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评估既是桥梁抗震研究的热点又是抗震研究的难点。本文根据其特点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其弹塑性地震响应的分析方法,利用提出的塑性铰单元和已有的有限元程序,实现了对罕遇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模拟。使地震波峰值逐渐增大直至结构破坏,对西部某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进行了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得到了该种桥型的破坏形式、能够承受的最大地震等级等结论,为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桥梁工程抗震的研究问题是当今热点问题,在分析桥梁结构地震破坏的主要形式基础上,阐述了桥梁抗震设计原则,最后对于桥梁抗震设计方法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桥梁抗震概念设计、桥梁延性抗震设计、地震响应分析及设计方法的改变以及多阶段设计方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自5.12汶川地震至2009年5月一年的时间内,作者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区的16次调查,获得了桥梁震害的第一手资料。该文首先对汶川地震、九江-瑞昌地震以及唐山大地震暴露出的关于地震区划图的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我国地震区划图标示为低震区内多次发生强烈地震,建议工程师与科研人员正确认识和使用区划图;并通过对比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地震区划图,提出我国地震动区划图的发展趋势及编制多水准地震动区划图的必要性;然后,结合汶川地震后对公路交通系统的调查,研究了地震灾区不同场地条件下桥型的抗震性能,讨论了概念设计与抗震构造措施对桥梁抗震的重要性,同时探讨了桥梁结构的抗震设防标准问题;最后总结汶川地震给我国公路桥梁抗震带来的经验与教训,针对地震动区划图、桥梁抗震性能的评价、设计与研究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地震越来越频繁地在世界各地发生,现代桥梁建筑的抗震性能的设计问题也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桥梁建筑工程是交通网络的关键要素,因此桥梁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为达到桥梁合理的抗震性能,桥梁结构设计师应通过以往的工程项目以及地震灾害等经验所获得的正确的基本设计原则及设计思想,从而可以更好地解决桥梁建筑结构上、材料以及方案上的问题,这也是桥梁抗震概念设计的精髓所在。桥梁合理的抗震设计就是使桥梁的抗震结构在强度、刚度以及延性上有最佳的组合,从而可以有效而又经济地达到抗震的目标。本文便从桥梁受到地震破坏的主要形式上、桥梁抗震设计的设计原则上以及桥梁抗震设计的相关问题三方面对桥梁的抗震进行探讨,从而详细地分析了现代桥梁建筑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5.
考虑支座摩擦滑移的中小跨径桥梁抗震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海  李冲  李茜  李悦 《工程力学》2014,31(6):85-92
通过对比中国、美国、日本中小跨径桥梁结构体系, 分析中国汶川地震和美国北岭地震、日本阪神地震中桥梁震害的差异以及中国汶川地震中桥墩破坏率较低的原因, 发现美国加州桥梁结构形式主要是框架式桥墩, 日本桥梁采用钢支座为主的支承体系, 而中国中小跨径桥梁主要采用板式橡胶支座, 中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中直接引用国外抗震规范存在问题;结合板式橡胶支座与铅芯橡胶支座、高阻尼橡胶支座和摩擦摆支座地震作用下耗能特点的不同, 提出中国广泛采用板式橡胶支座的中小跨径桥梁, 在抗震设计时支座可作为保险丝式单元优先损坏;参考美日两国的桥梁抗震设计方法, 给出了中国中小跨径桥梁考虑支座摩擦滑移的抗震设计方法, 建议中国中小跨径桥梁地震作用下利用板式橡胶支座摩擦耗能的特点, 通过支座摩擦滑移、最小支承长度和防落梁装置, 实现桥梁多道设防、分级耗能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最后给出了地震作用下桥梁纵桥向和横桥向相应的性能破坏模式, 并探讨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桥梁震害宏观调查是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抗震构造措施及震后桥梁加固修复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汉川地震强震区的桥梁及其它交通基础设施的地震破坏情况进行的详细调查,揭示此次地震造成桥梁、特别是山区公路桥梁地震中破坏的形态和原因,可为今后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全概率决策框架的提出,要求从概率的角度对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结合结构地震响应分析和结构损伤分析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受到广泛关注。为了促进国内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的发展,首先回顾了易损性研究的历史阶段与发展过程,评述了国内外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分别从经验型、理论型以及经验-理论相结合的角度详细介绍了常用的易损性分析方法和一般过程,指出了当前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存在的局限性;最后,对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总结既有研究成果表明,环境因素、地震动、场地条件以及桥梁自身参数等的不确定性问题,地震动强度参数和结构能力指标的合理选择问题,各主要构件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桥梁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贡献问题等都是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此外,对于更为复杂的情况,包括液化或特殊场地以及特殊大跨度桥梁等的研究,都将对桥梁抗震工程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全概率决策框架的提出,要求从概率的角度对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结合结构地震响应分析和结构损伤分析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受到广泛关注。为了促进国内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的发展,首先回顾了易损性研究的历史阶段与发展过程,评述了国内外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分别从经验型、理论型以及经验-理论相结合的角度详细介绍了常用的易损性分析方法和一般过程,指出了当前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存在的局限性;最后,对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总结既有研究成果表明,环境因素、地震动、场地条件以及桥梁自身参数等的不确定性问题,地震动强度参数和结构能力指标的合理选择问题,各主要构件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桥梁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贡献问题等都是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此外,对于更为复杂的情况,包括液化或特殊场地以及特殊大跨度桥梁等的研究,都将对桥梁抗震工程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地震对桥梁破坏形式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桥梁抗震理论发展,提出了在桥梁抗震理论方面的研究趋势,对于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震力和风荷载是桥梁结构最主要遭受的自然外力,调查和分析桥梁的震害和风灾及其产生的原因是建立正确的抗震和抗风设计方法,提出有效抗震和抗风措施的科学依据。近30多年来多次大地震使桥梁结构遭受严重破坏,也使得抗震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不断完善和发展,特别是2008年的汉川地震,受到破坏和损伤的桥梁3053座,  相似文献   

11.
理论和实践均表明 ,结构形式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存在影响 ,因此提出了既将结构视为使用主体 ,又将其视为抗震主体的一体化抗震设计概念———对结构的拓扑、形状、尺寸的控制设计 ,建立了形式控制抗震设计的数学模型和性能指标 ,算例结果验证了形式控制抗震设计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简介大型低温液体贮槽的结构及地震破坏形式,以及储罐抗震设计的国内外标准。结合对几种典型容积大型低温液体贮槽采用不同标准进行抗震计算得到的结果,分析比较了采用国内外标准进行抗震设计的优缺点;最后,针对大型低温液体贮槽结构的特殊性,提出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初步设计专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一个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初步设计知识库专家系统-RCBAD。该系统利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在微机上实现。它能够对几种常见结构类型的多层与高层RC房屋作满足抗震规范TJ11-78要求的结构初步设计;并进一步利用外部分析程序进行动力时程计算来校验抗震性能。系统采用层次式分块知识库结构,可扩充功能完善为一个工程实用系统。  相似文献   

14.
现代高层建筑向着多功能、多用途及造型新颖方向发展,结构体系日益复杂和多样化。该文以一幢设有带状桁架和伸臂桁架的超高层巨型结构体系为研究对象,将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应用于对该复杂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评估中。提出了7度多遇、基本、罕遇和8度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的性能目标,进行了整体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和弹塑性时程分析,以及关键节点的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相互验证、相互补充。综合研究表明这一结构体系抗震性能良好,能够满足不同地震水准作用下的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15.
桥梁新型减震橡胶支座减震耗能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作者最近研制的新型减震橡胶支座及其滞回阻尼性能。用作者发展的桥梁空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程序(NSRAP)对装有橡胶支座多跨连续梁桥进行了纵桥向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桥梁新型减震支座具有较好的减震耗能性能,且性能稳定,因而该支座是一种较理想的实用减震支座。  相似文献   

16.
杨红  韦锋  白绍良  王珍 《工程力学》2005,22(2):155-161
以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8 度区二级抗震等级平面框架为例,采用大小不同的柱弯矩增强系数进行框架设计,利用杆系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程序PL-AFJD 对这些框架进行多波输入下的地震反应分析,识别柱弯矩增强系数取值对框架在强震下形成的塑性铰机构的控制效果,并分析达到不同控制效果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我国结构设计规范优化柱弯矩增强系数取值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耀庭  杨力  张江  张诚诚 《工程力学》2018,35(7):104-116
研究和震害均表明,按规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很难实现"强柱弱梁"的破坏机制。当前指导我国预应力混凝土(PC)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04规程是以01抗震规范为基础编制的,滞后于10抗震规范,因而,有必要进行PC框架结构"强柱弱梁"设计方法的研究。首先,考虑进行PC框架设计时其梁中受力钢筋预先确定的特点,提出均采用抗震等级为一级的RC框架结构"强柱弱梁"设计的方法,即:依据梁端实际抗震受弯承载力来调整其柱端弯矩的方法;其次,针对与新方法匹配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合理取值问题,依据04规程设计了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4个多层PC框架,并在OpenSees平台上对其建立非线性分析模型,建模时以框架能形成"强柱弱梁"的屈服机制为目标,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采用除框架底层柱下端外其他柱截面的纵筋均不屈服的梁铰机制,对每个框架分别输入35条地震波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分析,并对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需求值进行统计,结果表明:PC框架结构边节点和中节点处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在抗震等级为三级时可分别取1.05、1.0,二级时分别取1.25、1.15,一级时分别取1.3、1.2;最后,按新方法对抗震等级为二、三级的两个PC框架进行重新设计,并对其进行基于IDA的易损性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张丁伟  陈烈胜 《包装工程》2020,40(22):216-223
目的 本文研究物联网语境下,现代物流的发展与运输包装设计的关系以及未来运输包装设计的新特征和发展趋势。方法 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优秀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案例以及现代物流系统智能化技术,用互联网设计思维,思考新语境下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对现代包装设计在空间、结构、材料等方面的创新应用,以及运输包装设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果 为了满足现代物流智能化要求,现代运输包装不仅日益趋向智能化与标准化,而且未来运输包装在结构设计、智能技术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领域也有了新特征。结论 在物联网语境下,设计师应该熟悉运输包装设计新范式,更加注重现代包装设计与现代物流运输的关系,只有在现代运输包装设计发展过程中融合求变,包装创新设计和物流生态才能更加智能可持续。  相似文献   

19.
The problem of optimum aseismic design of multistorey frames has been cast as a nonlinear programming problem. The multistorey frame has been idealized as a shear beam subjected to ground acceleration represented by white noise. The objective function is the weight of the frame which is to be minimized. The moments of inertia of the columns of different storeys are the design variables. Constraints have been imposed on the upper bound on the probability of failure, defined as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 stresses due to earthquake acceleration exceed the yield stress of the material of the column. An upper bound solution has been obtained. The probabilistic optimum design solution has been compared with the deterministic optimum design solution using the response spectra approach which ignores the randomness of the ground motion. This comparison establishes the compelling need to formulate the problem of optimum design of multistorey frames subjected to strong earthquake motion in a reliability based framework.  相似文献   

20.
翼缘削弱型钢框架梁柱节点的性能研究综述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介绍了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和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后钢框架新型延性节点的发展状况,着重讨论了狗骨式节点的性能研究进展,指出通过削弱梁翼缘可以有效提高钢框架的抗震性能,达到延性设计的目的。最后,探讨了狗骨式节点在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