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为确定祁门红茶最佳冲泡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人们科学饮茶。方法 本实验研究选取了冲泡温度(80、100 ℃)、冲泡时间(5、10、15 min)、冲泡水质(自来水、纯净水)这3个因素,对祁门红茶茶汤总黄酮、总酚、氨基酸等主要功能成分,抗氧化活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 不同的冲泡方法对祁门红茶抗氧化活性以及功能成分影响不同。随冲泡时间延长,祁门红茶茶汤中的功能成分的浸出率均会增加,15 min时达到最高,茶汤的抗氧化活性先增强再减弱,在10 min时最强;随冲泡温度升高,茶汤中的功能成分浸出率增加,100 ℃时达到最高,茶汤抗氧化活性,在80 ℃时最强;纯净水对茶汤中功能成分的浸出率和茶汤抗氧化活性影响效果优于自来水;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使用100 ℃纯净水冲泡10 min茶汤感官品质最佳。结论 使用100 ℃的纯净水冲泡10 min,祁门红茶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抗氧化作用,并且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
萎凋方式对黄化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化英红九号红茶为材料,研究日光萎凋和鼓风萎凋2种方式对红茶生化成分和色度值的影响,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日光萎凋方式相比,鼓风萎凋方式对茶叶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总黄酮、游离氨基酸和茶色素的影响较大;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高。萎凋时间在10~15h的鼓风萎凋红茶茶汤色差值较大。随萎凋时间的延长,茶多酚、总黄酮和儿茶素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和咖啡碱变化不显著;茶汤ΔL*和ΔE*ab增加,Δa*和Δb*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萎凋叶含水量与总黄酮、Δa*、Δb*极显著正相关。茶黄素和茶红素对Δb*显著正向作用。茶黄素对Δa*有显著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具有良好发酵特性的乳酸菌菌株,选取7种不同乳酸菌单菌及其混菌组合分别发酵南酸枣汁制备南酸枣饮料,对其pH值、总酸、总酚、总黄酮、VC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1∶1)混菌发酵的南酸枣汁总酸、总酚以及总黄酮含量最高,在5 h时达最大值,分别为2.80 g/L、1.76 mg/m L、0.46 mg/m L;植物乳杆菌(LP)单菌发酵的南酸枣汁VC含量最高,发酵终止时为2.43 mg/100 g;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1∶1)混菌发酵南酸枣汁对可溶性固形物的消耗能力最强,发酵终止时为26.82%。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1∶1)混菌发酵在南酸枣饮料中综合发酵能力最优。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生长期蒲公英鲜叶理化性质的变化,本文以大叶蒲公英为试材,取生长30、45、60、75、90 d的鲜叶,分析其茎长茎宽、感官性能以及总黄酮、总酚酸、多糖、多酚、维生素C和粗纤维等功能性成分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蒲公英叶上下茎长、总黄酮含量、总多糖含量、粗纤维含量均在30~75 d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而水分含量则呈现明显降低,至75 d后趋于平衡的趋势;上、下茎宽在60 d内显著性下降(P<0.05);维生素C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维生素C含量在45 d时最高;多酚呈现增加趋势,感官评分呈现降低趋势。生长期30 d适合鲜食或者制作蒲公英小豆腐等即食性食品;生长期45 d时便于榨汁;生长期75 d适合蒲公英茶、蒲公英粉等保健品及保鲜剂产品。本实验明确了不同加工产品蒲公英鲜叶的采摘期,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蒲公英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唐文潇  肖瀛  蒋天宁  姜峰  朱婧  周一鸣 《食品科学》2022,43(24):239-248
以亚洲咖啡豆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浅、中、深3 种烘焙度的中国云南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产的卡蒂姆种咖啡豆,比较分析冷萃与热萃方式对萃取浓度、萃取率、可滴定酸、总酚、总糖、咖啡因、葫芦巴碱、绿原酸、抗氧化活性与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并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而探究烘焙度对冷萃咖啡理化指标与风味成分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烘焙度增加,冷萃咖啡的萃取浓度、萃取率均显著上升,可滴定酸、总酚、葫芦巴碱、绿原酸、抗氧化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冷萃咖啡较热萃咖啡拥有更高的萃取浓度、萃取率与总糖含量(P<0.05),而可滴定酸、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较热萃显著偏低(P<0.05)。经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分析发现,浅烘咖啡豆萃取液中的挥发性成分含量显著低于烘焙度高的咖啡萃取液,深烘咖啡豆萃取液中挥发性成分种类与总含量最多。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能较好区分冷萃和热萃咖啡,两者挥发性成分贡献率具有较大差异。2-丁酮、2-丁烯醛等花香类物质对浅烘冷萃咖啡贡献率更高,而2-甲基吡嗪、糠醇等呈现烘焙坚果类香气物质对浅烘热萃咖啡贡献率更高;2,6-二乙基吡嗪、川芎嗪等烘焙坚果类香气物质对中烘冷萃和热萃咖啡具有较高的贡献率;2-乙烯基呋喃、甲基糠硫醇、2,5-二乙基吡嗪、糠基甲基硫醚等物质对深烘冷萃咖啡有较高贡献率,二甲基二硫、对甲酚、1-甲基吡咯等物质对深烘热萃咖啡贡献率更高。相对于热萃咖啡,烘焙度对冷萃咖啡抗氧化能力与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
静电场处理酱油改善理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该文利用高压静电场对生酱油进行处理。实验表明,高压静电场可以使酱油的芳香成分增加,色泽加深,改善酱油的色、香、味。同时达到杀灭酱油中细菌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探究以灵芝酶解液和红茶浸提液为基础原料,适当添加辅料,制备灵芝红茶复合茶饮料的方法。在酶解法得到灵芝酶解液、浸提法得到红茶浸提液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对加工过程进行优化,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法对感官评分进行计算,得到的最佳配方为灵芝酶解液:红茶浸提液:水为42.5:22.5:35、β-环状糊精3%、白糖1.4%、麦芽糊精1.4%、海藻酸钠0.04%、D-异抗坏血酸钠0.024%、CMC-Na 0.18%。按此条件所得的灵芝红茶复合茶感官评价分数最高,风味最佳,保质期可达120 d。对GC-MS分析结果进行谱库检索核对及确认,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24种,其中相对含量在2%以上的有2-乙基己醇(78.27%)、1-戊醇(9.30%)、乙酸异戊脂(3.88%)和正十一烷(2.82%),保留了部分灵芝和红茶的香气成分。采用此加工过程开发出一款香气、色泽、汤色和滋味俱佳的灵芝红茶复合茶饮料。  相似文献   

8.
赵存奎 《酿酒科技》2011,(10):68-69
以24个月为货架期,对不同酒度的青稞酒中的主要醇、酸、酯等成分进行跟踪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贮存期间,不同样品酒的酒精度无变化;随贮存期延长,总酸呈上升趋势,酒度越高,总酸上升趋势越明显;总酯呈下降趋势,酒度越低,总酯下降幅度越大;固形物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几种天然淀粉的理化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前言含淀粉的植物很多。淀粉以微小的、冷水不溶的颗粒分别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块茎、根、果实和叶子的细胞组织中。如:谷物种子:玉米、小麦、黑麦、大麦、燕麦、高梁等;块茎:马铃薯等;根:木薯、甜薯、竹芋、山药等;豆籽:豌豆、蚕豆等;果实:苹果、香蕉、芒果、西红柿等;叶子:烟叶等。尽管植物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淀粉,但用于工业的品种却相对较少,主要为玉米、马铃薯、小麦、木薯和蜡质玉米。玉米具有快熟、高产,种植地区广,籽粒含淀粉量高,副产物品种多,价值高,又易于运输和储存,工厂不受季节和地区限制,可全年生产…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工夫红茶揉捻理化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揉捻过程中温度对工夫红茶加工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浙江小叶种工夫红茶揉捻中在制品PPO、POD酶活性,以及成品茶感官品质、理化品质以及香气成分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低温20±2℃时揉捻叶的PPO、POD酶活性保留较高,成品茶茶黄素含量显著增加,茶汤色差亮度L值与红色度a值提高,茶多酚和咖啡碱等成分的含量显著下降,醛类、醇类和酮类等香气成分的形成得到显著性增加,特别是苯乙醛、芳樟醇、橙花叔醇、紫罗酮及香叶基丙酮等红茶重要香气成分的含量显著增加。因此,低温下的揉捻方法可作为提升工夫红茶品质的一种新的技术工艺。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发酵温度、发酵湿度、发酵时间和外源添加物等发酵因子对红茶茶色素形成的影响,并对红茶茶色素形成的未来研发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13.
当牛乳要结冰时水分子之间会产生氢键而形成规律的晶体,所以如果牛乳中溶解有其他的物质会妨碍晶体的形成,可使其凝固点下降。加入食盐的生鲜牛乳中混入钠离子和氯离子后,改变分子热运动的强度可以使牛乳的凝固点变低。检测冰点时依据结冰后放出热量使样品温度回升至最高点的原理进行。通过增加牛奶食盐的浓度含量测试其冰点和理化指标,最终总结出食盐对牛奶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精炼对牛油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对熔油、脱酸、脱色后牛油酸价、过氧化值、碘值、脂肪酸和挥发性成分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整个精炼过程中,酸价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过氧化值呈递增趋势,碘值呈递减趋势。精炼后牛油的酸价为0.37mg/g,过氧化值为0.057 5g/100g,碘值为12.47g/100g。精炼各阶段的牛油中含有16种脂肪酸,最主要的是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应用气相—离子迁移谱研究发现醇类挥发性物质在精炼过程中逐渐减少;脱酸后牛油中醛类挥发性物质达到了最高值。脱色后的牛油成品中醛类挥发性物质有所降低;酯类挥发性物质则在精炼过程中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蔗糖对裸燕麦酵素发酵过程的影响,对裸燕麦酵素发酵过程中0~168 h的还原糖、pH、酒精含量、可溶性蛋白、多酚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加糖裸燕麦酵素与不加糖裸燕麦酵素的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相近,加糖裸燕麦酵素还原糖含量在72 h降到最低,相比于不加糖样品更快进入发酵后期,168 h时酒精含量是不加糖裸燕麦酵素的2.05倍;pH稳定在3.5左右,低于不加糖裸燕麦酵素(pH在4.0左右)。发酵168 h时加糖裸燕麦酵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多酚含量高出不加糖裸燕麦酵素83.33%、24.23%,说明蔗糖添加更有利于营养成分的析出和活性物质的富集。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乌龙茶为原料,利用不同澄清工艺制备乌龙茶饮料,分析不同澄清工艺对乌龙茶饮料理化指标和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乌龙茶饮料经不同澄清工艺后,其滋味和香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其中陶瓷膜减弱最为显著,硅藻土、3M30H和3M10H的滋味和香气均保留较好;茶多酚含量均有一定程度降低,其中陶瓷膜降低幅度最大,硅藻土、3M60H、3M30H和3M10H均保留较好;除陶瓷膜会引起咖啡因含量显著降低外,其它澄清工艺未引起咖啡因含量显著降低;综合理化指标和风味品质,5种澄清工艺中,3M30H和3M10H是比较理想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17.
为综合评价杂柑果实,对我国7个杂柑品种(红美人、春见、清见、W默科特、不知火、大雅柑、沃柑)的理化指标,不同组织部位的营养功能成分(类黄酮、酚酸、类胡萝卜素、辛弗林、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部位所含营养功能成分存在差异,总体上,同一品种不同部位的营养功能成分鲜重含量均呈果皮>果肉>果汁的规律。不同评价方式评价结果不同,理化指标判断红美人属优等果、沃柑属一等果,其余为等级外;果皮营养功能成分综合评价结果为W默科特>沃柑>红美人>不知火>春见>大雅柑>清见;果肉营养功能成分评价结果为沃柑>W默科特>不知火>大雅柑>红美人>春见>清见;果汁营养功能成分评价结果为春见>沃柑>W默科特>清见>大雅柑>不知火>红美人;11种挥发性成分评价结果为红美人>沃柑>清见>不知火>春见>W默科特>大雅柑。该文对杂柑果实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杂柑深加工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下,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而饮料则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民众对于茶饮料的消费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在此影响下茶饮料对体育运动员的影响也已经逐渐得到了相关人员的关注.相较于常规碳酸饮料,茶饮料中富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因此可以帮助运动员快速补充身体因为高强度的运动而流...  相似文献   

19.
萝卜红天然食用色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从萝卜中提取了食用色素。色素的理化性质表明 :pH值不同 ,色素吸收光谱不同 ,pH =3~ 4时 ,色素最大吸收波长为 5 14nm ,有一定的耐光性和耐热性 ;柠檬酸、苯甲酸、淀粉和NaCl的加入使色素增色 ,糖类加入使色素稍微减色 ,Cu2 +、Al3+、Fe3+使色素变色 ,K+、Na+、Ca2 +、Zn2 +、Mg2 +对色素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利用夏秋红茶再加工制作冷泡茶的可行性和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利用纤维素酶处理夏秋红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筛选最佳酶解条件,测定处理前后红茶中主要化学成分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并对其冷泡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优化获得了夏秋红茶再加工的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2 kU/g,料液比为5:8(g:mL),处理时间为24h,处理温度为25℃。纤维素酶加工后茶叶中的主要滋味物质和风味物质含量以及冷泡性能等品质指标均有所提高。冷泡茶汤中的可溶性总糖含量由4.33%升高至9.35%,水浸出物含量由26.64%升高至35.73%。在挥发性风味物质方面,加工后茶叶中苯甲醇(芳香、果香)、苯乙醇(玫瑰花香、蜜香)和水杨酸甲酯(清香、花香)等特征香气物质的相对含量升高。冷泡性能方面,加工后的红茶水浸出物冷泡溶出大幅增加和可溶性总糖则可完全冷泡溶出,产品适于冷泡饮用。结论 本研究通过纤维素酶再加工提升夏秋红茶品质,制备冷泡茶,不仅能实现夏秋茶资源的充分利用,也为冷泡茶的生产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