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硒茶叶中硒的赋存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分析硒在富硒茶叶中的主要赋存形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富硒茶叶中的总硒含量为533.5μg/kg,硒主要以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结合态形式存在,其含量占总硒的比例为83.66%,而有机硒中最主要的赋存形态为蛋白硒,占有机硒含量的76.35%,茶叶中的硒还有少部分与核酸和多糖结合。  相似文献   

2.
富硒大米中硒形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分析了天然富硒大米中硒的主要赋存形态、分布及含量.本实验中,硒的检测线性范围为4 μg/L~20μg/L,相关系数是r=0.999 3,总硒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66%(n=6),总硒的加标回收率为103.12%.实验表明富硒大米中的总硒含量为206.708 μg/kg,达到60 μg/kg~300 μg/kg的富硒标准,而硒主要以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硒形态存在,含量为168.875 μg/kg,占总硒的81.70%,而有机硒中最主要的赋存形态是蛋白硒,含量90.170 μg/kg,占53.40%,其次多糖硒占9.28%,RNA硒占1.86%,其它形态的有机硒占35.46%.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各类海藻中总硒的含量及硒的赋存形态的分布。采用连续浸提法研究各海藻中硒的赋存形态,经湿法消化后,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分中的含硒量。结果表明,12种海藻样品中,总硒含量范围为:0.0268~0.2234μg/g,海藻中硒的各赋存形态分布情况:碱溶态>残渣态>水溶态>盐溶态>乙醇态。  相似文献   

4.
研究紫阳富硒茶中硒的赋存形态及其浸出率。采用盐酸浸提法提取硒蛋白,硒多糖用[(1∶1酚-二氯甲烷)-异戊醇](24∶1,m L/m L)法除去蛋白质后进行提取,同法提取硒核酸,去除蛋白质后,酸法提取。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茶叶总硒含量及与蛋白质、多糖、核酸结合的硒含量。结果表明:硒蛋白、硒多糖分别占样品总硒的51.65%和25.23%;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和浸泡次数是影响硒浸出率的主要因素,冲泡水温为95℃时硒浸出率高达46.35%;浸泡3 min时,硒的浸出率为25.80%,达最大值。浸泡次数为3次时,茶汤中硒的含量极微。富硒茶中的硒绝大部分是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硒,硒蛋白硒多糖硒核酸;饮茶时应选择水温95℃下浸泡茶叶,且浸泡3 min,浸泡2次为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玄参中硒的赋存形态、分布及含硒大分子的提取分离技术。采用不同的浸提液提取玄参中多糖和蛋白质,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它们各组分中含硒量。玄参中的含硒组分主要有蛋白硒、多糖硒,分别占样品总硒的58.65%、25.16%,蛋白硒是玄参中硒的主要赋存形态,在硒蛋白质组分中,又以水溶性蛋白结合硒含量最高,占样品总硒的20.95%。  相似文献   

6.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丰富的化学形态,分为无机硒和有机硒,不同硒形态对人体的生物活性不同。无机硒主要包括硒酸Se(Ⅵ)、亚硒酸Se(Ⅳ),有机硒主要包括硒蛋白、硒核酸和硒多糖等大分子硒,及硒代胱氨酸(selenocystine,SeCys2)、硒代蛋氨酸(selenomethinonine,SeMet)、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thyl selenocysteine,MeSeCys)、硒代乙硫氨酸(selenoethionine,SeEt)等小分子硒化物。无机硒不易吸收,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有机硒易吸收,适当摄取对人体有多方面益处。准确测定食品中不同硒形态及具体含量,对人体按需摄入硒元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食品行业中硒形态检测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果蔬、水产、药食同源的中药、茶叶、谷物等方面的研究,常用的提取、分离、分析技术,重点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和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在不同食品中检测硒形态的应用情况,并展望了未来硒形态分析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富硒小麦籽粒中硒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索富硒小麦中硒的赋存形态及分布规律,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小麦籽粒中各主要成分中硒的含量。结果表明,富硒小麦籽粒中硒主要以有机态存在,占总硒的83.34%;小麦籽粒中硒主要赋存形态为多糖和蛋白质结合硒,其中蛋白质结合硒占总硒的43.08%;在蛋白质结合硒中,谷蛋白中硒含量较高,占总硒的22.6%。  相似文献   

8.
荸荠中硒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湖北恩施所购买的荸荠中硒的赋存形态、分布及含硒大分子的提取分离技术。采用不同的浸提液提取荸荠中的蛋白质,水提取荸荠中的多糖,并测定它们的含量,用微波消化法消化,原子吸收分光法测各组分中的含硒量。结果表明,蛋白硒是荸荠中硒的主要赋存形态,其占总硒含量的50.45%;蛋白质组分中,以醇溶性蛋白质结合的硒量最多,占总硒含量的38.66%;也有部分硒和多糖结合。  相似文献   

9.
使用水、氯化钠、乙醇和氢氧化钠等不同提取液分别提取堇叶碎米荠中的蛋白质、多糖、核酸等有机硒大分子及无机硒,并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HG-AFS)测定其硒含量,研究硒在堇叶碎米荠中的赋存形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堇叶碎米荠不同部位硒含量分布规律为茎叶根;叶片中有机硒的含量不仅高于无机硒,且有机硒转化率达到60%以上,硒多糖是堇叶碎米荠有机硒赋存形态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样品总硒的28.74%,其次为硒蛋白,硒蛋白组分中水溶性蛋白结合硒含量最高,占总蛋白含硒量的24.04%。  相似文献   

10.
张驰 《食品科学》2009,30(23):193-195
研究恩施人工栽培的富硒虫草中硒的含量分布和赋存形态,采用不同的浸提液提取虫草中的多糖和不同种类蛋白质,双道原子荧光检测原料和各组分中的含硒量。结果表明,蛋白结合硒是虫草中硒的主要赋存形态,占总硒含量的51.44%;在不同种类的蛋白质组分中,以碱溶性蛋白质结合的硒量最多,占总可溶性蛋白硒含量的31.18%;也有部分硒和多糖结合,占总硒含量的12.01%。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典型长寿区大米有机硒的赋存形态与人体硒营养水平的关系,本文分析了江西典型长寿区大米中有机硒、谷蛋白硒、硒代蛋氨酸(Selenomethionine, SeMet)等的组成特征,并运用胃肠体外模拟法对大米硒的生物可利用度及其与各有机硒组分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米中的硒主要以有机形式(78.67 ± 13.52%)赋存,其中,53.73 ± 8.27%的有机硒为谷蛋白硒,且65%以上的谷蛋白硒可酶解消化为SeMet。大米硒的生物可利用度为55.58 ± 10.53%。大米谷蛋白中SeMet比例相对较高且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这可能与当地居民的健康长寿关系密切。不过,SeMet与大米可利用硒的相关系数仅为0.55。因此,未来有必要对大米中不同硒蛋白的代谢产物(如SeMet)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典型长寿区大米有机硒的赋存形态与人体硒营养水平的关系,本研究分析了江西典型长寿区大米中有机硒、谷蛋白硒、硒代蛋氨酸(Selenomethionine,Se Met)等的组成特征,并运用胃肠体外模拟法对大米硒的生物可利用度及其与各有机硒组分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米中的硒主要以有机形式(78.67±13.52)%赋存,其中,(53.73±8.27)%的有机硒为谷蛋白硒,且65%以上的谷蛋白硒可酶解消化为Se Met。大米硒的生物可利用度为(55.58±10.53)%。大米谷蛋白中Se Met比例相对较高且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这可能与当地居民的健康长寿关系密切。不过,Se Met与大米可利用硒的相关系数仅为0.55。因此,未来有必要对大米中不同硒蛋白的代谢产物(如Se Met)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硒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 不同形态的硒对人体的功能不同, 其中有机硒在抗氧化、抗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对人体有重要作用。人体获取硒的途径主要通过膳食摄取, 如食用天然富硒食品、人工合成有机硒产品及有机硒强化剂等。市场上的富硒食品质量参差不齐, 为合理地评价食品中硒的摄入形态和水平, 对食品中硒的形态及含量的检测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对食品中有机硒检测分离、形态分析以及含量测定等进行了综述, 并对以液相萃取法和酶解法为主的分离方法, 以气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spectrometry, GC-ICP-MS)、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spectrometry, HPLC-ICP-M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HPLC-MS/MS)以及电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spectrometry, CE-ICP-MS)为主的检测方法等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以期对食品中有机硒的检测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促进食品中有机硒检测标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梭子蟹中硒的赋存形态,并进一步探究梭子蟹硒蛋白组分中硒含量的分布,以梭子蟹为研究对象,采用透析法提取有机硒、连续提取法提取不同种类蛋白质、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原料和各组分中的含硒量。结果表明:梭子蟹中64.5%的硒是以有机硒形态存在,并主要与蛋白结合(蛋白硒占总硒的48.8%);碱溶性蛋白和水溶性蛋白是梭子蟹结合硒的主要蛋白,总结合硒量占蛋白硒含量的77.9%,按照结合硒量的多少,硒在蛋白中的分布依次是:碱溶性蛋白水溶性蛋白盐溶性蛋白醇溶性蛋白;也有部分硒和多糖结合,占总硒含量的3.59%。  相似文献   

15.
食品中硒元素的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显著的生理功能,这些生理功能不仅取决于硒的含量,还取决于硒的形态。膳食补硒是人们获取硒元素的主要途径,食品中硒元素的存在形态将直接影响机体补硒效果。基于此,近年来人们对食品中硒元素的形态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从食品中硒化物的提取、硒化物的分离检测等几方面论述了近年来人们对食品中硒的形态分析状况,以期为食品中硒形态的全面分析和食源性补硒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优化建立一种富硒高脂作物中硒形态的提取方法,进一步了解市场上芝麻、花生、核桃等富硒高脂作物中存在的硒形态。高脂样品需先进行脱脂处理,称取一定量脱脂后样品加入一定量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超声酶提取,离心,过膜,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进行测定,5种硒形态标液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以此确定市场上高脂样品中硒的赋存形态及含量。该方法能在10 min内实现5种硒形态的基线分离,且线性良好,各种硒形态的线性相关系数(r)均不小于0.999 2,其检出限在1.0~3.0μg/L之间,回收率在89.8%~100.6%之间。利用该方法测定了市售的富硒芝麻、花生、核桃等高脂作物中的硒形态,结果发现高脂作物中的硒赋存形态为硒代蛋氨酸,且含量占总硒含量的88.0%~96.9%,该方法简单、快速,适用于富硒高脂作物中的硒形态提取。  相似文献   

17.
富硒小麦提取物中硒含量及其抗氧化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萍  刘笑笑  王雅  张轶  郭涛 《食品科学》2014,35(15):94-98
为研究富硒小麦的富硒水平和硒的赋存形态,选用兰州高硒地区生产的富硒小麦为原料,通过超声、离心、透析的方法将富硒小麦中的有机硒和无机硒分离,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小麦硒水平。结果表明,富硒小麦硒的主要赋存形态是有机态,占总硒的84.36%。有机态硒主要为硒蛋白(54.46%),硒多糖次之,少量为硒核酸和其他有机态硒。在蛋白态硒中,清蛋白和谷蛋白硒含量较高,分别占总硒的19.46%和16.83%。抗氧化性分析结果表明,多糖相对于蛋白和核酸提取物,具有更长的诱导时间、更高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e3+还原力。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麦富硒提取物抗氧化能力与其硒含量之间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营养元素硒在富硒玉米中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恩施双河产玉米中硒的赋存形态、分布及含硒大分子的提取分离技术。采用不同的提取液:水、氯化钠、乙醇和氢氧化钠分别提取玉米中的蛋白质,水提取玉米中的多糖,并测定他们的含量,并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他们各组分中含硒量。玉米中蛋白硒是硒的主要赋存形态,占总硒含量的83.4%,在蛋白质的组分中水溶性蛋白质结合硒量最多,占总硒含量的51.9%,也有部分硒和多糖结合。  相似文献   

19.
建立富硒茶叶中硒代胱氨酸(SeCys2)、甲基-硒代半胱氨酸(SeMC)、亚硒酸根(Se(IV))、硒代蛋氨酸(SeMet)、硒酸根(Se(VI))5?种硒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分离检测方法。方法利用Hamilton?PRP-X100色谱柱对富硒茶叶中5?种硒化合物进行分离,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对硒元素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测定5?种硒化合物的含量。研究采用蛋白酶K溶液为提取剂,超声提取60?min,以柠檬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5?种硒化合物在15?min内得到了有效分离。5?种硒化合物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8,检出限为0.13~1.09?μg/L。该前处理方法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1.8%~109.4%之间。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检出限低,适用于富硒茶叶中硒的形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富硒双歧杆菌中硒的赋存形态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富硒动物双歧杆菌01中硒的赋存形态和分布。对动物双歧杆菌01进行富硒培养,然后从富硒菌体中分离核酸、多糖和蛋白质,并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富硒菌体中的硒蛋白组分,采用氢化物原子吸收(HG-AAS)法测定硒含量。结果表明,动物双歧杆菌01能够吸收16.7%-39.6%的无机硒并将其大部分转化为有机硒;蛋白硒是富硒动物双歧杆菌01中硒的主要赋存形态,有机硒在蛋白质、多糖和核酸中的分布依次为:蛋白硒>多糖硒>核酸硒;在蛋白硒中,硒主要分布在分子量不超过20ku的蛋白或肽链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