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摇瓶发酵法对灰树花液态发酵的碳氮营养需求及发酵条件对灰树花茵丝体的生物量与多糖产量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树花具有较广泛的碳源谱和氮源谱,最佳发酵培养基是葡萄糖-麸皮-豆饼粉培养基。最适发酵条件为25℃,摇床转速100r/min,接种量10%,装液量为250mL三角瓶装100mL发酵液,pH在5.0~6.0,发酵周期为8d,在上述营养和发酵条件下菌丝体生物量积累最多,同时灰树花多糖可达到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对灰树花真菌发酵过程和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基于Logi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得到了描述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和模型参数,同时对实验数据与模型进行了验证比较。模型计算与实验结果拟合良好,模型正确地反应了灰树花真菌的发酵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3.
以灰树花菌丝体发酵液为原料研制灰树花菌丝体发酵酒,在单因素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对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酒精发酵的优化工艺为酵母菌接种量1.0 g/L、发酵温度22℃、初始pH4,适宜的澄清方法为超滤澄清,澄清度达到78.7%,得到的灰树花菌丝体发酵酒产品色泽浅黄,澄清透明无明显杂质,口感柔和醇厚,酒精度11.75%vol,灰树花多糖含量1.56 g/L。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因素试验及L9(34)正交试验,研究灰树花液体发酵培养过程中接种量、转速、装液量对灰树花真菌菌体及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接种量的影响显著,适宜于灰树花真菌发酵培养的条件为:接种量10%,摇瓶转速200 r/min,装液量100 mL.  相似文献   

5.
以灰树花发酵为主要原料,用猕猴桃汁进行勾兑,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探索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和配方,开发出色、香、味俱佳的复合型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6.
液体发酵灰树花胞外多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灰树花胞外多糖的发酵研究,根据Logistic方程,提出了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胞外多糖合成、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模型.采用数据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灰树花发酵合成胞外多糖的动力学模型参数,并对实验数据与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型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地拟合,基本上反映了灰树花分批发酵胞外多糖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响应面法优化灰树花发酵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SAS8.0软件,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法及响应面法分析,对灰树花进行了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接种量与灰树花多糖产量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优化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培养温度26℃、葡萄糖添加量4%.灰树花多糖产量可达到1.91g/L.  相似文献   

8.
对灰树花液体深层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和胞内多糖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麸皮。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同时建立产酶活力和胞内多糖随葡萄糖和麸皮含量变化的二次回归方程,得到灰树花发酵最优培养基组成(g/L):葡萄糖27.83,麸皮35.57,KH_2PO_43,MgSO_4 1.5,VB_1 0.05,在此条件下生物量、胞内多糖含量及β-葡萄糖苷酶活力分别达到1.397 g/100m L,2.176 g/L和22.177 U/100 mL,比优化前分别提高1.9,0.75倍和2.71倍。研究灰树花液体发酵培养过程中初始pH、接种量、温度、转速、接种种龄和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对产酶活力和胞内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灰树花发酵的最适初始pH为5.0,接种量10%,选取培养7 d的种子液,25℃,180 r/min振荡培养7 d即可结束发酵。  相似文献   

9.
该试验以灰树花、海棠果为原料,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MA2、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717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es)176为发酵剂,制备灰树花海棠果发酵饮料,并采用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灰树花海棠果发酵饮料最佳发酵工艺为白砂糖添加量6%,MA2∶717∶176接种比例为2∶1∶1,发酵时间3 d,发酵温度为37 ℃。在此优化条件下制得饮料酸甜可口,风味良好,感官评分为89分。通过跑笼试验、负重游泳试验、爬杆试验探究灰树花海棠果发酵饮料对大鼠抗疲劳的作用。结果表明,灰树花海棠果发酵饮料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效果,可显著提高大鼠机体耐力,缓解疲劳。  相似文献   

10.
以山药、莲子、黑米、党参、薏苡仁、枸杞6味药食两用中药培养基的灰树花发酵,并运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枸杞、党参适合于作碳源,莲子适合于作氮源;以枸杞、莲子为基质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枸杞质量浓度23.5g/L、莲子质量浓度4.3g/L、葡萄糖质量浓度28.8g/L,在此条件下,灰树花菌体生物量可达16.937g/L。  相似文献   

11.
在灰树花液体发酵体系中,分别添加不同量的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和对羟基苯甲醛3 种天麻成分,分析这3 种成分对灰树花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合成的影响,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胞外多糖含量。结果表明:适宜质量浓度的这3 种天麻成分均能促进灰树花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其中对羟基苯甲醛添加量为0.15 g/L时效果最佳,并且略低于体积分数7%天麻醇提取物。动态分析0.15 g/L对羟基苯甲醛和7%天麻醇提取物对灰树花EPS合成促进作用的结果表明: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二者促进灰树花EPS生物合成的效果基本一样,并且从发酵第7天开始,二者的EPS产量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动态测定发酵期间对羟基苯甲醛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的第5天,对羟基苯甲醛基本被完全吸收,而此时灰树花EPS开始大量积累。因此,灰树花可利用对羟基苯甲醛来促进EPS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2.
灰树花多糖是灰树花中最具生物活性的成分之一,通过在灰树花发酵体系中添加一定量的天麻,可以提高灰树花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的产量。基于Logistic和Luedeking-Piret方程,采用MATLAB软件分别得到了天麻醇提液浓度为7%(v/v)时,灰树花菌体生长、EPS合成、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和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模型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地拟合,基本上反映了天麻醇提液浓度为7%(v/v)时,灰树花发酵产胞外多糖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向灰树花发酵液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梯度的对羟基苯甲醇,分析其对灰树花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合成的影响,并且进一步研究了添加对羟基苯甲醇后发酵液中菌丝体生长、残糖(还原糖)含量、胞外多糖产量、pH值、对羟基苯甲醇和天麻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做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当对羟基苯甲醇添加量为200 mg/L时效果最佳,相比于空白组(未添加对羟基苯甲醇)使菌丝体生物量提高了22.73%,胞外多糖产量提高了10.24%,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灰树花生长从第8天趋于稳定,葡萄糖作为碳源不断被消耗并且胞外多糖逐渐合成,到第10天二者趋于稳定。此外,对羟基苯甲醇含量减少,部分转化为天麻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血压亚急症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功能的改变以及一氧化氮(NO)、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与EPC功能的关系。方法 招募高血压亚急症患者13例,血压正常者20例(对照组),取外周血提取原代EPC培养后以Transwell小室和CCK-8法评估EPC的迁移、黏附和增殖能力,通过检测FMD、血浆和EPC分泌的NO、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高血压亚急症组与对照组相比,EPC细胞功能(包括迁移、增殖和黏附能力)明显下降(P<0.05);血浆及EPC分泌的NO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血浆及EPC分泌NO水平均与EPC迁移、黏附和增殖能力呈明显的线性关系(P<0.05);FMD与EPC迁移、黏附和增殖能力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两组血浆和EPC分泌的GM-CSF、VEGF、IL-6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相对血压正常者,高血压亚急症人群的EPC功能(迁移、黏附和增殖)明显下降,且NO水平和FMD均与EPC功能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王卫国  赵永亮 《食品科学》2007,28(2):185-188
莲花菌是一种珍贵的药、食两用真菌。目前,国内外对于莲花菌的研究多以固态栽培及其多糖的提取为主,而不受自然气候等条件限制的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莲花菌液态深层发酵技术国内外还未见有成功的报道。本研究采用固态栽培上广泛使用的莲花菌菌株Sd,用8L全自动机械通风搅拌发酵罐探讨其液态深层培养特性,并结合发酵生产实际施行了中间补料动态调控,通过观测和综合分析其pH、残糖浓度、溶氧及菌丝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可以确定菌株Sd的发酵前40h为发酵的适应期对数生长期在接种后94~104h之间,104~200h之间为稳定期;200h后菌丝开始自溶,处于衰落期,应该放罐。此结果对于指导莲花菌菌株Sd的发酵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莲花菌的生理生化及遗传特性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营养条件对灰树花产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灰树花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药两用真菌 .灰树花胞外多糖是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真菌多糖 .作者研究了营养条件对灰树花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确定了合理的初始碳源、氮源、无机离子、生长因子的质量浓度 .进一步的正交试验表明 ,灰树花产胞外多糖较佳的培养基组合为 :葡萄糖 4 0g/L ,蛋白胨 5g/L、磷酸二氢钾 4 g/L ,硫酸镁 2 g/L、玉米浆 2 0 g/L .  相似文献   

17.
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对灰树花深层发酵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15L搅拌式发酵罐研究灰树花的扩大培养条件,主要考察了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对灰树花菌丝量、胞外多糖产率、溶氧、菌丝形态以及发酵液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搅拌转速和通气量能显著影响灰树花的生长,并且通过对灰树花菌丝球的大小、形态以及胞外多糖的分泌影响发酵液的粘度.并得出较为优化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5℃,通气量0.75vvm,搅拌转速80r/min,装液量60%;在此条件下,发酵10d后,灰树花菌丝体最大得率为22.95g/L,胞外多糖的得率为1.521g/L。  相似文献   

18.
通过6种不同处理方式制取天麻提取物,用HPLC测定各种提取方法中提取物中的天麻素含量,并在灰树花发酵体系中添加天麻提取物,研究天麻提取物对灰树花细胞生长和多糖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6组天麻提取物中的天麻素含量不同,其中第6组天麻提取物添加浓度在5%(V/V)时能显著促进灰树花的菌体生长、胞外多糖(EPS)和胞内多糖(IPS)的生物合成(P<0.05),并对天麻提取物发酵前后的物质变化做了初步的HPLC图比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灰树花中具有改善脂质代谢的活性组分并获得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模拟胆汁胶束法和脂肪酶抑制法两种体外筛选方法筛选灰树花中具有改善脂质代谢的活性组分,采用单因素以及响应面法优化灰树花活性组分的提取工艺。结果:灰树花乙酸乙酯提取物(EAE)具有较强的改善脂质代谢的活性,其对脱氧胆酸钠和胆酸钠的结合量最高,抑制脂肪酶活性最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料液比1∶29(g/mL)、超声时间30 min、提取温度50℃。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MS)对EAE组分进行鉴定,其主要成分为野靛黄素和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  相似文献   

20.
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灰树花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参数,为其多糖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灰树花多糖提取率和β-葡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以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水料比为因素,通过均匀设计法优化提取工艺,同时对灰树花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灰树花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最佳条件为,超声功率500 W、提取时间64 min、提取温度43℃、水料比31∶1(mL/g),浸提2次,在此条件下,灰树花多糖的提取率为23.055%;β-葡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450 W、提取时间74 min、提取温度68℃、水料比28∶1(mL/g),浸提2次,在此条件下,β-葡聚糖的提取率为3.030 mg/g;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灰树花多糖的还原力OD700nm值为0.561±0.005,其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随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分别为58.27%和89.58%,羟自由基的清除率高于V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