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2014年10月15日,笔者发了一条微博,配有3张图片,是读库团队为即将展开销售的《日课》系列备货的情景。一车车印好的书从印刷厂运到库房,一箱箱堆积在高大的货架上,很具规模。这条微博被佳能(中国)副总裁韦海恩看到了,他说:"有了数码印刷,读库就不需要这么大的库房了。"他的这番话,被佳能的工作人员传递到我耳中。当时,读库与佳能的一次品牌合作计划正在接  相似文献   

2.
按需出版 小批量,大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武 《数码印刷》2010,(8):34-36
据美国书目信息管理机构R.R.Bowker发布的2010年新书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美国新出版的传统图书种类下降了0.5个百分点,从2008年的289729种下降到2009年的288355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按需出版为主的非传统图书书目达到764448种,与2008年相比增长了181%,是2007年的2倍,由此可见按需出版市场的强劲发展势头。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按需出版划分为按需出版服务和按需印刷。前者主要为作者提供图书的自助出版服务,而按需印刷主要是为出版商提供图书的按需印刷服务。下面分别对这两类按需出版的方式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数码印刷技术的成熟,数码印刷市场正快速成长,2003年北美和欧洲数码印刷市场的增长率为20%,日本为50%.全球数码印刷的市场价值也由2002年的200亿美元,上涨到2004年的400亿美元.北美未来2年约有50%的传统印刷厂将新增数码印刷业务或者向数码印刷转型.  相似文献   

4.
你可曾想过:当快递员把你精心挑选的图书送到你手上时,你能感觉到它的热量——它是一本"热气腾腾"、 "刚出炉"的书,因为15分钟前快递员才从印刷设备中将它取出.对于消费者而言,似乎难以想象,但是对于印刷行业,这是真切发生的.在美国风云变幻的按需出版市场中,这种"热气腾腾"的书已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下面,笔者将带领大家走进美国按需出版及按需出版印刷市场.美国按需出版风生水起 目前,按需出版在美国正呈现方兴未艾之势.2008年,美国按需出版的图书品种首次超过传统出版;2009年,美国按需出版的图书品种同比增长181%;2010年,美国按需出版的图书品种同比增长169%;2011年,美国按需图书出版申请的ISBN号已达到110万个.  相似文献   

5.
<正>无论是一种出版理想还是一种出版物生产方式,数字化时代的按需出版已经开启新的旅程。大数据将支撑数字资源的生成、调配、整合、发布、印刷的全过程,实现真正的按需出版即将具备条件。数字印刷技术近年来取得了迅速发展,按需出版、按需印刷这些概念再次引起业界关注,不断有重量级出版社和印刷企业引进以按需出版、按需印刷为目标的大型轮转数字印刷设备,"按需出版"经过多年沉寂后再次成为热词。  相似文献   

6.
按需出版自产生之日起到现在,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但一直不温不火。然而回顾最近两年,尤其是2012年,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我们发现,印刷业"十二五"规划、《数字印刷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的出台,drupa2012上高速喷墨印刷、数字印后等技术取得的新突破,都为按需出版市场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凤凰、大朗中编、大恒数码、虎彩集团等大手笔引进高速喷墨印刷设备,高调进军按需出版印刷领域,按需出版印刷已经不再是印刷  相似文献   

7.
在数字出版热浪频起的形势下,作为兼有电子出版与纸介质出版双重优势的按需出版也迎来了最佳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作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员关注按需出版这个领域已近10年,10年前还启动实验了一个按需出版的项目——众书网。通过这么多年的观察和经验,笔者认为,按需出版是一个新的生态,是出版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传统出版业现状与危机据有关统计,2016年,全国共出版书报刊及音像电子出版物册数下降6.81%。2016年全国共出版书报刊总印张下降10.83%。十年来,我国出版  相似文献   

9.
依稀记得,在2012年中国按需出版论坛,即第一届按需出版论坛上,诸多出版社和印刷企业还都带着些许迷茫在论坛中寻觅按需出版的踪影,用将信将疑的态度探讨着未知的种种。然而两年之后的今天,当中国按需出版论坛第三次拉开帷幕,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关于按需出版发展的笃定,是关于实施按需出版方案的探求。出版的书目越来越多,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以及图书获取渠道日益增多,是时下出版业区别于传统出版的一种改变。但在很多印刷人眼中,这并不是一个坏消息,  相似文献   

10.
陈鸿亮 《印刷工业》2012,(10):91-92
闪电之源7年积累方才盈利,亚马逊为Kindle电子书曾股价大跌,而中国出版业要想在电子书横行的时代实现盈利,则需重视按需出版商业模式的构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北京地铁里上下班时间几乎人手一份纸质报纸,这是4年前我们阅读新闻的习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时候,北京地铁中几乎每个人都在看手机报——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短短几年间就改变了百年传统报纸的发展轨迹。再回想到10年前的影像之王是传统银盐工艺,转瞬数字化影像就终  相似文献   

11.
按需出版是什么意思?这个词涵盖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本质上,它指的是利用互联网进行设计、订购、编辑并交货,可以是印刷的或电子的形式,可以针对现有的产品,也可以针对新产品或出版物。按需出版的运营模式可以是B2B(企业对企业)的,也可以是B2C(企业对消费者)的。B2B模式的可以采用传统的出版方法,但是内容的生成、编辑和制作是在互联网上联线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松阳 《印刷工业》2013,(10):36-37
在新业态“逐渐壮大”的过程中,原有模式会被“打碎”,而新模式的组建需要对“碎片”重新梳理、整合,这个过程会有多长,谁也无法给出确切答案。  相似文献   

13.
韩锟  徐妍  Han Kun  Xu Yan 《数码印刷》2008,(4):40-41
科技期刊按需出版.即科技期刊出版社根据客户的需要提取相关的数字化科技信息内容.以按需印刷方式出版科技期刊,并最终送达目标客户的过程。按需出版是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4.
正从数字印刷被引入我国开始,按需出版就被看作是一个非常有发展潜力的领域,然而10多年过去了,国内市场依旧不温不火。在按需出版这个大舞台上,国内入场者众,但要说出究竟谁是鹤立鸡群的佼佼者,恐怕连一个名字都点不出来。2012年后,2011年1月颁布《数字印刷管理办法》的出台,降低了企业从事按需出版印刷的门槛,加上高速喷墨印刷设备开  相似文献   

15.
正按需出版是出版业因应互联网大环境改造的课题,按需印书是数码印刷机成熟后合理的生意模式。数码印刷机打破了传统印刷因为成本原因无法只印一份的限制,因此才出现了按需出版这样的生意模式,一次只印刷一份的效率和成本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就可以按需印书,才能按需出版。按需印刷是技术问题,按需出版却是生意模式,需要有合理可行的生意流程和系统架构才能顺利做  相似文献   

16.
<正>采购数字印刷机和实现按需出版是两个概念,按需出版是个系统工程,基于标准化产品的自动化生产才能实现小印量低成本,再配合互联网带来的效率优势,方能真正做到按需出版。纸媒的"窘境"目前,纸质出版物市场已经出现了发行量难以预测,库存积压严重的现象。笔者认为,其中隐含着需要书刊印刷企业思考的三大问题。第一,纸质媒介作为大规模信息即时传送媒介的失宠。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可以看出,作为大规  相似文献   

17.
<正>在数字出版下的纸质媒介是以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为前提,因此它被称之按需印刷出版,是充分结合了数字印刷与数字出版技术而产生的新型业务形态。当前,出版业面临着库存大、退货多、回款难、起印数高、短版书面市难、断版书再流通难、教辅市场萎缩等诸多问题,同时,需求量较小的学术著作、专业教材、断版、绝版书等,由于成本等各种原因往往出版比较困难,但市场对此类书的需求却越来越多,业内对此一直很困惑。在传统出版印刷的条件下,这些问题似乎很难解决。于是按需出版作为一种适合小批量、个性化出版的数字出版方式应运而生。数字技术出版环境下的按需印刷正好能解决这些问题,它克服了传统印刷的诸多不足,能够满足出版社、作者和读者的特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04年首次提出至今,按需出版一直是出版印刷行业前进的方向。如今,传统的出版模式造成大量浪费已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2016年,出版业销售量为70亿册,销售额853亿元,库存为65.75亿册,价值1143.01亿元。其中,每年出版的20万余种新书中有55%成为绝版并退出流通,"起印量"导致出版社被迫多印图书,长期占用库存和浪费资源,变成了出版单位的巨大负担,导致出版社对按需出版以及按需印刷的需求集中爆发。截至  相似文献   

19.
出版业较长时间以来一直是政府控制的行业,这种情况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而且在未来的较长时间内也不会有根本变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出版业就不会发生一些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数字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出版业受到了严重冲击,库存积压、图书断版、再版难和购书难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但也正因如此,出版市场应运而生了一种新的出版方式——按需出版。按需出版作为一种全新的出版方式,它突破了传统出版的印数限制,重新组合了出版流程中的编、印、发各个环节,实现了图书出版的"零库存"。按需出版是传播科技迅猛发展的产物,给全球出版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