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对糯扎渡水电站溢洪道水垫塘护坡不护底方案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在水垫塘平底板(护底)情况下,根据测试出的时均压力、脉动压力和上举力分布分析了底板及边坡的稳定性,以及可能破坏的范围;在水垫塘护坡不护底情况下,研究了各泄洪工况下水垫塘底部及坡脚的冲(淘)刷形态,最大冲(淘)刷深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垫塘坡脚淘刷原因,提出了水垫塘的优化布置体型,即扩宽 水垫塘并加设护坡台板。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水垫塘采用护坡不护底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乌东德水电站下游水垫深厚的特点,坝后水垫塘拟采用护岸不护底布置型式。通过1∶100水工整体模型试验,观测分析了坝后水垫塘底板基岩的冲刷特性。不同型式泄水孔对底板冲刷影响的比较研究表明:在边表孔挑角、中间表孔俯角的布置格局下,较大泄量工况时,底板基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刷;表孔挑坎段增设齿坎不能有效减轻底板基岩的冲刷;在边表孔俯角、中间表孔挑角的布置下,底板基岩冲刷较轻微。  相似文献   

3.
小湾工程护坡不护底水垫塘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湾工程高水头、大流量坝身泄洪条件下,护坡不护底水垫塘进行了系统地试验研究。在按基岩微弱风化界面铺设动库的情况下,水垫塘基岩冲刷试验表明,坝身泄洪的水垫塘控制工况是表、中孔联合泄洪的工况;在各种泄洪工况下,当基岩抗冲流速为10-12m/s时,校核洪水下基岩冲刷平衡深度小于15m。改变二道坝高度的冲刷试验表明,二道坝高度能减少基岩冲刷平衡深度,但高 度增加值和基岩冲刷平衡深度的减少值并不相等,适宜的二道坝高程为1004.00-1008.00m。改变水垫塘两岸边超的冲刷试验表明,水垫塘底宽对基岸冲刷平衡深度的影响较大,坝身表、中孔单泄时,水垫塘底宽应大于挑流水舌横向重叠的宽度;表、中孔联合泄洪时,水垫塘底宽应大于水舌入水总宽度,否则基岩冲刷平衡深度急剧加深。根据试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种护坡不护底水垫塘的优化体型——勺型水垫塘,给出了体型尺寸和相应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小湾水电站水垫塘在现有泄洪布置和基岩抗冲流速10-12m/s的前提下,采用护坡不护底的形式是可行的,如能实现, 则将取得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小湾工程水垫塘优化布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紊流射流理论、基层冲刷平衡深度理论和放大岩块法,对“九五”科技攻关子题:“小湾工程水垫塘优化布置动床模型试验研究”进行了详细、深入和系统的试验研究,认为小湾水电站水垫塘在现有泄洪布置和基岩抗冲流速10 ̄12m/s的前提下,采用“护坡不护底”方案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基岩冲刷,改变二道坝高度和水垫塘边坡的系统试验研究,并结合水力计算和分析,提出了一种优化水垫塘体型-勺型水垫  相似文献   

5.
针对李家岩水库下游消能防冲问题,通过1∶30水工模型试验对比了传统连续坎和新型燕尾型挑坎下游挑射水舌特性及河道冲刷形态。试验结果表明:燕尾型挑坎对上游来流的适应性好,起挑流量要求更小。燕尾坎体型下挑射水舌底缘偏离底板程度随单宽泄量的增加而增大,造成近端挑距越小。燕尾型挑坎相比连续坎水舌的横向扩散明显减弱,且沿水流方向充分拉伸,整个水舌落点范围呈狭长型,从而避免了对狭窄型水垫塘或河道两侧岸坡的冲刷,燕尾型挑坎更加适用于狭窄型河谷。燕尾坎体型下挑射水舌的落水范围总体相比连续坎得到伸展,有效减小了入水单宽流量,下游河道的水体波动及冲刷均有所减弱。在试验和类似工程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燕尾型挑坎的体型设计原则,相关研究成果可供其他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江口水电站大坝泄洪消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口水电站大坝采用5个表孔,4个中孔泄洪,水垫塘消能,经济方案的试验比选,推荐方案为:表现出口加调坎,中孔出口加谳不对称宽尾圹,中孔不单独泄洪,水垫塘长度取160m,对水舌形态,水垫塘底板、侧墙和尾坎压力特性,水垫塘中流态,尾坎区流速和水流衔接以及坎后河床冲刷等水力学参数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推荐的消能防冲方案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7.
罗志安  廖瑜 《人民珠江》2023,(S2):238-243
汤溪水库溢洪道采用挑流消能,但常规挑流设计冲坑深度较深,淘刷严重,边坡高度大,支挡费用高。为降低冲坑支挡难度,减少工程投资,结合冲坑段地质条件特殊,抗冲刷能力强的岩土层靠近挑坎的特点,通过物理模型试验从水流形态和抗冲地质条件2个方面优化设计,采用前移挑坎位置、0°平射挑射角等措施可有效前移挑流水舌落点,在保证挑坎安全的前提下溢洪道冲坑冲刷深度大为降低。另外通过模型起挑流量试验,得出小流量下护坦无设置必要,大流量情况下无法保证护坦安全的结论,因此取消了原护坦设计。优化后冲坑两侧采用直径1.2 m的C35连排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锚索支挡方式,冲坑底部不设置混凝土衬砌护底。方案节省了工程投资,降低了工程施工难度和风险,可以给其他工程带来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锦屏一级水电站(拱坝坝高305 m)整体水工模型上将窄缝挑坎应用于高拱坝泄洪深孔,对窄缝挑坎体型参数选择和布置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窄缝挑坎应用于高拱坝深孔,可以获得窄长下泄水流流态;边墙压力测量结果显示,深孔采用窄缝挑坎后边墙无负压出现,但在窄缝收缩起点附近存在压力增大;射流水舌在水垫塘内纵向扩散效果显著,水垫塘底板时均冲击动压分布相对常规挑坎时而言更加坦化,底板冲击动压差也大大减小,这对水垫塘底板稳定和减小射流冲刷有利.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燕尾坎不同体型参数对其水力特性的影响,文章基于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水工模型,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选取不同开口处挑角和燕尾宽度进行试验,分析对比不同体型参数下的内外缘挑距以及水垫塘的冲击压强和脉动压强。试验结果表明:开口处挑角主要通过影响内缘挑距来影响水舌纵向拉伸程度,随着开口处挑角的不断减小,水舌入水宽度变宽,水垫塘内冲击压强和脉动压强逐渐减小;燕尾宽度主要通过影响外缘挑距来影响水舌纵向拉伸程度,随着燕尾宽度的不断增加,水舌入水宽度变宽,水垫塘内冲击压强先减小后增大,脉动压强逐渐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其他消能工程燕尾坎体型的选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工程水舌入水集中的问题,通过多次优化调整,分别对斜切坎和燕尾坎进行了优化试验和对比分析。通过增大水舌入水范围来降低下游河床的冲刷破坏并保证挑坎末端的护坦不受冲,同时兼顾河道两岸的防护范围和工程量,最终得到了推荐方案,优化过程和思路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水力学模型对三河口水利枢纽泄洪消能工体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底孔出口采用矩形不对称宽尾墩形成的窄缝体型,三表孔采用左、右表孔差动式齿坎与中表孔舌型鼻坎组合的优化方案具有表孔、底孔出口水舌上下分层、前后拉开、横向扩散的特点,从而改善了水垫塘内的水流流态,提高了消能效率,水垫塘底板所受动水冲击压力及脉动压力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部分河岸式溢洪道出口河道狭窄、曲折,岸坡陡峻,河床基础抗冲能力较差,采用挑流消能时挑射水流会砸落淘刷护坦、挑流鼻坎基础,危及下游岸坡稳定安全。为验证泄洪挑射水流形态及其对河床、岸坡的冲刷影响,以民乐河水库工程为例,通过水工模型试验进行分析并对挑流鼻坎体型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溢洪道挑流鼻坎采用斜切坎配合折流器体型能有效改善挑射水流流态,对下游河床、岸坡的冲刷影响较小,可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3.
朱金龙  张耀哲  聂源宏 《人民黄河》2012,34(5):141-143,146
在昌马水库多年的泄洪运行中发现,其溢洪道泄洪出口水舌落点集中,在岸边形成较深的冲刷坑,直接威胁到岸坡的稳定安全。为了解决该问题,通过溢洪道挑流鼻坎改建方案的水工模型试验研究,调整挑流鼻坎体形,提出了适用范围较广的大圆弧导向鼻坎改建方案。经过模型试验验证,大圆弧导向鼻坎不仅具有很好的导向功能,有效控制水舌落水位置、分布及范围,而且能使水舌沿横向、纵向拉开,使水舌覆盖消能区较大范围,减轻河床冲刷,有效解决昌马水库溢洪道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溢洪道差动式挑流鼻坎可增大其挑射水舌的扩散、碰撞、掺气和消能率,从而减轻下游河床的冲刷。目前对差动式挑坎水力特性研究成果仍较少,给工程设计带来极为不便。在现有的文献和成果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差动式挑坎下游河床冲刷特性的试验研究,对差动式挑坎段的水面线、挑射水舌挑距及其下游河床冲刷特性和计算方法进行探讨,并进一步补充了差动式挑坎下游冲刷影响系数与其体型和泄流水力参数的关系。研究成果与水力模型试验结果较吻合,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和运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溢洪道挑流消能存在的问题,采用VOF方法、立方体网格和k-ε紊流模型对溢洪道整体水力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对挑射水流流态、水舌掺气、水垫塘底板压强、下游河道流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将某溢洪道由原高低式挑流鼻坎修改为差动式后,增大了下泄水流入水范围,提高了挑流消能的消能效率,减小了水垫塘底板压强,降低了下游河道水流流速。优化方案数值模拟结果得到了模型试验结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16.
疏勒河青羊沟水电站枢纽挑流消能鼻坎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羊沟水电站枢纽采用挑流消能设计,枢纽布置为3孔泄洪表孔和1孔泄洪冲沙表孔。枢纽下游河床非常狭窄,宽度仅为20余m,消能防冲设计难度大,对挑流鼻坎在不同流量下的水力性能要求很高。原设计采用宽尾墩结合扭曲式鼻坎消能,左右表孔出口水流对两岸坡脚有直接冲刷,且对下游河道的冲刷深度较大。针对原设计水流冲刷两岸及冲深较大的问题,结合枢纽水工模型试验,优化了鼻坎体型,使挑坎结构布置安全、合理,并满足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7.
溢洪道差动式挑流鼻坎可明显增加挑射水流在空中的碰撞、紊动和掺气,大大减轻下游河床的冲刷.根据部分溢洪道工程的水工模型试验资料,对差动式挑流鼻坎挑射水舌挑距及其下游河床冲刷坑深度的估算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和运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