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通过马来酸酐和苯乙烯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交替共聚物(SMA),并按不同质量比与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通过溶液相转化成膜法制备了PVDF/SMA共混膜。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膜通量测试等对不同铸膜液所形成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铸膜液中交替共聚物含量增大,所成膜及膜表面交替共聚物含量增大,膜孔尺寸增大,膜孔隙率升高,纯水通量增大,蛋白质截流能力下降,膜表面亲水性和耐蛋白污染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2.
研完了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对羟基苯乙烯-聚砜交联嵌段共聚物(CBGC)及其化学修饰物(CBGC-M)的均质膜、超薄膜和复合膜的成膜特点,考察了膜的形态和表面结构,检测了膜的氧氮透过性能。  相似文献   

3.
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化学稳定性良好、机械强度高和热稳定性好等优点.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PVDF膜具有高的孔隙率和较高的纯水渗透系数.利用海藻酸钠和钙离子交联对静电纺丝PVDF膜进行改性得到海藻酸钙改性聚偏氟乙烯(CaAlg/PVDF)复合微滤膜,将其运用于油水乳液的分离.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改性膜具有更好的亲水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表面引发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嵌段共聚物(PMMA-b-PDMAEMA)接枝改性的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纳米粒子(BCP-gSiO2NPs),并将其与聚偏氟乙烯(PVDF)溶液共混,通过传统的非溶剂诱导相分离(NIPS)法制备PVDF/BCP-g-SiO2有机-无机杂化分离膜,进一步通过膜表面PDMAEMA链段与1,3-丙磺酸内酯之间的季胺化反应,实现了PVDF/BCP-g-SiO2有机-无机杂化膜的表面两性离子化。研究结果表明,BCP-g-SiO2NPs的引入以及膜表面的进一步两性离子化显著提高了PVDF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是PVDF超滤膜等相转化膜材料改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合成了一系列可用于聚偏氟乙烯(PVDF)膜共混改性的两亲性共聚物,这些共聚物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包括接枝、嵌段、交替、超支化等)和链形态(包括梳状、哑铃状、链球状等).将这些两亲性共聚物与PVDF膜材料进行溶液共混,通过溶液相转化法制备共混合金膜.在对成膜体系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调控成膜工艺参数,实现了对PVDF共混合金膜的结构控制.通过研究发现:两亲性共聚物在成膜过程中自发地向膜表面迁移富集,并进行自组装,显著改善了PVDF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通过两亲性共聚物中的反应性基团,还可在膜表面固定某些功能分子或基团,进一步对膜进行表面修饰.  相似文献   

6.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合成聚乙二醇单甲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MPEG-b-PMMA)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及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所合成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进行表征。然后,将所合成的MPEG-b-PMMA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与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溶液共混,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MPEG-b-PMMA/PVDF共混超滤膜。膜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PVDF膜相比,MPEG-b-PMMA/PVDF共混膜的亲水性、抗污染性、纯水通量及BSA截留率等性能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制备了苯乙烯和4-乙烯吡啶嵌段共聚物(PS-b-P 4VP),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以及结构分别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和核磁(1H-NM R)进行了表征。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PS-b-P 4VP增容PS/P 4VP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氮氧稳定自由基(HTEM PO.)存在下,用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苯乙烯聚合,所制备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分布在1.15~1.25范围;将该聚苯乙烯溶于4-乙烯吡啶可以继续引发4-乙烯吡啶的聚合反应,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在1.12~1.30范围。1H-NM R说明共聚物为嵌段共聚物。AFM结果说明所合成的嵌段共聚物PS-b-P 4VP是PS与P 4-VP的良好增溶剂。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三元乙丙橡胶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的共混物交联发泡材料的摩擦和磨损过程,并用动态力学热分析探讨了损耗角正切值(tanδ)与摩擦和磨损的关系,扫描电镜分析磨痕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随tanδ和储能模量的变化有对应关系,均在SEBS质量分数为40%时达到最大值且磨损体积与应变能密度的倒数线性相关,这可预测其耐磨性能并为产品应用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含聚环氧乙烷的两性多嵌段共聚物的某些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苯乙烯-丁二烯-环氧乙烷)两性多嵌段共聚物的吸水性能、乳化性能及结晶性能。结果表明,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和乳化性能,共聚物中聚环氧乙烷含量和预聚体聚乙二醇的分子量是影响上述性能的主要因素。共聚物中聚环氧乙烷含量影响共聚物的结晶度和结晶形态,不同的浇铸溶剂对嵌段共聚物结晶形态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PPG/PST交联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聚1,2-丙二醇(PPG)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得到端异氰酸酯基聚丙二醇,再与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反应,制备出端乙烯基聚丙二醇预聚物。此预聚物再与苯乙烯(ST)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交联的嵌段共聚物。本文对得到的端异氰酸酯和端乙烯基预聚物以及交联的嵌段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纳米氢氧化铝镁改性PVDF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纳米氢氧化铝镁/PVDF杂化膜,考察了纳米氢氧化铝镁的加入对膜的纯水通量、截留率、孔径、孔隙率、微观结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能谱(EDS)分析了膜表面和断面的元素含量.与不添加纳米氢氧化铝镁的PVDF膜性能对比,结果表明,纳米氢氧化铝镁的加入明显提高了膜的纯水通量、截留率、机械性能和吸附性能,而对膜的孔径和孔隙率影响不大.SEM和热重分析表明,纳米氢氧化铝镁的加入明显改变了膜的孔结构,其热性能却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2.
在聚偏氟乙烯(PVDF)溶液膜表面喷涂壳聚糖(CS)醋酸溶液,用浸没相转变法制备PVDF多孔膜,研究CS溶液对多孔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成膜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溶液膜表面CS溶液体积的增加PVDF膜的孔隙率提高,膜表面的亲水性大幅度提高,β晶含量降低而α晶的含量提高;喷涂CS溶液前PVDF膜的上表面结构致密,喷涂CS溶液后PVDF膜上表面呈现多孔结构,其断面结构均为指状大孔结构;喷涂CS溶液的体积为2 mL、4 mL和6 mL的PVDF膜,其水通量先增加后降低,分别为683.33 L/m2·h、1121.57 L/m2·h、1171.36 L/m2·h和1029.02 L/m2·h。用不同方法制备的PVDF膜,其结构和性能不同,因为膜上表面的成膜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13.
聚偏氟乙烯/磺化聚砜共混相容性及超滤膜研究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聚偏氟乙烯与磺化聚砜属部分相容体系,采用溶胶-凝胶相转化法制备了以聚酰无纺布为支撑体的聚偏氟乙烯/磺化聚砜共混超滤膜,通过对膜水通量,截留率与孔隙率的测定及其扫描电镜微观分析得到,聚偏氟乙烯/磺化聚砜共混膜较聚偏氟乙烯膜具有更好的分离透过特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经膜生物反应器(MBR)系统运行6年的废弃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再生回用性能。讨论了运行过程中膜污染对PVDF中空纤维膜的影响;采用溶液相转化法制备了再生PVDF平板膜。研究结果表明,经运行6年后,PVDF中空纤维膜中致孔剂(如聚乙二醇(PEG)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含量减少至零,断裂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减小,相对分子质量降低,结晶度升高,膜孔堵塞等现象明显;与常规PVDF膜相比,再生PVDF膜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小,成膜过程中致孔难度增大(孔隙率较低),而再生PVDF膜的润湿性、渗透性以及截留率等与常规PVDF膜相近。  相似文献   

15.
Battery separators based on electrospun membranes o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 have been prepared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fiber alignment on the perform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mbrane. The prepared membranes show an average fiber diameter of ~272 nm and a degree of porosity of ~87 %. The gel polymer electrolytes are prepared by soaking the membranes in the electrolyte solution. The alignment of the fibers improve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the electrospun membranes. Further,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membrane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onic conductivity, being higher for the random electrospun membrane due to the lower tortuosity value. Independently of the microstructure, both membranes show good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up to 5.0 V versus Li/Li+.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electrospun membranes based on PVDF are appropriate for battery separators in lithium-ion battery applications, the random membranes showing a better overal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光化学沉积法和溶液刮膜法制备不同Ag含量的TiO2@Ag/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薄膜,并采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和XRD等对TiO2@Ag/PVDF复合薄膜的物理性能和光催化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发现:与TiO2/PVDF复合薄膜相比,TiO2@Ag/PVDF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明显提高,但断裂伸长降低,且复合薄膜的响应光谱范围拓宽至可见光区;TiO2@Ag/PVDF复合薄膜的光催化降解能力随Ag负载量的增加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时TiO2@Ag/PVDF复合薄膜具有优异的重复利用性和可见光区自清洁作用。综上所述,实验所制备的TiO2@Ag/PVDF复合薄膜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要,因此其在光催化降解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磺化聚醚醚酮(SPEEK)为基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得了SPEEK/SiO2复合质子交换膜,采用扫描电镜、交流阻抗和热重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SiO2与SPEEK之间的共价交联使两相间的相容性得到明显的改善,SiO2粒子以纳米尺寸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SiO2粒子的掺入使得复合膜的质子传导性能略有降低,但复合膜中SPEEK-SiO2-SPEEK这种共价交联结构的生成使膜的阻醇性能和溶胀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热稳定性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选用柔性高分子材料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基体,纳米钛酸钡陶瓷(BaTiO3)作为填充相,采用简单的溶液共混以及流延工艺制备BaTiO3/PVDF薄膜。通过SEM观察了复合材料体系的微观结构,研究了BaTiO3/PVDF介电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把所制备的BaTiO3/PVDF复合材料薄膜(70mm×30mm×25μm...  相似文献   

19.
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共混超滤膜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12  
讨论了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对PVDF/PAN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相容性预测,并通过实验对相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PVDF/PAN属部分共混体系。利用该体系可制得性能优良的PVDF/PAN共混超滤膜,讨论了铸膜液的组成、制膜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并对膜性能和膜结构进行了测试。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