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磊 《压力容器》2012,(8):44-48,36
介绍了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的结构特点、关键的制造工艺,并与国外的制造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了国内制造工艺的差距,并指出了今后需要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2.
程仲贺  王佐森  鲍兴华 《压力容器》2012,29(11):65-68,77
胀接是换热器制造中的一道关键工序,胀接区质量影响着换热器的使用。介绍了胀接工艺的基本原理,并分析了核电站换热器胀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胀管率和未胀合长度,研究了胀管区质量进行评估的三种方法:涡流轮廓曲线法、内径变化测量法和解剖测量法。  相似文献   

3.
C形传热管适用于高度差较大的沉浸式热交换器,而热应力不能得到释放是其不可避免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通过改变C形传热管的圆角R、圆角过渡区与支撑的距离等参数,研究了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PRHR HX)支撑布置对C形传热管热应力的影响。根据分析计算结果,对CAP1000核电项目PRHR HX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案,使原工程设计方案中传热管的最大热应力与支撑条ⅢB/ⅢT支反力的应力水平明显降低。研究结果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周丹 《压力容器》2011,28(4):23-27
建立了核电站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的动力模型,通过管梁单元、集中质量单元、弹簧单元及刚性梁连接单元等较准确地模拟了设备结构的动力特征,同时通过等效密度的修正考虑了液体及水动力附加质量的影响.通过反应谱动力分析和等效静力分析方法相结合,综合考虑了低阶模态的动态反应和高阶模态的静态反应,得到了安全停堆地震(SSE)工况下结构内的...  相似文献   

5.
以三代非能动核电站正常余热排出泵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泵转子及泵机组的有限元模型,采用耦联计算得到转子系统的第一阶临界转速为1872r/min,比通过解耦计算得到的结果小8%,其结果更加接近实际。分析结果表明,转子第一阶临界转速大于泵工作转速的20%,满足规范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以三代非能动核电站正常余热排出泵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泵转子及泵机组的有限元模型,采用耦联计算得到转子系统的第一阶临界转速为1 872r/min,比通过解耦计算得到的结果小8%,其结果更加接近实际。分析结果表明,转子第一阶临界转速大于泵工作转速的20%,满足规范书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选用优良的焊接材料,制定合理的堆焊工艺,顺利完成了AP1000核岛部件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的管板堆焊,并获得了质量和性能优良的堆焊层。结果表明,采用两侧交替堆焊的方式,带极埋弧堆焊与焊条电弧焊结合的方法,既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堆焊效率,又保证了管板堆焊后的各种性能和尺寸要求。为第三代核电AP1000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制造经验。  相似文献   

8.
施锦超 《机械制造》2000,38(9):37-38
采用管子、管板来隔离介质的任何热交换设备,其管子、管板连接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热交换器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胀接是管子、管板联接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管子、管板的胀接一般采用机械胀管的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继出现了橡胶胀管、液压胀管和爆炸胀管等新工艺,使热交换器的制造技术前进了一大步。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对管子管板进行胀接,其原理都是通过在管子内壁施加作用力来增大管子内径,使管子变形压向管孔并产生塑性变形,同时,管孔产生弹性变形 (或微量的塑性变形 )。在胀管结束卸去管内作用力后,由于管板的回弹,在管…  相似文献   

9.
吴妍  周国良 《机电信息》2013,(24):79-80
从电磁设计、结构设计2方面对设计阶段的电机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然后对制造阶段的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以期对电机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升轻工装备制造业在绿色发展过程中的可持续竞争力,在关键质量特性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关键绿色质量特性(critical to green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CTGQs),建立CTGQs提取模型,识别出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工艺过程参数,实现轻工装备在制造阶段的关键绿色质量特性提取,为实现绿色制造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更好地消除提取过程中的冗余数据,将改进ReliefF算法与自适应粒子群(adap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PSO)算法相结合,提高CTGQs提取准确性。最后以啤酒发酵罐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12.
唐任仲  唐文东  金伶 《机电工程》2012,29(7):745-749
为了保证汽车空调热交换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针对汽车空调热交换器生产过程中质量检测方面存在着的问题,以汽车空调热交换器质量指标-散热性能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面向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汽车空调热交换器散热性能检测装置的设计原理,完成了热交换器散热性能检测装置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最后对该检测装置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及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完成的检测装置能够用于判定热交换器生产过程是否发生异常情况,从而可以为汽车空调热交换器生产过程质量保证系统的构建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核泵质量直接关系到核电站的运行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介绍了无损检测技术在核泵检测中的应用,从准备过程、实施过程、结果评定过程、评价改进过程等阶段对核泵无损检测的质量控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机器视觉技术及其在汽车制造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器视觉的系统构成和分类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机器视觉系统的特点是提高生产的柔性和自动化程度。在一些不适合人工作业的危险工作环境或人工视觉难以满足要求的场合,常用机器视觉来替代人工视觉;同时在大批量工业生产过程中,用人工视觉检查产品质量效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机械密封的使用情况良好与否,不仅与工作条件、设计方案有关,而且与其本身的质量有关。质量不仅仅反映在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上,而且也反映在密封的制造质量上。目前,国内市场的机械密封产品大多属于JB 1472-75三部联合设计的密封系列产品和部分厂家的企标产品,如F、P系列、GX、GY系列等,这类产品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运输等部门。虽然各生产厂家对这些老系列产品都有较为固定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较为稳定。但是仍然有一些机械密封产品制造  相似文献   

16.
17.
机械制造过程中传统的检测工作大都以事后抽样检验为主,它无法挽回已经造成的废品损失,更无预防能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外“工业产品责任法”的推行,国外许多企业已不满足于产品质量抽样检验合格率,而愈来愈多地对关键零件进行100%的全数检验。同时也愈来愈不满足于加工后的检验,而是大力发展工艺过程的在线自动检测技术,使得具有离散特征的机械零部件制造过程,也能像冶金、化工行业的连续流程一样实现产品质量控制的全盘自动化。这样不仅可减少乃至预防废品,而且可以得到质量均一的优质产品。工艺过程检测和质量监控于六十…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机械工业部制订的“八五期间机械电子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艺及装备技术政策”,它充分考虑了近年来新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等对机械工业工艺及装备的影响、渗透和结合,亦充分反映和利用了“七五”攻关、开发、引进消化的工艺及装备成果。本刊将陆续转载其中有关部分内容,供各企业编制发展规划作为依据。一、机械加工机械加工行业技术改造的重点是提高加工精度、加工效率,缩短加工周期和降低消耗。推广先进的工艺技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层次地采用先进的数控、高精、高效、特种加工机床和先进的工磨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