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绿假单胞菌超标是桶装饮用水中常见的不合格指标。为了解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对本地生产的82批次桶装饮用水采用常规微生物检测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并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核糖体分型。其中有18批次样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22.0%。对分离出的36株分离株进行核糖体分型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质谱(MALDI-TOF MS)分型分析,并对两种分析结果进行比较。两种分型都将分离株分为2大群,分别包括16和20个分离株,但每个群内的分离株不同。利用分型结果可以进行污染情况分析并建立数据库,从而为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溯源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查找四川省桶装饮用水企业生产过程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关键风险点,分析污染原因并提出相应防控措施。方法选取四川省内10家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实地调研生产工艺,并在工艺各环节采集水样,按照GB 853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中铜绿假单胞菌滤膜过滤法检测。结果现有水处理工艺能有效消除源水中的微生物污染,回收桶为引入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最大风险点,回收桶的清洗工艺至关重要。结论企业应从水源保护、水处理工艺、规范操作、生产和灌装环境、机器设备、包装材料、消毒剂合理使用、生产环节监控等8个方面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监控点、监控频次和监控指标,保障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膳食暴露进行风险评估。方法依据湖南省2017年3月~12月桶装饮用水的抽检监测数据,以桶装饮用水出厂后为起点,以最终饮用完为终点,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技术,运用@risk5.5风险评估软件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正常人群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推荐的饮水量,且饮用水的来源全部为未经烧开的桶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平均摄入量为32 CFU,大部分的消费者(众数)摄入量为0.06 CFU,摄入量大于0.15 CFU的概率为3.1%,消费者的感染概率平均值为2.4×10~(-8)。结论通过对湖南省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膳食风险暴露评估可知,该菌在饮用水摄入途径上,总体上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广东省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分析, 构建广东省水源性铜绿假单胞菌种质资源库及药敏风险评估数据库。方法 根据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 对广东省20个城市进行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专项污染调查, 并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对81株分离株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758份样品中共81份样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总检出率为10.7%, 81份阳性样品中有51份样品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水平在1~100 CFU/250 mL; 81株分离株对四环素(tetracycline, TE)、米诺环素(minocycline, MH)、磺胺甲基异恶唑/甲氧苄氨嘧啶(sulphamethoxazole with trimethoprim, SXT)的耐药率分别为18.5%、60.5%、91.4%, 对另外1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几乎100%。81株分离株中多重耐药菌株18株。结论 本研究初步构建了广东地域性铜绿假单胞菌种质资源库及水源性铜绿假单胞菌药敏风险评估数据库, 从中发现本次污染调查的水源性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率为10.7%, 且对四环素类和磺胺类抗生素具有较强抗性, 建议相关监管部门进一步增强桶装饮用水食品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州市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情况, 分析广州市桶装饮用水的饮用安全性。方法 按照GB 8538-2016(200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对广州市桶装饮用水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 并根据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进行铜绿假单胞菌限量的判定, 统计2016~2017年广州市桶装饮用水的监督抽查检验情况, 分析桶装饮用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结果 2016~2017年, 共计抽样检验广州市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桶装饮用水654份, 总计18份水样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检出率为2.75%。其中2016年从285份水样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0份, 检出率为3.50%; 2017年从369份水样检出铜绿假单胞菌8份, 检出率为2.17%。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环节。结论 广州市桶装饮用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 确保消费者的饮水安全, 同时提醒消费者提高对桶装饮用水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桶装饮用水回收桶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情况以及清洗消毒工序消除铜绿假单胞菌的有效性。方法 参考GB 853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中铜绿假单胞菌滤膜过滤法, 对大中小型(各2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的清洗消毒工序前后的回收桶进行检测, 并对检出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结果 大中小型生产企业的回收桶清洗消毒前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依次为75%、80%、70% (平均75%), 清洗消毒后的检出率依次为0、20%、45% (平均22%), 同时检出其他假单胞菌及不动杆菌。结论 桶装饮用水回收桶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普遍比较严重, 中小型企业的现有清洗消毒工序不足以清除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徐州市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情况。方法 2018年徐州市抽检的包装饮用水按照GB853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结果 2018年共抽取包装饮用水310批次,总计48份水样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15.5%。生产环节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要高于流通环节,桶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显著高于瓶装饮用水。结论徐州市包装饮用水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风险隐患,相兲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岳阳市售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情况,掌握本市近年来包装饮用水及天然矿泉水的质量安全情况,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制定食品监管方案和靶向抽样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岳阳市水质安全,按照GB 8538-2016(200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对岳阳市市售饮用水进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检验,统计分析2016~2022年岳阳市市售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按照年份、饮用水的类型、生产季节及厂址地域对污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2022年,共计检测水样485份,其中55份有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11.34%;其中2022年市售饮用水的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率最高,为14.58%;纯净水和矿泉水中均存在部分污染,但在其他饮用水中的污染最严重,检出率为15.51%;第三季度检出率最高,为20.98%;云溪区检出率高达35%。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市生产与流通环节中包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状况,为其安全风险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B 8538-2016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方法,对某市2016~2017年生产与流通环节中的矿泉水(a)、纯净水(b)、其他包装饮用水(c)进行抽样监测与数据分析。结果共抽样228批次,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12.3%,各类包装饮用水间的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Fisher’s Exact Test);矿泉水的检出率比纯净水高(P_(a-b)0.0125,Fisher’s Exact Test),矿泉水与其他包装饮用水、以及纯净水与其他包装饮用水检出率无明显差别(P_(a-c)0.0125、P_(b-c)0.0125,Fisher’s Exact Test)。各类包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蓝/绿色素表型无明显差异(P0.05,Fisher’s Exact Test)。同时发现分离株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替坦、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耐药(耐药率均为100%)。结论纯净水卫生状况相对矿泉水较好,但各类包装饮用水均发现铜绿假单胞菌污染及出现耐药株,应对包装饮用水产品加强生产管理、改进生产工艺,加强水资源监测与保护。  相似文献   

10.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各类水体环境中,对消毒剂、紫外线等因素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可引起急性肠道炎等各种疾病。本文主要阐述了5种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快速检测技术的优点和具体应用,可为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检测和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瓶装饮用纯净水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告了瓶装饮用纯净水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现状。对福建省39家企业生产的38个牌号的瓶装纯净水采样调查,43件样品中5件检出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11.63%,发现这种致病菌与产品的菌落总数等常规卫生微生物学指标无显著相关性,而与产品包装方式密切相关,调查表明,加工后期的交叉污染是终产品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包装饮用水卫生状况的检测中微生物卫生指标不合格情况较为严重,而饮用水的卫生情况直接关系到民大的身体健康。根据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并参照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指南》第四版,本文对我国的包装饮用水相应的微生物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的建议,为包装饮用水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室温储存条件下,不同类型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数量变化趋势。方法将计数好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悬液分别加入到纯净水、矿物质水、天然深层湖水、天然矿泉水等不同类型的瓶装饮用水中,跟踪检测保存不同天数后,水中的菌浓度变化情况。结果纯净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活菌数量在保存期间一直衰减,且菌的初始浓度低于2.5×10~5 CFU/250 mL时,在保存90 d后未检出活菌。矿物质水、天然深层湖水、天然矿泉水中,虽然铜绿假单胞菌的初始添加数量不一样,但均先出现一次明显的增长,然后再迅速下降,之后虽偶有小幅回升的情况,但总体呈衰减趋势;保存90d后,数量分别为50、300、2000CFU/mL。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数量在纯净水中直接衰减;在含有矿物元素的饮用水中,菌的数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并在3个月后依然保持较高的菌浓度,且活菌数量随着矿物元素的种类及浓度的增加而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结合国家标准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方法,探究适合铜绿假单胞菌定量的检测方法。方法设计两种定量检测方法对国家标准方法进行优化:稀释过滤法,先将样液进行稀释,对每个稀释度的样液抽滤250mL;线性过滤法,分别抽滤1、5、10、20、30、40、50mL样液,计算抽滤液中的菌数,建立回归方程,并由回归方程计算得到每250 mL样液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数量。采用3个浓度梯度的样液:样液A浓度为22 CFU/100 mL、样液B浓度为120 CFU/100 mL、样液C浓度为213 CFU/100 mL,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并与样液的真实浓度为对比,得出较佳的检测方法。结果 稀释过滤法对3种浓度的样液检测结果都与真实值无显著差异;线性过滤法在检测样液A时结果与真实值有明显差异(P<0.01),在检测样液B、C时,结果与真实值无显著差异。结论 稀释过滤法和线性过滤都能较好地反映出待测样液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浓度。  相似文献   

15.
曾小琳  石磊 《食品与药品》2012,14(3):191-193
目的 了解医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目前临床常用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 用K-B法分析2001~2004年间95株铜绿假单胞菌与14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性.结果 实验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都显示了较强的耐药率,其中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四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均超过70%,且96.8%的菌株耐受3种以上抗菌药物.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突出.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应在药敏实验指导下用药,治疗首选头孢他啶、阿米卡星或亚胺培南与氨基糖苷类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曾小琳  石磊 《食品与药品》2012,14(5):191-193
目的了解医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目前临床常用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用K-B法分析2001~2004年间95株铜绿假单胞菌与14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性。结果实验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都显示了较强的耐药率,其中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四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均超过70%,且96.8%的菌株耐受3种以上抗菌药物。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突出。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应在药敏实验指导下用药,治疗首选头孢他啶、阿米卡星或亚胺培南与氨基糖苷类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超标的现象时有发生,运用国家安全标准方法进行检验,过程烦琐,周期较长,不利于监管。然而,实时荧光PCR检验法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检验检测中。本文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利用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目标基因进行扩增。然后通过实时荧光PCR法对其他5种细菌和梯度含量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悬液进行检测,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表明,只有铜绿假单胞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他细菌的检测结果为阴性,说明本方法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特异性较好,方法的灵敏度为1×103 CFU·mL-1。同国家安全标准方法相比,实时荧光PCR法所用时间更短,明显提高了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屠宰前肉鸡铜绿假单胞菌的携带情况,为铜绿假单胞菌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49份屠宰前肉鸡的肛拭子,并分离可疑菌株,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氧化酶实验、绿脓菌素试验和VITEK生化鉴定实验。结果从49份屠宰前肉鸡中分离出8株可疑菌株,阳性检出率为16.3%。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8株可疑菌株均被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8株可疑菌株的生化反应结果符合铜绿假单胞菌的生化反应特点。结论健康肉鸡可携带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可作为一种食源性致病菌而危害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实施以来成都市内生产和销售的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情况。方法 统计2015~2018年成都市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检测情况, 按照瓶装饮用水和桶装饮用水、饮用水的类型(纯净水、矿泉水、其他饮用水)、生产季节及厂址地域进行分析。结果 共计994批次, 检出率为8.8%; 瓶装饮用水检出率0.6%, 桶装饮用水检出率达12.9%; 各类型桶装水均有检出, 纯净水、矿泉水及其他饮用水的检出率分别为2.0%、5.4%、15.5%; 分季节统计, 第三季度的检出率最高, 高达22.1%; 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包装饮用水厂址地域主要分布在成都市西北(属于邛崃山脉)。结论 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非常严重(尤其是桶装其他饮用水); 三季度污染情况最严重; 地域主要集中在邛崃山脉一带。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和建立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检验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 8538-2016),以及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计算各个不确定度的分量,最后对各个分量进行合并计算最终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到其主要不确定度来源于重复性测定和样品量取体积,其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分别为0.0055和0.0193,合成不确定度为0.0201,扩展不确定度为0.0402,(k=2)。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结果为(68~82)CFU/250mL。本文采用的评定方法,可以对单个包装饮用水样品铜绿假单胞菌检测结果不确定度作出估计,比较适用于日常检测中铜绿假单胞菌的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