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本研究结合连铸薄板坯和传统连铸板坯的凝固组织特征,并利用建立的二冷控制模型分别计算了两者在凝固过程中凝固前沿及凝固壳的温度梯度,对它们的凝固条件和凝固过程及其偏析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薄板坯的二冷强度大,凝固速度快,组织细小、均匀,其内部溶质元素的偏析程度远低于传统连铸板坯。 相似文献
4.
5.
6.
7.
针对影响薄板坯连铸结晶器热流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从生产实际出发,提出合理的工艺参数,优化工艺操作,以达到控制热流密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针对生产工艺流程:电弧炉熔炼→二次精炼(LF+VD)→连铸的作业条件,为满足连续铸造轴承钢小方坯连铸性能、力学性能和再加工性能的要求,在包括冶炼方法、脱氧工艺、碳化物控制等生产工艺的主要环节提出工艺设计和生产过程控制的主要内容和要点;据此,初步探讨连铸坯缺陷成因;为克服铸坯缺陷提出工艺设计和生产对策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连铸连轧过程中SPA-H钢板表面的氧化锈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和XRD衍射物相分析等手段,研究了SPA-H钢经连铸连轧后表面黄色锈斑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黄色锈斑的外层主要由Fe2O3、里层由FeO组成,在钢板表面呈条带状分布;而无黄色锈斑的钢板表面主要是由FeO组成.黄色锈斑是由于在轧制过程中,钢表面的高温氧化产物(FeO)破裂,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破裂处特别是裂纹的尖端形成大量的Fe2O3所致,高温氧化产物FeO的应变速率和该氧化膜的横向生长比较高,高温氧化膜开裂后,裂纹不能自愈,较低温度时合金表面发生了线性氧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冷却壁结构分析,针对原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工艺改进。采用适量内冷铁,借助仿真凝固模拟验证等措施,最终设计出合理的工艺方案,生产出高品质的合格铸件。 相似文献
14.
针对鞍钢股份炼钢总厂四工区2150ASP的管线钢产品易发生的表面质量问题,采用Gleeble1500试验机对该生产线连铸机浇注的管线钢X70铸坯进行了高温延塑性的测试,并对断口组织、形貌和断裂机制进行了分析。在生产实际中,根据该连铸机的具体工艺、设备条件,编制了连铸工艺模拟软件,对整个浇注过程中的铸坯温度场和固相分数进行计算,结合X70管线钢高温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优化了连铸二次冷却制度,改善了管线钢铸坯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5.
连铸坯表面裂纹缺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铸坯质量缺陷中约70%为连铸坯裂纹缺陷。为此,对连铸坯表面裂纹缺陷进行取样分析,明确了连铸坯表面裂纹缺陷的形成原因是一冷水强度大,冷却速度快,冷却不均匀。 相似文献
16.
结晶器喂钢带连铸坯凝固过程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旅行薄片微元体能量守恒原理,引入喂钢带相对速度参量,发展了连铸凝固旅行薄片数学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用Visual Basic语言独立编制源码模拟程序,并对一典型喂钢带的连铸工艺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了连铸坯温度分布和喂进钢带凝固状态的曲线.结果证明,喂进钢带改变了结晶器内温度场的分布和传统的由表及里凝固方式,钢带在结晶器内先凝固后熔化,降低了钢水过热度和铸坯断面温度梯度,使得温度分布更有利于等轴晶结晶过程的进行,有利于铸坯断面形核率的提高.同时该模型也给出了钢带尺寸、拉速和过热度等参数对连铸坯凝固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高碳钢生产中终轧温度过高而出现二次碳化物严重析出问题,对高碳铬轴承钢GCr15进行了高温终轧后不同冷却速度的模拟实验。利用热力模拟实验机MMS-300在980℃变形40%条件下进行CCT曲线绘制,并与实验试样的显微组织分析相结合得出:高温终轧后随着冷却速度增大,二次碳化物开始析出温度降低,在晶界处的网状析出趋势减弱,抑制二次碳化物析出的临界冷却速度大于8℃/s;而且适当增加冷却速度可达到细化珠光体晶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