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硫酸盐-柠檬酸体系锌锰合金电沉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电化学法研究了硫酸盐-柠檬酸体系锌全系锌锰合金电沉积的工艺条件,各因素对镀层中锰含量及电流效率的影响及提高电流效率的途径,在最佳工艺条例上镀液稳定,镀层抗蚀性好,施镀电流效率较国外文献报道值提高50%.  相似文献   

2.
电沉积锌—磷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相似文献   

3.
锌电沉积生产中,传统铅阳极因成本低、导电性好、易加工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铅阳极在电解过程中的腐蚀也导致锌产物污染、电解液污染及阳极损耗等问题.提高阳极的电化学活性及耐蚀稳定性成为锌电沉积工艺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近年来,学者们基于铅阳极的耐腐蚀机制,研发了多种电化学性能优异的耐腐蚀阳极,包括铅合金阳极、复合PbO2阳极...  相似文献   

4.
稀土在氯化物体系电沉积锌-铁合金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稀土在电沉积锌-铁合金中对镀层和镀液的作用,通过在镀液中添加LaCl3后,对镀层组分、厚度、耐蚀性的改变,镀液稳定性、分散力以及阴极极化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稀土的加入有利于提高镀液稳定性、分散能力和减薄镀层,使锌-铁合金镀层的耐蚀性在中性5%NaCl溶液中有较大提高.研究表明,稀土盐的加入能改善镀液性能,改变镀层成分和锌-铁合金电沉积的阴极极化行为,同时提高镀层的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5.
电沉积锌基复合镀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用电沉积方法制备锌基复合材料镀层的工艺及应用情况 ,对一元锌基复合镀层和二元锌基合金复合镀层的电镀工艺和特点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并指出了尚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前,添加剂对镀锌的作用及其机理说法不同.用线性扫描法、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分别研究了聚乙二醇400(PEG400)及其与苄叉丙酮(BA)复配在氯化钾(KCl)溶液中对锌电沉积的影响;根据Scharifker-Hills成核模型拟合了电流-时间数据.结果表明:PEG400和BA混合比单加更能增大锌在KCl溶液中电沉积的过电位,能更有效地抑制析氢反应;锌的电沉积机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所加入的添加剂,仅添加PEG400,锌电沉积机理与无添加剂的一样,都是晶核瞬时形成和成长的过程,PEG400和BA同时加入,锌的电沉积机理是晶核连续形成后转为晶核瞬时形成.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氯化钾镀锌高效添加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电沉积锌—镍合金阳极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茂忠  张景双 《材料保护》1994,27(11):18-21
用XRD、EPMA和化学法分析了电沉积Zn-Ni合金阳材料的组成和晶体结构。研究了含12.6%镍的Zn-Ni合金作为阳极的溶解特性和溶解机理,该合金阳极具有溶解均匀的特点。它可以作为电镀Zn-Ni合金工艺的阳极材料。  相似文献   

8.
用XRD、EPMA和化学法分析了电沉积Zn-Ni合金阳极材料的组成和晶体结构。研究了含12.6%镍的Zn-Ni合金作为阳极的溶解特性和溶解机理,该合金阳极具有溶解均匀的特点。它可以作为电镀Zn-Ni合金工艺的阳极材料。  相似文献   

9.
碱性锌镍合金电沉积过程阴极极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恒电流阴极极化技术,研究了以氨水为络合剂的碱性Zn-Ni合金镀液体系的电沉积行为,并与单Zn,单Ni镀液体系比较,结果表明:当极化电流密度小于转化电流密度it(约为0.26A/dm^2)时,Zn-Ni体系的极化曲线与单Ni体系接近,合金电沉积为正常共沉积;而当极化电流密度增大并it后,Zn-Ni体系极化曲线偏离单Ni体系,阴极极化率显提高,与单Zn体系的趋势相同,同时Zn-Ni合金电沉积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地研究添加剂对铜电沉积的影响,选择合成了有机染料酸性镀铜添加剂AQ,用旋转圆盘电极动电位扫描、交流阻抗和微分电容等方法研究其对铜离子电沉积过程的影响,得到了铜的电沉积机理.发现这种染料主要影响亚铜离子的放电还原过程,具体表现为染料与亚铜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AQCu(I)]吸附在电极表面,阻碍吸附铜原子在晶面扩散结晶的过程.原子力显微镜对镀层微观形貌观察表明,AQ是性能良好的酸性镀铜添加剂.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寻找理想的电极材料,简化制备工序,采用2种不同组成的镀液(碱性、酸性),利用复合电沉积的方法在钛基材上制备出一种新型的Pb-PANI-WC复合镀层;分析了2种镀液体系对Pb-PANI-WC复合镀层的电化学性能、外观形貌、相组成的影响,并与铅银合金镀层和碱性体系纯铅镀层进行了比较。通过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对比可知:2种Pb-PANI-WC复合镀层的电化学性能均优于铅银合金和碱性纯铅镀层;与碱性纯铅镀层相比,复合电沉积制备的复合镀层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耐蚀性,较高的腐蚀电位和较低的腐蚀电流密度,加速试验寿命更长,并且碱性镀液制备的复合镀层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2.
电沉积锌-磷合金阴极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线性电势扫描法和镀层组分的分光光度分析法研究了电沉积Zn-Ni-P合金时的阴极行为及镀层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Zn-P合金镀液中引入Ni2+之后催化了磷的析出。在实验范围内,其催化作用是随着镀液中Ni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本文还讨论了Ni2+催化磷析出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电沉积锌—磷合金阴极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线性电势扫描法和镀层组分的分光光度分析法研究了电沉积Zn-Ni-P合金时的阴极行为及镀层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Zn-P合金镀液中引入Ni^2+之后催化了磷的析出,在实验范围内,其催化作用是随着镀液中Ni^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本讨论了Ni^2+催化磷析出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弄清常用镀镍添加剂邻磺酰苯酰亚胺、1,4-丁炔二醇及2者的混合物对酸性镀镍中镍电沉积的作用机理,通过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电势阶跃等电化学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有机添加剂后均能使镍电沉积电位负移,且该电极过程不可逆;同时镍沉积过程经历了2个电子转移步骤和中间产物吸附步骤;当2种添加剂联合使用时,镍电沉积的阴极过电位增大约650 mV,并能有效增大成核数密度,更有利于得到光亮镍层;加入有机添加剂后镍电沉积,I2/Im2-t/tm曲线均靠近瞬时成核理论曲线,说明在有机添加剂作用下镍的沉积遵循瞬时成核三维生长的电结晶机理.  相似文献   

15.
酸性硫酸盐体系电镀锌过程中氢的侵入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酸性硫酸盐体系电镀锌过程中氢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氢主要在电镀初期镀层有众多结构缺陷对侵入基体,随着厚度逐渐增加,镀层作为阻滞层,使得氢的侵入变得困难。研究还表明,电镀过程中,试样中进氢量随阴极电流密度增加而减少,随极电流效率和试样进氢量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电沉积锌—铁合金镀液中柠檬酸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柠檬酸对Zn-Fe合金电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柠檬酸后使Zn-Fe合金电沉积的阴极极化增大。从含有柠檬酸的Zn-Fe合金镀液中获得的Zn-Fe合金镀层的阳极溶解峰与纯Zn镀层,从简单盐中获的Zn-Fe合金镀层相比,其峰电位正移,使Zn-Fe合的耐蚀性提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锌锰合金电沉积的工艺条件,镀液稳定性,镀层中锰含量和阴极电流效率的规律。采用阴离子膜作阳极隔膜,不锈钢作阳极,紫铜板为阴极,研究了硫酸盐-柠檬酸体系锌锰合金电沉积的工艺条件,讨论了阴极电流密度,镀液中锰离子的浓度,镀液中锌,锰离子的摩尔比,增效剂、电沉积温度等因素对镀层中锰含量和阴极电流效率的影响规律,探索了提高阴极电流效率的途径,改善了镀液的稳定性。本文所选工艺条件为:MnSO4.H2O 30-50g/L,ZrSO4.7H2O:5-10g/L,柠檬酸钠(二水)100-150g/L,增效剂0.083g/L,表面活性剂适量,ic 1.5-3.0A/dm^2,pH值5.6,t25-30℃。该工艺可得含锰量为50%左右的锌锰合金镀层,阴极电流效率约60%。镀液在该工艺条件下连续施镀90min镀层组成稳定。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氟硅酸酸盐体系中铅、镉和铅-镉混合镀液的阴极极化曲线。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添加剂间苯二酚能显著增加阴极极化及改善镀层性能;用脉冲电沉积代替常规的直流电沉积进行铅-镉合金的电沉积,表观状态比较表明,脉冲电沉积所得镀层质量较直流法有明显改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表明,直流电沉积和脉冲电沉积所得镀层镉含量均随电流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稀土对电沉积锌层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相似文献   

20.
熔盐体系电沉积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熔盐作为制备金属电沉积槽液的溶剂具有液态温度范围广和“电化学窗口”大等优异特点。熔点低于室温和在相当广的电位范围内不被分解的非质子型熔盐体系已相继出现,使像铝等不能自水熔液中阴极析出的金属能够实现电沉积。另一方面,熔盐体系的高液态温度不但可以自其中获取无内应力的金属镀层,而且还可靠电解条件的适当调节来实现扩散渗镀的过程。本文介绍上述熔盐体系电沉积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