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探究生活饮用水监测中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山东省东营市2019年12月—2021年6月的枯水期样本和丰水期样本各48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滤膜法检验(研究1组)与多管发酵法检验(研究2组),统计枯水期与丰水期两组微生物检出情况。结果:枯水期的检验结果显示,研究1组的大肠埃希菌与耐热大肠菌群检出率分别为73.0%、81.2%,研究2组的大肠埃希菌与耐热大肠菌群检出率分别为79.2%、83.3%,研究2组的检出率明显优于研究1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丰水期的检验结果显示,研究1组的大肠埃希菌与耐热大肠菌群检出率分别为68.8%、72.9%,研究2组的大肠埃希菌与耐热大肠菌群检出率分别为72.9%、77.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使用的2种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于检测生活饮用水中的大肠埃希菌与耐热大肠菌群具有较好的实际运用意义,其中多管发酵法的实际运用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多管发酵法在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2021年4个季度的生活饮用水样本800份,根据不同检验方法将样本分为多管发酵组、滤膜组,每组样本400份,对比两种方法对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和杂菌检验的合格率,以及对丰水期、枯水期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的总合格率。结果:多管发酵组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杂菌的合格率与总合格率低于滤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管发酵组丰水期、枯水期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的总合格率均低于滤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管发酵法可用于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有助于科学判断生活饮用水水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在生活饮用水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研究抽取180份生活饮用水(枯水期90份,丰水期90份),将枯水期与丰水期的饮用水标本分别进行滤膜法实验(即对照组)与多管发酵法(即观察组),根据其检查结果评估枯水期、丰水期的微生物检出情况。结果:两组枯水期、丰水期大肠菌群检出率、杂菌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枯水期、丰水期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耐热大肠菌群检出率偏高(P<0.05)。结论:在对饮用水中的微生物进行检验的过程中,通常依据微生物指标,检测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等指标,全面检测饮用水的质量,并得出相应的报告。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佛山市A区丰水期、枯水期出厂水、末梢水水质情况进行监测,进一步保障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方法: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微生物指标》(GB/T 5750.12—2006)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放射性指标》(GB/T 5750.13—2006)方法对水样中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总α放射性和总β放射性项目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本研究中佛山市A区水样所检测项目均合格,合格率为100%。其中,2018年丰水期与枯水期菌落总数、总β放射性项目检测结果差异显著(0.010.05)。结论:佛山市A区出厂水、末梢水水样微生物和放射性指标总体检测结果合格,建议政府职能部门继续按照水质监测项目和频次要求,保障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细菌检测结果。方法:2018年1-12月,选取济南市某农村地区1个管网末梢水与5家井水的生活饮用水为研究对象,参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水样采集、储存、运送及水质卫生细菌检测,参照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水质卫生状况。结果:管网末梢水的水质卫生细菌检测样本合格率为75.00%,5家井水的样本合格率平均值为6.67%,管网末梢水的合格率明显高于井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网末梢水检测指标合格率为98.77%,5家井水合格率平均值为91.31%,管网末梢水的合格率明显高于井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网末梢水的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与pH值检测合格率均明显高于井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网末梢水与井水中菌落总数、浑浊度、氟化物、氨氮以及肉眼可见物的检测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市某农村地区管网末梢水的水质卫生状况一般,井水的水质卫生较差,应加强安全卫生管理,提高水质卫生质量,以确保居民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近5年温州市幼儿园及中小学食堂自制的学生餐微生物污染状况,为进一步保障学生餐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2020年温州市各县(市、区)采集的学生餐样品中的卫生指标菌(菌落总数及大肠埃希菌)和常见食源性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检测,并用SPSS 18.0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6年学生餐微生物污染状况较为严重,样品不合格率达23.58%,此后4年学生餐样品不合格率依次为6.27%、6.80%、9.06%、3.82%,5年来温州市学生餐样品不合格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χ2=60.852,P<0.001)。主要表现为卫生指标菌中的大肠埃希菌污染严重,5年来不合格率依次为9.43%、5.64%、6.47%、6.41%、1.91%,呈逐年下降趋势(χ2=5.225,P=0.022);除2016年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的检出率(7.35%和9.91%)较高外,其余各年食源性致病菌的不合格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从学校类型来看,2016—2020年温州市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学生餐样品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北京市海淀区餐饮业直接入口食品卫生状况,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应监督、监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集119家餐饮单位直接入口食品,包括凉拌菜、炝拌菜、沙拉、熟肉制品、生食或半生食的水产品、糕点面包、江米制品、水果拼盘、鲜榨果蔬汁、爆炒菜、盒饭等,依据GB14934-1994、GB/T4789-2003和WS/T9-1996等国标方法检测,统计用χ2检验。结果:2737件样品中大肠菌群合格率82.10%,各种直接入口食品中大肠菌群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7,P<0.001),鲜榨果蔬汁、炝拌菜、凉拌菜、熟肉制品合格率较低,分别为72.34%、76.81%、78.58%、79.79%。致病菌检出率为:变形杆菌3.72%、金黄色葡萄球菌2.3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2.03%、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0.68%、沙门氏菌0.08%,各种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97,P<0.001)。未检出志贺氏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和副溶血性弧菌。各类餐饮企业中2 737件食品样品检测合格率为86.02%,各类餐饮企业中食品样品检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7,P<0.001),火锅店、日餐、普通餐馆合格率较低,分别为54.84%、75.00%、71.23%。2 875件餐饮具中大肠菌群合格率为86.02%,各类餐饮企业餐饮具中大肠菌群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57,P<0.001),火锅店、日餐、普通餐馆合格率较低,分别为53.85%、80.00%、80.82%。结论:直接入口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菌污染,是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隐患,应该加强对餐饮单位直接入口食品卫生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测中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滤膜法的稀释及过滤方法,并验证方法可行性。方法待测水样稀释1倍,旋转加入稀释液过滤,再依据国家标准GB/T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滤膜法的条件,培养、验证;同时按照该方法处理能力验证待测水样,检验并上报结果。结果总大肠菌、耐热大肠菌、大肠埃希氏菌菌落在滤膜上生长均匀,可计数,能力验证结果|Z|均小于2。结论通过能力验证证实本实验稀释方法合理,过滤手段有效,适用于复杂水样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某市2014年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指标的监测分析与风险评估,了解该市水质安全状况,便于水质监管部门进行预防控制。方法在该市的9个监测点随机抽取生活饮用水样本676个,采用国标方法对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4个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并采用多维灰聚类方法对不合格率最高的监测点7#的不合格样本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该市生活饮用水水样的总不合格率为55.03%,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是导致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监测点7#的不合格样本中,低风险类型占79%,中风险类型占16%,高风险类型占5%。结论该市生活饮用水存在发生肠道传染病的风险,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升检验人员检测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的能力,增强实验室的竞争力。方法依据能力验证参试指导书和国家标准GB/T 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的要求,分别对1~#、2~#菌落总数样品,3~#、4~#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样品和5#、6#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样品进行检验。结果 6个样品|Z|≤2,均取得满意结果。结论通过参加能力验证,可依据中期报告总结各方法间的优劣,依据Z值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可评价检验员的业务能力水平,因此参加能力验证可有效地提高实验室的检验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州市越秀区网络外卖餐饮食品的微生物污染状况,为监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在越秀区采集网络外卖餐饮食品120份,按照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等标准的要求开展菌落总数、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蜡样芽胞杆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测。结果 本次监测的网络外卖餐饮食品不合格率为39.17%(47/120),不同品种网络外卖餐饮食品间菌落总数和大肠埃希菌的不合格率以及评价等级的分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不合格外卖样品比较,合格外卖样品的运送距离更短而中心温度更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显示,网络外卖餐饮食品的配送距离与菌落总数呈正相关(P<0.05),而其中心温度与菌落总数、大肠埃希菌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广州市越秀区网络外卖餐饮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不容乐观,本次监测结果提示应加强网络外卖餐饮食品的监管,以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娄底市辖区内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状况, 为监管部门日常监管和安全饮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6~2017年在娄底辖区内从生产、流通环节采集包装饮用水共计383份, 按照相应国家标准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菌群。结果 水样微生物指标总合格率为85.12%。饮用纯净水微生物指标均符合GB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标准要求。2016年和2017年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22.16%和13.64%, 年度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0, P>0.05); 大肠菌群的检出率为2.35%, 与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12, P<0.01); 所有检出阳性样品中, 具有蓝、绿色典型阳性菌特征菌落比例为87.72%; 样品采集来源与样品合格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2016年(χ2=0.060, P>0.05), 2017年(χ2=0.839, P>0.05)。结论 桶装水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隐患, 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配合企业查找问题源头, 保证消费者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保山市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现状, 为改善保山市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状况、预防介水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农村集中式供水水样1404份, 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微生物指标等31个指标的检验,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评价。采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分析。结果 2014~2016年共检测农村地区饮用水1404份, 合格521份, 合格率为37.11%, 其中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最低(46.72%); 水样合格率随年份增加而升高(χ2=120.174, P<0.00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枯水期(74.36%)高于丰水期(66.81%), 有统计学差异(χ2=9.636, P=0.002); 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丰水期(52.14%)高于枯水期(41.31%), 有统计学差异(χ2=16.527, P<0.001); 水样合格率常规处理(包含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仅消毒>未处理>沉淀/过滤(χ2=264.479, P<0.001); 水样合格率随供水能力的增加而增加(χ2=8.420, P=0.004)。结论 保山市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低, 微生物指标是影响保山市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的主要因素, 水期类型、供水方式、水样类型、供水能力是水质卫生状况的影响因素。为保证该市农村地区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有关部门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 提高农村地区水质, 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生活饮用水中的微生物指标是判定水质安全合格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提升实验室生活饮用水中水质微生物项目的检测能力,可为海关执法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依据GB/T 5750.12—2006中微生物指标检验方法和本次能力验证计划的参试作业指导书要求,采用平皿计数法对样品1#、2#中菌落总数进行检测,采用多管发酵法对样品3#、4#中的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4项检验项目的 |Z|≤2,获得“满意”结果。通过参加该能力验证计划项目,分析与总结了能力验证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质量控制要求,有效评价了实验室操作人员的检测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学校开学季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采样检测分析,判定该起食物中毒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调查事件信息,制定事件应急处置方案,采集留样及对可能导致中毒事件样本进行可疑食源性疾病中毒项目检测。结果:症状表现为腹泻、呕吐的200余名患者主要食用了下暴雨后的河水,其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及菌落总数严重超标,与医学诊断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性肠炎、急性胃肠炎型症状相符。结论:该事件是食用被污染的水源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超标引起的食源性微生物中毒食品安全事故,对此应采取防控措施预防食源性中毒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辽宁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在每个季度的污染及其分布情况,发现不同季度食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17-2018年辽宁省共采集3477份样品,按照《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各致病微生物的检出率在第一季度中诺如病毒的检出率最高为17.65%,第二季度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检出率最高为16.92%,第三季度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为19.05%,第四季度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为12.62%。各卫生指标菌中2017年菌落总数在第二季度的合格率最低为96.10%,大肠菌群计数第二季度的合格率最低为97.03%,大肠埃希氏菌计数第三季度的合格率最低为93.52%;2018年菌落总数在第一季度的合格率最低为91.67%,大肠菌群计数在第三季度的合格率最低为93.48%,大肠埃希氏菌计数第二季度合格率最低为91.67%。结论 2017-2018年致病微生物的检出率在第一季度中诺如病毒的检出率最高,第二季度中蜡样芽胞杆菌最高,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均是副溶血性弧菌最高;两年间卫生指标菌的合格率在四个季度中均呈现出,第一和第四季度的合格率较高,而第二和第三季度的合格率相对较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运用随机采样法,在贵州某地农贸市场采集到白腐乳、红油腐乳、霉豆腐各两份。根据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相关检测方法,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蜡样芽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志贺氏菌。结果显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蜡样芽孢杆菌的检出率为100%,霉菌检出率为66.67%,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3.33%;致病菌定性检测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出率为33.33%,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6.6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为16.67%,6个样品中均未检测出志贺氏菌。通过本次试验初步评估自制腐乳的安全性,以期为贵州腐乳发酵中常见微生物污染及食用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网络外卖食品安全风险,为完善广州市外卖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2021年在广州市白云区采集174份网络外卖食品,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对样品中菌落总数、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蜡样芽胞杆菌、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培养和鉴定。结果 2018—2021年监测样品总体不合格率为20.1%(35/174),其中菌落总数和大肠埃希菌不合格率较高,不同年度的不合格率及不同类别食品的不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室外湿度、不同食品中心温度样品的合格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食物中心温度越高(OR=0.917,95%CI:0.876~0.960),食品不合格率越低;对不同品种的外卖食品进行组间比较发现,以米饭加菜类为参照组,凉拌菜类(OR=0.010,95%CI:0.001~0.159)、寿司手卷类(OR=0.041,95%CI:0.002~0.771)的不合格率更低(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MViC检测实验培养基在大肠菌群验证实验中的适用性,优选相对快速确证为大肠菌群的培养基。方法比较IMViC检测实验培养基与国标法中验证实验所用培养基测定大肠埃希氏菌以及食品、生活饮用水、天然饮用矿泉水中大肠菌群不同时段的结果,对比所有样本确证为大肠菌群所需时间。结果测定大肠埃希氏菌以及食品、生活饮用水、天然饮用矿泉水中大肠菌群时, IMViC检测实验培养基6 h测定结果与国标法最终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MViC检测实验培养基适用于大肠菌群验证试验,可根据实验室检测需求选择适用于大肠菌群快速检测实验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河南省市场零售环节冰/鲜鸡肉中抗生素残留以及大肠埃希菌抗生素敏感性,为食品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20年5—11月对河南省零售环节采集的60份冰/鲜鸡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进行抗生素残留试验;鸡肉中分离的300株大肠埃希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 抗生素残留均未检出。300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IPM)全部敏感,其余14种抗生素耐药率范围为8%~86.33%,耐药率≥50%的抗生素有:四环素(TET)86.33%(259/300),氨苄西林(AMP)69.00%(207/300),氯霉素(CHL)63.33%(190/300),头孢唑啉(CFZ)50.67%(152/300),萘啶酸(NAL)50.00%(150/300)。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率高达81.75%(224/274)。地区间耐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31.331,P<0.05)。耐药菌谱型分散,以四环素(TET)耐药谱占比最高,为8.39%(23/274)。结论 2020年河南省市场零售环节鸡肉中抗生素残留符合相关法规。鸡肉源大肠埃希菌呈现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