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方明沅  帖翊 《计算机仿真》2022,39(2):145-148,190
针对现阶段同时同频全双工通信系统射频自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性叠加的自干扰盲辨识算法.通过近端和远端收发信机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构建同时同频全双工系统模型;采用基于可变窗长的信道估计方法,按照真实的自干扰信道特性,根据MMSE原则挑选最佳干扰抑制窗长,提取自干扰信号特征;根据提取结果,利用线性叠加算法,通过前馈滤波器...  相似文献   

2.
同时同频全双工(co-frequency co-time full duplex, CCFD)系统在相同的频率上同时进行信号的收发,理论上可使通信频谱利用率提高一倍.但是由于收发天线等前端模块距离较近,系统中会存在很强的自干扰信号.当前常用的自适应滤波、最小二乘法估计等自适应干扰抑制方法存在着不能有效抑制多径信道和功放非线性产生自干扰信号的不足.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Bi-LSTM)的CCFD数字域自干扰抑制方法.首先根据多径信道的特征,采用记忆多项式对自干扰信道进行建模;然后采用Wild Horse优化算法(Wild Horse optimizer, WHO),通过迭代寻找到最优时延单位以确定训练数据的特征数;最后搭建Bi-LSTM网络进行训练,重构出自干扰信号,并在接收端减去,以达到自干扰抑制的目的.在仿真实验中采用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信号作为参考信号,实现了47.17 dB自干扰信号抑制比,较传统...  相似文献   

3.
针对极端频谱环境中强干扰对全双工(full duplex,FD)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频率捷变的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抑制(digital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DSIC)方法。通过离线运算获取工作频带范围内的误差补偿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实时生成捷变频点的自干扰(self-interference,SI)信道参数以重建自干扰信号并完成数字对消。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系统工作频带范围内可将自干扰抑制到噪底以下,并在整个频带具有较高一致性和良好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4.
跳频同址干扰具有频率选择性,是典型的长脉冲响应干扰.Laguerre滤波器同时具有FIR和IIR滤波器的优点,对长脉冲响应干扰具有更优的匹配性能和稳定性.在研究跳频同址干扰多径信道特性的基础上,提出采用自适应Laguerre滤波器实现跳频同址干扰抵消,给出自适应干扰抵消器实现算法和自适应Laguerre滤波器最优极点估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Laguerre滤波器的自适应跳频同址干扰抵消器在恒参信道和时变信道中均能获得良好的抵消性能和稳定性,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微型机与应用》2016,(6):66-68
带内全双工技术已经成为提高无线通信系统吞吐量的一种有效方案,然而,该技术中存在的自干扰信号将严重影响带内全双工系统的性能。首先分析了现有的无线带内全双工通信系统中存在的自干扰,并根据干扰的来源将干扰信号分为三类干扰源。然后,分析了现有的一些自干扰抑制技术的抑制效果及影响因素,并据此明确后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雷达工作在日趋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同频干扰问题影响甚重.论文主要从理论上阐述了同频干扰产生的机理,推导出各雷达参数与同频干扰的关系,并进一步从理论和实际雷达接收回波的现象上分析同频干扰的特征以及其对雷达性能的影响,为如何设置雷达参数可避免干扰和抑制同频干扰算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主要研究了静电激励/电容拾振的谐振梁式微传感器的同频干扰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提出了采用梁的二阶振动模态解决同频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多用户环境下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容量问题,分别分析了同频干扰功率一定时,多干扰用户,小功率发射和少干扰用户,高功率发射对系统容量的影响,给出了两种条件下,系统容量与干扰用户数目以及干扰噪声比的函数关系。最后用蒙特卡洛方法仿真了系统的中断容量,并与不同情况下中断容量的理论曲线相比较,得出了干扰用户数目,干扰用户天线数目以及INR与系统中断容量的关系,用以指导MIMO系统级设计。  相似文献   

9.
论文分析了抛物背射抗同频干扰天线抑制干扰的机理,给出了电视19频道时该天线的设计参数和测试结果,表明可以有效地抑制斜前方和后方来的同频干扰信号。  相似文献   

10.
在TD-LTE系统的同频干扰和相关的组网方案当中,详细的针对具体的设计方法以及基础的理论等进行分析以及研究,是保证系统设计质量的关键所在。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并且细致的探析,力求从实际的角度出发针对其中的重难点进行阐述,以求为相关工作和技术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龙志鹏  余江  常俊 《计算机科学》2017,44(9):110-114
提出了一种基于源节点到中继节点(SR)信噪比门限和中继节点最小自干扰的全双工中继策略,并在此基础上与SR最大信噪比的全双工中继策略相结合,构建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全双工中继系统。在对等功率分配条件下使用DF协议转发时对自适应全双工中继系统的中断概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与自适应半双工中继策略相比,提出的自适应全双工中继系统的中断概率更低。与基于SR最大信噪比的全双工中继策略相比,一般情况下,当SR信噪比系数较大时,自干扰信号也较强,此时所提自适应全双工中继系统采用基于SR门限和最小自干扰的中继策略,中断概率较低;而在自干扰信号较小的情况下,该自适应全双工中继系统将采用基于最大SR信噪比的全双工中继系统的中继策略,能维持较好的中断性能。  相似文献   

12.
作为5G的关键技术,设备直通技术(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D2D通信)和全双工可以提升5G系统的频谱效益和吞吐量,两者结合可以进一步提升性能增益。但是全双工节点的自干扰和资源复用产生的同频干扰会很大程度影响系统的性能。基于此提出了功率控制方案,通过凸规划的拉格朗日对偶方法得到最优的发射功率,来最大化全双工D2D的链路速率并同时满足蜂窝用户的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需求。通过仿真,观察了相比于半双工D2D,全双工D2D的增益随着蜂窝用户的需求和自干扰消除量变化的影响,并且对比了全双工D2D复用不同数目信道时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This work presents two dual polarized proximity‐fed monostatic patch antennas with improved interport isolation for 2.4 GHz 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 band same frequency full duplex wireless applications. The presented antennas achieves the high interport decoupling through intrinsic isolation of the polarization diversity in conjunction with a simple single‐tap and two‐taps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IC) topologies. The polarization diversity isolation is achieved through two perpendicular microstrip feeds for proximity feeding to excite orthogonal polarization mode for transmit (Tx) and receive (Rx) modes. The prototype for proposed antenna with integrated single‐tap and two‐taps SIC circuit is tested to record its interport isolation, impedance bandwidths and gains for both Tx and Rx ports. The implemented antenna with single‐tap SIC circuit demonstrates 10 dB return‐loss bandwidth of ≥100 MHz for both Tx and Rx ports. The measured isolation exceeds 40 dB over the 40 MHz bandwidth. Moreover, the recorded peak isolation is better than 74 dB for implemented antenna prototype. Furthermore, the 40 MHz bandwidth with 40 dB isolation can be tuned with the help of SIC‐tap as demonstrated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measured gain levels are around 4.6 dBi for both Tx and Rx port. The same antenna structure with integrated two‐taps SIC topology features better than 55 dB isolation within 10 dB return loss bandwidth of 100 MHz. The peak isolation exceeds 97 dB and isolation levels are better than 60 and 80 dB over 50 and 20 MHz bandwidths, respectively, for presented antenna with two‐taps SIC configuration. The compact antenna offers comparatively wider impedance and isolation bandwidth with improved SIC levels compared to previous designs.  相似文献   

14.
实现邻道双工通信,即消除本地发射机对接收机所产生的强信号阻塞干扰,是无线通信领域急待解决并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问题。本文结合我们的科研成果,在分析通信系统电磁兼容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干扰对消技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并对干扰对消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应用作了深入分析。此技术颇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描述片上系统总体结构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硬件功能、软件功能及软硬件之间的接口,重点论述了基于同步调度或异步调度的调度器设计方案、基于Mealy有限状态机的虚拟链传输控制等关键技术。在EP1S40芯片上经过验证可满足航空电子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AFDX)协议处理芯片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利用VHDL语言设计出全双工异步接收发送器电路的方法,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实验证明了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协作通信中的全/半双工中继的混合方案。分析计算了在解码转发(DF)下等功率分配时的中断概率的理论表达式;对比了考虑直传链路和不考虑直传链路时的系统性能,指出考虑了直传链路所获得的性能增益;并通过计算机对理论分析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的全双工(或者半双工)选择方案,提出的混合双工系统具有更低的中断概率、更好的系统性能,并且随着潜在中继数目的增加,系统中断概率越低。  相似文献   

18.
应用反馈同步技术,在超混沌电路上实现信号的全双工混沌保密通信。在理论上简要地讨论了双方的同步原理,从实验的角度验证了此通信系统的可行性,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射频无线通信的技术取得了迅猛发展,无线通信技术也日趋成熟和稳定,射频收发系统的通用化和小型化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对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射频收发原理进行介绍,并对几种常用的方案进行了分析,对比了各方案集成化、小型化的优缺点,最后使用ADI生产的一款集成式宽带捷变收发器,构建硬件平台,实现一种简易的全双工多通道的射频收发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