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ESD(静电释放)的产生机理、防护措施以及相关的防护标准。提出了预防静电的具体措施,对危险场所预防设备静电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电子元器件检测实验室的静电防护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ANSI/ESD S20.20静电放电防护控制方案,具体分析了静电放电对元器件造成的失效模式,并对静电放电损伤模型进行了深入比较分析。针对电子元器件检测实验室,依照ANSI/ESD S20.20标准规范化、系统化地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静电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工电器产品向着智能化、通信型方向发展,其中由大量电子元器件组装调试而成的智能控制器起着关键的作用,智能控制装置的可靠性就代表着该电器的可靠性,必须高度重视静电防护ESD的危害,如果掉以轻心或防范不当,就会造成各种损失.  相似文献   

4.
ESD破坏的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卫民  孙宇华 《电测与仪表》2003,40(5):24-26,38
针对电子产品受到ESD威胁日益严重的现状,本文通过详细论述ESD破坏的特点,揭示了静电作为隐蔽的“杀手”,其突发的伤害、潜在的威胁、复杂的成因使电子产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提出了综合运用均压、接地、泄流、屏蔽和箝位等技术,并辅之以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构成一个完整的静电防护体系的思想,将静电这个当今电子工业中的“恐怖分子”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规的人体模型(Human Body Model,HBM)进行静电释放(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测试时往往容易受到寄生参数的影响,使得电源芯片抗静电能力测量值与实际抗静电能力存在偏差,导致劣质产品通过HBM ESD测试,影响电源芯片产品良品率的提升。为此,提出了一种RC-HBM模型,通过引入RC并联支路,校正因寄生参数引起的静电放电电流的偏差,满足电源芯片静电可靠性测试的要求。首先阐述了静电对电源芯片的损坏机理。其次,分析了寄生参数对ESD电流的影响,阐述了常规HBM ESD测试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RC-HBM模型,给出了RC并联支路参数的设计依据。最后,通过批量实验验证了所提RC-HBM模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朱彬若 《上海电力》2001,14(6):51-5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生产工艺的不断提高,大量由敏感的电子元器件构成的新型电工、电子产品得得广泛应用。由于产品的小型化、低功耗、高速度和高集成化,使得电子产品在严酷的电磁环境下遭受损害或失效的机会大大增加了,严重的可造成质量事故和设备损坏以及其它无法估量的损失。另一方面,电子产品在工作中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电磁骚扰,不仅可能干扰公共安全和通信设备的工作,而且对于百姓的文化生活甚至人身安全会造成影响和危害。我们把电子产品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降低运行性能的能力称为电磁抗扰度(EMS);把电子产品在工作时对周围环境中任何事物不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称为电磁骚扰度(EMI)。EMS和EMI是产品电磁兼容性(EMC)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静电的放电(ESD)危害案例,与当前控制器线路板的静电发生比较,分析得出控制器电路以及生产中的静电发生量及其变化规律。据此设计了控制器电源的静电防护方案,并列出线路板生产工艺中的静电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家用电器科技》2008,(5):35-35
美信电子面向USB信号线、具备静电放电(ESD)防护功能和过电流保护功能的过电压保护控制器IC——MAX4987AE/BE,主要用于手机以及便携式媒体播放器等收发数据及充电时需要连接USB接口的设备。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静电放电对电子元器件工作造成的影响,介绍了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的结构特征,设计了改进型静电放电防护电路,以有效保障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在冬天干热的室内,人们经常会体会到静电放电。穿戴套头衫或其它合成纤维衣服,常常会出现电花四溅的现象。这些微小的电花就是释放的静电,它的电压和电流可分别高达15000V和50A。如果释放的静电遇到散热器或水管等接地物体,不会造成任何伤害。但如果释放的静电进入手机或其它消费类电子设备,可能会严重损坏设备内部高度集成的电路,除非设备采用TVS二极管等专用ESD组件。  相似文献   

11.
在SMT电子产品中,许多的元器件都属于静电敏感器件,过高静电压会导致此类器件的直接失效或潜在失效,从而导致成本的损失。本文主要阐述了SMT工厂内的静电防护体系的建立方案,旨在将产线的静电压降低到合理的范围,避免静电敏感器件失效造成的产品质量事故。  相似文献   

12.
张涛  杨雄  赵阳  周孟夏  夏清 《电气技术》2016,(11):106-110
电磁兼容标准YY0505-2012在医疗器械行业执行后,医疗设备的电磁兼容问题得到极大关注,其中静电防护方面形成了一些常见的经验性的措施,如用金属外壳罩住并接地进行屏蔽、在片上使用防ESD器件等。然而,很少涉及在无外接电源情况下的研究,本文针对无外接电源情况下医疗设备的静电防护问题做了探索和分析,提出了三项整改措施,并结合整改案例进行分析。整改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三种ESD防护措施具有实用性,对ESD防护措施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变电站电源监控系统控制器用于监控直流屏工作状态,以及对蓄电池进行维护管理。控制器使用现场电磁环境较复杂,通信线缆多,由于静电感应及人体触摸,经常会受到静电干扰。从产品的软硬件设计方面,论述了控制器静电防护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14.
印制电路板存在静电放电(ESD)的干扰,静电放电能够通过功能端口及可接触的地方进入装置。抑制静电放电就是防止高电压脉冲通过辐射和传导影响系统功能。本文从静电放电的产生分析,对印制板电路抗干扰设计提出了参考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静电放电ESD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对电子产品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这一现象是正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着重阐述了静电的产生以及其对电子产品造成的危害程度,地其防护方法及使用器材做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现代电子设备日益精密、复杂和多功能化。雷电、电气系统操作或静电等所产生的瞬态冲击电压会对电子设备造成很大的影响或损害。可以抑制瞬时冲击电压的瞬态保护电连接器将会成为军、民用电子设备瞬态防护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本文主要介绍了瞬态保护连接器的作用、现阶段飞机需求情况、TVS瞬态保护连接器技术要求、线路板设计、产品结构设计、产品试验验证情况。  相似文献   

17.
静电是由于处在不同带电序列位置的物体之间接触分离,使物体上的正负电荷失去平衡而发生的现象。随着电子设备功能的增加,输入/输m连接器也随之增多,这为静电放电(ESD)提供了进入电路的路径。因此,有必要采用静电放电保护元件,在静电放电进入电路板之前有效抑制静电放电事件的发生。本文详细分析了静电的产生及其危害,以及对静电产生的控制和对静电放电采取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电子元器件静电的产生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春棉 《电气开关》2009,47(2):69-71
目前,由静电引起的电子元器件的破坏严重影响到了电子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介绍了静电产生的机理,分析了静电对电子元器件的危害,并提出了电子元器件预防静电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静电放电(ESD)防护器件的开启速度,减小被保护电路的损伤概率,在0.18μm CMOS混合信号工艺下,研究了结构参数、脉冲幅值对基于可控硅整流器(SCR)的ESD防护器件开启时间的影响。在基区渡越时间的基础上,加上了结电容的影响因素,完善了器件防护延迟模型,当注入脉冲电压值增大到700V时,模型最大误差〈0.5ns,在分析快沿脉冲的防护时更符合实际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当阱间距取5.00μm,N+与P+间隔取0.50μm,SCR的开启时间可降为1ns。此外,在大幅值的脉冲注入下,由于结电容的充电速度加快,SCR的开启也更为迅速。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和仿真分析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大阱间距的宽度,减小N+与P+的间隔可以缩短SCR的开启时间,为该类型防护器件的设计、参数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静电是由于处住不同带电序列位置的物体之间接触分离,使物体上的正负电荷失去平衡而发生的现象。随着电子设备功能的增加.输入/输出连接器也随之增多,这为静电放电(ESD)提供了进入电路的路径。因此,有必要采用静电放电保护元件,在静电放电进入电路板之前有效抑制静电放电事件的发生。本文详细分析了静电的产生及其危害,以及对静电产生的控制和埘静电放电采取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