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有的隐私保护技术较少考虑到查询概率、map数据、信息点(POI)语义等边信息,攻击者可以将边信息与位置数据相结合推断出用户的隐私信息,为此提出一种新的方法ARB来保护用户的位置隐私。该方法首先把空间划分为网格,根据历史查询数据计算出处于不同网格区域的用户提交查询的概率;然后结合相应单元格的查询概率来生成用户匿名区域,从而保护用户的位置隐私信息;最后采用位置信息熵作为隐私保护性能的度量指标。在真实数据集上与已有的两种方法进行对比来验证隐私保护方法的性能,结果显示该方法具体有较好的隐私保护效果和较低的时间复杂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用户位置隐私保护过程中攻击者利用背景知识等信息发起攻击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移动终端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案通过利用k-匿名和本地差分隐私技术进行用户位置保护,保证隐私和效用的权衡。结合背景知识构造匿名集,通过改进的Hilbert曲线对k-匿名集进行分割,使用本地差分隐私算法RAPPOR扰动划分后的位置集,最后将生成的位置集发送给位置服务提供商获取服务。在真实数据集上与已有的方案从用户位置保护、位置可用性和时间开销方面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案在确保LBS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增强了位置隐私保护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服务和移动网络的持续发展,基于LBS的连续查询服务被广泛应用。基于单点的K-匿名位置隐私保护算法已经不能满足连续查询下用户位置隐私需求。针对用户轨迹隐私保护提出新的保护方法,该方法采用不可信第三方中心匿名器,用户获取自己的真实位置后首先在客户端进行模糊处理,然后提交给第三方匿名器,第三方匿名器根据用户的隐私需求结合用户某时刻的真实位置信息生成虚假用户,然后根据历史数据生成虚假轨迹。为了进一步提高虚假轨迹与用户真实轨迹的相似性,该算法提出了虚假轨迹生成的两个约束条件:虚假轨迹距用户真实轨迹的距离约束和相似性约束。经大量实验证明,该算法与传统的不同时刻K-匿名算法相比,不仅可以满足连续查询的用户轨迹隐私保护而且可以满足基于快照的LBS用户位置隐私保护。  相似文献   

4.
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s,LBS)由于存在隐私泄露问题已越来越成为隐私保护领域中的热点.针对用户协作的隐私保护方法无法为参与用户提供自定义匿名度功能,且对协作用户的隐私保护效力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加密分割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采用分布式结构,通过用户对查询信息进行分割、加密、交换混合,满足了用户自定义匿名度需求,提高了用户间的隐私安全性,同时,采用假名方法抵御长期统计的攻击方式.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隐私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超  张磊  张春玲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10):3083-3085,3090
针对现有基于位置服务的隐私保护方法缺乏对邻近匿名用户的保护,因而攻击者可利用尚未被保护的匿名用户通过分析剔除的方式识别用户的真实位置,进而造成用户位置隐私泄露的问题,基于邻近敏感区域随机选择计算提出了一种邻近位置保护方法。该方法基于随机变换,实现对用户当前位置及其邻近位置的隐私保护,以此防止攻击者通过剔除的方式识别和获得用户隐私。通过模拟实验比较,可证实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隐私保护能力和算法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已有的动态P2P网络环境中位置隐私保护的方法容易使相互协作的用户之间的位置过于集中,空间覆盖域较小,抗中心攻击能力较弱。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扇形区域的动态P2P位置隐私保护方法。通过移动用户之间的相互协作构建一条匿名链来转发查询信息,完成精确查询的同时在匿名链中隐藏了查询用户的真实位置。在匿名链建立的过程中,利用扇形区域限定匿名链的方向,同时考虑节点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保证了匿名链的空间覆盖域及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算法的匿名度及抗中心攻击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不同用户密度情况下,匿名性能及计算能耗均能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基于位置服务的应用中存在的用户位置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匿名区域变换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在离用户一定距离处选择一个锚点生成匿名区域后,利用邻近节点处理法计算用户邻近节点查询结果与用户真实位置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在保护用户位置隐私的同时得到精确的查询结果。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与Cloaking Region和SpaceTwist算法相比,该方法在保证较低通信开销的前提下,具有较好的位置隐私保护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LBS查询服务中构造的匿名区或选取的锚点仍位于敏感区域而导致的位置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位置语义的增量近邻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在客户端/服务器体系架构下,先根据用户的位置隐私需求计算语义安全匿名区,保护用户位置隐私;再筛选语义安全匿名区中道路交叉点作为语义安全锚点,保证了选取锚点是真实存在的,且其语义安全性达到最大;最终客户端以锚点位置请求服务并获取查询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保护用户位置的隐私,且查询准确率较高约90%,查询时间较低约60 ms。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护用户隐私,社交网络图数据发布前通常对其进行匿名化操作。然而,现有的各种匿名技术不能很好地保护用户隐私并且由于改变太大影响社交网络数据可用性。提出一种满足差分隐私的社交网络图数据发布模型(differential privacy perturbation graph,DPPM)。该模型将一个图的结构信息提取到dK度的相关统计中,将噪声引入到数据集中,并生成一个社交网络图。从理论上证明了该方法满足差分隐私。使用三个真实的社交网络数据集来评估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基于位置服务的位置隐私与查询隐私保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同态加密位置隐私保护方案。首先,随机置换匿名用户真实身份,结合用户的历史查询内容,构建马尔可夫状态转移矩阵;其次,预查询用户的历史高频率内容及马尔可夫链下的预测内容,并且存储相应结果集;最后,对该方案双预测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该方案使服务器满足k+1个查询内容,并使恶意服务器或攻击者无法判定查询用户的真实身份与查询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了用户位置隐私与查询隐私的保护。同时,利用同态加密密文的可计算性和保密性,实现了面向密文数据的统计分析和隐私数据的安全存储。  相似文献   

11.
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导致收集的时空数据中个人位置隐私、签到数据隐私、轨迹隐私等敏感信息容易泄露,且当前研究分别针对上述隐私泄露单独提出保护技术,而没有面向用户给出防止上述隐私泄露的个性化时空数据隐私保护方法。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时空数据的个性化隐私保护模型(p,q,ε)-匿名和基于该模型的个性化时空数据隐私保护(PPPST)算法,从而对用户个性化设置的隐私数据(位置隐私、签到数据隐私和轨迹隐私)加以保护。设计了启发式规则对时空数据进行泛化处理,保证了发布数据的可用性并实现了时空数据的高可用性。对比实验中PPPST算法的数据可用率比个性化信息数据K-匿名(IDU-K)和个性化Clique Cloak(PCC)算法分别平均高约4.66%和15.45%。同时,设计了泛化位置搜索技术来提高算法的执行效率。基于真实时空数据进行实验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PPPST算法能有效地保护个性化时空数据隐私。  相似文献   

12.
位置隐私保护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研究,目前基于用户相互合作的无中心服务器的位置隐私保护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为了在不可信环境下更好地保护用户位置隐私,从技术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分析思想的用户协作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Privacy_l,此方法通过用户协作形成匿名组,以匿名组的密度中心作为锚点代替真实位置发起查询;通过安全求和来计算锚点,解决在现实不可信环境下不诚信合作的问题;同时根据用户的不同位置隐私需求,通过设置不同的隐私保护参数水平,达到不同的匿名保护效果,并且采用改进的增量查询方法提高近邻查询效率.仿真实验表明,此方法具有较好的性能,能够更好应用于现实环境.  相似文献   

13.
余永红  柏文阳 《计算机应用》2010,30(10):2672-2676
针对目前基于数据库加密的隐私保护外包数据库服务技术需要对整个数据库进行频繁的加密和解密操作,不能有效实现数据处理性能与数据隐私保护之间平衡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分布式外包数据库服务的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引入准标识属性集自动检测和概率匿名隐私保护技术,采用对部分敏感属性加密或匿名的方式和分解准标识属性集的方式实现数据的水平分解和垂直分解,并针对不同的数据分解方式,给出了分布式查询处理的方案。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非可信数据库服务器的外包,并能较好地平衡数据查询性能和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现有的[k]-匿名位置隐私保护机制通过检索历史请求记录来构造匿名位置集,而检索需要花销大量的时间。针对这一问题,运用Geohash编码快速检索的优越性,提出了基于区间区域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将用户的真实位置泛化到区间区域中,根据Geohash编码原理来检索相同编码的位置作为候选位置集,再根据用户的隐私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k]-匿名隐私保护服务。仿真实验表明,在相同大小的检索范围内,该方法不仅可以快速地进行匿名处理,还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位置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移动对象轨迹信息被大量收集所导致的轨迹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了基于假轨迹的轨迹隐私保护算法。在该算法中,考虑了用户的暴露位置,基于轨迹相似性和位置多样性的综合度量,设计了一种启发式规则来选择假轨迹,从而使得生成的假轨迹能有效隐匿真实轨迹和敏感位置。此外,还提出了轨迹有向图策略和基于网格划分的地图策略来优化算法的执行效率。基于真实的轨迹数据进行实验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保持数据可用性的情况下能有效保护真实轨迹。  相似文献   

16.
刘静  田可可  王海涛  王辉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1,38(4):1175-1178,1184
为了解决LBS服务中用户轨迹隐私泄露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效假轨迹的隐私保护算法。首先,该方案综合考虑用户所处区域的背景信息,以划分网格的方式,统计每个网格的历史服务请求概率,确保生成的每一个假位置与对应真实位置具有相同的历史服务请求概率;其次,结合网格历史服务请求概率并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模型计算出用户位置转移概率;最后,生成与真实位置转移概率最相近的k-1条假轨迹实现K-匿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更有效地保护用户的轨迹隐私。  相似文献   

17.
李树全  李锐  朱大勇  熊超  刘磊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8):2437-2441,2445
提出了一种采用用户网格和两级缓存技术相结合的方案,该方法采用基于第三方可信服务器的体系结构,在用户提交服务查询请求时,将用户的真实位置以正方形网格区域代替并发送给匿名服务器;在匿名服务器中,将地理空间以最小匿名区域为大小的固定网格划分以提高缓存利用率,同时使用四叉树存储固定网格区域,加快k-匿名区域的生成速度;在移动终端和第三方可信服务器中同时引入缓存机制,减少用户与第三方可信服务器以及位置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交互次数,有效提高了查询响应速度与用户隐私保护程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链接攻击导致的隐私泄露问题,以及为了尽可能减少匿名保护时产生的信息损失,提高发布数据集的可用性,提出一种面向个体的基于变长聚类的个性化匿名保护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记录权重值对聚类簇中心结果的影响,以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并对敏感属性值进行分级处理,将敏感属性值分成三个等级类,响应不同个体的保护需求。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满足敏感属性个性化保护需求,同时可有效地降低信息损失,效率较高,生成的匿名数据集具有较好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定位技术和无线移动设备的飞速发展,移动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位置信息,也可能泄露位置信息,甚至导致个人隐私的泄露。提出了一种主动式用户协作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P2PSpaceTwist,该方法采用了一种带新鲜性的主动式协商机制,通过该机制用户主动与邻居协商,收集邻居信息并广播自身信息;当满足用户的匿名需求后,使用匿名区域内的随机位置代替用户的真实位置并发送给随机选定的代理,通过代理向位置服务器提供商发送增量式的近邻查询,从而获得精确的结果集。实验结果表明,P2PSpaceTwist能够较快地实现匿名查询并获得较精确的结果集,与其他位置隐私保护方法相比,P2PSpaceTwist的通信开销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前,基于位置隐私的保护技术大多针对用户进行单次LBS请求进行设计,只考虑保护当前真实用户所在位置,而忽略了真实用户连续多次查询时存在的协作用户交叠导致真实用户位置泄露的情况,进而攻击者可根据真实用户位置点进行轨迹预测,最终获取真实用户运动轨迹,导致真实用户位置隐私的泄露.本文针对上述情况,在用户发起连续LBS请求时,提出了基于相似路径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LPBSP),首先通过网格结构中历史用户密度进行一定均衡处理,使之符合真实的环境条件;然后对前后相邻时刻构造的相似路径进行轨迹偏移度、速度相似度等进行一定条件约束,使其更加贴近真实用户,从而混淆攻击者,达到位置隐私保护的目的,最后本文通过实验对比验证了本文在匿名成功率、执行时间及位置隐私保护度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