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我们已经开始关注苗族、藏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金银首饰及金银器的保护,而对于濒临后继无人的汉族地区的金银首饰及金银器的加工制作工艺、工具,以及掌握这些传统技艺和使用这些工具的艺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更提不上保护。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的金银首饰及金银器的加工制作工艺,多源于汉族地区。  相似文献   

2.
《中国黄金珠宝》2009,(2):24-24
由南京市博物馆.镇江市博物馆.扬州博物馆联合推出的“金玉满堂——宁镇扬馆藏金银器玉器联展”,近日在扬州开幕.展出春秋战国至清代的文物逾百件。  相似文献   

3.
段丙文 《中国宝石》2008,17(2):172-173
一、捶揲、錾刻工艺概述 唐代金银工艺深深地烙有它的时代特质,而最具有唐代金银器特质的工艺就当属捶揲与錾刻工艺了。 唐代金银器皿类中的碗、盘.碟.杯等大多数采用錾刻与捶揲工艺制作而成。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金器作为一种身份与地位的标志,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统治阶级专用,因此往往在制作过程中不计工本,力求尽善尽美,创造出不少精美绝伦的佳作。明清时期,我国的金器制作得到极大发展。明代在宫廷设立了银作局,清代则设养心殿造办处专门为帝后贵族制作金银器。从全国各地抽调上来的工匠都是制金工艺的高手,他们将自己的智慧和技术特长相互融合,制作出许多绝世精品。明清时期金器工艺繁复、制作精美、装饰华丽。“皇家化”成为明清时期金器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汉至清代广西所需食盐主要从广东及沿海地区运销.广西境内多山,食盐运输困难,加上少数民族自身的贫困,盐价高而销量有限,盐商因之视为畏途.官府的食盐销售也量少价高,而且存在销售地域上的不平衡性,导致汉至清代广西各少数民族长期淡食,只能寻找食盐替代品,包括沥灰水为盐、食用酸糟和牛酱、以辣椒代盐.但从总体上看,伴随王朝势力的深入和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内地化进程,官盐销量逐步增加,少数民族的食盐消费水平渐趋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淡食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民间银器     
王金华 《中国宝石》2004,13(1):118-119
汉唐时代,我国金银器工艺水平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广西居住着壮、瑶、苗等11个少数民族,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各民族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嗜好,创造了多彩多姿,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传统食品,各种风味特色小吃更是应有尽有,这里向大家介绍六例。  相似文献   

8.
巢夫 《烹调知识》2008,(6):12-14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西北高,南部低,是个有24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享有“动植物王国”之美誉,既有多种多样的烹饪原料,又受各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滇莱风味。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是一个的民族地区,这里分布着二十多个少数民族。近年来由于受到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影响,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很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发利用都等到了加强。少数民族活动以其形式多样、极富民族文化内涵,动作简单新颖,得到了广大体育教师的喜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在云南省特有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云南少数民族得天独厚的体育娱乐资源,是少数民族同胞在婚庆和休闲时间进行健身和娱乐最受欢迎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是最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属于云南很所少数民族历史宝库中的精神文明财富。  相似文献   

10.
契丹族是一个古老的草原游牧民族,契丹族金银器的纹饰风格也受到了周边游牧民族如匈奴族、鲜卑族等民族文化的影响,纹饰风格在原有基础上也出现了文化交融的痕迹。这些金银器被契丹的贵族们广泛使用,使用金银器是权力身份地位的象征。研究契丹族金银器纹饰设计,为研究辽代契丹族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提供了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1.
赵袆 《中国宝石》2008,17(4):182-183
藏族金银器的制作成就.不仅是我国甚至也是东亚金银器文化的杰出代表。公元7至9世纪.以汉族为主体的李唐王朝同以藏族为主体的吐蕃王朝.正各自处于他们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双方虽然边疆战事不断,但毕竟通过多年的互市、会盟和通使等交流活动,特别是两次和亲之后.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清代传统图案纹样类型进行系统分类,对清代服饰图案艺术史有了一个研究的框架。清代服饰体系是最为繁缛,规章制度也是最庞杂的,所以它有着其自己独特的服饰图案艺术风格,本文经过归纳把清代传统图案纹样分为珍禽瑞兽、花卉、虫鱼、人物、几何,寓意这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是具有独特、厚重、典型历史文化特征的游牧民族。蒙古族传统家具作为其文化和民间艺术的载体之一,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工艺、装饰信息。本文基于笔者团队大量详实的蒙古族传统家具实物样本调研资料为依托,提出了什件的研究概念,分类分析什件的材质,研究其结构及功能,展示什件的数字化修复成果,对挖掘和借用传统什件装饰艺术开展现代设计提出探索性思路。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蒙古族传统家具研究体系的完善做有益的补充,更能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家具什件研究探索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髹漆工艺始于新石器时期,木地螺钿镶嵌工艺是其髹漆工艺体系中的一个支流,是贝壳装饰艺术、木工镶嵌、髹漆工艺发展的结果。它缘起史前,肇始商周,成于隋唐,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大到漆案、琴桌、柜架、屏风、床榻等木制家具,小到瓶、盒、杯、盘及文房用具等小件,都有其应用,充分展示了华夏匠人的聪明与才艺。清代中晚期之后木地螺钿已经成为镶嵌家具中最为多见和最为华丽的工艺之一,为家具的装饰及制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各个品类的家具上都能看到。  相似文献   

15.
广式家具对清宫家具影响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京南 《家具》2010,(3):60-62
<正>3清宫造办处与广式家具的制作由于清代广式家具制作在中国传统家具的基础上结合西方欧洲文艺复兴以后的各种家具形式和工艺技法,创造了花样多变的华丽的家具式样,而且用料厚重,富丽堂皇,这种新颖的家具逐渐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喜爱,尤其受到清代宫廷和官绅、文人的追捧和提倡。这一时期广东家具的制作名工辈出,清代中期每年广东地区的地方官员都要向朝廷进贡大批的广东地区名物,  相似文献   

16.
曹毕飞 《中国宝石》2006,15(1):106-107
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独特灿烂的文化,包括数千年以来藏民族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等。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折射出了特有的光芒。在服饰文化方面,构成藏族装饰特点:一方面是金银器物,另一方面主要是天然宝石。藏族人对宝石的喜爱及崇拜,既是藏族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对美的特有追求和表达方式,又是藏族传统文化中精神与物质文化美结合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历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表演项目设置、规则、发展特征和向竞赛项目演变四个方面阐述了表演项目的演变情况;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的表演项目具有可以通过完善规则,将其发展成为正式竞赛项目;传承、挖掘和保护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功能。本文意在总结表演项目的发展演变情况,为后续的表演项目的发展创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唐代金银器皿的造型、工艺和装饰纹样三方面的详尽分析,综合运用了考古学和工艺美术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唐代多元化的政治文化背景,论述了唐代的金银器皿从最初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为主导到逐步形成具有中国本土文化风范的发展历程。其独特的工艺之美不仅对后世的其他相关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使其成为中国古代金银器艺术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周馨怡 《西部皮革》2021,(7):57-58,62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美食必以美器相配,饮食器最能体现人的日常生活水平和审美意趣。唐代的繁荣富强,推动了饮食文化的发展,菜肴种类的增加促进了饮食器的发展。由于唐朝对外实行包容和接纳的民族政策,大量外来之士涌入中原,带来了丰富的工艺技术和艺术文化,并逐渐与东方文化融合,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唐朝是金银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外来文化是金银器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唐代金银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云南是原鸡后代的繁衍地且中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可能是最早驯化鸡的族群之一,因此云南地区拥有许多优良鸡种,且因云南各少数民族间有不同的文化差异,饮食习惯也稍有不同,对于鸡肉产品也大多遵循传统加工工艺,极具民族特色,风味独特,备受人们喜爱。同时由于我国鸡肉产品的平均深加工程度与世界相差较大,发展鸡肉产品深加工对加快我国肉类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阐述了云南民族传统鸡肉产品加工工艺和风味的特点;分析了产品工艺、品牌知名度、工业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现状;总结了产品现存缺乏理论指导、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并对云南民族传统鸡肉产品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以期推动云南鸡肉产品产业化、现代化,同时为鸡肉产品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