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图像分形理论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识别中的应用,提出一种利用分形理论提取食用植物油红外光谱特征的算法.通过对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形维数的比较,达到区分不同光谱的目的,利用开源计算机视觉库OpenCV实现了食用植物油红外光谱分形维数的计算算法,以玉米油和芝麻油的红外光谱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说明.实验表明:利用分形维数特征可以对玉米油和芝麻油的真伪进行很好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食用植物油掺劣(如地沟油)检测方法不足、仪器和标准严重滞后的现状,基于不同食用植物油在电磁波的激励下出现的弛豫特性差异,应用高性能32位Cortex-M0微控制器,设计了食用植物油弛豫阻抗特性检测仪,包括传感器、小信号处理、阻抗特性专用集成电路、温度补偿、MCU数据程序,以及显示与串行通讯等模块,实现了食用植物油弛豫阻抗特性的检测.为食用植物油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可以用于食品安全的快速现场筛查.  相似文献   

3.
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别建立了快速鉴别食用植物油种类的定性分析模型以及测定食用植物油主要脂肪酸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实验根据19份食用植物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结合系统聚类方法建立了纯橄榄-芝麻-花生油定性识别模型,识别率和预测率可达100%.根据59个食用植物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结合模型优化方法建立了食用植物油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3种主要脂肪酸含量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且模型指标较好.实验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用植物油品质快速检测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波消解方式消解食用植物油样品,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同时测定植物油中重金属元素残留量。实验方法适用于不同生产工艺及不同种类植物油样品中重金属离子的测试分析。研究表明,当金属离子加量为1μg/g时,加标回收率为90%~107%,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7%,且重金属元素含量与食用植物油的生产工艺及食用植物油种类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商品与质量》2007,(9):4-4
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促进食用植物油行业的健康发展,切实从源头加强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春节前夕,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部分“年货”食品进行了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其中,食用植物油产品共抽查了北京、天津、河北、湖南、上海、江苏、安徽、广东、广西、河南、山东等11个省、直辖市127家企业生产的140种产品,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3.6%。自2002年开始实施食用植物油市场准入制度以来,国家质检总局加强了对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的监管,食用植物油的产品质量比2002年提高了14.4个百分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薄层色谱法的原理、装置和测定方法,在检测食用植物油掺杂时具有定性、定量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结合簇类的独立软模式(SIMCA)识别方法对稻米油进行识别分析方法的研究.计算4种植物油(稻米油、大豆油、花生油和菜籽油)中8种脂肪酸含量;油脂样品和糠蜡样品采用傅里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分别扫描其光谱,以1 080~1 125 cm-1和1 680~1 780 cm-1波段处的吸收值为不同种类油脂的红外特征信息.用SIMCA识别法分别对4种植物油建立种类识别模型.然后,以各种植物油脂的脂肪酸和红外吸收光谱的吸收值信息为变量,建立各种油脂的主成分分析模型,随机抽取2/3的样本为训练集,1/3为验证集,对所建立模型进行识别并验证,两种变量得到的模型的Q值均为0.9.两种方法的识别结果分别为97%和100%.  相似文献   

8.
植物油料及食用油脂中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油料及食用油脂中砷含量是影响食用油脂品质安全的一项重要卫生指标,对其中砷的来源、砷的危害、砷的分析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油脂中砷含量控制及脱除技术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将湖北居民区分为城镇和农村两类对象,分别利用其收入及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实证分析了2006—2012年间湖北城乡居民植物油需求的收入弹性及价格弹性情况。结果表明,分析期间湖北城乡居民的食用植物油需求弹性总体表现为价格弹性系数较小且均为负值;收入弹性系数总体大于价格弹性系数且呈现由负转正、逐步增长的态势。同时,湖北农村居民的食用植物油弹性均大于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SiO_xN_y光学薄膜在红外区的应用特性.文中采用PECVD技术沉积折射率为1.60的SiO_xN_y光学薄膜,设计制造了相同制备工艺参数(功率、温度、压强)的不同薄膜厚度样片和不同制备工艺参数的相同厚度的两类实验样片,通过对SiO_xN_y薄膜的红外透过率进行测试,分析该薄膜的红外光谱特性.实验结果表明,SiOxNy光学薄膜在红外区(8~12μm)的红外窗口内有明显的吸收峰存在,在制造工艺参数不变时,薄膜吸收峰值大小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增大,波长变化范围为9~11.5μm;不同的SiO_xN_y薄膜制备工艺参数对该薄膜吸收峰的峰值大小和位置的影响不同,主要波长变化范围为10~11.5μm.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植物油掺劣检测方法特异性不强、检测标准滞后的研究现状,通过对三电极工作原理的分析,提出一种基于MSP430F5529微控制器的植物油三电极电化学参数检测系统.该系统由三电极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微控制器,以及上下位机通讯等模块构成.从电化学角度出发,采用自行设计的三电极检测电路,在循环伏安电激励信号作用下,研究其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植物油掺劣比例的加大,响应曲线变化明显,循环伏安响应图可作为检测食用植物油掺伪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进样方式、预处理柱、固定液、柱温等分析条件的选择,找出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挥发物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3.
采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实验分析不同升温速率下沥青燃烧的失重过程,得到沥青燃烧过程中气态产物的析出规律,并利用Kissinger法计算沥青燃烧的动力学参数,为揭示火灾中沥青的燃烧机理和指导阻燃抑烟沥青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结果表明,沥青燃烧过程主要包括有氧热解和重质组分燃烧2个阶段,且两阶段的反应机理不同. 沥青有氧热解阶段包含3个失重峰,分别对应饱和分、芳香分和胶质的热解,3种成分燃烧的活化能依次增大;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3个失重峰出现重叠,最大失重速率明显增加,气态产物的红外光谱吸收峰强度逐渐增强. 重质组分燃烧阶段的活化能相比胶质有氧热解更低,最大失重速率及红外光谱吸收峰强度随升温速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冷却熔融法制备出铋掺杂的硅酸盐玻璃,这些玻璃具有覆盖1 000-1 600 nm波段的超宽带红外发光,荧光的半高宽(FWHM)超过200 nm;荧光寿命超过400μs;荧光强度随着玻璃碱性的增加而减弱.荧光峰随碱性氧化物的种类不同而移动.除了红外发光,还观察到了发光峰在640 nm左右的可见发光.640 nm的可见发光和红外发光有可能来源于同一种发光离子.认为红外发光源于低价态铋离子.铋掺杂的硅酸盐玻璃由于它们的超宽带特性,有可能成为超宽带光纤放大器的增益介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甲醇钠/甲醇酯转化-苯基硼酸( PBA )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 GC-MS )联用技术方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3-氯-1,2-丙二醇酯(简称3-MCPD酯)。结果表明,食用植物油棕榈酸油、芝麻油和菜籽油脂3-MCPD酯含量比较高,其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51250μg/kg ,10400μg/kg和9990μg/kg。食用菜籽油在保持温度220℃、常压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其他不同脱除工艺处理30 min,油脂中所含的3-MCPD酯无明显变化,这表明油脂的精炼脱臭工序中脱臭温度可能是产生3-MCPD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用Smart Performer采样器,对50个不同用途、不同产地的塑料编织袋样品进行分析检验。依据红外光谱图中吸收峰的不同,可以将高分子材料(塑料编织袋)样品分为两大类,每一类又可以根据吸收峰的峰数、峰位置、峰形和相对峰高比的不同进一步加以区分,同时考察了这种方法的重现性和最小检出量。实验结果表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法不破坏检测材料,重现性好,可用于鉴定高分子材料(塑料编织袋)物证。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甲醇钠/甲醇酯转化—苯基硼酸(PBA)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方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3-氯-1,2-丙二醇酯(简称3-MCPD酯)。结果表明,食用植物油棕榈酸油、芝麻油和菜籽油脂3-MCPD酯含量比较高,其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51 250μg/kg,10 400μg/kg和9 990μg/kg。食用菜籽油在保持温度220℃、常压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其他不同脱除工艺处理30 min,油脂中所含的3-MCPD酯无明显变化,这表明油脂的精炼脱臭工序中脱臭温度可能是产生3-MCPD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商品与质量》2008,(7):9-9
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食用植物油行业健康发展,春节前夕,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部分“年货”食品进行了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其中,食用植物油产品共抽查了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9个省、直辖市27家企业生产的27种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99.9%。  相似文献   

19.
FTIR技术在几株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种人体正常菌株(大肠杆菌ATCC25922、表皮葡萄球菌、缓症链球菌)和来自土壤常驻细菌硅酸盐细菌的红外光谱对比分析,通过峰型、峰强度比值、特征峰的比较发现,各种细菌间谱图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土壤细菌与人体正常菌之间差异更为明显。另外,对同种的两株硅酸盐细菌K0和K27的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其峰位与峰型也存在多处不同。红外光谱技术可应用于细菌鉴定。  相似文献   

20.
氧化铝薄层色谱法检测含蜡食用植物油中的矿物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油、米糠油、沙棘籽油、沙棘果油、毛玉米油、小麦胚芽油为原料,研究了一种快速鉴别食用植物油中矿物油的新方法———氧化铝薄层色谱法.确定了氧化铝薄层色谱板的最佳制备条件:氧化铝(48±2)g/板、羧甲基纤维素钠0.10%~0.15%(W/W)、活化温度(103±2)℃、活化时间2~4 h,氧化铝薄层色谱最佳展开条件:展开温度(25±5)℃、展开剂为正己烷∶无水乙醚=80∶5(V/V).并且确定了氧化铝薄层色谱法检测食用植物油中的矿物油的检出限为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