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方华 《金属矿山》2019,48(11):73-78
国外某沉积岩型硫氧混合铜矿石铜品位为2.96%,为确定该矿石的合理开发利用工艺,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矿石中的主要铜矿物有辉铜矿、赤铜矿、孔雀石、硅孔雀石,主要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白云石;辉铜矿、赤铜矿的嵌布粒度一般在0.02~0.30 mm,孔雀石、硅孔雀石的嵌布粒度主要为0.02~1.20 mm;硫化铜占总铜的60.14%,氧化铜占39.86%。②原矿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3.60%的情况下,先以丁基黄药+乙基黄药为组合捕收剂采用2粗2精1扫流程浮选硫化铜矿物,再以硫化钠为硫化剂、丁基黄药+烷基羟肟酸为捕收剂采用1粗3精2扫流程浮选氧化铜矿物,获得了Cu品位为46.92%、回收率为71.57%的硫化铜精矿和Cu品位为29.23%、回收率为16.08%的氧化铜精矿,总精矿Cu品位为42.17%、回收率为87.65%,选别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2.
刘方华 《金属矿山》2020,48(11):73-78
国外某沉积岩型硫氧混合铜矿石铜品位为2.96%,为确定该矿石的合理开发利用工艺,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矿石中的主要铜矿物有辉铜矿、赤铜矿、孔雀石、硅孔雀石,主要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白云石;辉铜矿、赤铜矿的嵌布粒度一般在0.02~0.30 mm,孔雀石、硅孔雀石的嵌布粒度主要为0.02~1.20 mm;硫化铜占总铜的60.14%,氧化铜占39.86%。②原矿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3.60%的情况下,先以丁基黄药+乙基黄药为组合捕收剂采用2粗2精1扫流程浮选硫化铜矿物,再以硫化钠为硫化剂、丁基黄药+烷基羟肟酸为捕收剂采用1粗3精2扫流程浮选氧化铜矿物,获得了Cu品位为46.92%、回收率为71.57%的硫化铜精矿和Cu品位为29.23%、回收率为16.08%的氧化铜精矿,总精矿Cu品位为42.17%、回收率为87.65%,选别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3.
李波  梁冬云  张莉莉  洪秋阳 《金属矿山》2014,43(12):103-107
采用国际先进的MLA矿物自动定量分析技术,结合传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查明某硫化-氧化复合型铜钴矿石的物质组成和主要含铜、钴矿物的赋存特性,并对矿物进行磁性分析,为该矿石的选矿工艺研究提供指导。结果表明:①该矿石矿物组成较复杂,铜矿物以硅孔雀石为主,其次是黄铜矿、辉铜矿、孔雀石,还有少量至微量的假孔雀石、赤铜矿、斑铜矿、水胆矾等,含钴矿物则主要为铜钴硬锰矿;②各矿物共生关系复杂,互相浸染交代现象普遍,导致金云母、叶腊石、绿泥石、高岭石等多种脉石矿物中也含较多的铜和少量的钴;③主要铜、钴矿物嵌布粒度各异,黄铜矿/辉铜矿和铜钴硬锰矿属细-微细粒均匀嵌布;硅孔雀石/孔雀石属粗-细粒不均匀嵌布,假孔雀石属粗脉状嵌布;④钴硬锰矿、孔雀石、假孔雀石、褐铁矿、大部分硅孔雀石及一些脉石矿物具有程度不等的弱磁性。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建议选矿工艺研究采用先通过强磁选预富集铜钴硬锰矿、孔雀石、假孔雀石、硅孔雀石、褐铁矿和磁性脉石等,然后通过水冶从强磁选精矿中提取铜、钴,通过浮选从强磁选尾矿中回收黄铜矿、辉铜矿、赤铜矿等易浮铜矿物的技术路线,并实行阶段磨矿、阶段选别。  相似文献   

4.
范海宝  李宋江 《金属矿山》2019,48(9):107-112
为给刚果(金)某特大型铜钴矿的开发利用工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铜品位为3.12%、钴品位为0.15%,铜主要以辉铜矿、赤铜矿、孔雀石的形式存在,钴主要以水钴矿和硬锰矿的形式存在。矿石中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等。孔雀石、硅孔雀石嵌布粒度较粗,但粗细不均匀,主要粒度范围在0.04~0.64 mm;辉铜矿的嵌布粒度中等,粒度大小较均匀,主要粒度范围在0.02~0.32 mm;赤铜矿嵌布粒度与辉铜矿类似,主要粒度范围在0.02~0.32 mm;水钴矿的嵌布粒度较均匀,主要粒度范围在0.02~0.16 mm。有用矿物多呈不规则粒状分布,且矿物之间形成复杂的连生关系。硫化铜和赤铜矿精矿铜的理论回收率在50%左右,氧化铜精矿的理论回收率在41%左右;硫化铜和赤铜矿精矿中钴的理论回收率约为2%,氧化钴精矿的理论回收率在50%左右,分散于粉砂岩中的钴占总钴的30%左右。  相似文献   

5.
范海宝  李宋江 《金属矿山》2007,48(9):107-112
为给刚果(金)某特大型铜钴矿的开发利用工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铜品位为3.12%、钴品位为0.15%,铜主要以辉铜矿、赤铜矿、孔雀石的形式存在,钴主要以水钴矿和硬锰矿的形式存在。矿石中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等。孔雀石、硅孔雀石嵌布粒度较粗,但粗细不均匀,主要粒度范围在0.04~0.64 mm;辉铜矿的嵌布粒度中等,粒度大小较均匀,主要粒度范围在0.02~0.32 mm;赤铜矿嵌布粒度与辉铜矿类似,主要粒度范围在0.02~0.32 mm;水钴矿的嵌布粒度较均匀,主要粒度范围在0.02~0.16 mm。有用矿物多呈不规则粒状分布,且矿物之间形成复杂的连生关系。硫化铜和赤铜矿精矿铜的理论回收率在50%左右,氧化铜精矿的理论回收率在41%左右;硫化铜和赤铜矿精矿中钴的理论回收率约为2%,氧化钴精矿的理论回收率在50%左右,分散于粉砂岩中的钴占总钴的30%左右。  相似文献   

6.
龚大兴 《中国矿业》2015,24(3):137-140
本文针对威宁县某铜矿试验样品,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和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XRD)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原矿为玄武岩型铜矿,Cu的含量为2.2%;铜矿物为自然铜、硅孔雀石和辉铜矿,总量达4%;脉石矿物主要为浊沸石、石英和钠长石。经过计算,铜矿物中铜的相对配分达到了42.28%,辉铜矿18.11%,硅孔雀石39.61%。自然铜和辉铜矿可浮性较好,硅孔雀石可浮性差,且粒度微细,嵌布特征复杂,难以解离,故选矿应着力回收自然铜和辉铜矿,部分硅孔雀石难以通过物理选别方法回收,为合理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西藏某低品位硫化铜矿原矿含铜0.44%,铜氧化率为8.30%,伴生金品位0.12 g/t。含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还有少量的辉铜矿、铜蓝及微量氧化铜矿物;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等。硫化铜矿物嵌布粒度微细,与脉石矿物共生关系紧密,解离困难,且易泥化脉石矿物含量多,是影响铜精矿品质的主要原因。针对矿石特点,推荐采用“铜硫混浮—混合精矿再磨—铜硫分离”工艺替代原优先浮选工艺,结果表明,闭路试验可获得铜品位19.82%、回收率87.00%,含金4.46 g/t、回收率73.80%的铜精矿。与原工艺相比,铜及伴生金回收率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位于赞比亚铜矿带卢安夏盆地北部资源接替区,氧化物型铜(钴)矿石是矿山重点研究对象。本文利用化学分析、光学显微鉴定、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物相分析等方法手段对本区矿石进行了系统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显示:本区矿石属高结合型氧化铜伴生钴矿石,Cu、AsCu和Co含量分别为 1.95%、0.73%和0.22%。Cu在矿石中主要以硅孔雀石、假孔雀石、黑铜矿等独立矿物形式存在,Co独立矿物主要为水钴矿;黑云母和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中可检测到不均匀散布的Cu和Co。矿石中氧化铜矿物嵌布特征复杂,开发利用需充分考虑矿物共生组合、粒度和脉石矿物的易磨易碎性等可能影响选别回收效果的因素,建议应用分级分选流程以最大化回收Cu和Co,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制定合理的铜钼矿选矿工艺流程和选矿指标,采用光学显微镜、化学多元素分析、物相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对秘鲁某矽卡岩型难选铜钼矿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主要有用元素为Cu和Mo,品位分别为0.58%和0.019%。矿石矿物组成复杂,主要有用矿物为黄铜矿、辉铜矿、辉钼矿等,脉石矿物为石英、长石、云母、蛇纹石、透闪石、绿泥石等。铜钼矿物嵌布粒度细小,且常沿黄铁矿或磁铁矿或脉石矿物的边缘、孔洞及裂隙分布,少量微细粒黄铜矿呈稀疏浸染状分布在脉石矿物中,嵌布关系复杂,影响铜钼矿的选矿回收。  相似文献   

10.
藏东某低品位斑岩型铜钼矿石铜、钼品位分别为0.62%和0.028%,矿石中的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蓝辉铜矿、铜蓝、黝铜矿、孔雀石、黄铁矿等,辉钼矿等微量,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等。矿石中铜钼矿物嵌布粒度微细,共生关系密切、复杂,铜钼分选回收难度大。为确定该矿石的高效开发利用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的情况下进行1粗3精2扫铜钼混浮、铜钼混合精矿再磨至-0.045 mm占85%的情况下进行1粗4精2扫铜钼分离浮选,可获得铜品位为26.70%、铜回收率为87.23%的铜精矿和钼品位为47.59%、钼回收率为84.18%的钼精矿,高效地实现了矿石中铜、钼的回收与分离。  相似文献   

11.
叶平先  王刚 《矿冶》2022,31(1):41-48,84
对刚果(金)某复杂难选砂岩型高钙镁铜钴矿进行工艺矿物学和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的有价元素铜、钴品位分别为3.01%、0.15%,杂质元素CaO和MgO含量分别为11.22%、10.26%.其中铜主要以辉铜矿、斑铜矿等硫化铜矿形式存在,钴主要以含钴白云石、钴斜硅铜矿等氧化钴矿形式存在.辉铜矿有部分被氧化,在边...  相似文献   

12.
为查明矿石性质对选矿指标的影响,对国外某高铁型铜硫矿采用光学显微镜、物相分析和化学多元素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矿石的矿物组成、主要矿物嵌布特征和主要元素赋存状态等工艺矿物学特征.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Cu和S为矿石中主要目的元素,品位分别为0.78%和11.12%,伴生元素银品位为7.5 g/t,铜主要赋存于黄铜...  相似文献   

13.
刚果(金)加丹加矿区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石含Cu2.21%和Co0.16%,铜钴元素均达到了工业回收标准,为确定合理高效的选矿工艺,进行了矿石性质分析及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石中的目的矿物种类复杂,目的元素铜除硫化铜和氧化铜形态赋存外,还有部分铜以铜锰铝硅氧化结合物中的铜形态赋存。钴主要以含钴黄铁矿及水钴矿形式赋存,脉石矿物主要以易泥化的碳酸盐类脉石为主。结合矿石性质分析和探索条件试验的结果确定了硫化矿物浮选—氧化矿物硫化钠硫化、组合捕收剂协同捕收浮选氧化铜矿物—氧化矿尾矿高梯度强磁选的选矿工艺,该工艺根据不同类型的目的矿物可浮性和磁性的差异性,分段产出硫化铜精矿、氧化铜精矿和磁选精矿三个产品,三个产品总铜回收率达到了91.54%,总钴回收率达到了56.48%,实现了对该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石主要元素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4.
云南某铜矿石铜品位为1.39%,主要铜矿物有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和孔雀石,硫化铜是铜的主要存在形式,占总铜的73.30%,游离氧化铜占总铜的18.04%,结合氧化铜仅占总铜的8.66%。对该矿石进行了选铜试验,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200目占70%的情况下,采用1粗1扫2精浮选硫化铜矿物,1粗2扫2精浮选氧化铜矿物,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流程处理,可获得铜品位为32.16%、铜回收率为90.23%的铜精矿。试验指标较为理想,可作为该铜矿资源开发利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西藏某氧化铜矿的难选原因,提高铜矿资源回收率,利用矿物自动分析系统(AMICS)分析了矿物组成、元素含量及分布、矿物连生定量关系和包裹程度。矿石中铜含量为0.91%,其中氧化铜矿为孔雀石和斜硅铝铜矿,占比为30.30%,硫化铜矿为斑铜矿、辉铜矿和黄铜矿;矿石难选的主要原因一是含有明显的孔雀石和斜硅铝铜矿,二为辉铜矿与斜硅铝铜矿连生明显,孔雀石与石英包裹夹杂严重。利用组合捕收剂二甲基二硫代次磷酸铵、表面活性剂和羟肟酸的协同作用,粗精矿中铜的回收率从76.85%提高到78.99%。对难选氧化铜矿的分选研究、实际生产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某硫化铜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为斑铜矿、黄铜矿及辉铜矿,黄铁矿和硫铜钴矿微量,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矿石中铜矿物嵌布粒度极不均匀,少部分铜矿物嵌布粒度较粗,主要为细—微细粒嵌布的铜矿物,细者甚至小于10μm。为确定该矿石的高效选矿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铜品位为3.85%的矿石在磨矿细度为-53μm占80%的情况下,采用2粗2精3扫流程进行粗粒开路浮选,粗粒浮选中矿集中再磨至-10μm占80%的情况下,采用1粗1精流程进行细粒开路浮选,可获得铜品位为41.86%、回收率为59.01%的粗粒精矿,铜品位为33.27%、回收率为26.43%的细粒精矿,总精矿品位为38.76%、回收率为85.45%。采用粗细分级分选开路浮选流程回收矿石中的硫化铜,既解决了含铜粗粒连生体在流程中的循环,又发挥了粗细分选优势,还避免了微细粒中矿返回对流程的影响,是粒度极不均匀嵌布的硫化铜矿物的高效回收工艺。高品位微细粒中矿中的铜将采用生物氧化浸出工艺回收有利于提高总铜回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