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储层四性关系分析是确定储层含油气性,识别油、气、水层并指导后续开发的重要工作,利用钻井取心、测井资料对姬塬油田西部区块储层四性关系开展分析,确定了有效储层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砂岩,物性较好,含油气级别较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济阳坳陷上第三系广泛发育的浅层疏松的河流相砂岩储层,以垦东北部馆陶组曲流河砂岩储层为例,通过基于测井资料的岩石物理特征分析,根据研究区实际条件建立含不同流体储层正演模型,应用垂直入射正演模拟、叠前AVO正演及基于Gassmann方程的流体替换技术分析研究储层含不同流体引起的弹性参数变化、地震反射特征及AVO响应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浅层河流相,储层含油气后速度、密度进一步降低,相对较厚的油气层与围岩形成振幅较强的反射,油层与气层均表现为振幅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的Ⅲ类AVO异常,而水层则表现出随入射角增大而减小的特征;含气饱和度的变化使气体的可压缩性发生改变,P波速度随含气饱和度的增加由急剧降低转为缓慢升高。研究结果对应用叠后属性、叠前反演对含油气储层的有效识别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是一种较复杂的储层类型。致密砂岩储层由于其孔渗性差,其产油气能力主要取决于储层中裂缝发育的情况。裂缝不仅可以使孤立的孔洞得以连通。发育成有效的储集空间,大大提高基质渗透率,是油气的主要运移通道更是决定致密砂岩储层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裂缝发育规律研究已成为提高勘探开发效益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在了解砂岩裂缝的相关概念以及它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声波测井在裂缝储层识别和评价的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4.
孙翠娟  张文  刘志斌 《中国海上油气》2007,19(3):162-165,172
A目标位于辽中凹陷中段中央底辟断裂带西侧,钻井资料证实其所在区域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复杂,东营组砂岩和泥岩波阻抗分布范围交错,即使砂岩含油气其波阻抗与围岩的差别也很小,因此应用常规波阻抗反演技术无法解决该区域岩性识别和含油气性检测等问题。根据A目标所在区域的横波速度反演、岩石物理分析以及AVO模型分析结果,利用弹性波阻抗反演技术对该目标进行储层岩性识别和含油气性检测,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预测结果得到了钻井的证实。  相似文献   

5.
以取心井化验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地震相识别,对南阳凹陷北马庄-黑龙庙地区储层从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沉积相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认为该区储层为一套低孔低渗储层,岩性主要为石英砂岩,少量岩屑质长石杂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具有中等偏低的成分成熟度和较低的结构成熟度,储集性能一般。通过对该区有利储集相带展布特征和含油气性研究,加深了该区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有助于充分挖掘其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
扩展弹性阻抗反演技术是油气勘探领域正在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利用分角度叠加数据及横波、纵波、密度等测井资料,可以联合反演出与岩性、含油气性相关的多种弹性参数,用于综合判别储层的物性及含油气性。本文在简要论述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该方法的反演实例,指出了该方法的应用条件和关键步骤。对X地区含气砂岩的实例研究表明,扩展弹性阻抗反演对含气砂岩具有非常理想的分辨能力,能够可靠地识别含气砂岩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7.
M区深水油田发育深水浊积砂岩,该储层具有岩石物理特征复杂及横向变化快的特点,利用常规技术手段难以准确预测储层的含油气性。本文首先利用岩石物理分析、AVO模型和井震响应分析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应用叠前AVA同时反演技术求取纵波阻抗、横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比等弹性参数;然后利用属性转换技术求取泊松阻抗和烃类指示属性等转换参数,对目标储层做进-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泊松阻抗能很好地区分砂、泥岩,烃类指示属性可预测砂岩的含油气性。最终利用泊松阻抗和烃类指示属性数据体提取的属性平面图,能预测储层的岩性和含油气性分布规律,为探井部署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震波在地下含油气介质储层中传播时会发生地震振幅的衰减与弹性特征频散现象,造成深层含油气储层地震流体识别困难。为此,基于Chapman裂隙—孔隙微结构衰减理论模型,分析多种频变弹性参数的流体敏感程度,优选出Gassmann流体项的频散程度作为深层储层含气性预测的识别因子;联合连续小波变换时频谱分解方法对部分角度叠加地震数据展开频谱分析确定参考频率;在此基础上,研究基于贝叶斯Cauchy约束准则的叠前地震频变Gassmann流体项反演优化方法,利用频变Gassmann流体项反演结果指导储层的流体检测,并在我国近海某盆地P探区对该方法进行了深层储层含气性预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基于叠前地震资料的频变Gassmann流体参数的可靠提取,由其所得到的深层储层流体识别结果与实际测井解释结果吻合度较高。结论认为,频变Gassmann流体项能够有效识别深层储层的流体类型,为深层天然气层的识别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地层水电阻率是测井解释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参数,以纯地层条件推导的用于确定地层水电阻率的自然电位理论模型不适合泥质砂岩地层。针对含油气泥质砂岩储层,提供了改进的自然电位模型,它考虑到阳离子交换容量、含油气饱和度的影响,提供改进的自然电位模型可以有效地用于确定泥质砂岩地层的地层水电阻率。  相似文献   

10.
泥质砂岩地层的粘土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层中粘土的存在对测井解释结果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是造成测井解释复杂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正确地分析地层中的粘土性质,有助于测井解释人员更加全面地进行泥质砂岩储层的油气评价.以粘土测井特征和中子-密度测井交会法为基础,对每个泥质砂岩资料点确定其粘土性质,按含水泥质砂岩模型计算地层粘土含量;用粘土的阳离子交换量与干粘土含氢指数的交会来识别粘土类型.实践证明,该方法对物性较差的低渗透储集层以及低电阻率油气层有优越性,但对含轻烃的地层不适用.  相似文献   

11.
魏文  王兴谋  李红梅  王树刚  王红 《石油物探》2012,51(3):219-224,209
以储层流体识别为目的,提出了基于地震波衰减的特征属性重构方法。首先从地震波衰减理论出发,通过改变地层品质因子表达式,推导了地震特征属性函数,利用振幅类、频率类及衰减属性重构新的地震属性;然后设计粘弹性介质模型进行试算,结果表明,利用特征属性函数重构的地震属性能较好地突出储层含流体变化特征,从而验证了基于地震波衰减的特征属性重构方法识别储层含油气性的有效性。将该方法应用于老河口油田北部老168井区河道砂岩储层油气识别,基于叠后地震资料精细刻画了储层流体的展布特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致密砂岩气藏赋存的地质条件复杂,使得对致密油气层的测井识别比常规气层困难。目前我国在评价致密砂岩油气藏测井解释技术方面,已形成一系列技术方法,然而不同地区致密砂岩的岩性有较大差异,综合分析多种资料进行油气层识别,可明显的提高解释成功率。对于龙凤山圈闭油气层,结合常规资料和第一性资料可有效的识别含油气储层,但较难识别油气形态。本文在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地质资料综合识别油气层的基础上,利用核磁共振、阵列声波资料辅助识别油气层和分析油气形态,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马中高  张金强  蔡月晖  李呈呈 《石油物探》2012,51(4):414-419,318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低,含气饱和度变化所产生的地球物理特征变化相对微弱,储层流体识别困难。为此,基于岩石物理参数测试,优选出对含气性敏感的弹性参数组合;利用岩石物理参数关系,推导出基于地震纵、横波阻抗的流体敏感弹性参数计算公式,构建了一个新的含气性识别因子。利用叠前地震资料纵、横波阻抗同步反演结果计算出新的含气性识别因子数据体,对大牛地气田进行了流体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新的含气性识别因子能有效地突出研究区流体变化的影响,对致密砂岩储层的含气性识别能力较强,且具有很好的抗噪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薄储层调谐特征、相位变化特征和高频振幅随频率变化特征为基础,论述了利用瞬时谐频特征(Har-monic Frequencies Characters,HFC)分析技术进行薄储层(体)含油气性识别的理论依据、技术思路和实施步骤。首先对已知样本井井旁道产层段进行频谱分析,总结因产层的含油气性差异而产生的反射波频谱差异;然后选用能够表征频谱差异的多种频率域敏感属性进行交会分析,得到油气分布特征(异常)值,用以识别和预测薄储层(体)的含油气性。应用HFC技术对薄砂岩储层和碳酸盐岩洞缝型储集体进行了油水识别,结果经验证井验证,符合率分别达到84.4%和81.0%。  相似文献   

15.
深水水道是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勘探实践表明深水水道体系优质砂岩是白云凹陷深水区油气的主要储集体。利用南海北部白云凹陷深水区三维地震资料,综合应用地震—沉积相、相干处理、地震属性等地震技术,对三维工区内珠江组上段深水沉积水道体系展布进行识别,定性分析水道砂岩储层有利相带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岩石物理分析及叠后地震反演储层预测研究,(半)定量刻画水道砂岩储层分布规律及厚度特征,对水道砂岩储层开展综合评价。最终总结出一套适合深水水道砂岩储层识别预测的地球物理综合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6.
惠民凹陷营子街地区深层致密砂岩储层含油性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顿宗萍 《石油物探》2015,(2):241-248
惠民凹陷营子街地区致密砂岩储层埋深大,岩性、物性横向变化快,油水关系复杂,应用传统的叠后油气检测方法进行含油性识别的精度低,可靠性差。针对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特征,提出了储层含油性叠前综合预测方法。即根据研究区实际地质情况,优选岩石骨架混合方法,建立合理的岩石物理模型,估算井的横波速度;通过岩石物理分析,筛选出对该区致密砂岩油藏敏感的弹性参数组合(纵横波速度比和纵波阻抗),并确定区分油水层的门槛值;综合利用研究区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叠前CIP道集、层位解释数据及井资料等进行叠前弹性阻抗反演,得到敏感弹性参数融合数据体,结合油水层门槛值对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进行含油性预测。上述方法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吻合率达到87%,预测有利含油面积16km2,后钻评价井验证了预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苏里格气田盒8段砂岩储层厚度薄、有效储层和围岩波阻抗差异小的难点,在测井岩石物理分析确定储层敏感性参数的基础上,采用叠前反演和AVO属性分析技术,提取储层的弹性参数,对储层岩性、物性及含气性进行综合预测。研究表明,在该区横波阻抗、泊松比可以有效地识别岩性;纵波阻抗与泊松比交会以及不同角度间的弹性阻抗交会能够预测储层的含气性,提高储层的预测精度和钻井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塔中4油田CⅢ油组合砾砂岩段储层测井、录井、岩心和试油等资料的收集、整理、校正、分析。针对含砾砂岩段.开展了储层特性和油水层解释标准研究.分析储层岩性、物性特征及关系.讨论了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对储层物性、电性的影响,岩性和胶结物的变化对含砾砂岩段储层物性、含油性、电性的影响。通过物性、饱和度分析资料、毛管压力曲线资料、录井和薄片含油性产状描述资料,以及测试分析等资料。着重讨论了含砾砂岩段储层的油层、水层及干层识别的下限值确定方法,建立了储层油、气、水、干层的解释标准及解释图版,为储层参数模型建立和油气层识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是世界上重要的富含油气盆地之一,油气储集于阿格巴达组砂岩中。按"砂岩识别—含烃层识别—油气层及油气水界面识别"的研究思路,在尼日尔三角洲大量油气田实际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简单可行的该三角洲油、气层及油、气、水界面的测井识别方法。岩性的识别立足于自然伽马,正常砂岩的自然伽马值相对于基线的降低幅度大于40API,一般在60~100API之间。储层含烃性的识别立足于深侧向电阻率。在阿格巴达组上段砂岩中,含烃层深侧向电阻率一般大于10Ω.m,在中段和下段砂岩中,含烃层深侧向电阻率大于3Ω.m,一般大于5Ω.m。岩石总密度可以识别出含烃层和致密干层。中子孔隙度是从含烃层中识别出油、气层的主要指标,油层的中子孔隙度大于20%,一般为20%~40%;而气层的中子孔隙度小于20%,一般为5%~15%。  相似文献   

20.
苏里格气田某工区储层预测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区位于苏里格气田,储层段砂岩与泥岩的纵波速度、密度和纵波阻抗等参数相互叠置,造成在该区使用常规的叠后波阻抗反演难以进行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为此,利用测井资料,开展了以地震岩石物理参数分析、弹性阻抗分析、流体替换及AVO 特征分析为基础的叠前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岩石的弹性物理参数能够很好地区分砂岩和泥岩,并确定对储层或含气性敏感的参数;利用不同角度的弹性阻抗不仅可以很好地识别砂岩和泥岩,而且还可以区分气层和非气层;利用AVO 属性可以预测盒8 段砂岩是否含气,但不能预测该气层是否具有工业价值。所有这些研究为在该工区开展叠前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研究提供了依据,使得储层预测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