条件下,黄河下游白鹤至高村河段游荡型河道,可以通过河道整治工程改变边界条件,转化为比较稳定的限制性弯曲型河道.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是制定上游防洪规划措施的一项重要依据,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数学模型是研究下游河道冲淤变化的重要手段。利用多个泥沙数学模型对不同水沙系列以及小浪底水库不同运用方式条件下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进行了分析计算,预测了2020年以前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最小输沙用水总量的初步估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河下游河道的输沙能力是冲积河流随来水来沙自动调整的结果。黄河下游输沙用水总量是黄河下游河道这种自动调整水沙关系的宏观表现。作者通过对1949-1953年黄河下游主要水文站实例资料的分析,找到黄河下游最小输沙水量,据此估算了黄河下游在小浪底水库投入运行后20年内的最小输沙用水总量。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进入黄河的水沙量及其过程发生了重大变化,潼关水文站水量和输沙量大幅下降,已由1919~1959年期间的平均水量426亿m3/年、输沙量16亿t/年下降到2000~2012年的231亿m3/年和2.76亿t/年,随着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持续开展,预计未来50~100年潼关站年平均水量和输沙量将逐步稳定在210亿m3/年左右和3亿t/年左右。水沙变化关系到治黄方略的制定,关系到黄河的长治久安。为了顺应黄河水沙的变化,确保黄河防洪安全,实现下游河道不改道、河床不抬高的治理目标,本文提出了新的水沙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总体思路是:改造河道、解放滩区。具体措施包括:稳定主槽、缩窄河道、完建堤防、治理悬河、滩区分类。建议深入研究下游河道改造的方案与河道缩窄的可行性及其影响,为黄河下游河道改造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6.
游荡性河段是相对于流路固定的河道而言,黄河下游的下游河段是典型的游荡性河道,游荡性河道主流摆动不定、河势多变、河床易冲易淤、且冲淤幅度较大,对周边及下游生产生活造成威胁.认清当前黄河下游防洪形势虽然得到改善,但也面临由于水沙条件和河道演变问题的复杂性以及不同河段河床演变规律的特殊性,下游游荡性河道输沙能力不足、下游部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特征的研究,在今后的水沙条件下,黄河下游白鹤至高村河段游荡型河道,可以通过河道整治工程改变边界条件,转化为比较稳定的限制性弯曲型河道。  相似文献   

18.
李会安 《人民黄河》1998,20(8):18-20
小浪底水库的兴建必将发迹黄河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河道水沙条件的变化又会通过供水工程影响到引黄灌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来沙量大、水沙搭配不合理以及游荡型河道断面宽浅是黄河下游宽河道淤积严重的主要原因。小浪底水库的建成和运用使得改变进入下游河道的水沙搭配成为现实。在列举已有关于窄深河槽"多来多排"的研究成果和实例的基础上,分析了形成"多来多排"现象的原因,认为高含沙洪水的输沙量并不是含沙量越高就越大,而是存在一个阈值,达到这一阈值即可实现"多来多排"。基于利津水文站资料,结合曼宁公式,得到了黄河下游宽河道平衡河宽的计算公式,得出黄河下游宽河道的平衡河宽为574 m,该计算结果与渭河、北洛河及黄河山东段河道实测资料相比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治标性问题,即如何治理黄河下游河道的滩区,提出了三点建议,指出黄河下游治理不要停留在概念上,要通过各个方面开展实际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取得共识,尽快地开展滩区治理工作;针对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治本性问题,即如何改善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关系,指出需要研究黄河下游河道的生态用水量,合理配置黄河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