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全面了解上坪银矿1#矿井的通风系统现状,掌握该矿井井下通风系统阻力的分布规律,明确通风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矿井通风管理和通风系统优化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和技术参数,采用气压计基点测定法对上坪银矿1#矿井进行了通风系统阻力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分析结果表明:上坪银矿1#矿井总风阻为0.699 N·s2/ms;进风段、用风段、回风段通风阻力占总阻力的比例分别为18.70%,44.05%,37.25%;总等积孔为1.42 m2;矿井通风难易程度为中等.经计算,通风阻力测定的相对误差为4.39%,其精度符合要求,该测定结果可以作为矿井安全设施竣工验收、通风系统改造、优化和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忻州窑矿东三盘区14-3#层采掘工作面用风需求,决定对东三盘区通风系统进行优化改造,通过改造112#层轨道巷和112#回风巷并联回风,将串联巷道改造为并联风道.经理论计算,采用并联风网之后通风阻力降低了954 Pa,提高了东三风井主要通风机运行稳定性,提升了矿井的通风能力.  相似文献   

3.
大口径钻孔联合风库中转长距离通风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龙首矿Ⅰ#采区2 600 m独头掘进工作面单机通风有效风量低、粉尘浓度高、柴油机尾气积聚、温度高等问题,提出利用大直径钻孔及风库中转联合通风方式,对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计算,从技术可行性、经济性等方面与单机通风进行了对比论证,肯定了钻孔通风与风库中转通风的效果,对今后矿山长距离掘进通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忻州窑矿9#煤层与11#煤层的层间回风立眼因冲击矿压造成巷道炸帮严重,无法从上部封堵的问题,提出了反向封堵的方案。研究表明:反向封堵在9#煤层与11#煤层的层间回风立眼的下方施工反向钻孔,由下向上对回风立眼灌注粉煤灰,封堵9#~11#层回风立眼,解决了周期来压期间冲击危险性对通风巷道的影响。同时结合本煤层自然发火期为3~6个月,反向封堵可实现通风系统的快速封闭优化,有效防止了煤层自然发火,优化了该矿305盘区通风系统。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板石矿业公司上青矿8#矿组露天转地下首层开采过程中通风防寒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露天转地下通风防寒工作的几个重要环节,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参考办法。  相似文献   

6.
长距离掘进通风在双高矿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四台矿11#煤层顺槽长达3000多m的情况,分析并确定了长距离通风方式,解决了长距离通风问题,保证了矿井的安全高效、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煤峪口矿是经2次改扩建的老矿,随着主采区域的转移和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通风系统复杂,通风阻力增大,通风管理难度增强,通风机联合运转效率低,通风运营成本升高。为改善矿井通风效果和节省通风费用,综合分析矿井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将14-2#层406盘区总回风巷贯通的改造方案;借助北大龙软公司的Long Ruan GIS软件,对煤峪口矿通风系统网络进行了解算与分析,为矿井采掘生产系统和通风系统改造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煤峪口矿是经2次改扩建的老矿,随着主采区域的转移和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通风系统复杂,通风阻力增大,通风管理难度增强,通风机联合运转效率低,通风运营成本升高。为改善矿井通风效果和节省通风费用,综合分析矿井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将14-2#层406盘区总回风巷贯通的改造方案;借助北大龙软公司的Long Ruan GIS软件,对煤峪口矿通风系统网络进行了解算与分析,为矿井采掘生产系统和通风系统改造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下矿山无轨运输大多采用柴油设备,其通风系统方案设计必须考虑柴油设备的供风量。根据某矿开拓工程布置,进行了风量计算、通风阻力计算、风机选型等通风系统规划设计,提出了通风工作制度及局部通风,对类似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1矿井通风现状 1.1概述 太平煤矿原设计能力为3O万t/a,自1997-1998年进行了改扩建以来,产量逐年递增,2003年矿实际生产原煤110万t.井田内有3层可采煤层,分别为3#、16#、17#煤层,目前主采3#煤层.  相似文献   

11.
1矿井通风现状 1.1概述 太平煤矿原设计能力为30万妇,自1997~1998年进行了改扩建以来,产量逐年递增,2003年矿实际生产原煤110万t。井田内有3层可采煤层,分别为3#、16#、17#煤层,目前主采3#煤层。  相似文献   

12.
钱虹光 《山西焦煤科技》2012,36(4):17-19,50
为实现无煤柱开采,提高回采率,实现连续开采,从根本上解决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针对沙曲矿北翼2#煤层瓦斯高煤层薄的地质状况,在2#煤层首采22201工作面进行了沿空留巷Y型通风技术研究.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22201工作面的巷道布置、支护方式和通风方式,设计了沿空留巷充填系统,在22201工作面实现了沿空留巷Y型通风系统,也为其它类似条件下沿空留巷Y型通风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山西华润煤业新桃园矿的地理地质和历史开采状况,对矿井煤层自燃风险开展评价,结果表明该矿开采的8#、9#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均为Ⅱ级,属自燃煤层,该矿井为自燃高风险矿井。结合该矿煤层赋存状况、采煤方法、巷道布置、通风系统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有效的防灭火措施,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下沟矿通风系统现状,提出在通风系统阻力测定基础上进行仿真模拟,通过现场布点实测,对下沟矿401采区和404采区通风阻力分布进行计算,并使用MATLAB软件,结合图论与流体力学理论,进行了下沟矿通风系统数值仿真模拟。计算结果表明,401采区测试总阻力1265.88Pa,相对误差4.8%,404采区测试总阻力2537.38Pa,相对误差3.2%,测定结果准确,通过模拟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正确,可为矿井下一步的通风系统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寺河矿当前采用分区通风方式,由3个进风井和3个回风井组成,通风系统复杂。随着生产的持续,出现1#回风井所在分区通风系统风量利用率低、电力消耗较大、风机低压供电不稳定和2#回风井所在通风区域巷通风距离长、阻力大、通风能力近饱和等问题,整个矿井安全可靠性较差。通过对矿井进行通风参数测试与数据处理、通风系统网络普查,构建了通风仿真解算网络,从通风系统阻力合理性、矿井各用风地点风量供需对比、三区阻力分布和公共进风路线对风机工况扰动等角度详细分析了当前通风系统存在的具体问题。对主干风路(3个进风井和3个回风井)的过风能力和各用风点的需风量进行了核定,根据总进风量满足生产需求且总进风量与总回风量相匹配的原则,提出将当前3#进风井变为回风井、将1#回风井和2#回风井变为进风井的改造方案,即将“三进三回”通风系统改造为“四进两回”通风系统。对改造后的通风系统重新进行了盘区划分,按照选定的最优盘区划分方案对“四进两回”通风系统进行了调整,最终总回风量达到17 743.2 m3/min,回风量增加,总阻力降低,各用风点的风量满足要求,系统阻力分布合理,风机能耗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掌握常村矿通风阻力及能量损耗情况,结合常村煤矿通风系统现状,采用倾斜压差计与气压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常村矿各采区进行通风阻力测定。利用3DSimOpt软件对测定的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常村矿各通风系统等积孔数值均大于2,属于容易通风型矿井,但是通风系统却存在风阻较大,损耗较多等问题。针对煤矿存在的问题,为常村煤矿提出了降阻降耗的优化方案,经过验证该优化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矿井通风阻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南阳坡矿北井永久主扇启运方案的研究,解决了北井3#层408盘区、5#层408盘区及8#层巷道开拓和盘区回采期间的需风量问题,同时改变了8#层301皮带、301-1轨道2个主要进风巷的风流方向,消除了角联区域;通过研究各台主扇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及选择合理的工况,达到了合理增加矿井风量的目的,使矿井在双风井主扇联合运转分区并联通风期间的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满足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矿井临时通风系统向永久通风系统过渡,对新河矿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了优化改造.根据优化后通风系统巷道长度、风量、风阻等参数的实测值,以通风阻力、等积孔作为参考指标,计算出通风阻力约为942 Pa,等积孔2.5 m2,说明优化后通风系统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9.
古书院矿15#综采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回采过程中采空区积存的高浓度瓦斯在通风负压的作用下涌向工作面、上隅角和回风巷,仅靠通风稀释瓦斯已无法彻底解决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问题,通过采用走向钻孔和临近层瓦斯抽采以及顶板预裂爆破等瓦斯综合治理技术,较好解决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实现了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潞宁矿深部2#煤层瓦斯参数的测定、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以及矿井瓦斯储量和可抽量的计算,根据瓦斯抽放系统建立的相关规定,进行了瓦斯抽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认为,潞宁矿不具备建立地面永久瓦斯抽放系统的必要性,但因局部存在地质构造和瓦斯地质分布的不规律性等原因造成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异常等问题,依靠通风方法难以完全解决瓦斯问题时,建立井下移动瓦斯抽放系统进行局部瓦斯抽放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