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两步法制备一种均苯型聚酰亚胺耐溶剂纳滤膜,重点研究热亚胺化进程对膜性能的影响.选用热亚胺化程序为200℃保持2.5h,250℃保持2 h,300℃保持2h.测试结果表明耐溶剂纳滤膜在大部分测试溶剂中有较好的稳定性,膜的几种纯溶剂通量均保持较高水平的同时对结晶紫和依来络蓝黑R水溶液的截留率分别达到99.8%和97.9%.  相似文献   

2.
文中从分子结构设计角度出发,以聚酰亚胺(PI)为基质膜材料,引入单胺交联剂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在制膜的中间环节对聚酰亚胺进行分子链修饰,采用相转化法制备接枝耐溶剂聚酰亚胺分离膜,对膜的分子结构、微观结构、分离性能和耐溶剂性能等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当铸膜液中PI质量分数为20%时,膜分离效果最佳,对甲基蓝(MY...  相似文献   

3.
采用两步法制备聚酰亚胺(PI)纳滤膜,探究了前聚体聚酰胺酸(PAA)分子量对制得PI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通过调控单体投料比得到不同分子量的前聚体PAA,经亚胺化得到PI膜,最后考察其耐溶剂耐高温性能.结果表明,随PAA分子量增大,PI膜表面由多孔变为致密,通量下降;在一定PAA分子量范围内,对固绿(MW808)的截留率上升,从68.2%增加到93.8%;当PAA分子量进一步增加时截留率保持不变.对制得PI膜进行耐溶剂耐高温测试,发现PI膜在有机溶剂和高温环境中均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并且随PAA分子量增大,PI膜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增强.由较高PAA分子量制备的PI膜在有机溶剂中对固绿截留率保持在85%以上,高温环境中几乎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4.
采取两步法制备了聚酰亚胺(PI)纳滤膜。由于固液相转化法是制备纳滤膜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为改善加工工艺,文中在固液相转化前首先进行了凝胶化处理,然后再经过相转化制备了一系列聚酰胺酸(PAA)纳滤膜,最后通过化学亚胺化形成PI纳滤膜。XRD结果显示,PAA膜在19°左右显示出较尖锐的反射峰,不同溶剂对PAA诱导结晶产生凝胶结构的能力不同,其诱导PAA结晶的能力强弱关系为N-甲基吡咯烷酮(NMP)>N,N-二甲基乙酰胺(DMAc)>N,N-二甲基甲酰胺(DMF),此步中凝胶强弱会导致其膜结构与性能的很大变化。使用NMP为溶剂并经过凝胶化处理的PAA膜具有最高通量和截留率,分别为98 L/(m2·h)和98%。化学亚胺化会使膜结构前后发生改变,PI膜的皮层变致密,并导致通量变小。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纳滤膜在8种常用有机溶剂中的稳定性,通过表面观察、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膜结构的变化情况和膜溶胀程度大小,同时考察了纳滤膜在不同溶剂中的通量和截留性能.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纳滤膜在烷烃、醇类、酮类、酯类、苯类等多种溶剂中有良好的稳定性,但二甲基甲酰胺类溶剂对该膜有明显破坏作用;此外,在膜结构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有机溶剂的存在会使膜的表面粗糙度增加明显.膜分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膜通量受溶剂种类的影响很大,其膜通量变化规律为:水>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正己烷;膜对一、二价离子有不同选择性,对分子量大于400的有机物普遍具有良好的截留性能.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孔径2nm的压力驱动型分离膜,高分子纳滤膜在有机溶剂中的应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对高分子纳滤膜的耐溶剂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总结了近年来耐溶剂高分子纳滤膜在制备、分离机理以及应用等方面取得的进展,着重介绍了相转化、界面聚合、层层自组装等多种制备方法,并对今后耐溶剂高分子纳滤膜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主要研究了聚酰亚胺纳滤膜分离酮苯一润滑油的性能.考察了操作压力、温度、料液流量、料液中润滑油浓度及酮苯比等因素对膜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并考察了长期运行情况下膜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随压力增大、温度升高和料液流量增大,膜通量也随之增大;料液中润滑油浓度的增加使膜通量减小,料液中酮苯比的增加可增大膜的通量;以上各种情况对膜的截留率影响不大,截留率稳定在95%以上;在40天的运行期内膜的分离性能变化不大,说明此聚酰亚胺膜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基于联苯多元酰氯单体的聚酰胺反渗透和纳滤复合膜材料体系。通过系统研究聚合物的官能团含量、取代基位置等因素对反渗透复合膜性能的影响,揭示了有价值的实验规律: a.通过调节酰氯单体的官能度,可以实现对反渗透复合膜的性质,包括表面形貌、表面化学组成、表面荷电性质的调控,从而实现对复合膜分离性能及抗污染性能的调控;b.可以利用联苯多元酰氯单体制备得到纳滤复合膜,所得纳滤膜的孔径和荷电性质可以通过调节制膜工艺实现调控。这些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制膜工艺,提供可供产业化生产的新型反渗透和纳滤复合膜制备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纳滤膜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了纳滤膜在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净化及软化,在物料的回收、分级及浓缩,以及在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实例及原理。  相似文献   

10.
谢景源  杜启云王薇 《功能材料》2007,38(A07):2766-2769
纳滤膜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重要的液体分离膜品种。综述了有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和最近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复合纳滤膜的后处理方法,对纳滤膜今后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具有纳滤特性的pH响应性膜在小分子分离体系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文中以铸膜液浓度为25%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AL)超滤膜为基膜,接枝具有pH响应性的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制备pH响应性EVAL膜,通过考察膜对标准物聚乙二醇(PEG)与无机盐的截留性能,研究其纳滤特性。结果表明,当pH小于pKa时,pH响应性EVAL膜对聚乙二醇(PEG)与无机盐的截留效果均明显高于未接枝膜,接枝率6%的接枝膜对PEG 800、PEG 1000及PEG 2000的截留率均达到90%以上,对二价阳离子的截留率达到80%以上,无机盐的截留顺序为:CaCl_2MgCl_2MgSO_4NaClNa2SO_4。当pH大于pKa时,PEG及无机盐截留率明显下降,膜对PEG 1000的截留率由95.6%降至62.9%,对MgCl_2截留率降至30.6%,截留率及膜水通量变化存在显著的pH响应性。  相似文献   

12.
以聚羟基丁酸酯(PHB)纳米纤维膜为载体,不添加致孔剂,制备了PHB纳米纤维支撑的海藻酸钙(CaAlg)水凝胶纳滤膜(CaAlg-PHB复合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膜的形貌,研究膜的溶胀性能、拉伸力学性能、亲水性和对乳化油、牛血清蛋白(BSA)溶液的抗污染性能以及对染料的截留性能。结果表明,CaAlg-PHB复合膜的断裂强度与CaAlg自支撑膜相比得到较大提高。乳化油悬浊液和BSA溶液的稳定通量分别为纯水通量的83.82%和86.70%,表明CaAlgPHB复合膜具有良好的抗污染性能。3D超景深显微镜观测显示乳化油在膜表面不粘附,水下二氯甲烷在膜表面的接触角达到148.3°,表明该复合膜在水下超疏油。在0.1 MPa压力下,CaAlg-PHB复合膜对染料刚果红的稳定通量和截留率分别为30.57 L/(m~2·h)和96.95%。  相似文献   

13.
复合纳滤膜凝胶功能层的聚电解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东  杜启云  王薇 《材料导报》2006,20(7):132-134
通过界面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以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为交联预聚体,以微孔聚砜膜为基膜的复合纳滤膜;研究了凝胶表层的聚电解质特性.实验表明:荷电纳滤膜的表面具有一定的疏水性.交联凝胶层的溶胀度表现出pH、外加盐浓度、温度的响应性.  相似文献   

14.
张茜  沈新元 《材料导报》2014,28(22):5-11,16
以乙二胺与氮混合气体等离子体改性壳聚糖膜表面,并用接触角、扫描电镜、扫描探针显微镜、衰减全反射红外、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膜表面形貌和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50W、20Pa、1∶1等体积的混合气体等离子体作用,改善了膜表面亲水性和平整度,导致膜表面轻度交联,增加了N和O元素在膜表面的占有比率并降低了C元素相对含量;由此,等离子体作用提高了壳聚糖膜在弱酸性(pH=5.0~6.0)的混合溶液中对γ-氨基丁酸和醋酸钠的分离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聚醚砜(PES-C)微孔膜表面紫外分步辐照接枝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苯乙烯磺酸钠(SSS)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亲水性荷负电纳滤膜。通过测定膜的纯水通量和对不同盐溶液的表观截留率的变化,系统研究了制备条件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制成的纳滤膜对高价阴离子盐溶液Na2SO4的表观截留率和渗透通量都较高,如HEMA先辐照接枝120s、SSS再继续接枝15min制得的膜对Na2SO4截留率大于95%,而渗透通量则高达19.02L/(m2.h)。  相似文献   

16.
聚酰亚胺薄膜反射镜是一种正在发展中的新概念技术;它将解决反射镜孔径与重量相互制约的问题,为构建太阳能收集、利用装置和大口径轻型成像反射镜奠定技术基础;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一些科研单位已经开始聚酰亚胺薄膜反射镜的研究,目前国内从事这方面研究的还非常少.此项研究将推动国内空间技术的发展.介绍了聚酰亚胺作为最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反射镜材料的特点,阐述了聚酰亚胺反射镜的制备方法、像差校正手段、目前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和研究现状,以及应用领域和前景.  相似文献   

17.
对纳滤膜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包括纳滤膜的特点、种类、应用领域。综述了国内外纳滤膜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主要有L—s相转化法、共混法、荷电化法、复合法等。其中复合法是用的最多的,比较容易得到高性能的纳滤膜。最后,总结了纳滤膜制备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纳滤膜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复合纳滤膜制备过程中影响复合牢度和纳滤膜截留性能的几种力学因素:涂层液和基膜的表面张力控制,基膜表面的弯曲程度对涂敷的影响,复合过程中的Marangoni效应和以亲水材料为表层的纳滤膜所展示的"荷叶效应".  相似文献   

19.
以间苯二胺(MPDA)和均苯三甲酰氯(TMC)为反应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方法成功在聚醚砜大孔基膜上形成复合层制备出纳滤膜。研究了单体浓度、界面聚合时间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测试(ATR-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纳滤膜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证实了功能层的存在。制得的纳滤膜在压力2 MPa下复合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