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盐水溶液的纳滤膜分离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NF-45纳滤膜对糖和氯化钠的截留特性,选择基开展糖和盐单组分和混合体系的分离实验研究,考察了纳滤膜分离性能随着操作压力、循环流量及料液浓度的变化影响,讨论了葡萄糖-氯化钠、蔗糖-氯化钠混合体系中糖和盐的相互影响作用,运用NF-45纳滤膜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如操作压力、料液浓度)可实现糖和盐的较好分离。  相似文献   

2.
纳滤膜分离技术最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纳滤膜分离技术的最新进展,介绍了纳滤膜分离机理、分离特性评价及其在糖和盐、两种不同等电点氨基酸分离体系的研究实例,对纳滤膜法水处理现状以及今后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纳滤膜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纳滤是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该膜曾被称为“低压反渗透膜“、“超渗透膜“或“疏松反渗透膜“。本文综述了纳滤膜的特性、分离机理、研究现状及其在饮用水、制药业及石油开采与提炼过程中的应用,并对其更广泛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量中性溶质体系的纳滤膜的透过特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根据浓差极化模型和非平衡热和力学模型,对4种品牌的纳滤膜(NF-40膜,NTR7450膜、Desal5膜和G-20膜)在醇类和糖类中性溶质体系的透过实验数据进行回归计算,救是膜定数(即膜的反射系数和溶质透过系数),再由这些膜定数结果根据细孔在算了4种品牌的纳滤膜的细孔结构参数,这4种膜的细孔半径范围在0.4-0.8nm,结果讨论表明细孔模型适用于纳滤膜的结构评价。  相似文献   

5.
纳滤技术是一种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新型分离技术,其优点在于不仅能截留分子量为数百的有机分子,而且对不同价态的离子其截留能力也不同.介绍了纳滤膜的传质模型(空间电荷模型、固定电荷模型和杂化模型等),比较了高分子纳滤膜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界面聚合法制备高分子复合纳滤膜的过程、界面聚合所用材料、膜性能影响因素及该方法的特点,最后提出纳滤技术研究将朝着新型纳滤膜开发、集成工艺开发和过程优化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纳滤膜的电解质截留率及其带电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浓差极化模型和非平衡热力学模型,对4种纳滤膜(NF-40膜,NTR7450膜,Desal-5膜和G-20膜)在不同浓度和电解质溶液体系的透过实验数据进行回归计算,求得膜的反射系数和溶质透过系数。结果讨论同时证明了Teorell-Meyer-Sievers模型适用于纳滤膜的带电特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膜分离技术在谷氨酸分离与浓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谷氨酸传统发酵工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膜分离技术,研究了超滤膜与纳滤膜分离技术在谷氨酸发酵液去除蛋白及菌丝体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对超滤膜通量、超滤膜质量、废液的排放情况以及超滤系统工艺的适应性、超滤浓缩倍数和滤渣含水量、超滤收率、系统的可恢复性能、纳滤浓缩情况等指标的综合研究,同时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得出了超滤膜及纳滤膜分离技术在对谷氨酸提取工艺改进方面具备可行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纳滤技术及高分子纳滤膜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纳滤技术是一种介于超滤波与反渗透之间的新型分离技术,其优点在于不仅能截留分子量为数百的有机分子,而且对不同价态的离子其截留能力也不同,介绍了纳滤膜的传质模型(空间电荷模型、固定电荷模型和杂化模型等),比较了高分子纳滤膜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界面聚合法制备高分子复合的滤膜的过程、 界面聚合所用材料、膜性能影响因素及该方法的特点,最后提出纳滤膜技术研究将朝着新型的纳滤开发、集成工艺开发和过程优化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膜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纳滤膜的离子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荷正电的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聚砜(PSF)中空纤维内压纳滤膜对无机离子的截留特点.研究了纳滤膜对无机盐的截留率与离子种类、电荷数以及有效离子半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阴离子的电荷数对截留率的影响较小,而阳离子的电荷数对截留率的影响较大;二价(和多价)阳离子的截留率高于一价阳离子;纳滤膜对复合离子的截留率较高;阴离子的截留率随离子半径的增大而增加。但阳离子的截留率随半径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滤膜、纳滤膜对青霉素发酵液进行脱色除蛋白试验,考查该体系膜通量、发酵液浓缩情况及滤液质量等。研究发现,采用膜系统处理青霉素发酵液在工艺、技术上是可行的,比传统过滤方式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以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为原料,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芳香聚酰胺纳滤膜、实验重点考察了铸膜液固含量、溶剂蒸发时间、凝胶浴组成和温度、膜厚等因素对所制纳滤膜性能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是通过改变膜表皮层中高聚物的胶束聚集体孔和空间网络孔的大小和数目来影响所制膜的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膜的微观形态结构,表明所制纳滤膜具有典型的不对称结构.  相似文献   

13.
纳滤膜去除水中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配置含砷水在室温进行纳滤膜过滤,把膜出水和浓缩水同时回流到原水箱循环,水中砷浓度通过硼氢化钾还原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探讨了砷的形态、膜进水砷浓度、水中有机物浓度、无机物浓度、水的pH值等对除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膜对五价砷(As(Ⅴ))的去除率很高,一般大于90%,且明显大于对三价砷(As(Ⅲ))的去除.随着进膜水As(Ⅲ)浓度的升高,纳滤膜对其去除率下降.水的PH值影响纳滤膜对砷的去除,pH值越高,纳滤膜对砷的去除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纳滤处理高质量浓度难降解吡虫啉农药废水的适用性与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不同类型纳滤膜处理吡虫啉农药废水,考察进水水质、操作压力对膜通量、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 试验表明,DK膜通量稳定但去除效率有限,在操作压力1MPa时,膜通量为12 L/(m2·h),对COD、NH3-N、TP、电导率去除率分别为65%、64%、76%、51%.NF90膜的去除效果优于DK膜,但渗透液通量较低,在操作压力1.4MPa时,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在85%~99%,膜通量6.6 L/(m2·h),并随进水质量浓度上升衰减明显.结论 将DK-NF90纳滤膜串联使用,可使系统对各种污染物去除率大于94%,膜通量提高至12 L/(m2·h)以上,满足应用要求.通过合理选型、优化组合,可以发挥各级膜功效,强化不同类型膜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5.
采用纳滤膜在室温条件下对含铬废水进行处理.探讨了铬的不同形态、进料溶液中铬离子浓度、膜两侧压力对除铬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纳滤膜对于Cr(Ⅵ)和Cr(Ⅲ)的去除率都很高,均大于90%,且Cr(Ⅵ)去除率稍微大于Cr(Ⅲ)的去除率.随着进料废水中铬离子浓度升高或膜两侧压力的增加,纳滤膜对其去除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膜污染是限制纳滤膜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将精氨酸添加到无水哌嗪(PIP)水相溶液中,与1,3,5-均苯三甲酰氯(TMC)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引入聚酰胺选择分离层中,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Zeta电位仪和静态水接触角测量仪对所制备的精氨酸改性复合纳滤膜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水相...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制品使用后降解缓慢和聚2,5-呋喃二甲酸二甲酯(PEF)韧性差的问题,开发一种新型嵌段共聚酯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co-对苯二甲酸酯(PEFT),可通过酯交换-熔融缩聚法合成,且PEFT拥有与PEF相媲美的热力学性能。利用FTIR及NMR等对聚酯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成功制备了PEFT聚酯。通过TG、DSC和紫外光照表征,结果表明PEFT聚酯热学性能优良,且在紫外光照射下可快速降解。又将PEFT聚酯材料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了不同铸膜液浓度的PEFT纳滤膜,用于对染料离子及金属盐溶液的截留,而后对其表面粗糙度、水接触角、荷电性、染料和金属盐离子的截留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PEFT纳滤膜对甲基蓝(Mr=799.8)染料、酸性品红(Mr=585.4)染料都具有良好的截留性能,最高截留率可达99%和87.7%,并且纳滤膜经长期循环后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对金属盐(MgSO4)溶液截留性能不佳,截留率最高不超过35%。综合研究发现PEFT纳滤膜在染料截留方面性能突出。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提高纳滤膜的分离性能,以表面带有氨基基团碳量子点(Amino-functionalized carbon quantum dots,N-CQD)为填充粒子,采用界面聚合方法制备高通量荷正电杂化聚酰胺纳滤膜,并对N-CQD和杂化纳滤膜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 表明:良好的亲水性和表面带有可参与界面聚合反应的...  相似文献   

20.
由我校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李建新教授承担并完成的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纳滤膜的无机和生物污染机理的研究”于2006年12月15日通过了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