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大庆外围低产、低渗透油田原油集输物性差、油井产量低、单位产能建设投资高和集输能耗大的特点,在大庆油田采油八厂芳507区开展了单管环形掺水集油工艺试验。其方法是将3~4口井串在一个集油环上,油从环的一端进站,另一端由集油站掺水,掺入水是三相分离器脱除后的活性水,从而使油与管壁的摩擦及油和水的摩擦,改变为水与钢管内壁间的摩擦和水与水的内摩擦,降低原油输送的摩阻。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庆外围低产、低渗透油田原油集输物性差、油井产量低、单位产能建设投资高和集输能耗大的特点,开展了单管掺常温水集油工艺参数确定的现场试验。试验研究了采用单管环形掺水简化集油工艺,在不同的掺水温度条件下,回油进站温度分别为47℃、42℃、40℃时,各集油环集输参数的特点,总结了不同掺水温度条件下,各参数边界条件和各工况稳定运行周期及能耗规律,为外围低产、低渗透油田低能耗油气集输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4.
5.
外围油田集输系统采用单管环状掺水集油工艺,受到单井产量低、气油比低、井口出液温度低、集输半径大及原油凝固点高等因素影响,集输系统生产能耗一直偏高。针对这种状况,经过几年的现场试验,摸索经验,逐步形成了适合外围油田集输运行的技术界限,为环状集油工艺低温运行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讲述大庆油田A采油厂开展了单管环状掺水集输管网参数的优化设计,力求控制能耗,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高效低耗的油田地面集输系统。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庆油田老区已进入高含水和二、三次加密井调整开发阶段,基础井的产液量高、含水高,而二、三次加密调整井产液量低,含水低的特点,大庆石油管理局第五采油厂对单管环状流程“三不”集油工艺进行试验。实验表明:该工艺可充分利用高产液、高含水老井的热力和水力条件,辅助二、三次加密调整井集油,通过加原油流动改进剂,降低集输温度,实现了原油集输过程中的“不加热、不掺水、不热洗”的“三不”集油,节约了基建投资和运行成本,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9.
为了提高原油产量,油田各采油厂三次加密井在不断增多,为了保证这些井的正常生产,采取了一种环状掺水集油工艺.文中对单管环状掺水工艺的现场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经过一年的现场运行,单管环状掺水集油工艺中70%以上的集油环能够满足生产需要,实现了降低生产能耗的目的,适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外围低渗透油田单管环状集油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试验原理针对外围低产低渗透油田原油具有凝固点高、粘度大、井口出油温度低 (9~ 14℃ )、含水率低 (0~ 2 5 % )的特点 ,采用了单管环状掺水集油工艺 ,将 3~ 4口井串在一个集油环上 ,油从环的一端进站 ,另一端由集油站掺入一定量水 ,掺入水是三相分离器脱除后的活性水 ,在适当的温度和机械剪切作用下 ,使油以小的滴状分散在水中 ,被油水界面间的薄膜所包围 ,形成水包油型乳化液 ,从而使油与管道内壁间的摩擦及油和水间的内摩擦 ,改变为水与管道内壁间的摩擦和水与水间的内摩擦 ,大大地降低了管路输送时的摩阻。2 试验方法在室内试验研… 相似文献
11.
12.
电热管道单管自压集油 ,就是通过缠绕在无缝钢管上的电热丝通电发热后 ,热量经钢管表面的绝缘纸均匀地传导到钢管 ,使整条集油管线实现线性加热 ,保证油井产出液在管道内均匀加热 ,平稳流动 ,最后靠油井自压流进计量间。1 单管道自压集油试验试验是在芳 17转油站 5# 计量间的芳 92— 90井上进行的。集油管线长 60 0m ,整条管线由 4 8根电热管道组成。在计量间内设有电控、温控及断线检测装置 ,可在计量间内直接观察到管道的运行状态。当某段加热电丝损坏或不能正常工作时 ,断线检测仪可直接显示出来 ,处理起来比较容易 ;温控显示盘可对电热… 相似文献
13.
14.
15.
油井能否实现长期安全集输,与其产出液的含水、组分、流速、井距和温度等都有关,为了搞清其影响,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展原油安全集输影响因素的研究.由实验证明,在产液量一定的条件下,含水率越高其黏壁温度越低,原油可以在低于凝固点条件下安全集输.脱水回掺优化技术先后在双河油田的15#、19#等8座计量站,以及张店南108、南109-平1等2个零散区块10口井应用,不仅保证了油井的安全集输,而且节约投资1 090万元,年节约运行费用501万元,还解决了边远井掺水压降与温降较大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17.
18.
大庆萨南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随着采油站采油井数量的逐年增加,集输系统的总能耗也增加。文中介绍了大庆第二采油厂针对高含水井的现状.采取了单管不加热集油技术,进行了现场试验.为高含水井集输系统节能降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控制二氧化碳(CO2)排放对保护环境至关重要。综述了目前主流的CO2捕集技术,包括吸收法和吸附法。介绍了膜分离、离子液体和超重力等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分别结合吸收法和吸附法在CO2捕集中的研究进展。CO2驱油(CO2-EOR)是CO2捕集后重要的封存及利用方式,介绍了化学吸收法CO2捕集应用于CO2-EOR项目的典型案例。指出需要进一步降低目前CO2捕集技术的能耗和成本、提高CO2-EOR注入气源的质量和纯度,并对未来CO2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