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在冷轧薄板轧制过程中所使用的温度控制技术.传统的温度控制是控制轧辊温度以实现对板形质量的控制,此轧辊温度模型是计算轧辊与冷却液间的热量交换.从使用情况看,传统的模型对板形质量的控制有一定的波动,板形质量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将传统的轧辊温度技术拓展到带钢温度控制技术上,能有效地提高板形质量.带钢温度模型用于计算轧制带钢时带钢温度增量(由轧辊的变形引起的带钢温度增量)和轧制后的带钢冷却温度.生产结果表明,使用拓展的带钢温度模型控制轧制的冷轧薄板极大地提高了板形质量.  相似文献   

2.
 冷连轧生产线多配备有1套或2套板形仪,用于板形的实时反馈控制以及板形质量的监测,各处所用板形仪的规格不尽相同。板形平坦度指标是表征冷轧带钢板形质量的重要参数,由板形控制系统根据板形仪检测结果自动提供,一般以IU(I-Unit)表示。为了更准确地表征带钢板形质量,分析了某冷轧常用板形控制系统中带钢平坦度的计算方法,并考虑板形仪传感器分布不均会对其平坦度计算结果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线性插值构造间距均匀的横向伸长率分布模型的方法,对平坦度计算过程进行了修正,并以实际板形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板形平坦度计算方法不再依赖于板形仪传感器的布置方案,使得具有不同板形仪的冷轧生产线的板形质量更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冷轧带钢生产实践中板形仪不可避免的位置倾斜问题,根据位置几何关系和板形理论,结合轧机设备的布置特点和带钢轧制参数,分别建立了带钢下卷取和上卷取2种方式的板形仪位置误差的板形补偿模型。以某冷轧机为实例进行分析,分别研究了下卷取和上卷取2种方式下带卷取不同直径时,板形仪的水平位置误差和垂直位置误差对板形的影响,得到了板形仪容许安装的位置误差范围。将板形仪位置误差补偿模型应用于某六辊冷轧机的生产实践中,结果表明稳态时带钢的板形标准偏差控制在5 I以下,显著提高了带钢的板形质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影响热轧带钢板形质量的浪形缺陷,深入地分析了其形成机理,依据板形控制基本原理分析研究了平整工艺参数中轧制力、开卷张力、卷取张力、轧制速度、弯辊力对板形的影响,制定了符合生产实际的不同钢种、规格带钢的平整工艺规程,对带钢的平直度进行了有效控制,提高了平整成品卷的板形质量。  相似文献   

5.
冷轧板形目标曲线设定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冷轧带钢的板形质量,在1250单机架6辊可逆冷轧机的板形控制系统改造中,根据带材失稳模型判据制订了基本板形目标曲线模型。为了消除了生产中温度、卷形和设备安装误差等对板形测量的不利影响,根据设备运行情况以及轧制工艺制订了一系列补偿曲线。设定了手动调节板形的附加曲线,提高了实际生产中板形控制的灵活性。板形目标曲线设定模型投入使用后,经现场应用表明,在控制带钢凸度的同时保证了板形的控制效果,满足了后续工序对带钢凸度及板形的要求。冷轧带钢成品具有较高的板形精度,完全满足高精度板形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赵新刚 《江苏冶金》2006,34(3):50-51
通过对热轧带钢板形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使热轧带钢板形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田宝亮  牛培峰 《钢铁》2017,52(12):54-60
 在带钢轧制过程中,针对工作辊轴向方向凸度分布不均匀造成轧后带钢内部应力分布不合理,导致带钢局部出现黏结被撕断的问题,根据涡流加热原理,设计了电磁加热梁装置,动态地改变工作辊局部圆周凸度,降低轧后带钢内部的残余应力。该装置与板形控制系统有效结合,使板形测量值更加接近于设定值。经过现场测试和工业验证,该装置有效降低了带钢内部应力分布不合理状况,达到提高板形控制精度、改善带钢板形质量的目的,满足了轧机的精细板形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从带钢板形数据中提取典型板形缺陷向量的方法,即先对带钢板形缺陷进行初级分类,再根据带钢应力之间的相似度提取出单位典型板形向量,最后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求解出典型比值系数.针对提取出的带钢单位典型板形向量而设计出的单侧倒角工作辊,经过大规模的轧制试验,所轧宽带钢板形质量较好,综合平坦度均小于5 IU(1 IU=10-5),基本消除边中复合浪为主的复杂浪形缺陷.   相似文献   

9.
热带钢轧机板形板厚抗干扰全解耦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带钢热连轧过程是一个多变量过程控制系统,除了系统有用输入和输出之间具有耦合作用之外,干扰输入也会和系统输出产生耦合作用,影响板形板厚控制质量.设计了前向通道解耦控制器和前馈补偿环节,实现了板形板厚输入输出解耦的同时使得带钢来料厚度波动对板形板厚输出的耦合性得以抑制和消除.生产实践表明,解耦策略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板形板厚的耦合作用,尤其是板厚调节对带钢板形的干扰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带钢出口板形板厚综合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板形是冷轧板带钢非常重要的质量指标,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等级,同时影响着机组的生产效率和成材率,随着下游用户对板带钢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其对板形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要求汽车板和电工钢的平直度小于5IU。板形控制系统是获得优异而稳定板形质量的关键,涉及板形预设定和板形反馈控制等技术,是冷轧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极为复杂的系统。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赛迪)在冷轧工艺设计、装备开发、工程实践等方面均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经验,基于用户对冷轧产品板形质量要求日益严格的市场需求,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板形设定模型精度不高、板形反馈控制效果不理想、目标板形曲线设定繁杂以及带钢头部板形不良等实际问题,经过深入的理论研究、模型开发、模拟仿真、离线测试、工程验证以及改进优化等阶段,形成了严谨板形设定模型、基于最优化原理的板形控制方法、执行机构功效系数在线计算模型、灵活的目标板形设定以及带钢头部板形控制方法等多项核心技术,并开发了完整的冷轧板形控制系统,工程应用效果表明系统具有极高的控制精度,获得了良好的实物板形质量。  相似文献   

11.
李翠荣  郭荣秀 《河北冶金》2001,(3):33-34,51
简要介绍了邯钢开发桥梁和吊车梁用钢Q345D的生产实践,并就产品质量的性能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承钢公司长材事业二部120 t炼钢系统采用BOF→LF→CC工艺流程,通过控制碳、硅、硫含量,以及LF冶炼后的酸溶铝含量,减少连续浇铸过程中的二次氧化,成功冶炼CDCO3钢,解决了生产中硅含量超标、钢水可浇性差的问题,铸坯的低倍质量均满足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13.
邓运玉 《钢铁钒钛》2004,25(3):36-40
针对攀钢钢水条件不满足RH设备处理要求及外方技术文件不易修改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了技术路线,采取出钢预脱氧,处理前期增碳,调整[C]与[O]的比例关系等措施使钢水条件达到处理要求;设计、制定的增碳计算公式达到了较高的终点命中率,实用有效。采用改进后的轻处理工艺,终点[C]合格率大于90%,[Als]合格率大于95%,残余[O]控制在30×10-6~70×10-6,深冲钢内在质量受到用户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用户对窄带钢打包带原料需求,在现有方坯连铸和窄带钢轧机装备基础上,采用了LF精炼、钢水深脱氧、Nb微合金化、加大方坯连铸机中间包定径水口尺寸等工艺措施,成功开发了满足用户质量要求的中高强度窄带钢产品.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MES质量管理子系统实现的功能,并结合MES质量管理系统在唐钢不锈钢公司的应用效果,探讨了MES质量管理子系统在优化品种质量,提升产品创效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Oliver关系式换算的适用性,给出7种材料的试验结果,试验数据表明:n值依钢而异,同时与试样几何形状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以降低不锈钢冶炼成本为目的,对不锈钢的冶炼工艺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利用铝镇静钢浇余渣高碱度、低熔点的特点,对电炉、AOD炉的冶炼工艺优化后进行了工业性试验。试验表明:铝镇静钢浇余渣能够替换部分石灰,并且能够降低石灰、硅铁、萤石等消耗,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和对比得出铝镇静钢浇余渣在电炉使用量的合适范围为15~20 kg/t,在AOD炉使用量的合适范围为20~30 kg/t。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实现了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达到了节能减排和降低不锈钢冶炼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从不锈钢生产发展态势看世界钢铁企业全球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全球化锈钢发展态势和主要钢铁公司不锈钢发展战略,分析指出了全球化战略是钢铁企业占领国际市场的必然趋势,不锈钢业发展对其它钢铁产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OECD钢铁补贴协定》产生的背景及与WTO的关系,分析了《OECD钢铁补贴协定》对我国钢铁产业可能产生的影响,指出我国政府和企业对该协定应予高度重视,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鲁芳 《河南冶金》2006,14(2):11-14
采用水力学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底吹孔位置、不同底吹气量、不同顶渣厚度和粘度时对钢液混匀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合此实验条件,钢包的单点偏心喷吹位置距钢包底约1/3半径处为宜;随着底吹气量的增大,均混时间明显缩短;渣层越厚,均混时间越长,渣层粘度对均混时间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但总的来说,渣层粘度越大,均混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