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大地冰坚雪厚,居民豪爽率直,酒助其寒中寻暖,人与酒难解难分。他们认为,男人不饮酒,就不是真正的男人,甚至有“不让喝伏特加还不如让我死”的豪言壮语。在俄罗斯,见面常以“喝了没有”来打招呼,就像我们中国人见面时常问“吃了没有”一样。不过他们是用肢体语言表达:右手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圆圈,然后食指弹出,弹到下巴。  相似文献   

2.
张静  李永庆 《新食品》2009,(12):90-91
在一般人眼里,商务政务用酒若少于八九十元一瓶,“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但在洛阳,一款定价48元的新白酒产品,却获得了一群商人的青睐,他们甚至在各种场合都带着这种酒,这又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湘楚 《美食》2001,(2):13-14
自古以来,酒与人类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酒是一种神奇的的饮品,它能使人如痴如迷。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杜甫是诗圣,也是酒圣;白居易留诗二千首,其中饮酒诗就有九百首。酒能激发灵感,有谓“李白斗酒诗百篇”;酒能助兴,唐书法家张旭,草书逸势奇伏,连绵回绕。相传他往往在大醉后呼狂走乃落笔,世人谓之“张颠”。古代骚人墨客常在酒兴来时,给酒起了种种别称,有雅称,有贬义,还有隐谓;有根据酒的性状取名,有以造酒为名,还有官衔,甚至圣贤也被列入,并将它融入他们的诗词作品之中,形成了绚烂多彩的中华酒化。  相似文献   

4.
李笑天 《酿酒》2002,29(3):13-13
人们评价文人常用“文如其人”四个字 ,意思是文章的风格就是作家的风格。对于酒来说 ,造酒人的人格造酒工艺与原料集合起来 ,才造就出酒的口感和酒体风格。我国名优酒不仅知名度高 ,而且往往在口感风格上具有独特之处。正因为如此 ,一些专事模仿或克隆名优酒的小厂或私人作坊 ,只能学到名优酒的一点皮毛 ,很难学得名优酒风格之精髓。这说明 ,有些文化名酒的风格是无法复制的。国酒茅台是大曲酱香型的典型代表 ,首次喝茅台酒的人会感到有一点“苦味”甚至“烤糊味” ,不像浓香型酒那么满口含香 ,也不象米香型酒那么“清甜” ,但多次喝茅台的…  相似文献   

5.
粮票的往事     
亘古 《上海纺织》2005,(2):37-37
如今过年过节,许多人酒酣菜饱之后,是不吃饭的。即使是“年夜饭”,不少人也粒米不进。不是因为没饭吃,而是肚子里早已没有“空隙”了。回想20多年前粮食紧缺,以致购买粮食时粮票甚至比钞票还重要的状况,不禁感慨系之。  相似文献   

6.
"论酒"漫谈     
溢香轩 《酿酒科技》2003,(6):117-118
酒具有两重性,古今对其评价分为三大派:功派、祸派和中派。功派认为酒具有健体强身之功,舒筋活血之效,激发诗文书画创作灵感之妙,是“百药之长”。“诗给酒添点味儿,酒给诗添点劲儿”;祸派认为酒是“祸水”,是“万恶之源”。“大则亡国失天下,小则败家丧身”。“君子以之败德,小人以之速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亦不小,诸如酒后车祸、酗酒犯罪、酒精中毒引起的痰病等触目惊心;中派则认为“酒无善恶,在人所用”。酒之祸,罪不在酒而在于人,归罪于酒不公平。酒能益人,亦能损人;既可药用,又会伤身惹祸;既是兴奋剂,又是镇静剂;“利增则祸减,祸增则利减”。罪不在酒,而在人的自控能力。  相似文献   

7.
陕西势力     
吴英  李华 《新食品》2005,(19):30-31
继川酒、豫酒、鄂酒、江苏酒之后,本刊将视线聚焦到了陕西白酒板块。陕西酒给人最大的印象是酒有酒品,人有人品,而且,与其他板块极力向外扩张的意图不同,陕西白酒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卫”,其在“地产酒集体抗击外来品牌”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力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酒类,包括蒸馏酒与非蒸馏酒,都需要在各自的传统贮存容器中贮存一段时间,少则几天数月,多则几年几十年,使酒芳香宜人,酒体细腻醇厚,这个过程叫“老熟”。名酒更是十分强调要有一定的贮存期。国外的一些洋酒,有的贮存三十年,甚至近百年,以提高酒的身价。因此,酒是否已“老熟”,是酒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近些年来,各酒厂和科研单位,为了提高质量,缩短贮存期,加速设备、资金周转,采用各种办法来加速酒的“老熟”。  相似文献   

9.
王科  王双兰 《新食品》2007,(27):86-86
武汉是“酒家”进军湖北市场的必争之地,为抢占市场份额,外来酒与地产酒展开了一场混战,在广告宣传上,大家不惜重金,花样繁多,有的酒广告甚至说酒有治病、强身壮体的功能;在产品促销上,有的酒盒(瓶)内甚至藏有一定量的外汇、人民币……针对这些怪现象,本刊对武汉市酒类专卖管理局局长姜昭甫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0.
酒是故乡情     
酒会上头,而家乡的酒更会醉人,所谓的“酒不醉人人自醉”,恐怕说的就是这家乡的酒吧。酒是桌面上的感情,每一款酒,都是一个地区的符号,也是一个人回忆的原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酒》2009,(3):58-59
即使是这个世界上拥有最多财富和最多智慧的人,或许也很难超越当下的物质世界所能给予他的想象。即使你是茅台酒的忠实“粉丝”,也许你不会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酒甚至能超越茅台。  相似文献   

12.
向爱杰 《新食品》2005,(5A):10-10
卖酒应该做“面”,还是应该打“点”?这是卖酒人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古代传统饮酒观的演变及中国人饮酒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围绕酒德、酒量、酒风三者对中国饮酒文化作了视角独到的贯通古今的深入讨论。论述了“酒德”话语霸权地位演变的过程与中国饮酒观的历史发展趋势,剖析了中国传统酒人的“酒量”观及其影响,阐述了孔子“唯酒无量不及乱”主张的实际影响与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酒文化角色,同时对现时代中国人的酒饮文化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陈熙 《新食品》2014,(6):160-160
中低端的民酒品牌浏阳河自去年下半年起,销售呈现趋稳回升之势。在酒企普遍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浏阳河酒经过半年多的“聚势”,去年第四季度销售总额创近三年同时期新高,今年春节前部分产品甚至断货,销售业绩出现罕有的“小阳春”。  相似文献   

15.
《中国食品》2001,(5):38
葡萄酒与食物的搭配,法国人称之为“Le mariage des mets et desvins”解释成佳肴与美酒的联姻。餐桌上固然不可无酒,食物与酒的搭配更是一个有趣的Subject,搭配得好,酒菜相得盖彰,扬瑜掩假,相互加分;搭配得妙,令人拍案叫绝,陶醉沉迷。酒友凡生兄发现粤菜中的梅香咸鱼,从尾部切起第三段,配陈年波尔多,风味绝佳,赛过陈年起司Roquefort,知味之士,一时蔚为风尚,风靡港台。 如何可为菜配酒?这是令许多人困扰的问题,饮酒最多的欧洲人;往往也为选择搭配的酒伤透脑筋。最简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嗜酒者皆有酒瘾,酒瘾则是由于酒精所致。嗜酒成瘾有三个因素。一曰耐受性。劳动之后,苦恼之时,饮上一杯,似有“解乏、轻松、愉快”之感。时间一长,酒量逐增,人对酒的耐受性就增强了。二曰依赖性。有酒则喜,谈笑风生;无酒则不安,甚至一言不发,到处寻酒喝,俗叫“酒瘾发作”,医学上称为  相似文献   

17.
《新食品》2012,(7):50-50
记得在某公益广告中听过这样一句话:酒不会犯错,但人会:车不会犯错,但人会。就在舆论的矛头都指向“酒”这一物质时,也许大多数的人都忘了,犯错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是人。千百年前,先人以酒祭神,而如今祭祀之物却成为某些社会问题产生的诱因。其实,酒还是酒,就看要怎么喝。  相似文献   

18.
民以食为天,而在吃的各类消费品中,酒占有相当的比重。“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礼”,亲朋好友相聚、业务往来宴请、节假日、喜庆事,酒自必不可少,以酒助药力、驱疾健身的人不少,借酒畅文思的人也有,酒作为做菜调味用则几乎家家都离开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类需求稳步上升。  相似文献   

19.
酒里含有激素ScienceDigest.1998(1)大多数人把研究饮酒的注意力集中到酒精上。酒精是啤酒、果酒和威士忌酒的“活性剂”。但是,匹兹堡大学生物学家朱迪斯·加瓦勒发现,至少在Bourbon(一种烈性威士忌酒)里含有植物雌激素。这类激素可以从...  相似文献   

20.
邹周  张金萍 《新食品》2007,(27):114-115
广州市诚盛贸易有限公司老板陈国英,在部队呆过22年,军人生涯让陈国英做事果敢,为人豪爽。走上白酒经销的道路,纯属偶然。一次几个战友聚会,喝了“六和春”酒。酒后,陈国英细细品味“六和春”三字,倍感亲切,甚至使他有种盛世和平的欣慰,由此也就喜欢上了“六和春”酒。这是白酒经营门外汉陈国英对“六和春”第一次有些形而上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