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准确判定存贮鱼、肉的保鲜程度,最近日本研制出一种新颖的“鱼肉鲜度测试纸”。这种测试纸是一张合成树脂薄膜的前端都位贴上三块分别为5mm见方的测试纸构成的。 使用时,只需把该测试纸接触鱼或肉的待测部位即可,15min后即可得到准确结果,因此是一种使用简便、测试准确,可靠快速的有效手段。 这种测试纸之所以能测定龟、肉的鲜度,是因  相似文献   

2.
食物测鲜纸     
<正> 最近,日本研制出一种可测试鱼、肉新鲜度的纸张。这种测试纸是由合成树脂薄膜前面贴有三张五毫米见方的试纸。将试纸接触待测的鱼或肉,便可通过颜色深  相似文献   

3.
日本科学家日前开发出一种可以快速检测肉制品质量——含肉鲜度与细菌感染数的传感器,以提高和稳定肉制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冷冻对不同部位草鱼肉鲜度和滋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部位草鱼肉(背肉、腹肉、红肉)为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氨基酸自动分析法测定了冷冻前后草鱼肉水溶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鱼肉以及冷冻前后其ATP关联物、鲜度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各不相同。新鲜草鱼背肉、腹肉、红肉的K值分别为1.82%、2.71%、7.38%,在-18℃下冷冻48h之后,背肉、腹肉的K值没有明显的变化,红肉K值有增加;游离氨基酸对滋味贡献较大,新鲜草鱼背肉和腹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红肉,但背肉和腹肉中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显著低于红肉,组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红肉;冷冻后,背肉和腹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所增加,但红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冷冻对草鱼红肉部分鲜度和滋味的影响要大于对背肉和腹肉的影响,因此在草鱼冷冻和加工中要对红肉部分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5.
鲜度是评价食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用人的感观检验,但感观检验主观性强,个体差异大,故人们一直在寻找客观的理化指标来代替。Voile等曾以黄嘌噙氧化酶为生物敏感材料,结合过氧化氢电极,通过测定鱼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一磷酸肌苷(IMP)、肌苷(HXR)和次黄嘌吟(HX)的浓度,从而评价鱼的鲜度。现在这种传感器已应用于比目鱼、鲷鱼、竹荚鱼、狼鲈鱼等的K值测定。另外如果将IMP、HXR、HX的量辐射到3轴上(雷达图形)则根据条纹形状还可以从视觉的角度评价鲜度。  相似文献   

6.
据《日刊工业新闻》报道,日本海洋水产资源开发中心研究出用氯化钙喷淋方式作为鱼贝类的新的冷冻方法。与以往的空冷式和浸渍式相比,在解冻时能够得到鲜度和颜色均优异的鱼贝类产品。  相似文献   

7.
传感器中起感知作用的是敏感材料,有一类很有意思的生物传感器,它的敏感材料是生物材料(酶、抗原、抗体、激素或细胞、微生物、组织等),已成为近年来各国研究、开发的热点。在日常生活中,鱼的新鲜度对食品生产是很重要的,在80年代日本人开发出一种鲜度传感器,通过测定鱼体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水解产物,可以综合判断出鱼的鲜度,从而决定合理的吃法:最新鲜的可做生吃的上品(高级生  相似文献   

8.
食品涂膜保鲜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希望能得到各种新鲜果蔬、鱼、肉等食品。但是,大多数食品从收获、捕捞、屠宰,直到消费者手中,其鲜度和营养价值逐渐下降。严重大腐烂变质,造成很大浪费。人为们了保鲜食品已采  相似文献   

9.
<正>日本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天然氨基酸混合物、用以浸鱼,可以不用冷藏,保鲜一星期。这种鲜度保持剂名为“香盐”,目前已引起联合国及世界各国的注意,纷纷向发明者要求技术协助。  相似文献   

10.
发声纸     
雕龙 《造纸化学品》2007,19(6):56-56
BIM公司推出了一项环境友好的新技术,该技术可提高多个产品包装材料的性能,这些包装产品包括易腐烂的水果、蔬菜、肉、鱼和牛奶制品,面包食品、家电和其他货物如纸盘、折叠箱、轴套、多层袋。  相似文献   

11.
以草鱼背肉、腹肉和红肉为原料,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氨基酸自动分析法,研究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对草鱼肉各部位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核苷酸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夏、秋、冬四季中,草鱼背肉呈味氨基酸的含量占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百分比分别为27.79%、13.92%、26.99%和36.82%,腹肉中分别为30.68%、13.98%、25.34%和32.85%,红肉中分别为34.32%、24.88%、31.45%和39.09%。气温越低,呈味氨基酸含量的百分比越高。草鱼背肉中的K值分别为6.77%、21.82%、20.11%和1.80%,腹肉中分别为7.86%、27.02%、23.81%和2.85%,红肉中分别为30.57%、58.04%、54.08%和12.72%。气温越低,鲜度越好。同一季节,草鱼红肉部位鲜度最差,呈味氨基酸含量最低。因此,草鱼的最佳食用期是冬春季,有较好的滋味和鲜度。  相似文献   

12.
孙家华 《食品科学》1985,6(7):43-44
鱼的品质和鲜度有密切的关系。加工鱼品质量的好坏也取决于鲜度。鲜品劣变,分变质和腐败两步,二者不可混谈。  相似文献   

13.
信息窗     
日本开发出检测肉制品质量的传感器日本科学家日前开发出一种可以快速检测肉制品质量———含肉鲜度与细菌感染数的传感器 ,以提高和稳定肉制品质量。开发的食肉鲜度传感器 ,有能检测肉制品腐败的传感器 ,测定 pH、氨、挥发性盐基氮等化学指标 ,但只有在细菌指数较高时才能确切表示 ,不能作初期腐败的判断指标。进而开发检测细菌生成的聚胺 ,尤其是丁二胺和戊二胺这 2项 ,可作肉制品初期腐败的判断指标。日本还开发将微球菌的丁二胺氧化酶加以固定化的聚胺传感器。日本开发的肉类细菌检测传感器 ,可以缩短肉制品及制造环境中细菌检查时间 ,…  相似文献   

1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2):135-135
<正>江苏省南通市东昌化工实业公司研制成功水产品系列保鲜剂“鱼鲜素”、“鱿鲜晶”、“鲜虾灵”、“虾仁宝”4种保鲜剂。据介绍,这些保鲜剂是通过调节鱼、虾、蟹、贝肉的 pH 值、补充水产品蛋白体水分来提高产品鲜度、增加光泽的,并能保持  相似文献   

15.
山西 《烹调知识》2008,(8):22-23
鱼,作为烹饪中常用的一种原料,虽可烹制出许多美味佳肴,但要突出一个“新”字,却是令一般烹调者为难的事。今天说的鱼肚裆(即鱼腹部的肉),爱吃鱼的食客都知道是鱼身上最好吃的部位之一。因为这个部位的鱼肉不但刺少,且鱼肉含有较多的脂肪和结合水,肉质鲜嫩而腴润。但是很可惜,厨师们很少将鱼分割,单独用鱼肚裆来做菜,所以也就很难发现其精妙的品质。节假日,与几位在外打工回来的弟子相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鲐鱼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鲐鱼不同部位(背肉、腹肉及尾肉)的基本成分、总氨基酸组成及脂肪酸组成,并对其营养价值和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不同部位中腹肉脂肪含量最高,为4.2%,背肉含量最少;尾肉蛋白质含量最低,仅为71.26%。总氨基酸组成差异不显著,其中各部位含量最高的氨基酸都为谷氨酸,含量达2.68 g/100 g。背肉中脂肪酸种类最多33种,尾肉最少为26种,各部位中DHA和EPA含量都很高。电子鼻结果表明三个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背肉中检测出挥发性成分31种,腹肉、尾肉分别为32种和25种;背肉与腹肉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和尾肉差异显著。背肉中核苷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部位;三个部位都是IMP含量最高,分别为452.71、441.33、448.26 mg/100 g。研究结果将对鲐鱼肉的分类加工及深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不同宰杀方式对草鱼肉呈味水溶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宰杀方式草鱼的背部肉为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法研究不同宰杀方式(自然、急杀、去鳃)对草鱼背部肉核苷酸类化合物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并测定背部肉pH值、糖原和乳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自然、急杀、去鳃3 种宰杀方式的草鱼背肉苦味氨基酸含量占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78.95%、68.60%、69.44%,部肉的鲜度K值分别为20.28%、15.49%、12.13%,自然死亡组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含量最低,肌苷酸含量最低,鲜度最差。草鱼背肉中pH值的变化与乳酸含量的变化呈负相关,乳酸含量的变化与糖原含量的变化呈负相关,自然死亡的草鱼肉乳酸含量最高,pH值最低。不同宰杀方式对草鱼背肉呈味水溶性成分影响较大,自然死亡的草鱼肉滋味最差,急杀致死和去鳃致死组滋味差别不明显。因此,在加工过程中,要避免鱼血渗入肌肉,造成鱼肉土腥味产生。  相似文献   

18.
张亮 《美食》2010,(4):24-24
单吃动物身上那几块肉,时间久了总觉得乏味。现在,人们费尽心思将畜、禽、鱼等动物各种各样的部位经过精美烹调后请上了餐桌。但是,有的部位却是绝对不能吃的,否则会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导致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9.
日本人自称为“彻底的食鱼民族”。日本捕鱼量居世界第—位,但是每年还要从国外大量进口鱼虾,一年人均吃鱼100多斤,超过大米消耗量。日本人吃鱼有生、熟、干、腌等各种吃法,而以生鱼片最为名贵。国宴或平民请客以招待生鱼片为最高礼节。日本人称生鱼片为“沙西米”。一般的生鱼片,以鲣鱼、鲷鱼、鲈鱼配制,最高档的生鱼片是金枪鱼生鱼片。开宴时,让你看到一缸活鱼,现捞现杀,剥皮去刺,切成如纸的透明状薄片,端上餐桌,蘸着佐料细细咀嚼,滋味美不可言。不吃生鱼的外国人,尝了一次便想吃第二次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杂交鲟和釐鲳鱼块非冻贮藏过程中鲜度和品质变化规律,确定最适非冻贮藏条件。方法取中段新鲜鲟鱼肉,去皮后切块;冰鲜釐鲳鱼,取肉切块。将2种鱼块分别在4、-1和-3℃迚行贮藏,定期取样,采用微量扩散法测定鱼肉中的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 TVB-N)、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TP相关化合物含量、电极法测pH、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 TBARS)值,来评价鱼肉鲜度。结果新鲜鲳鱼初始TVB-N、肌苷(inosine,Hx R)、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x)、肌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IMP)含量及K值均比鲟鱼高,两者初始p H和TBARS值相近。根据TVB-N值, 4、-1和-3℃条件下鲟鱼和鲳鱼块的货架期分别为9 d(鲳鱼一级鲜度期为4 d)、33~36 d(鲳鱼一级鲜度期为15~18 d)、40~45 d以上(鲳鱼一级鲜度期为33~36 d);但根据K值,鲟鱼的货架期则比上述对应温度下的货架期长而鲳鱼货架期则明显缩短。总体上,鲟鱼各鲜度指标变化均比较缓慢,鲳鱼鲜度在4、-1℃的下降速度均比鲟鱼快,但在-3℃则与鲟鱼接近。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两鱼贮藏品质均有明显提升,只有脂肪氧化程度无明显降低。对于鲳鱼,-3℃贮藏品质显著优于4和-1℃,而鲟鱼块在-1和-3℃的贮藏品质差异则不如鲳鱼明显。结论 K值不适合用于评价鲟鱼的鲜度,但能够在TVB-N基础上迚一步将一级鲜度期鲳鱼的鲜度迚行更为准确的鲜度分级。新鲜鲳鱼贮藏品质相对鲟鱼而言更易劣变,鲳鱼块的最适非冻贮藏条件为-3℃,而-1℃则是适于鲟鱼的非冻贮藏斱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