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介绍了纺织纤维的阻燃机理,综述了磷酸酯类织物阻燃剂包括无机磷和有机膦系织物阻燃整理剂(涉及N-羟甲基二甲氧基膦酰基丙酰胺,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苯酚酯,磷酸三异丙基苯酯,磷酸甲苯二苯酯等)及磷系原丝阻燃改性剂的性能、开发和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
知识卡片     
磷系阻燃剂磷系阻燃剂与卤系阻燃剂和无机阻燃剂一样,是三大阻燃剂之一。磷系阻燃剂与卤系阻燃剂不同,它不是气相作用而是起到液相和固相的阻燃作用。磷系阻燃剂的主要作用是在燃烧反应中生成磷酸、偏磷酸和聚偏磷酸,在树脂外面形成不挥发性的保护膜,从而隔绝空气。聚偏磷酸又是一种强的脱水剂,使树脂脱水分解,促进碳化物的生成,进一步形成表面保护膜。磷系阻燃剂也与其它阻燃剂一样,可分为添加型和反应型两大类。添加型磷系阻燃剂包括磷酸酯类和卤化磷酸酯类。磷酸酯类主要有磷酸三甲  相似文献   

3.
刘丹 《合成纤维》2018,(4):47-51
为了制订出一种能一次性、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的检测标准,用快速溶剂萃取法(ASE)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对纺织品中9种禁用有机磷阻燃剂——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三-(2,3-二溴丙基)磷酸酯(TRIS)、三-(1,3-二氯丙基)磷酸酯(TDCP)、三-(邻甲苯基)磷酸酯(TOCP)、磷酸三苯酯(TPP)、2,2-二(氯甲基)-1,3-丙二醇双[双(2氯乙基)]磷酸酯(V6)、磷酸叔丁基二苯酯(MDPP)、磷酸苯基(二叔丁基苯基)酯(DBPP)和磷酸三(2-氯丙基)酯(TCPP)进行检测。试验证明:ASE-UPLC-MS/MS方法可以一次性快速检测出纺织品中禁用的有机磷阻燃剂。  相似文献   

4.
本篇文章研究甲基膦酸二甲酯、磷酸三(2-氯丙基)酯、三苯基磷酸酯三种磷系阻燃剂对PMMA性能的影响.通过本体聚合,分别制备了三种阻燃PMMA复合材料,以氧指数和垂直燃烧对阻燃性进行表征,通过耐热性、物理性能系统地研究了三种磷系阻燃剂对PMMA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甲基膦酸二甲酯对PMMA阻燃性最优,30wt%DM...  相似文献   

5.
王保续  兰浩  李娜  薛刚 《塑料工业》2012,40(11):99-102
将十溴二苯乙烷、磷酸酯类阻燃剂、磷氮复配无机阻燃剂复配成三种不同这阻燃剂体系,研究了它们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酰胺(PA/PBT)合金材料的灼热丝、阻燃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酯类复配阻燃剂效果最好,使PA/PBT合金能够达到灼热丝时间小于2 s的要求,且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影响最小,性价比最高。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无机磷系阻燃剂(如红磷、磷酸盐)和有机磷系阻燃剂(如次膦酸盐、磷酸酯),并且阐述了这些磷系阻燃剂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阻燃机理,综述了近几年来磷系阻燃剂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塑料科技》2012,(12):49
<正>美国华盛顿州引入《无毒儿童法案》,对使用对象为12岁以下儿童的产品中的磷酸酯类阻燃剂:磷酸三(1,3-二氯丙基)酯(TDCPP)和磷酸三(β-氯乙基)酯(TCEP),颁布禁令。该法案预计于2014年7月1日生效。若法案通过,华盛顿州将成为美国继纽约后的第二个禁用TCEP的州  相似文献   

8.
以聚醚多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等为主要原料,引入液态磷系阻燃剂,采用半预聚体法制备了阻燃聚氨酯高压电缆接头灌封胶。研究了不同磷系阻燃剂对灌封胶阻燃性能、力学性能、电绝缘性能、透明性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质量分数20%的阻燃剂磷酸三(2-氯丙基)酯(TCPP)、异丙苯基苯基磷酸酯(IPP)或磷酸三乙酯(TEP)制备的灌封胶的氧指数分别为27.5%、27.0%和25.0%,阻燃等级均达到FV-0级。添加磷系阻燃剂使聚氨酯高压电缆接头灌封胶的热稳定性提升的同时,对力学性能、透明性和绝缘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各种丙烯酸系聚合物阻燃剂的制备方法、性质和用途,其中包括有机磷酸酯和有机卤代磷酸酯、(2,3-二溴丙基)磷酸酯、含卤丙烯酸酯、铝系阻燃剂、卤化锡系列阻燃剂、卤化锑阻燃体系、2,3-二溴丙基羟基磷酸酯高效阻燃剂、甲基丙烯酸-2,3-二溴丙基酯以及烷(芳)基硫代次膦酸丙烯酯与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和含磷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等。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无卤双螺环磷(膦)酸酯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进展,主要介绍了分别以氯化螺环磷酸酯和氯化螺环亚磷酸酯为中间体进行合成的两种方法,指出该类阻燃剂工业应用前景较好,并提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 《塑料助剂》2012,(6):52-52
美国华盛顿州引入《无毒儿童法案》,对使用对象为12岁以下儿童的产品中的磷酸酯类阻燃剂:磷酸三(1,3-二氯丙基)酯和磷酸三(β-氯乙基)酯,颁布禁令。该法案预计于2014年7月1日生效。  相似文献   

12.
阻燃剂TCEP,全称为三(β-氯乙基)磷酸酯,分子式为OP(OCH_2 CH_2 Cl)_3,TCEP的分子式中,同时含有磷(10.8%)、氯(36.7%)和酯键,是高分子材料的优良阻燃剂和增塑剂。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近年来我国新型磷系阻燃剂制备技术进展,特别介绍了笼状磷酸酯、多螺环化合物、DOPO及其衍生物、磷—氮化合物类、磷—硅化合物类等阻燃剂制备技术现状,并对磷系阻燃剂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以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和氯代磷酸二苯酯为原料,以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以三乙胺为缚酸剂,合成了新型磷-氮阻燃剂三(二苯基磷酸)异氰脲酸酯(P-THEIC),产物经红外谱图、核磁氢谱和热重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溶剂类型、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反应收率高达94%。将P-THEIC应用在聚氨酯泡沫塑料中,相比于其他阻燃剂(聚磷酸铵和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P-THEIC阻燃聚氨酯泡沫表现出了良好的阻燃性能和压缩性能。  相似文献   

15.
亚磷酸三甲酯(以下简称三甲酯)是合成有机磷农药的重要中间体,凡是含有乙烯基磷酸酯类的农药都要用到它,如合成敌敌畏、久效磷、速灭磷、磷胺、杀虫畏等,用途十分广泛。我厂的三甲脂车间于1987年建成投产,生产能力为600吨/年,工艺路线采用国内通用的叔胺—氨法水洗工艺。该法虽然比酯交法和氨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地垫中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磷酸三(2-氯丙基)酯(TCPP)和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TDCP)3种有机磷酸酯阻燃剂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离心氮吹浓缩后,再经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在HSS T_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上梯度洗脱分离。在电喷雾正离子源(ESI~+)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对目标物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3种有机磷酸酯阻燃剂在1~100μg/L浓度范围内均与对应的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TCEP、TCPP、TDCP的方法检出限(S/N=3)分别为0.75、1.0、3.0 mg/kg,加标回收率为81.9%~104.0%,相对标准偏差为0.27%~8.3%。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EVA地垫中有机磷酸酯阻燃剂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固相萃取技术对水样中磷系阻燃剂进行富集,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丙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2-氯异丙基)酯、磷酸三苯酯和磷酸三辛酯残留的方法。6种磷系阻燃剂在10.00~500μg·L-1浓度范围内对应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检出限为0.07~0.11μg·L-1,纯水样品中加标回收率为87.0%~104.5%,相对标准偏差为1.76%~4.35%。方法前处理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以1-氧基磷杂-4-羟甲基-2,6,7-三氧杂双环[2.2.2]辛烷、多聚磷酸、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三聚氰胺为原料合成磷酸酯共聚物,以其为阻燃剂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木粉(WF)木塑复合材料进行阻燃改性,并评价了阻燃剂含量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集酸源、气源和碳源为一体的磷酸酯共聚物的热稳定性明显高于常规磷系阻燃剂,阻燃剂含量为20%(w)时,HDPE/WF复合材料的垂直燃烧等级达到UL 94 V-0级,极限氧指数高达31.5%,残炭量提高了21.5%(w);随阻燃剂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及其织物的阻燃技术,包括共缩聚阻燃PET纺丝、PET与阻燃剂共混纺丝及PET织物阻燃后处理等。其中,阻燃剂主要有磷系及磷-氮系阻燃剂,如: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蒽-10-氧化物(DOPO)衍生物、次膦酸(酯)及其聚合物、氧化膦聚合物、膦酸酯及螺环磷酸酯等。今后应积极开发生态和环境兼容的阻燃PET纤维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玩具中三(2-氯乙基)磷酸酯、三(1,3-二氯丙基)磷酸酯和磷酸三氯丙酯3种有机磷阻燃剂含量测定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对前处理过程中微波辅助萃取条件进行优化:选择丙酮为萃取溶剂,用量为30 mL,萃取时间为20 min。实验结果表明:3种阻燃剂的线性范围为0.1~50 mg/L,检出限为0.05 mg/kg,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7.3%~101%,相对标准偏差为2.56%~5.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