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了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免疫亲和柱净化-光化学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样品经甲醇-水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光化学柱后衍生,荧光检测器测定。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检出限分别为0.50、0.25、0.50、0.25μg/kg,回收率为67.2%~91.7%,RSD小于10%。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满足我国对粮食中黄曲霉毒素限量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光化学柱后衍生法测定紫苏籽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溶液(84:16,V:V)提取,用免疫亲和柱净化后,经光化学衍生器衍生,在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器上检测。结果该方法对黄曲霉毒素B_1的最低检测限为0.05μg/kg,定量限为0.20μg/kg,相关系数为0.9990,加标回收率为86.0%~93.5%,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为1.94%。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适合测定紫苏籽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粮食与油脂》2015,(12):61-63
样品经甲醇–水(7∶3,V/V)提取,提取液经过滤、稀释、免疫亲和柱净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_1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_1在0.5~15.0 n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同一份样品加标后经三个不同品牌的免疫亲和柱纯化后,测定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_1加标回收率在87.2%~95.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在2.12%~6.51%之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了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陕速检测玉米粉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方法。样品经甲醇/水(4∶1.v/v)浸提,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光化学柱后衍生,荧光检测器测定。结果表明:AFB1在2.5-150μg/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2=0.9998,检测限为1.0μg/kg,平均回收率为84.0%-96.3%,RSD范围为0.7%-2.5%。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和重复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大批次玉米及玉米粉制品中AFB1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同时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粮油中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样品经过甲醇-水(体积比为70∶30)提取,通过免疫亲和柱富集和净化,采用Cloversil C18色谱柱(4.6 mm i.d.×150 mm,粒度5μm),以甲醇∶水(50∶50)溶液为流动相,柱后光化学衍生、利用荧光检测器检测,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检出限分别为0.5,0.2,0.7和0.2μg/kg,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1~10.19 ng/mL,0.15~2.92 ng/mL,0.54~10.71 ng/mL,0.16~3.3 ng/mL,在稻谷、食用油样品中,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0.3%~109.8%,相对标准偏差为1.4%~9.1%,说明回收率、精密度均可以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免疫亲和固相萃取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光化学衍生-荧光检测器同时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和G_2的方法。方法以甲醇-水(70:30,V:V)为提取溶剂,采用高速均质提取,并经过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净化。结果经月旭公司Welch Ultimate~X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分离后使用光化学衍生器进行柱后衍生,并采用带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流动相为甲醇/水(45:55,V:V)。黄曲霉毒素B_1、B_2、G_1和G_2线性范围在0.3~50.0μg/L之间,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B_1、B_2、G_1和G_2检出限分别为0.15μg/kg、0.05μg/kg、0.15μg/kg、0.05μg/kg。在3个加标浓度下大米、花生和瓜子等试样的回收率在80.7%~92.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04~3.87%之间。结论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技术要求,且简便快速,适用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和G_2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7.
通过冷冻-离心净化,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测定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并将其用于测定市场上30批植物油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以水/乙腈溶液为提取剂对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进行萃取,低温冷冻固化植物油,冷冻离心使植物油和提取液分离、净化提取液,经衍生后上液相色谱进行定量分析。优化的乙腈/水提取液配比为90:10,低温冰箱冷冻温度为-12 ℃,冷冻离心转速为12000 r/min、离心力约为1.4万 × g,以水浴加热的方式进行衍生。方法的定量检出限为0.02 μg/kg,校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2.321987x+0.001377,相关系数(R2)为0.9997,在0.10~5.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当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添加量为0.5、1.0、5.0 μg/kg时,平均回收率为80.2%~93.2%,相对标准偏差为2.9%~4.7%(n=6),均优于免疫亲和柱净化处理的结果。市售植物油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浓度范围为< LOD至5.72 μg/kg,均低于GB 2761—2017中对该指标的限值,花生油和玉米油中黄曲霉毒素B1均有检出,油茶籽油和核桃油中黄曲霉毒素B1均低于检出限。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便、稳定性好、检出限低,适合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光化学衍生法测定油茶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方法。方法市售油茶样品粉碎,经80%甲醇-水溶液涡旋提取、离心,吸取上清液稀释,专用免疫亲和柱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串联光化学衍生器测定黄曲霉毒素B_1。同时,对样品提取条件的选择、样品净化过程、流动性比例选择等进行优化实验研究。结果黄曲霉毒素B_1在0.5~2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6,在5、10、20μg/kg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为84.0%~91.6%,相对标准偏差0.1%~1.7%。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油茶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G_2、G_1、B_2、B_1的含量,并通过柱后光化学衍生法及柱后碘衍生法进行比对确认。方法样品采用70%的甲醇水提取,经多功能净化柱净化,利用在线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柱后光化学衍生及柱后碘衍生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黄曲霉毒素通过柱后光化学衍生后,在0.014~0.241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通过柱后碘衍生在0.02~0.804 n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参与2016年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能力验证,经过2种方法的检测,各黄曲霉毒素检测值均在能力验证的参考值允许范围内,考核结果为满意结果,质控样的检测值均在参考值允许范围内,表明2种方法均准确稳定。结论 2种衍生方法的测定结果比较接近,均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准确性,通过2种衍生方法的比较,光化学衍生法较之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绿色环保、性价比较高的优点,适用于实验室对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为了快速、准确测定成品植物油和花生原油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含量,建立了采用多功能净化柱对油样进行前处理,再结合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AFB1含量的方法,对前处理提取剂、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析条件(色谱柱、进样量)进行优化,再通过与国标中免疫亲和柱法进行比较,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优化的条件为以乙腈-水溶液(84+16)为提取剂,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150 mm, 5μm),进样量10μL;建立的方法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良好,定量限为0.2μg/kg,低于GB 2761—2017规定的最低限量值要求,可满足企业生产的监测需求;将建立的方法用于测定浅色植物油中AFB1时,检测结果与免疫亲和柱法相比相对误差为0~18.0%,符合国标要求,但对于深色植物油测定的相对误差超出国标要求。综上,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检测花生油(成品油和原油)及成品玉米油、亚麻籽油、葵花籽油、浅黄色菜籽油、黄色芝麻油中AFB1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级杆质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采用70%甲醇水溶液提取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提取液经过滤、免疫亲和柱净化后,上高效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级杆质谱仪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在0.2~10 ng/mL范围内方程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S/N=3)为0.05μg/kg,定量限(S/N=10)为0.2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3.0%~94.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8%。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酶联免疫法测定混合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样品进行测定。样品经甲醇溶液提取,提取的抗原及黄曲霉毒素B_1标记物与微孔板上的黄曲霉毒素B_1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竞争结合,洗涤除去未结合杂质。将底物加入孵育,产生蓝色产物,加入终止液终止反应蓝色产物变成黄色产物,450nm处测量吸光度。结果本方法在2h内完成混合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测定。黄曲霉毒素B_1的加标浓度在1.0~20.0μg/kg之间时的回收率为76.5%~120.2%,方法定量限为1.00μg/kg。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适合测定混合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全自动免疫磁珠净化与免疫亲和柱净化的前处理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进行定量检测,并对两种前处理方法结果准确性、加标回收率、检测时间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全自动免疫磁珠净化与免疫亲和柱净化测定植物油标准物质,结果分别为15.59μg/kg和14.64μg/kg,均在标准值范围内;对不同种类食用油添加不同量的黄曲霉毒素B1标准物质,加标回收率均在88%~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在5%以内。采用Bland-Altman法对全自动免疫磁珠净化法和免疫亲和柱净化法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净化方法的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两种方法在净化和富集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均可满足实验要求,可以互相代替使用。通过检测时间对比,全自动免疫磁珠净化搭配使用真菌毒素全自动净化仪前处理方法可同时处理多个样品,平均一个样品净化时间小于3 min,处理时间短、实验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免疫亲和柱净化—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采用乙腈-水(9:1, V:V)提取, 免疫亲和柱净化, 经Inertsil ODS3-C18柱 (250 mm×4.6 mm, 5 μm)分离, 以乙腈-水-甲醇(46:46:8, V:V:V)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 流速1.5 mL/min, 柱温30 ℃, 经荧光检测器检测, 外标法定量。结果 玉米赤霉烯酮在25~2500 μg/kg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 相关系数为0.99998, 检出限5 μg/kg, 加标回收率为87.5%~107.5%, 相对标准偏差为3.2%~5.8%。对调和油中米赤霉烯酮质控考核样品Mycotoxin-PT-2018-042的检测结果满意。结论 该方法前处理操作简便, 损失少, 减少了试剂用量, 灵敏度高, 准确度高, 适用于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建立免疫亲和柱净化-在线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探索快速测定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甲醇-水(V/V, 7︰3)提取, 免疫亲和柱净化、富集、淋洗后, 收集洗脱液, 洗脱液经Acclaim?120 C18 柱分离, 在254 nm紫外光下进行光化学衍生, 用荧光检测器进行测定。结果 黄曲霉毒素G2, G1, B2, B1检测限均小于2 μg/kg, 加标回收率为94.3%~108.8%。 结论 该方法能连续操作, 节省人力, 可用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酶联免疫法测定不同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并对如何防控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进行探讨。在所分析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核桃油4种油中,以菜籽油黄曲霉毒素B1含量最低,其次是大豆油和核桃油,花生油含量最高。方法检测灵敏度为0.1μg/kg,平均回收率为91.4%~93.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结果表明,酶联免疫法测定准确,稳定性和重现性好,可广泛用于食用植物油黄曲霉毒素B1检测。  相似文献   

17.
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B12 in meat products by RP-HPLC and UV detection was developed and compared to the reference method (microbiological assay, MBA). Vitamin B12 was extracted with 50 mM sodium acetate buffer in the presence of sodium cyanide.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total Vitamin B12, it was necessary to release protein-bound Vitamin B12 by pepsin treatment. Cyanocobalamin was detected as total Vitamin B12 after purification and enrichment on an immunoaffinity column. The calibration with five concentrations of Vitamin B12 was linear with a regression coefficient r2 > 0.99. The method was validated at thre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levels (5-15 ng/g) with salami showing good recovery rates between 80 and 108% and low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between 1.50 and 7.26% (n = 6).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found to be 2 ng/g. The Vitamin B12 levels of 50 meat products measured by the developed procedure were similar or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determined by the M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