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黄河流域沿线9省区100个地级市2006—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回归模型,运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探究黄河流域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现阶段黄河流域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变化中的高级化过程都有助于提升全流域的绿色经济增长效率,而产业结构变化中的合理化进程则未表现出明显的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效应;黄河流域的环境规制通过产业结构变化中的高级化和合理化两个方面均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提升效应;环境规制在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均显著提升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同时,其分别与产业结构变化中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交互作用也在上、中、下游地区均具有明显的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三螺旋理论,从信息产业影响产业结构差异化、合理化和高度化三方面进行分析.运用常系数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以2004—2009年中国30个省域的数据为对象,考察了信息产业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信息产业对产业结构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空间效应,即在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省域电子信息产业呈现空间集聚的经济现象.信息产业具有的知识创新技术扩散和溢出效应使得省域产业间相互关联、互相影响,从而使得信息产业通过促进产业结构的差异化、合理化和高度化实现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数字经济与黄河流域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联性,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基于2011—2020年黄河流域7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空间溢出效应与门槛特征。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不仅有利于提升当地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2)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具有显著性,空间溢出效应仅在黄河下游地区具有显著性;3)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具有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4)知识积累水平会显著提升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当知识积累水平高于门槛值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将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提升对外直接投资(OFDI)和自主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作用,本文基于跨国投资与现代创新理论,结合国内外专家观点提出假设并构建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对我国OFDI和自主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OFDI和自主创新对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具有促进作用,且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OFDI协同自主创新对东、西部产业结构高度化提升作用显著,但国家层面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郑炜 《人民长江》2019,50(1):95-101
为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质量的提升和保障水资源安全,从城镇化人口、空间、经济、社会和水资源环境、压力、发展等方面入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协调度模型,对2008~2016年广东省城镇化质量和水资源安全耦合阶段及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且分类探讨了各区域存在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质量与水资源安全属高水平耦合阶段,基本与中国南方区域性规模的空间分异规律相似;(2)广东省地级市新型城镇化质量与水资源安全耦合度均在0.940~0.999之间,说明新型城镇化质量在快速提高,但水资源安全指数仍存在空间差异;(3)区域耦合度大小为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证明不同区域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水资源安全的影响结果不同,且其影响并未改变整体城镇化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6.
秦腾 《人民黄河》2022,(7):64-68+74
基于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视角,采用Kaya扩展恒等式和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对1998—2019年我国用水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评估,重点探讨水-能源-粮食纽带效应、技术进步效应、经济规模效应和人口效应的贡献率及其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工农业生产用水量逐渐减小,而居民生活用水量逐渐增大;水-能源-粮食纽带效应是抑制用水量增长的首要因素,其中能源-粮食纽带效应贡献最大,但是逐年波动幅度较大,而水-能源纽带效应和水-粮食纽带效应波动较小且从2001年起表现为持续的负效应;虽然研究期内技术进步效应对用水量的抑制效果开始减弱,但是以工农业能源强度下降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技术创新对用水量增长仍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工农业经济规模扩张推动了用水量的增长,且近年来工业经济规模效应强于农业经济规模效应;人口效应的贡献较小,但是内部效应却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城镇化、人口规模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对用水量增长均具有促进作用,而逆城镇化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则表现为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地区水资源状况,以西北地区陕西省为例,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水资源压力状况、开发利用效率和生态经济协调性进行分析,并采用LMDI模型,分析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年际变化较小,呈小幅增长态势,农业用水账户对水资源生态足迹贡献最大。(2)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水资源生态盈亏密切相关,多数地区呈生态赤字状况,水资源生态经济协调指数显示地区生态安全性较低。(3)经济效应对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增长有促进作用;相反,技术效应可起到抑制作用。研究成果可为陕西省因地制宜制定区域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选取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2012年的数据,将技术进步分解为贸易和FDI(外商直接投资)两条外部渠道与RD一条内部渠道,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技术效应各渠道以及贸易、FDI和RD与人力资本的交互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FDI和RD显著降低了我国碳排放,且RD对碳排放总量以及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相对FDI作用更大;贸易对碳排放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FDI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FDI对碳排放的影响还取决于人力资本水平。在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地区,FDI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贺文晖 《中华建设》2012,(8):264-265
1.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优势工程机械行业已进入中长期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经济正进入重工业化中期,发达国家工业化历程显示,重工业化期间工程机械获得了长期繁荣。而我国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尚处于发展期,城镇化、新农村建设、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投资将带动内需持续增长,宏观调控和迅猛的出口增长将使工程机械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减弱,工程机械将持续5~10年的快速增长。1.1地域优势未来20年,铁路、公路建设、十一五规划大型基础工程建设和出口的强劲增长等驱动因素依然存在。而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期,道路维护的投资也将是一个长期增长的过程,巨大的市场容量将会促进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邓光耀  毛颖 《人民黄河》2024,(4):68-72+85
为了量化贸易伴随的虚拟水流动,评价其对区域水资源系统的影响,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揭示2012年、2015年、2017年黄河流域内、外部虚拟水贸易格局与结构,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对黄河流域各省区相对于中国其他省区的净输出虚拟水进行影响效应分析,用QAP回归模型分析黄河流域各省区之间虚拟水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整体呈虚拟水净输入状态,但向北京、天津、河北等12个省区净输出虚拟水。2)黄河流域虚拟水贸易输出行业主要是农业及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是黄河流域虚拟水净输出的重要驱动因素。4)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空间距离及用水强度是影响黄河流域内部虚拟水贸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开展工业集聚对水资源消耗影响的研究,对实现长江经济带"双控"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选取了2000~2017年长江经济带省际面板数据,依据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假说,采用变截距固定效应面板模型来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工业集聚与工业水资源消耗、生活用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工业集聚水平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而且该区域内工业集聚和水资源消耗水平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异质性;(2)工业集聚会显著提高工业用水总量,但随着工业集聚水平的提升,其与工业用水强度之间的关系将呈现出倒"U"型曲线;(3)研究期内的工业集聚与生活用水总量也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针对研究结果,为了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经济绿色、协调发展,从调整工业集疏、提升工业集聚质量效应、加快产城融合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水资源紧缺、流域内用水需求增长与空间失衡的矛盾制约了流域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黄河流域用水效率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采用Super-SBM模型计算2005—2019年各省及地级市工业用水效率,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地区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工业废水排放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工业用水效率影响最大的是人均GDP,其次是研发经费占比、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增加值占比、工业用水量占比、水资源总量等;用水效率低等水平且水资源缺乏地区应加强水权交易市场建设;用水效率中等水平地区应以降低废水排放量为主,加大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用水效率高等水平地区应严格实行区域环境容量和浓度管控,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工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城镇化和水资源系统协调发展,在构建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TOPSIS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空间引力模型对2005~2020年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和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的动态演进特征及空间联系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上看,2005~2020年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与水资源承载力耦合协调度呈持续上升趋势,新型城镇化指数增长速度远快于水资源承载力增长速度。(2)从空间格局上看,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中游<上游<下游的空间差异格局;而从省域视角分析,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东北高、西南低”的衰减格局。(3)区域耦合协调的空间联系渐趋紧密,空间网络密度整体呈“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特征,耦合协调度的空间联结格局变化较为稳定,且上、中、下游三大分区也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其中上海市、江西省和重庆市分别成为长江经济带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核心增长极和辐射带动省份。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提升、水环境转优以及城市发展总体布局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河泥沙对水质参数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多年资料研究黄河水沙特点 :水少沙多、含沙量高 ,水沙导源 ,水沙量年际变化大 ,水沙年内分配不均 .泥沙是黄河来源面最广的非点源污染物 ,对排入黄河的污染物 (特别是重金属、有机物 )具有显著的吸附效应 ,成为污染物的载体 .文章分析了多沙河流水质监测评价执行国家标准所出现的特殊问题 ,并对黄河泥沙与若干水质参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水足迹理论视角分析了湖北省水足迹的结构特征和水资源利用的水平。分析表明:(1)湖北省的水足迹和农业水足迹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工业水足迹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其中农业水足迹占湖北省水足迹的87.8%,说明湖北省的水足迹结构差异明显;(2)湖北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趋势呈现弱脱钩趋势,湖北省的经济向好方向发展,产业结构较为合理,而技术效应和经济规模方面造成主要的水资源浪费;(3)湖北省各地水足迹强度整体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水资源利用效率逐渐提高,但部分区域水足迹强度相对较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仍可提升;(4)湖北省水足迹强度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关系,主要呈现低-低和高-低的空间聚类方式,并且具有明显向周边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新疆1999-2014年统计资料,采用自下而上的水足迹概化方法,以水资源匮乏指标、水资源压力指数和水足迹经济效益为指标分析评价了区域的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结果表明:水资源承载力各指标均呈增长趋势,且水资源匮乏指标于2014年(枯水年)增长至1.03,表明水资源严重匮乏。建议在满足生态要求和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农作物种植比例,增加低耗水高产值的工业产品生产,并通过跨区域调水和贸易来缓解区域水资源承载压力。  相似文献   

17.
正3月16日,各方期待已久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下称《规划》)正式对外发布,《规划》明确提出,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一部顶层纲领性文件,《规划》不仅明确了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任务、目标,也给出了城镇化路径。"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的规划,也是中央颁布实施的第一个城镇化规划。"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指出,"文件围绕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着墨很多,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有利于解决城乡二元分割、‘土地城镇化'等一系列问题。"随着《规划》的发布,如何扭转"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局面?如何使成为"新市民"的农民工真正享受到城里的基本公共服务?新型城镇化的钱从哪里来?这一系列问题都摆到了桌面上。  相似文献   

18.
为给相关部门推动黄河流域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选取2010—2020年面板数据,从增长质量、资源消耗、环境治理、社会生活、科研创新5个维度(一级指标)构建了黄河上游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综合指数法测评黄河上游及其四省(区)绿色发展水平,解析绿色发展水平的时序特征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从时序变化看,2010年以来黄河上游绿色发展水平呈稳定上升态势,到2020年绿色发展一级指标评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社会生活、资源消耗、科研创新、增长质量、环境治理;从区域差异看,2010—2020年黄河上游四省(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值呈稳定增大趋势,但仍存在上升空间,内蒙古的均值最大(为0.538),青海的均值最小(为0.346);从区域内部差异看,内蒙古绿色发展的短板是资源消耗较多,宁夏的社会生活水平较低、资源消耗较多,甘肃的增长质量水平低是绿色发展的最大障碍,青海的社会生活、科研创新、环境治理水平偏低。因此,黄河上游地区应提高增长质量和环境治理水平,实施差异化绿色发展提升措施,促进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9.
智慧农业发展背景下,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研究农业信息化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作用,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现实意义。以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引入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二次项,探究其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一步采用面板平滑回归模型分析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呈现“倒U型”影响,且“倒U型”的拐点为门槛值;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情况,研究发现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但随着农业信息化水平的逐步上升,该推动作用将会边际递减。  相似文献   

20.
在增长回归框架下,基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层面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方法(SYS-GMM估计)考察高等教育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显著促进了区域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在替换被解释变量和核心解释变量后,该促进作用仍然十分稳健。此外,高等教育对先进制造业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在大城市和中西部城市高等教育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大。应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统领,持续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切实提升大城市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布局,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以使其更好地适应制造强国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