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针对无/缺水文资料地区水文建模的难题,提出了基于迁移学习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水文模型。以嘉陵江、乌江和岷江流域为例,基于实测水文气象数据,采用K-最近邻算法与土壤和水评价模型(SWAT)模拟生成气象和径流数据,并构建实测和模拟样本集;然后构建不同的网络迁移微调策略和网络学习情景,分析迁移网络的可能性和性能。结果表明,固定网络的细胞层并微调网络其他层时,迁移学习的效果较好;同流域和跨流域进行网络迁移时,迁移后的网络更稳定且精度更高;跨流域迁移时,源流域和目标流域的相似度越高,迁移网络的难度更小,精度更高。该模型为无/缺水文资料地区构建水文模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自我调节蚁群-RBF神经网络模型在短期径流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短期径流预测精度,提出了自适应调节人工蚁群算法(ARACS),对RBF神经网络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自适应调节蚁群-RBF神经网络组合算法(ARACS-RBF)预测模型,综合考虑气象、天气、季节、降雨等影响因素,对上马水库进行径流预测.仿真表明,该方法克服了RBF神经网络和人工蚁群算法易陷于局部极值、搜索质量差和精度不高的缺点,改善了RBF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收敛速度快,输出稳定性好,提高了短期径流预测的精度,预测相对误差小于3%.可有效用于短期径流预测. 相似文献
3.
4.
研究水文系统复杂度的计算方法。根据排列熵、近似熵、样本熵和Lopez-Ruiz复杂度,建立了三种基于不同熵算法的水文系统复杂度计算模型。定量描述水文系统的复杂性。以渭河流域林家村、张家山和状头水文站的月平均流量序列为例,计算结果表明:1970年和1990年前后,各站的月平均流量序列复杂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现象,20世纪70年代初和90年代初,渭河流域人类活动显著增强,使得径流过程复杂性增加。滑动t检验法和斯米尔诺夫定理检验与文中计算结果一致,表明文中模型是合理的。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为定量识别水文系统复杂性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7.
高山寒区径流预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以乌鲁木齐河源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高山寒区径流预报对合理开发利用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有重要意义,由于恶劣自然环境造成的观测困难、干扰因素较多等问题,建立简单有效的径流预报模型是研究高山寒区水文规律的途径之一.近年来,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新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水文预报,但在冰川融雪为主的流域径流预报中的应用较少,本文以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高山寒区冰川作用区径流预报的前馈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BP-ANN).通过1号冰川水文站各水文要素之间的相关分析初步确定网络的输入,以Nash效率系数最大等为目标函数,优选网络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对所优选网络结构的合理性及模型预见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9.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长江上游枯水期径流预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报因子选取和预报模型构建是长期径流预报的两大难点。本研究采用随机森林模型从当年1月份至10月份长江干流的实测径流和国家气候中心74项水文—气象特征因子共750个变量中选取预报因子集合,对长江上游屏山站、寸滩站枯水期(当年11月~次年5月)径流预报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预见期增加,径流自相关关系逐渐减弱,水文—气象遥相关关系逐渐强于径流自相关关系。在屏山站和寸滩站的径流预报中,预报结果与实测结果呈显著线性关系,平均相对误差在20%以内。月径流预报误差还较大,枯水期总径流预报精度优于单月径流预报。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除了预报径流变化趋势,还可以用于预报径流丰枯概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小波消噪的混沌神经网络径流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文要素时间序列中的噪声不仅影响水文混沌特性识别,更影响径流预测精度。本文基于小波消噪理论对水文序列中的噪声进行了处理,并利用混沌理论中的相空间重构技术计算出饱和嵌入维数作为混沌神经网络输入层节点数,将小波技术、混沌理论和神经网络方法结合起来对汛期日径流进行了预测。与消噪前相比,模型结构从7-10-1简化到6-8-1,预测合格率从77.56%提高到85.32%,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从12.52%减少到10.86%,由此表明水文系列中的噪声会影响预测模型的参数和精度,本文所建立的模型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动态数据序列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动态数据序列的预测精度,分析了现有BP神经网络和灰色预测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组合模型兼有BP神经网络和灰色预测的优点,弥补了单个模型的不足,既克服了数据波动性大对预测精度的影响,也增强了预测的自适应性.本方法利用灰色预测中的累加生成运算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从而得到规律性较强的累加数据,便于神经网络进行建模和训练,并利用神经网络的函数逼近特性,实现对原始数据的预测.仿真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单独的GM(1,1)模型,适用于具有复杂成分的动态数据序列的建模. 相似文献
16.
叶其革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4,32(11):71-77
阐述了神经网络、模糊理论、模糊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分支的技术发展,优、缺点及它们相互之间的结合,接着论述了模糊神经网络在电力系统中电厂的过程控制、电力系统稳定器、励磁控制、重合闸、继电保护及灵活交流输电系统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的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