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由于山楂中存在大量果胶,制作山楂酒需对山楂果浆进行澄清处理。现有工艺多采用高温浸提或高温酶解的方式,两种处理方式温度较高,对山楂风味及营养都有不利影响。本研究通过优化果胶酶的处理温度、添加量、处理时间等条件,开发新型低温酶解工艺处理山楂鲜果浆,进而制备发酵山楂酒。本研究发现在35℃条件下添加0.15 m L/L果胶酶处理4 h后,山楂鲜果浆的透光率可高达93%。同时该工艺相比未添加果胶酶处理的山楂果浆,还原糖含量由8.2 g/L上升至14.2 g/L,总酸含量从5.5 g/L上升至7 g/L,对还原糖和总酸的提取效果较好。测定35℃处理山楂果浆主要风味指标优于果胶酶55℃酶解处理发酵的山楂酒。  相似文献   

2.
柑橘酒酿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柑橘酒发酵过程中甲醇含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柑橘汁中添加果胶后发酵得到的柑橘酒甲醇含量更高;添加果胶的柑橘果汁中添加一定量果胶酶或蔗糖,甲醇含量也有所增加;添加金属离子,甲醇含量减少。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果胶酶、CaCl2、蔗糖的含量分别为40mg/L、1.1g/L、180g/L时,柑橘酒中甲醇含量由150.48mg/L降低到15mg/L。  相似文献   

3.
发酵枣酒中的甲醇和杂醇油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枣酒发酵过程中甲醇和杂醇油的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采用半密闭式发酵时杂醇油含量最低;果胶酶添加量为0.15 g/L时,甲醇和杂醇油含量可控制在最低水平;用葡萄酒酵母菌发酵红枣汁效果较好,生成的甲醇和杂醇油少;主发酵温度越高,甲醇和杂醇油生成量越多,最适发酵温度为21~25℃;发酵时间对甲醇和杂醇油的含量几乎无任何影响;适宜接种量为3%~5%.  相似文献   

4.
探究巨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甲醇和杂醇油的变化规律,研究发酵温度和果胶酶添加量对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甲醇及杂醇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酶添加量越多时,甲醇含量越高,当果胶酶添加量为200 mg/kg时,其含量接近于对照组的2倍。杂醇油含量与果胶酶添加量不成正比,但与对照组相比含量均有明显增加。温度影响甲醇含量随发酵温度升高而增加,但杂醇油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反而下降。果胶酶添加量对理化指标基本未见影响,对单宁影响较大,单宁含量随果胶酶添加量增加而增加。结果表明所检测的葡萄酒中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为巨峰葡萄酒发酵过程甲醇和杂醇油的控制因素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新疆不同成熟度赛买提杏果实发酵的杏果酒理化性质和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赛买提杏果实经酶解后的原果胶、果胶含量及酒精发酵后果酒中还原糖含量、总酸含量、pH 值、色度、色调、甲醇含量均有明显变化。青熟期杏果实经酶解后原果胶含量0.82%、可溶性果胶含量0.27%,发酵后杏果酒甲醇含量271.796 mg/L、酒精度10.57%vol、总酸含量13.6 g/L,酒体颜色呈黄褐色且口感伴有清爽的酸涩。完熟期杏果实经酶解后含原果胶1.04%、可溶性果胶0.55%,发酵后杏果酒甲醇含量为157.69 mg/L、酒精度为12.09%vol、总酸含量为11.98 g/L,酒体口感较为丰富,颜色呈浅金黄色,杏果实风味十足并具有典型性。因此,选择完熟期杏果实酿造的杏果酒有利于发酵过程控制和改善赛买提杏果酒品质。  相似文献   

6.
该文采用百香果果壳为原料进行果酒发酵生产,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原料破碎方式、热处理时间、热处理温度、果胶酶添加量、果胶酶抑制剂种类等因素对百香果果壳发酵果酒中甲醇、乙醇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酿造低甲醇百香果果壳发酵果酒的最佳工艺为原料热处理温度87℃、热处理时间15 min、果胶酶添加量0.17%,在最佳条件下发酵的果酒中甲醇含量为158.11 mg/L,乙醇含量为9.84 mL/100 m L,甲醇含量符合GB/T 15037—2006《葡萄酒》中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山楂为原料,分析了各种发酵条件对发酵过程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山楂果酒的发酵优化条件:山楂果酒的发酵温度26℃,酵母接种量0.10%,最适pH值为3.2.山楂榨汁时果胶酶最佳添加量为0.09%,可使出汁率达87%.该实验为山楂果酒新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果胶酶处理对蓝莓半甜红酒风味成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果胶酶对蓝莓半甜红酒风味成分的影响,以日本蓝莓半甜红酒作对照,测定其添加果胶酶处理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果胶酶处理后蓝莓半甜红酒的总酸、甲醇、杂醇油比未添加果胶酶时的 6.5272 g/L、850.19 mg/L、437.18 mg/L分别提升到7.158 g/L、2384.92 mg/L、566.58 mg/L;酒精度、色度值以及单宁、甲醇含量均随着果胶酶浓度的增高而增高;甲醇、花色苷、杂醇油均明显高于日本蓝莓半甜红酒,其中,花色苷均量200 mg/L,明显高于日本的(26.2 mg/L);色调、单宁、总酚低于日本蓝莓半甜红酒;DPPH自由基清除率略高于未添加果胶酶半甜蓝莓红酒和日本半甜蓝莓红酒;酒体澄清透明有光泽,香气浓郁,明显优于未添加果胶酶的蓝莓半甜红酒和日本半甜蓝莓红酒.  相似文献   

9.
该文从猕猴桃中克隆出果胶甲酯酶抑制剂(Pectin Methylesterase Inhibitor,PMEI)基因,经EcoRⅠ/XbaI双酶切后连接到表达载体pPICzαA上,电转化到毕赤酵母GS115筛选出阳性菌株GS115/pPICzαA-PMEI,并将重组酵母表达的PMEI浓缩纯化后应用于果酒发酵。研究结果表明:重组毕赤酵母表达菌株GS115/pPICzαA-PMEI成功构建,PMEI的发酵表达量为35.38 mg/L。将PMEI应用到果酒发酵中,桔子酒甲醇降低47.54%,含量由189.75 mg/L降低到99.55 mg/L;苹果酒甲醇降低21.52%,含量由118.15 mg/L降低到91.20 mg/L;葡萄酒甲醇变化不显著,含量均低于20.00 mg/L,表明PMEI对果胶丰富且内源性果胶酶强的桔子具有明显的降甲醇效果。桔子酒发酵工艺优化的PMEI最低抑制质量浓度8.84 mg/L,最适温度18 ℃,此时桔子酒中的甲醇降低66.40%到89.10 mg/L。这为低甲醇果酒的发酵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
以桂林葡萄和巨峰葡萄为原料,加入不同浓度的果胶酶,分析其对葡萄酒发酵参数、甲醇、乙醇及杂醇油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果胶酶对葡萄酒的酸度及还原糖等没有显著影响。随着果胶酶添加量的增加,乙醇变化不大,含量均在(7.5%±1%)vol范围内。甲醇含量随着酶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当酶添加量达到120 mg/kg时,甲醇含量显著增加,但都低于国家标准400 mg/L。杂醇油的改变因葡萄品种及添加的果胶酶而异。对果胶酶添加量进行了优化选择,确定不同果胶酶适宜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11.
以豫北红山楂果实为原料,采用生料法发酵工艺,进行酒精发酵,制取山楂发酵果酒;然后加入醋酸菌种,进行醋酸发酵,制取山楂发酵果醋。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酒精含量、感官为指标进行山楂发酵果酒综合评判;以醋酸含量、感官为指标进行山楂果醋综合评判。研究结果表明,山楂发酵果酒的最优工艺技术参数为白砂糖用量17%、果酒酵母用量0.1%、发酵温度24℃、发酵时间为7 d;山楂发酵果醋的最优工艺技术参数为液体醋酸菌种用量3%、酒精含量6%、发酵时间30 d。研制的山楂发酵果酒酒液呈宝石红色、澄清透亮、果香浓郁,酒香醇厚、典型优雅、营养丰富;山楂发酵果醋醋液鲜红诱人、澄清透亮、果香浓郁,醋香醇厚、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2.
该试验选择红枣和山楂为原料酿造果酒,以原料配比、料水比、初始糖度和酵母添加量为评价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进行发酵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果酒酿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红枣山楂配比3∶1,料水比1∶3(g∶mL),初始糖度21 °Bx,酵母添加量0.3 g/L,在28 ℃发酵7 d。在此条件下所制得的红枣山楂果酒酒精度为12.2%vol,总黄酮含量为25 mg/mL。酒液枣红色,色泽鲜亮,澄清透明,具有浓郁的红枣山楂的香味,酒体醇厚,是一种酸甜适中的低酒精度的混合果酒。  相似文献   

13.
对浸提山楂汁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探讨了温度、不同二氧化硫添加量及不同加糖量对发酵后饮料的酒精度、还原糖含量和口感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楂汁发酵温度为25℃,不添加SO2,加糖量为133 g/L时,山楂汁的发酵饮料酒精度可达6.55%vol,残糖量为35.08 g/L,此条件下口感最佳;选用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和果胶进行稳定剂试验,结果表明,果胶添加量0.2%、羧甲基纤维纤维素钠(CMC)0.2%时,稳定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以红心猕猴桃为原料,研究其果酒的发酵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考察了果胶酶添加量、SO_2添加量、酵母菌接种量以及初始糖度等因素对果酒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心猕猴桃果酒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果胶酶添加量0.09 g/L、SO_2添加量0.09 g/L、酵母菌接种量1.5%、初始糖度210 g/L。由此得到的红心猕猴桃果酒呈淡红色,酒体醇厚,果香浓郁。  相似文献   

15.
该试验研究发酵条件对提高山楂果酒发酵过程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研究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初始糖度及发酵液pH值4个发酵条件对发酵后果酒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然后以发酵后山楂果酒中总黄酮含量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确定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6.6 ℃,酵母接种量0.40 g/L,初始糖度15.2%,pH 3.2,最终果酒总黄酮含量为10.75 mg/100 mL,总糖(以葡萄糖计)含量为10.6 g/L,酒精度(20 ℃)为7.5%vol,酒质澄清透明,无明显悬浮物,色泽呈桔红色,具有较明显的山楂果香,酸甜协调。  相似文献   

16.
采用库尔勒香梨清汁、带肉果汁、果渣在相同条件下发酵,分离得香梨酒,测定甲醇含量高低依次为果渣、带肉果汁、清汁,结合原料中的果胶含量测定,得出原料中果胶是甲醇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控制香梨酒中的甲醇含量,选取果胶酶处理、氯化钙处理、发酵温度、发酵时间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得出香梨清汁中添加0.3%果胶酶和0.2%的氯化钙除去果胶,20℃发酵21d,所得香梨蒸酒的甲醇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欧李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方法生产欧李酒,通过采用不同成熟度的原料、调整料水比例、不同澄清度处理、不同发酵温度控制、使用不同品种果胶酶及添加量进行实验,对比发酵结束后酒液中甲醇的含量,从而改进优化欧李酒酿造工艺,减少欧李果酒原酒中甲醇含量,实现欧李酒中甲醇含量符合国家标准(<400 mg·L-1),生产出合格安全的、更利于人体健康的欧李果酒。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高糖发酵迟缓和不彻底的问题,通过添加氮源强化发酵能力,考察了添加氮源对果酒中总糖、酒精度、总酯和杂醇油等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氮源可以明显促进发酵时对糖的消耗,提升乙醇和酯类物质得率,降低杂醇油生成量。与对照样相比,添加尿素、硫酸铵及复合氮源发酵的酒样总糖浓度分别降低了22.63%、27.24%和35.21%;酒精含量分别提高了14.63%、20.42%和23.16%;杂醇油含量分别降低了4.70%、8.33%和14.41%。研究表明,添加氮源可以促进荔枝酒的低温高糖发酵,有利于提升荔枝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澄清是猕猴桃果酒酿造的关键技术之一,直接关系着果酒的品质和贮藏。以四川宜宾野生猕猴桃为原料全果发酵酿制猕猴桃干酒,研究果胶酶的添加量、4种常用澄清剂对其澄清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80 mg/L的果胶酶有助于酒体的澄清,混合澄清剂的最佳配比为皂土0.45 g/L,明胶0.65 g/L,壳聚糖0.55 g/L,在此条件下果酒的澄清度可达95.42%。复合澄清剂处理后,猕猴桃果酒的酒精度为11.4%,总糖3.4 g/L,干浸出物13.4 g/L,滴定酸6.32 g/L,维生素C 190 mg/L,达到了干型果酒的国家标准。澄清处理的果酒在室温下保藏7个月后未发现沉淀物质。  相似文献   

20.
山楂果胶含量高,在自身果胶甲酯酶(PME)作用下易造成山楂酒中甲醇含量过高。试验研究了温度对山楂PME活力的影响,确定了PME的最适作用温度;从原料预处理、酵母菌种和发酵温度三个方面对降低山楂酒中甲醇含量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在0~80℃范围内山楂PME的活性先上升后下降,55℃时酶活力最高,60~80℃酶活力迅速下降。原料无热处理的前提下10℃和25℃发酵的山楂酒,酒中甲醇含量较高,低温发酵不能有效降低山楂酒甲醇含量。酵母菌种对山楂酒的感官品质有一定的影响,但对甲醇含量无明显降低作用;原料热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酒中甲醇含量,料水比为1∶1.5、加热温度75℃、加热时间10 min时,山楂酒的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