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2.
3.
4.
5.
围岩松动圈与巷道支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围岩状态和现状实际分析论述了巷道支护的主要对象是围岩松圈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碎胀变形力,给出了巷道支护围岩松动圈分类表,依据围岩类别分别了锚喷支护机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述了查庄煤矿井巷支护设计设计理论及其不足,根据围岩松动圈地护理论采用BA-Ⅱ型围岩松动圈测试仪松动圈测试, 相似文献
7.
8.
9.
10.
本文根据围岩状态和现场实际分析论述了巷道支护的主要对象是围岩松动圈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碎胀变形力,给出了巷道支护围岩松动圈分类表,依据围岩类别分别阐述了锚喷支护机理。 相似文献
11.
锚网支护是巷道支护主要结构形式,不同工况采用的支护结构不同。为了验证新型支护结构系统的支护效果,以现场工业试验为研究背景,通过对新型支护结构系统支护巷道的现场监测,重点对围岩的表面位移、锚杆受力状态、围岩深部变形等参数进行监测。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新型支护结构是一种柔性支护结构,能够与巷道围岩协调变形,并能保持足够的工作载荷且有部分余量,在设计允许范围内支护结构整体工作状态良好;通过对巷道深部位移、巷道表面位移、锚杆离层观测等参数的分析,得出锚固后的围岩体变形可以采用半对数函数进行拟合,同时,锚固后的围岩体在适度变形后整体变形量趋近于稳定状态,充分说明新型支护结构系统能有效改善围岩的变形,有效地提高了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13.
围岩松动范围及其变化是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价和支护的重要参数之一,如何快速准确地探测松动圈范围,更好地为工程服务,成为现今深部开采矿井研究的热点。以城郊矿深部延伸巷道围岩支护及破坏特征为背景,在总结前人关于巷道围岩松动圈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实测和数值模拟2种方法,对城郊矿二水平围岩松动圈范围进行对比研究。实测选取二水平围岩巷道的5个测站,采用地质雷达进行测试,得出了5个测站的围岩松动圈的横向测试断面围岩破坏特征差异较大,既有相对完好围岩,又有松散破碎较严重的围岩;纵向测线上巷道不同断面位置,围岩松动范围差异较大,介于1.4~2.8 m,这种差异与地质条件和矿山压力密切相关。数值模拟获取了城郊矿深部软岩巷道的围岩松动圈范围介于2.0~3.0 m。综合分析数值模拟及地质雷达研究结果,确定出城郊矿深部软岩巷道的松动圈范围介于1.4~3.0 m。研究结果对城郊矿深部延伸巷道围岩支护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围岩中由于井巷掘进造成应力重新分布而产生松动圈,掌握松动圈的范围可以避免支护的盲目性。文中阐述了利用超声波测试技术探测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工作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归纳分析现有松动圈测试技术及其优缺点,选择钻孔窥视仪与非金属超声探伤2种方法对典型动压巷道的松动范围进行了联合测试,深入分析了窥视图像与超声探测数据,通过测站布孔及数学方法确定了松动圈的破坏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钻孔窥视法较为直观;非金属超声探伤测试数据易于分析。2种手段联合测试,可达到相互配合的效果,结合数学方法,可有效推测动压巷道的松动范围,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支护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及时掌握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厚度,以便采取措施控制围岩的安全性,采用基于最大间隔算法的支持向量机进行预测。考虑支持向量机的性能很大程度依赖于参数的选择,提出改进的人工鱼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参数,以取得更好的准确度。首先对基本人工鱼群算法增加了种类分层和交叉变异,然后以此优化的参数对考查数据进行支持向量机回归预测。通过人工鱼群行为和参数的改进,扩大了搜索空间,增加了全局优化的稳定性,克服了人工鱼群后期寻优速度慢等问题。对某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监测与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缩短了寻找参数的时间,泛化性能提高,收敛加快,可以有效地指导巷道围岩安全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针对清水煤矿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严重这一问题,通过对巷道围岩深部位移和围岩松动圈进行监测,确定巷道围岩不同深度的围岩变形特征和松动圈范围,进而对巷道支护方案进行优化。研究表明:顶板变形集中部位为1~4 m深范围,两帮变形集中部位为2~4 m深度范围,巷道围岩松动圈的范围为2.9~3 m;将原有巷道的支护方案改为长度为5 m的加长锚杆进行支护,通过数值模拟验证该方案可以有效的控制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8.
19.
保国铁矿地下矿山软岩巷道围岩地质条件复杂,下盘围岩破碎,抗压强度低,遇水极易破碎、膨胀产生变形破坏,严重影响了矿山的开采和运输。为减缓该矿铁蛋山矿区地下开采过程中的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程度,提高地下工程的稳定性,保持矿山安全高效生产,对+35 m水平分段巷道进行变形监测,并采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保国铁矿软岩巷道在不同支护方案下,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沿脉运输巷道围岩的位移与塑性区等情况。结果表明:在重点破坏区域采用多支护手段联合支护方案,可显著提高该矿软岩巷道围岩强度和承载能力,有效遏制动压软岩巷道破坏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