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清多肽发酵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了乳清产品的国内外生产状况,乳清的营养特性和功能特性。乳清饮料的研究现状,尤其是发酵型乳清多肽饮料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对分离自发酵乳制品中的6株乳酸菌进行高产维生素B筛选,经筛选得到两株具有良好产VB_1和VB_6的菌株,鉴定分别为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在前期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甜乳清添加量、蔗糖添加量、菌株复配比例为因素设计L9(33)正交试验,以感官评价为主要依据,同时结合pH值和维生素B产量,确定了甜乳清添加量为10%、蔗糖添加量为6%、菌株复配比例为1∶1最为适宜。在此条件下,37℃发酵8h后,乳清发酵饮料的pH值为4.29,VB1和VB6含量分别为21.55μg/mL和17.09μg/mL,风味愉悦,酸甜适中,口感细腻顺滑。4℃储藏21d,pH值和维生素含量无显著下降,感官品质良好且稳定。富含维生素的乳清发酵饮料丰富了目前活菌型乳酸菌饮料的品类,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蛋白酶水解乳清粉,对乳清多肽进行酵母菌发酵,并对发酵所得乳清酒进行风味调配。乳清粉最佳的水解条件为:酶浓度与底物浓度之比为1%、温度60℃、pH9.0、时间120min,水解度21.22%。乳清多肽酒的最优发酵条件:接种量5%、起始pH7.5、温度22℃、发酵60h,酒精度可达到3.9%。多肽乳清酒的最佳基本调配是总酸(苹果酸:柠檬酸=1:1)为0.1%、蔗糖为7%、环状糊精为0.6%。  相似文献   

4.
乳清多肽的制备及乳清多肽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海萍  胡文忠  范圣第 《酿酒》2005,32(6):53-55
采用蛋白酶水解乳清粉,并对乳清多肽进行酵母菌发酵,并对发酵所得乳清酒进行风味调配。乳清粉最佳的水解条件为:[E/S]=1%、T=60℃、pH=9.0、时间=120min,水解度为DH=21.22%。乳清多肽酒的最优发酵条件:接种量为5%、起始pH为7.5、温度为22℃、发酵60h,酒度可达到3.9。多肽乳清酒的最佳基本调配是:酸量(苹果酸:柠檬酸=1:1)为0.1%、蔗糖为7%、环状糊精为0.6%。  相似文献   

5.
乳清多肽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胰蛋白酶对乳清进行水解,制取乳清多肽饮料。对制取的工艺过程及操作要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只要控制好水解条件和进行适当的处理,可以得到水解度适中、风味良好的酸溶性蛋白肽饮料。  相似文献   

6.
应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固定化乳酸菌进行发酵乳清饮料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乳酸菌发酵乳清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42℃,接种量32g,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L.b︰S.t)为1︰2;发酵乳清饮料的最佳调配方案:柠檬酸为0.2%,蔗糖为6.0%,CMC-Na为0.2%(均为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7.
对一种富含乳清蛋白的高蛋白活性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牛乳蛋白:与乳清蛋白比例为2:1,且乳清蛋白参与发酵时,当CMCFH9用量为0.4%、黄原胶用量为0.03%、瓜尔豆胶用量为0.02%、柠檬酸钠用量为0.05%时,产品口感较佳、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焦宇知 《食品科技》2007,32(5):211-214
研究了乳清多肽的制备、性质及其发酵饮料的开发,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比中性蛋白酶水解乳清蛋白的能力强,且更经济,水解最佳条件为加酶量为7000(U/g蛋白)、底物添加量为5%、水解温度为60℃、水解初始pH值为8.5,最大乳清蛋白水解度可达到22.45%。最优酒精发酵条件为接种量5%、初始pH7.5、温度22℃、时间45h。乳清多肽发酵饮料的配方为酸量0.1%,蔗糖量为8%,-β环状糊精量为0.5%。  相似文献   

9.
发酵乳清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营养价值极丰富的乳清作主要原料 ,添加乳酸菌发酵到一定程度 ,以降低乳糖 ,产生乳酸 ,最后生成一种口味纯正、酸甜可口、营养丰富的高档饮料。  相似文献   

10.
利用营养价值极丰富的乳清作主要原料 ,添加乳酸菌发酵到一定程度 ,以降低乳糖 ,产生乳酸 ,最后生成一种口味纯正、酸甜可口、营养丰富的高档饮料。   相似文献   

11.
玉米乳酸菌饮料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采用东北成熟期的玉米为主要原料,经特殊方法处理后接入乳酸菌进行发酵,制成玉米发酵饮料的工艺过程。并对玉米发酵饮料的风味、色泽和组织状态、稳定性与关键生产工艺的关系作了说明,对几种主要营养成份的分析表明,该饮料是很有开发价值的营养性饮料。  相似文献   

12.
酶法乳清多肽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胰蛋白酶水解,使乳清中的热敏性乳清蛋白变为热稳定的可溶性多肽混合物,然后以此为母液生产乳清饮料。胰蛋白酶水解的最适pH为8.0,最适温度为.40℃经36h水解,乳清中蛋白质分解率可达56%以上,水解后乳清中可溶性含氧化合物达0.39%。以此为母液生产的乳清饮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苹果乳酸菌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 纯 苹 果 汁 为 原 料 ,用 经 过 驯 化 的 乳 酸 菌 种 发 酵 制 成 营 养 丰 富 、酸 甜 适 口 的 澄 清 苹 果 乳 酸 菌 饮 料 。经 五 步 苹 果 汁 浓 度 梯 度 驯 化 可 使 乳 酸 菌 在 纯 苹 果 汁 中 较 好 地 生 长 ,其 最 佳 发 酵 条 件 为 :接 种 量 5%,加 糖 量 3%,发 酵 温 度 40℃, 发 酵 时 间 4h。以 单 宁 及 明 胶 混 合 物 作 为 澄 清 剂 ,实 验 确 定 以 单 宁 、 明 胶 均 加 入 15g/100L 为 最 佳 , 处 理 时 间 选 用 60m in 为 宜。  相似文献   

14.
《食品工业科技》2004,(04):100-102
以 纯 苹 果 汁 为 原 料 ,用 经 过 驯 化 的 乳 酸 菌 种 发 酵 制 成 营 养 丰 富 、酸 甜 适 口 的 澄 清 苹 果 乳 酸 菌 饮 料 。经 五 步 苹 果 汁 浓 度 梯 度 驯 化 可 使 乳 酸 菌 在 纯 苹 果 汁 中 较 好 地 生 长 ,其 最 佳 发 酵 条 件 为 :接 种 量 5%,加 糖 量 3%,发 酵 温 度 40℃, 发 酵 时 间 4h。以 单 宁 及 明 胶 混 合 物 作 为 澄 清 剂 ,实 验 确 定 以 单 宁 、 明 胶 均 加 入 15g/100L 为 最 佳 , 处 理 时 间 选 用 60m in 为 宜。   相似文献   

15.
乳清饮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世琳 《软饮料工业》1996,(4):45-47,39
  相似文献   

16.
竹笋乳酸菌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安平  胡春水 《饮料工业》1999,2(5):16-17,20
介绍了以竹笋为原料,用保加利亚乳杆菌(L.b)和嗜热链球菌(S.t)混合发酵制备竹笋乳酸菌饮料的工艺。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12%的蔗糠添加量,35%的竹笋深度,1:1的菌种比(L.b/S.t),3%的接种量。  相似文献   

17.
为避免在发酵过程中乳清蛋白发生变性沉淀,本实验在发酵前采用热变性法将乳清蛋白提取出来,研究不同乳酸菌直投发酵剂(Lactobacillus DVI)在脱蛋白乳清中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实验中所研究的四种直投乳酸菌发酵剂均能利用脱蛋白乳清中乳糖产酸或产香,干酪乳杆菌分别与其他三种乳酸菌进行复配发酵能获得较快的产酸速度和良好的风味。嗜热链球菌与干酪乳杆菌以1∶2比例,总接种量0.02%接种,发酵4h能够使酸度值上升12.97°T。   相似文献   

18.
发酵大豆乳清的乳酸菌的分离筛选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溶钙圈等方法从酸奶中分离出4株乳酸菌,通过实验筛选出了两株乳酸菌,初步鉴定分别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经驯化培养后,二者以不同的配比发酵大豆乳清,根据pH、感官等指标确定以1∶1的配比发酵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9.
螺旋藻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研制螺旋藻乳酸菌饮料,用新西兰进口乳粉和优质的螺旋藻为原料,采用5因素4水平正交实验,确定饮料口感、稳定性的最佳工艺配方。实验结果表明,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按1∶1作为菌种制备发酵乳,最佳配方为:发酵乳35%,浓度2%的螺旋藻溶液20%,白砂糖7%,柠檬酸0.07%,瓜尔豆胶0.25%。  相似文献   

20.
发酵型乳清沙棘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怡红  李雪龙  张佳慧 《食品科技》2006,31(12):113-117
以经过蛋白澄清的乳清作为底物,采用混合乳酸菌对其进行发酵,并利用发酵乳清与沙棘汁调配制成发酵型沙棘汁乳清饮料。试验中,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混合发酵剂对乳清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杆菌比例1∶2,接种量4%,发酵温度38℃。在该条件下发酵4h,pH达到4.96,酸度达到26.8°T,乳糖含量为6.81%。同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对产品品质影响最大的沙棘汁、蔗糖和稳定剂的添加量,得到发酵型沙棘汁乳清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沙棘汁7.5%、蔗糖6%、稳定剂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