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u(Ⅱ)催化氧化乙炔合成线型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醋酸铜催化乙炔氧化缩聚合成线型碳进行了研究,并与CuCl催化法比较研究表明,催化过程中实际上是Cu(Ⅱ)起作用,同时Cu(Ⅰ)具端基稳定化作用。探讨了该合成法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2.
3.
4.
将壳聚糖转化为壳聚糖金属配合物,配位键的形成使得壳聚糖分子链上产生有利于分子链断裂的弱势结构。假定配合物中金属离子在壳聚糖高分子链上均匀分布,金属离子与壳聚糖糖元的摩尔比为1:N,从而将壳聚糖配合物分子看作单体为N个糖元和1个金属离子组成的结合高分子。假定金属离子引入所产生的各弱点性质相同,结合高分子降解应符合无规降解的原理,运用无规降解的动力学方程处理该高分子,其结果吻合性好。对反应速率常数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壳聚糖铜配合物不仅分子结构有利于壳聚糖降解,其对H2O2分解还存在催化作用,而壳聚糖锰配合物仅在分子结构上有利于壳聚糖降解,不能催化H2O2分解。 相似文献
5.
6.
合成了5-(间羟基苯基)-10,15,20-三对氯苯基卟啉(5-(m-hydroxyphenyl)-10,15,20—tir(P—chlorohenyl)porphyrin,m-OH—TCP)及铜卟啉配合物(m-0H—TCP—Cu(Ⅱ)),并系统地研究了其在气/液界面上的成膜性能。利用UV--vis分光光度计,原子力显微镜等方法对其膜的表面形貌及金属离子Cu(Ⅱ)对卟啉环在LB膜中的排列取向及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制备的单层膜中,当亚相为超纯水时,m-OH—TCP分子中卟啉环面与水平面倾角约为14.5°;当改变亚相环境时(亚相为Cu(Ⅱ)离子浓度为5×10^ -4 mol/L的水溶液),m-OH—TCP分子中卟啉环面与水平面倾角约为51.9°;而对于合成的铜卟啉配合物(亚相条件为超纯水),m-OH—TCP~Cu(Ⅱ)分子中卟啉环面与水平面倾角约为33.2°;证明在亚相中引入Cu(Ⅱ),可以有效的诱导卟啉环取向,亚相中Cu(Ⅱ)的诱导机理可能是通过Cu(Ⅱ)与卟啉环面空腔形成的氢键作用,而非配位作用。这为卟啉衍生物功能纳米材料性质LB膜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8.
分别以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和普通PAN纤维为原料,经偕胺肟改性和Fe3+配位反应制备了两种改性PAN纤维铁配合物。考察和比较了偕胺肟改性和Fe3+配位反应中两种纤维的腈基转化率及其配合物中铁含量的变化。然后在表征的基础上分别将两种改性PAN纤维铁配合物作为非均相Fenton反应催化剂应用于偶氮染料活性红195的氧化降解反应中,研究了两者在暗态和可见光辐射条件下的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PAN纳米纤维比普通PAN纤维更容易发生偕胺肟改性和Fe3+配位反应。PAN纳米纤维铁配合物对可见光吸收性能略低于普通PAN纤维铁配合物。在染料的氧化降解反应中,PAN纳米纤维铁配合物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尤其在暗态时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10.
聚乳酸类材料作为可生物降解性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设计、合成了6种含半不稳定边臂的希夫碱配体L1—L6,并与钛酸四异丙酯络合合成相应的6种配合物C1—C6,配合物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经元素分析、红外测试确定。将其作为催化剂催化丙交酯开环聚合,以催化剂C1为考察对象,系统研究了催化剂用量、温度、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发现当单体与催化剂配比为2 000,温度为160℃,反应24h时,聚合产率最高,达90.35%,聚合物分子量达8.41×104。在上述优化条件下,比较了催化剂C1—C6的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按以下顺序递减:C6C4C3C1C2C5,同时,催化剂中心金属钛原子周围位阻相对稍小,配体中含配位能力较弱的半不稳定O边臂均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温附件和荧光光谱研究了稀土铽配合物Tb(4-ClBA)3.2H2O的变温荧光性能。温度变化范围是50~300℃。结果表明,该配合物随着温度的升高荧光发射强度总体趋势逐渐下降,随着温度下降,荧光强度逐渐增加。该配合物经过6次升温-降温循环测定,其荧光发射强度总体上依然保持稳定的下降-增加趋势。对比其它类型稀土配合物,Tb(4-ClBA)3.2H2O具有热稳定性良好,可在50~300℃循环使用的特点。这为高灵敏度荧光-温度传感器的应用提供了新型的材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