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Planning》2015,(3)
植物生产与环境是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园艺、作物生产技术等专业的基础性课程,该课程涉及了植物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气象学、肥料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具备实践性、操作性、综合性较强的特点。为了有效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基于此点,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法入手,对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高等院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水文学原理课程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文学原理课程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如水文预报、水文水利计算的学习,同时也直接影响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针对高校水文学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从知识内容体系、理论与实践性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等方面对课程教学效果的改善进行了探索,对水文学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结构力学教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具有逻辑性强、方法技巧性要求高等特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结构力学课程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结构力学教学过程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根据结构力学课程的特点,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3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了提高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教师应对结构力学教学理念有最基本的定位,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土木工程领域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从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兴趣、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自身素质、对学生规范意识的培养以及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2)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外语课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包括课程设置不合理,授课方式手段单一和枯燥,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以及考核方式简单。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分别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思考和改革。教学改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外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而且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热情和重视程度,为实现提高"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外语"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7)
地球化学是地质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针对新疆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地球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可以提出地球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的基本措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把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具备应用知识的能力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文章从目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出发,结合当前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实践,对该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并把生产实习实践、具体工程专题技术讲座、视频图片案例教学等手段贯穿于课堂教学,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为该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岩体水力学是一门课程新、内容广、实践性和前沿性强,具有重要学科地位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是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的重要专业课程。文章针对岩体水力学课程教学易出现的问题,如研究生学习兴趣不浓厚,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学校实验条件不理想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足,教师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有限等,探讨了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岩体水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了岩体水力学课程的创新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野外地质实习是中国岩土工程及工程地质等相关专业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笔者结合国内外相关实习及实验的亲身经历,以中国吉林大学与美国密西西比大学为例,对两所高校的地质实习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国内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结合国内具体情况,文章提出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实习、实验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工程水文学的理论性及实践性均较强,学习难度较大。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差的问题,阐述了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两方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实践教学提出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方案等改进建议和措施。其结果表明,将理论知识与专业背景紧密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使得教学与专业培养目标更一致。  相似文献   

11.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材料的基本知识,还需要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嵌入实践内容的课堂教学、基础性实验及研究性创新型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的思维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的转型,实现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自2010年以来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制定了新的培养方案,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土木工程专业本身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每个课群方向都有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针对实践教学环节承上启下的作用,提出了设计类课程中的几个关键知识点。对于建筑工程课群方向,建筑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首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环节,通过专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结合相应的设计规范、图集以及制图规范独立确定结构方案进行结构设计的能力,使学生从纯理论的书本知识学习向工程师思维转变,按行业标准培养学生从工程师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进行结构设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施为中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指明了道路,更进一步为培养专业实践人才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授课形式单一、结合新技术少和涉及实践知识少等问题。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和要求,横向对比国内及新加坡高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方式,并进一步总结经验,优化教学方式,提出教学改革措施,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以期为国内高校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工科”建设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作为传统工科土建类专业在这一形势下亟需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围绕新工科内涵和土建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探索改革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分析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各类实验课程和实践训练环节,融合“新工科”建设创新理念,形成课程实验、集中设计、集中实习、创新创业四大教学模块/平台,以及实践教学的基础认识、综合应用、研究创新三个层次,构建“一条主线、四个平台、三个层次”的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力求为培养创新型、交叉型、复合型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土木工程应用软件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与高校本科生的最终培养质量息息相关。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认证中对现代计算机工具的使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专业方面的国际视野有明确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文章首先对目前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应用软件教学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然后结合典型工程问题的处理方法对面向工程问题的探索性教学改革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教学改革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面向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结构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分析了结构力学教学在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及存在的不足,指出了结构力学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引入趣味结构力学知识、融入工程背景及典型案例分析、开展结构力学课外知识讲座、进行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4项具体措施。通过调查反馈对改革措施和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和构建研学实践平台3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7.
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和理念应用于大学本科专业课教学。用外在环境的刺激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驱动力。蒙氏教育理念与大学专业课堂的具体特点相结合,产生了问题导向结合轻幽默教学法,以该法讲授建筑环境与能源利用工程专业燃气工程课程,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有效地进行了专业知识的传递,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轻松并牢固地掌握了原本枯燥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整体经济结构升级过程中,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开展对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加强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和建设对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强、创新意识高、能够服务于生产一线的工程师具有重要意义。工程结构随机振动是一门用概率与统计方法研究承受随机荷载的结构系统稳定性、响应及可靠性的技术科学,掌握或至少了解工程结构随机振动知识是当今社会对受过良好教育的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要求。然而,该课程具有抽象概念多、公式推导繁琐和数学描述复杂的学科特点,实践教学开展难度大。文章结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在工程结构随机振动课程建设中的丰富经验,从立足基础理论教育、兼顾学科前沿动态、以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为落脚点和建立灵活的评价标准四个方面,系统阐述和全面总结了工程结构随机振动课程建设的指导思路和具体做法。文章中的综合教学模式能有效引导学生理解工程结构随机振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结构力学作为土木专业传统的基础力学课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和学生学习中起到基石作用,随着国外CDIO教育理念的引入及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保证这门传统学科符合时代需求成为土木专业教师和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结合汕头大学工科基础课教学改革,探讨了实践类项目(三级项目)在结构力学课程中的应用,为今后相关课程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合理运用教学智慧引领智慧教学改革成为实现和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关键举措。隧道工程课程作为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学科交叉性极强的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传统的教学理念、模式和课程内容等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开发工程及"一带一路"建设等对高层次创新复合型工程人才的需求。在系统阐述隧道工程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育人为准绳,结合郑州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实践,提出教学能力智慧升级、教学内容智慧更新、教学模式智慧立体化、学习导向智慧自主化的"四维一体"智慧教学改革方法,以实现教学相长,智慧相融。实践表明,该方法使隧道工程课程的"教"与"学"从单一知识的讲解逐步走向多元智慧的传授,体现了智慧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